围棋史上的今天:1月27日 跨越时空的对决 相差33岁的决赛 石佛出世之战
来源:知乎 作者:丁凡 2017年1月27日
1月27日
俗话说黄河清,圣人出。自古帝王出世就算没有地动山摇,也总得天降点异象什么的以示尊贵。作为围棋进入世界大赛时代后当仁不让的第一人,李昌镐首个世界冠军的诞生,亦伴随着一连串后人望尘莫及的纪录
1992年,第3届东洋证券杯决赛决胜局,李昌镐执白1目半胜林海峰。
身处位置不同,接收到的信息不对等,对同一件事的反应也会南辕北辙。90年第3届富士通杯,14岁的李昌镐淘汰两届冠军武宫正树时,中国棋界甚至还没来及翻字典弄清楚大李名字的正确读音,内心受到的震撼可想而知。随后的八强战大李半目惜败小林光一一局,聂卫平亲自操刀撰写棋评,褒奖有加。在中日棋界眼中14、5岁的熊孩子能和超一流互有胜负简直如天塌了一般,可韩国棋界毕竟已经提前两三年被惊吓过了,出门外战时李昌镐头衔战冠军&韩国前二的身份,又让家乡父老不是很容易想起他还是个孩子。于是大李从年少成名到1996年真正君临天下的六七年里,他在韩国国内多多少少都被“外战外行”的指责困扰着。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民族,教育孩子都是关起门来自己打,既不会声张也没有主动窥探的习惯。所以在中国棋迷眼里,大李仿佛生下来就成功从未受过挫折似的。
当然若只以大场面的表现而论,李昌镐确实是个天生的赢家。90年末开始的第3届东洋证券杯提升规格成为第3项世界大赛,中日均派出豪华阵容捧场,这里遂成为少年石佛证明自己的舞台。首轮轮空次轮击败尹盛铉后,八强战李昌镐再遇钱宇平。作为首个面对面领教李昌镐本领的中国棋手,钱宇平亦贡献了中国棋手对大李的头两场败局,相比90年亚洲杯上的那场鏖战,这次钱宇平仅弈138手速败,被认为没有发挥出水平。说起来中国棋手对李昌镐的首局胜利就发生在这盘八强战的6天前,获胜的那名棋手叫马晓春。
半决赛师徒大战再度上演,1991年对曹李师徒和韩国围棋都非同小可。青出于蓝之势已愈演愈烈,为避免尴尬李昌镐借着升学上高中的机会搬出恩师的家开始独立。师徒之间都能够放开手脚战个痛快。李昌镐卫冕最高位的同时,将曹薰铉的大王、王位、名人三项头衔挨个夺走,算上从徐奉洙、刘昌赫处收缴的MBC、巴斯克杯已成为韩国六冠王。对比手中仅剩棋王、霸王两个头衔的曹薰铉,谁是韩国第一不言自明。东洋证券杯半决赛的结果同样没有悬念,曹薰铉1:2败退,另一边的则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快到知天命之年的林海峰零封赵治勋打进决赛。
49岁VS16岁,东洋证券杯升格的头一年,就不小心创下了恐怕永远也无法打破的,年龄最悬殊决赛组合的记录。这对组合之于围棋的意义还不止于此,“看棋谱觉得不过如此,交手后方知强大”这句话中国棋迷一定耳熟能详,90年代末期曾被无数人拿来渲染李昌镐胜负特质。其实很早以前武宫正树就用类似的语言形容过林海峰。作为林海峰横空出世的最大牺牲品,坂田荣男曾经无数次在终局数目后哑然“怎么又是半目”,然后对着棋谱哀叹“一盘棋找不到一个妙手”。这些评价中国棋迷想必也不会陌生。无论棋风还是为人,林海峰都是李昌镐的模板,围棋的神奇魅力,让两位同样信奉厚味、均衡,注重韧性与后半盘的大师跨越33年光阴,对坐纹枰。
只是一方毕竟已老,另一方又稚嫩得连五官都没长开,让预测这场决赛的胜负变得风险十足。91年9月在台北率先进行的前2局,双方各执黑棋以半目、一目半胜出。4个月后决赛第3局先赴韩国庆州,林海峰凭借中腹的乱战治服对手攻下天王山,令东道主大感不妙。然而在汉城结束的最后两局,林海峰还是没能逃过岁月的侵蚀。第4局前半段观战的金寅直言“昌镐今天发挥失常”,谁料中盘时林海峰一招拘谨,竟致满盘皆输。紧张的决胜局双方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拉锯战。林海峰的功力确保他在前半段继续领跑,可接近50岁的高龄已无法提供充足的体力让自己在后半程精神集中,对面偏偏坐着一位官子神算。弈至185手林海峰放跑了本局第3次胜机后棋局终于逆转,16岁的世界冠军即将成为现实。
“太冷静了,已经完全成熟,官子除了小林棋圣还有谁能与他媲美”、“李昌镐比我的小儿子还小一岁,但是已经超越了我……期待着下次有机会再比试一场”。落败后的林海峰对李昌镐不吝溢美之词,六超能够享誉棋坛不仅棋力高人一等,在胜负面前也大多风度翩翩。11天后林海峰就在SBS杯(最早的三国擂台赛)上获得再会石佛的机会并战而胜之。这一巧合也暗示着赢下一场关键战斗的大李,距离赢下整场战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外战外行”的帽子还要四年后才能彻底甩脱。但这一冠对于当时的棋人已是再明显不过的宣言,天下即将姓李,诸君请早作准备。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