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读李篇一:13岁小小李麻将功夫令人叹为观止



来源:新浪博客 2011-09-09 13:10:08

  昨天发了篇【我想读读李昌镐这本书】的贴子,今天忍不住找出大李13岁夺得国内首冠的对局谱,打了一遍令人拍案叫绝,有相见恨晚之感。都说大李麻人,没想到13岁的他麻将已如此了得,把金秀壮麻得处处受制,将得顾东顾不了西。

  第一盘大李执白布下中国流,弈至16手双方各占半壁河山。黑17至23手打入白阵,25手本手大概应自补一手,金脱先挂左上角,小小李出手如电,28手立即将到了急所,逼金仓皇出逃,付出帮白棋成空的代价,弈至43手安顿好那块棋。白44手即稳固自己又威胁黑上面几子。此时黑又脱先在下边扳下。小小李54手又麻到上面那块棋的腰眼,逼黑就地做活。看似黑上下两块棋都安全了,白62又是一断,平地起风波。接着64,66手在黑空打入,然后再弃子转换,弈至94手用厚势切断黑左下一块棋的归路。准备工作差不多了,图穷匕现,110手又点到黑左下那块棋的穴上,黑111手应对有点问题,白112发出致命一将,把黑左边上下两块棋的联络分断,顾上下面那块棋要死,顾下上面那块棋劫活。无奈先活下面,上面形成劫活。至此白确立了胜势。

  这棋摆到这,我惊叹李麻名不虚传,13岁麻将功夫已如此了得,把金秀壮七段折腾得上下不得兼顾。有人说大李布局平平,然而这盘白布局显然张网以待,当黑棋打入进来,出现上下两块貌似安定的棋时,白棋巧妙设计,缠绕转换,形成包围圈后,发出要命一击,估计白112手飞刀一出,金七段冒出一身冷汗,那么安全的两块棋,突然间都变得不活,我的天,这娃娃太厉害了。

  也许被大李的麻将功夫震慑住了,第二盘金七段出现错觉,左下角脱先成了劫活,送上大礼,大李怎能不收,又是致命一将,顺利取胜,零封对手,捧得职业生涯第一冠。鲤鱼跳龙门,从此夺冠之势一发不可遏制。

  李昌镐的首冠征程也不是完美无缺,也有问题手,可惜金秀壮没抓住。打大李的棋谱最大感受,有些评价听别人说,总不如自己切实体会感触深。说大李布局差,也许他的作战意图要几十手甚至上百手才显示出来。像第一盘棋金秀壮貌似上下两块棋都打入成功,可转了一大圈,李昌镐112手发出雷霆一击,竟然两块都没活,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一个13岁娃娃有如此麻将功夫,怎不让人拍案叫绝。

  仅仅欣赏大李刚出道时一盘对局已收获不浅,期待更多惊喜在后面。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3 17:33 编辑

读李篇二:凌珠峰而小天下,登绝顶一“醉”方休!



来源:新浪博客 2011-09-18 09:03:45

  读李篇一回顾了大李13岁夺得国内职业比赛冠军的精彩对局,我的感受是李昌镐的麻将功夫令人叹为观止,可能有的棋友不解麻将的意思,真实意思是感叹13岁的小小李已能敏锐抓住对手破绽,麻的效果是通过将军的手段体现的。有的棋友为我的读后感贴了棋谱,在此表示感谢。当时李昌镐获得的是韩国第8期kbs围棋王桂冠,可以比喻为登上泰山,古人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其实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泰山的高度远不及珠穆郎玛峰,所以13岁的小小李登上泰山虽然了不起,但离凌绝顶的境界还差距不少。

  夺得围棋世界冠军是职业棋手梦寐以求的目标,这个目标要实现很难,有的棋手水平够了,像藤泽秀行,加藤正夫,聂卫平,但遗憾常常功败垂成,还有像周鹤洋,王磊,胡耀宇,王檄,谢赫,陈耀烨等不可谓不努力,可往往只差一步到罗马,那最后一道坎,看似一层窗户纸,其实是道冷酷的墙。

  棋坛也有异数,最大的异数非李昌镐莫数。20年前的今天(1991年9月18日),一个年方16岁的少年,现身我国宝岛台湾,与年已49岁的大师林海峰,开始第3届东洋证券杯五番棋的较量。现在很多媒体棋迷喜欢用史上之最来定性某项国际大赛。最忽悠的把李世石与古力LG杯决战称为千年等一回,其实他俩一年就交手好几次,甚至到了两人BC卡决战时,还称为千年等一回,千年这词到记者文人笔下变得张口就来,已近乎成了笑话。说之最,要拿出令人信服的数据来,比如林李之战是年令相差最大的巅峰对决。一个稚气未消,一个年已半百,两人从强手如林的重重厮杀中脱颖而出已是奇迹,一少一老决战大赛之巅,更是充满传奇色彩。林海峰与李昌镐还是年令相差最大的师兄弟,吴清源与曹薰铉同出濑越宪作门下,分别收徒林海峰与李昌镐,因此林李二人竟然是同辈,如此缘份,真是令人拍手叫绝。更绝的,两人岁数虽然差别大,可棋风竟很相近。以王道克霸道,当年林海峰令魔鬼剃刀坂田荣男无处下手,快枪曹薰铉在李昌镐面前无计可施,分别在国内让出了霸主地位。还有一点最让我不解是李昌镐多次说,最敬佩的棋手是林海峰,从石佛口里说出来,这份量该有多重。除了敬佩林大师的人品,一定还很钦佩他的棋艺,这要从实战对局中求得答案。

  时隔二十年,回顾当年大李横空出世,从此笑傲江湖的成名之作,令人如饮陈年老酒,回味无穷。五局谱打完,深感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大李羽翼丰满,该当一飞冲天,林大师虽败犹荣,让人由衷敬佩。限于时间和篇幅,我想用最简短的文字,分别概括五局棋的体会。

  一,半目之师。

  记得一次世界大赛,中国棋手一盘力战取胜,一盘半目险胜。赛后棋迷大多对力胜的棋手大加赞赏,对半目胜的棋手冷落很多。后来常昊表示,在职业棋手眼里,力战胜与半目胜的对局同样精彩。此言一出,招来一声声责难,说常昊泼冷水。看了李昌镐与林海峰决战第一局,我非常认同常昊的说法。这盘棋的进程,林李二人没有火星四溅的对杀,双方行棋稳健,一招一式较量的内功,都在找寻对手的破绽,而又很难找到可乘之机,棋局进程平稳而差距微细。有专家分析,下到170手,局势非常接近,但似乎李昌镐的胜面大一点。如此说林大师凶多吉少,因为收官是大李的强项,一向都是他搜刮别人,占别人便宜。可这回大李被大师兄上了一课,至229手林海峰下出官子致胜一招,切断白棋联络,逼白空里最后要自补一手,自己还有点成空潜力。此手一出,黑半目胜已成定局。估计李昌镐也会对大师兄的229手钦佩不已。有的棋友可能对这种平稳微细的对局感到乏味,其实两位绝顶高手展示的是官子教科书,几乎着着都是正解。试想我们平时对局因官子差,冤枉输掉多少棋,这种比拼官子的对局值得好好揣摸。

  二,一报还一报。

  时隔两天,决赛第二盘开战。这盘棋林海峰输了一目半,最后败招在白166手应下在171手处,因小失大,一报还一报,真是成也官子,败也官子。

  三,乱中取胜。

  第三局开战已是1992年1月23日,移师韩国庆州市,大概领教了大李官子的厉害,这盘棋林海峰执黑下得积极主动,大概借鉴了当年坂田的剃刀功夫,自103手冲击白棋中腹的薄味,中原立呈乱战局面,这一策略奏效,估计大李也出乎意料,仁厚儒雅的大师兄怎么突然攻势咄咄逼人?下到133手,林海峰吃住白三子,取得胜势。

  四,百手分水岭。

  两天后,第四局续战,这盘棋胜负转折点在第一百手,白100手在里面自补一手,过于稳健。黑101扳实质极大,一番混战后,至黑135手跳入左下角,黑胜势确立。林海峰反思白100手该走在黑101处,由此可见李昌镐多么机敏,你不走我来走,让我走到你就挂了,仅此一手,看出大李最后夺冠当之无愧。

  五,廉颇老矣。

  如果说第四局林海峰第100手从天国掉进地狱,还属一着不慎。到了第五局,也是一锤定音时刻,林大师显出疲态,体力不支,开始掉链子了。第123手如果在142手小尖,是简明优势的局面。失败的第二步是选择打劫,以为便宜,其实吃亏,黑185手如在190处夹吃白一子,黑仍可小胜半目。局后林大师感叹,我漏掉了三次胜机。这种现象也许可以说天助李也,我觉得主要在连日高强度比赛,林大师有点力不从心。通过五局较量,当李昌镐一鸣惊人,破茧而出时,一定对林海峰的棋艺打心里佩服,因此,可以明白大李为啥最敬佩林海峰了。

  一场东洋杯五番棋对决,前后历时五个月,最后年仅16岁的李昌镐获得棋艺生涯第一个世界冠军,也创造最年轻夺冠纪录,这一纪录至今无人打破。时隔二十年,重温这场里程杯式的巅峰对决,感觉意义深远,一个巨星在升起,一只鲲鹏在展翅,如今棋迷已见证了鹏程万里的事实。经典对局能带给人无穷回味,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一醉方休!

TOP

读李篇三:少侠张无忌传说与少年姜太公传奇



来源:新浪博客 2011-09-30 08:23:13

  上篇文章回顾了李昌镐16岁夺得世界冠军的过程,一少一老,历时半年,苦战五番,势均力敌,让我初步明白了大李最敬佩林海峰的原因,那场决斗,创下几项围棋之最,令人一“醉”方休。

  李昌镐登顶后,据说日本有人不以为然,甚至说大李在日本,也许连大赛循环圈都出不了线,林海峰在日本国内已过巅峰期,因此赢林大师不足以服众。这话也有点道理,当时日本最强的大概要数赵治勋,小林光一,武宫正树。

  查阅赵治勋的资料,让人瞠目结舌,以前听说很多围棋神童,试问有比赵更神的吗?1962年  8月1日,6岁时由他的叔叔赵南哲(韩国职业九段)带他从韩国赴日本学棋,次日(8月2日)在木谷一门突破百段纪念会上与林海峰(当时六段)授五子对弈获胜。 1987年 在第13期天元战中战胜小林光一,初获天元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满贯获得者——囊括了七项正式比赛的桂冠。累计获得八次棋圣,九次名人,十二次本因坊。。。。。,数不胜数的冠军,闻之如雷贯耳。

  石佛出道,如果不会会赵治勋,何以震天下?不过这令人期待的一天来得很快,1993年4月两人会师第四届东洋证券杯的决赛。当时大李17岁,赵治勋37岁,一个崭露头角,一个享誉盛名。尤其赵治勋有个名头叫“七番棋之魔”, 1983年在棋圣战中,藤泽秀行棋圣三连胜,将挑战者赵治勋逼入绝境,但坚韧的赵治勋再也没有让老棋圣推进一步,连扳四盘,登顶棋圣。 1984年,赵治勋在名人战七番棋中在三连败后,以4比3大逆转胜师兄大竹英雄。可叹大竹英雄,连续三年在名人战决战中不敌赵治勋,此生再也没有获得名人头衔。赵的第3次七番棋大逆转发生在1992年。拥有棋圣、名人、小棋圣三大头衔的小林光一在本因坊战中挑战赵治勋。这一次,在赵治勋三连败后,报道此次大赛的日本报纸因有前车之鉴,均出言谨慎,称“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后来,果然赵治勋实现了惊人的四连胜。最终局赵治勋弈来精彩之极,素有“钻地鼹鼠”之称的他竟以四连星大模样作战,降服小林光一。

  石佛斗番魔,这样精彩的对决,能有什么场景能与之媲美呢?前些天正好看东方卫视播放的【倚天屠龙记】,这部戏里,最惊心动魄又扣人心弦的莫过于光明顶张无忌独拒群雄的场景,张无忌连败崆峒,少林,华山,昆仑,峨眉,最后因对周芷若手下留情,反被周芷若乘其不备,刺中胸膛。张无忌遭暗算源于无计,没提防周芷若会要他命,有点忠厚过头了。不过在金庸笔下,张无忌常常因无计而得福,当初他对朱九真一见倾心,可朱家只是想利用他找到谢逊谋取屠龙刀,他明白真相,心灰意冷,跳崖自尽,命不该绝,得到九阳真经,驱除寒毒,练成绝顶内功。以后追杀成昆,被困于暗室,又得到明教武功密藉,练成乾坤大挪移。张无忌的无计往往因祸得福,不过这都出自金庸的任意设计,最后要记住: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我觉得李昌镐刚出道就与曹薰铉,林海峰,赵治勋这些成名大师过招争霸,颇有张无忌光明顶独战群豪的风采,不过这不是杜撰的传说,而是真正的高手较量。张无忌可以无计得福,李昌镐必须计高一筹才能过关斩将。过去听说大李人称“少年姜太公”,最近打了李昌镐与赵治勋的三局决战谱,深感“少年姜太公”的绰号真不是浪得虚名,请大家随我体验一下:

  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1993年4月22日在韩国济州岛,第四届东洋杯的决战开始了。

  棋局进行到91手,双方太极推手,和和气气,专家分析,形势不明。进行到115手,赵治勋黑一间跳,诱白冲断,按赵治勋的算路,白如冲断,黑可把断的几子征吃,这好比螳螂盯着送上门的蝉,大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16手冲,118手断,一番扭杀,到139手,五子蝉成了螳螂盘中餐,然而白140飞断,多达九子的螳螂被黄雀叼吃了。这一幕让我看得连呼精彩,先是黑115诱白冲断,白投其所好,实际是以蝉为诱饵,最后一举要了螳螂的命。第一盘棋仅仅146手就结束了。老赵竟被小李算计了,少年姜太公的功力可见一斑。

  二、李让三先,赵避三舍。

  第二局棋特别有戏剧性,大李前半盘老态龙钟,不在状态。比如黑59手逸机,应先于71手跳,以后几回合后,可以先手阻渡,实战被白60轻松扳过,躲过一劫。也可看作李让了一先。接着黑113手错过一举获胜的机会,黑113如在106右一路靠,白于114拐,黑在104右一路断以后,白方左右难以兼顾。此处白又躲过一劫,李又让了一先。接着123手应在125手打,争先手回到右上角定型。这里李又让一先。右上角被白先动手,黑棋被欺负得惨不忍赌。到白160手飞时,已是白必胜的形势。但戏剧性的转折开始了,每逢白一着制胜之机,白都退避一舍。比如白176手,如改在183补或在190手扳,则白必胜无疑。此处退避一舍。另外白188手如在189断,以下几个回合后,可形成大转换,白必胜。此处又退避一舍。最要命的白110成本局最后败着,白这手棋如在113位挡,可胜半目或一目半。此处又退避一舍。事不过三,此时大李如梦方醒,机敏的在113处挤,接着生出135手先手挖的官子,楞把输定的棋搞成半目胜,这棋太刺激了。估计老赵输了此局得捶胸顿足,抓扯头发。

  三、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三局棋两月后在汉城举行,以番棋之魔的名头,连输三盘都能连胜四盘翻身,此时赵治勋卷土重来,真不好说胜负已定。背水一战的赵治勋不可小觑。这盘棋前两百手呈微细局面,黑略优一点,鬼使神差,一个次序错误,黑从天堂掉进地狱,本可胜半目的棋变成半目负。当时黑201手先扳,被白202断进,然后203手一路扳,大李识破机关,没在107手叫吃,而是退了一手,107手长进,白108手连回。老赵的失误在于201手损在前。如果201手先一路扳,大李只能叫吃,(因为退,被黑再长,白连回后,黑不会在201手扳下了。)然后黑接住,白接住。黑再在201处扳,因为有111处的硬腿,里面生出打劫手段,黑最后可胜半目。一手次序失误葬送好局,真可谓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很遗憾,熬到最后,赵治勋还是上钩了。不要说,李昌镐善等机会,应该说谁让你愿上钩呢?

  令日本超一流高手头疼不已,痛苦不堪的七番棋之魔,代表日本顶尖水平的赵治勋,竟然被李昌镐零封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从此少年姜太公的名头威震江湖,传说中的张无忌征服一个又一个高手,现实中的李昌镐跨过赵治勋这座山,还会超越更多山,值得细细读来。

TOP

读李篇四: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来源:新浪博客 2011-10-10 08:45:17

  上篇回顾了李昌镐93年第四届东洋杯决赛中,零封日本顶尖高手赵治勋的过程,似乎他可以从此傲视天下,然而接下来的两年,1994年曹薰铉捧得世界双冠,1995年马晓春崛起,连夺东洋证券杯和富士通杯,而且冠军含金量极高。东洋杯上连克曹薰铉与聂卫平,富士通杯上连克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夺冠。尤其在马晓春眼里,最难对付的顶尖高手是小林光一,如今过了此关,放眼四望,舍我其谁?无庸置疑,九五至尊,马晓春年。

  马晓春登顶世界冠军,可比当年科举中了状元,唐朝有位诗人孟郊中进士后,喜不自禁,作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句诗形容马晓春当年春风得意的神态非常贴切,坚冰突破,金鸡报晓,春暖大地,快马加鞭,不拿则已,好事成双。怎不令中国棋界及棋迷笑逐颜开,扬眉吐气!

  马晓春是浙江嵊州人,九岁才学棋,据说当时用的棋子是父亲拿黑白鹅卵石做的,家里的棋谱是手抄的。就这条件,马晓春10岁拿了绍兴儿童冠军,又拿了浙江省少儿第三名,接着进入省集训队。14岁进了国家集训队,16岁开始赢聂卫平,以后没几年就拿全国冠军。这种蹦蹦跳跳,突飞猛进的势头令人感到神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嵊州有条剡溪名闻古今,李白诗云: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杜甫感叹:剡溪蕴异秀,天姥引归帆。马晓春三十而立,笑傲纹枰,不愧为剡溪蕴育的异秀。

  在马晓春看来,最难拿的是第一个冠军,突破后冠军可以接二连三获得。果然他拿了一个,很快拿了第二个,令世界棋坛刮目相看。当时有人说,一旦让马晓春拿了冠军,就很难请他下来。小林光一也说,一旦让马晓春赢了,他就会一直赢下去。春风得意马蹄疾,按正常规律六十年代出生的棋手,马晓春,依田纪基,刘昌赫等,正值当打之年,应该由他们主宰世界棋坛几年。然而,沉寂两年的李昌镐再次展翅凌云,争霸巅峰。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七届东洋证券杯决赛,终于迎来人们期待的马李争雄。按赛前形势,马晓春是新科状元,且十几天前在真露杯三国擂台赛上赢过李昌镐,应该心理占优,大李占主场优势,预计双方将有一场极精彩的龙争虎斗。我打了一下四局决战谱,发现比赛过程颇有玄机,胜负关键处竟然惊人依次出现在一,二,三,四路,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局:一路单立,决胜千里。

  这盘棋李昌镐执白,行至84手,白棋稍稍领先,离取胜还差之千里。怎么抓住要害,掌控局面,循序渐进,李昌镐清晰地操盘演绎,第88手白棋缓缓的把棋下在上边一路,按常规,谁肯在布局或中局阶段把棋走在一路,然而少年姜太公在一路吹响了决胜千里的进军号。这首单立,一做活了自己,二要追究左邻黑棋的缺陷。果然到白96手,一直瞄着这块黑棋行棋。从102手起,白又旁敲侧击纠缠那块黑棋,到123手黑棋终于结结实实连回了大本营。然而白棋通过攻击,中腹形成厚势,又渐渐威胁黑左边与中腹的黑子,行至174手先手隔断黑左边与中腹数子的联系,当黑177手补活左边,白178手开始围剿中腹黑子,行至186手,割断中腹黑棋与下边黑棋的联络,而且黑上下两块不能兼顾,必死一块。回头看这场战役的发动从上边88手始,一点点蚕食攻逼到下边,战火自上而下漫延,百手之内,给人纵横千里的感觉,不得不赞叹,李麻名不虚传。

  第二局:二路扳渡,引君入瓮。

  这盘棋马晓春执白,行至黑71,普通白都在75位挡,但被黑74扳过,白棋并不乐观。实战白灵光一现在72二路扳,黑73阻渡,白74贴下,黑75长,白76渡,黑77打,白78接。据说白独创的72扳,得到观战的高手一致称赞。好戏还在后面,行棋至83手李昌镐出现误算。李昌镐原打算83手尖,白84手长,黑在87手长,白在85提,黑在97手尖攻击白四子。可突然发现,白可89位挤,黑如星位接,白93位断,黑96位叫吃,白一路立成金鸡独立。由此可见当初白72二路扳,给大李下了个套,引君入瓮。等大李明白过来,改变行棋的结果是一串黑子被白棋闷吃进去。白棋一举确立优势。

  第三局:三路不挤,奉献大礼(李)

  第三盘棋争夺十分紧张激烈,双方各显神通,棋局始终在细微的半目之间进行。赛前马晓春表示要打持久战,要在李昌镐擅长的领域打败他。棋局也正是朝这个方向发展,行至黑151手,黑应在三路152处挤,这是绝先,白必在空内补一手。这样收黑盘面七目,当时规则贴五目半,黑胜利在望。可马晓春鬼使神差,漏了走三路那步先手挤,被大李152瞬间补掉了,收下天上掉下的馅饼。本来棋局很细微,那架得住白损一目呀,顿时让马晓春心情大恶。到204手李昌镐官子也出错,黑还有胜机,不知是不是受151随手棋的影响,黑111手本应走118处的逆手一目,错过了最后胜机。这盘棋最后黑输了半目,可怕的犯了低级失误,让大李捡个勺子。

  第四局:四路官着,画蛇添足。

  这盘棋马晓春第42手官着要先走在四路44手处,黑走45,白47,黑46后,白34一子长出,如此才能维持局面。可白42随手叫吃,黑43长出后,白34这颗棋筋被送吃了。马晓春大概受第三局好局痛失的影响,此局不在状态。

  孟郊诗云: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天把长安春色看尽了,赏花太快了吧。马晓春的巅峰期也给人短暂的感觉,不是他棋才不够,他曾跟大李四次巅峰对决,两人不同的是年令,一个到了棋艺巅峰期渐渐精力跟不上,一个血气方刚,来日方长,所以要对马晓春输给李昌镐多些理解。要不忘马晓春曾带给中国围棋秀丽春色,一山更比一山高,也是必须正视的,期待阅读下一次的马李大战,输也要输个明白。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3 16:52 编辑

读李篇五: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来源:新浪博客 2011-10-18 08:12:43

  岁月如歌,在读大李的成长经历时,有一个鲜明感受:后生可畏。他先赢了四十年代棋手林海峰,捧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再胜了五十年代的赵治勋,摘得第二冠,进而闯过六十年代的马晓春这一关,夺得第三冠。决赛对手越来越年轻,实力也越来越强,说明年轻化是个趋势,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必然性。岁月无情,再大的英雄难过时光这道坎儿,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大李是个承前启后的巨星,我们有幸看到他在重大比赛里,与众多超一流棋手争雄切磋,也见证了他是如何超越前辈的。前面提到的林海峰,赵治勋,马晓春个个棋艺精湛,还有武宫正树,聂卫平,小林光一名声如雷贯耳,如果不与他们交手,将留下相当遗憾。所幸的,棋史留下精彩的瞬间,可以让我们欣赏大李与他们争雄那一刻。

  一、宇宙有隙

  武宫正树,是最早的世界冠军,曾两获富士通冠军,四获亚洲杯冠军,成名绝技是宇宙流。世界之大,宇宙更大,开创一种棋风难,以赫赫战绩证明这种棋风威力更难。武宫从理论到实践把宇宙流发挥到极致,也凭此表现在第二届真露杯三国擂台赛上担当日本队主帅,这届擂台赛先是韩国先锋徐奉洙四连胜,接着依田纪基五连胜,后依田被老曹拿下,武宫执白以宇宙流降服老曹,迎来与李昌镐的最后决战。1994年2月,只有18岁的李昌镐第一次以主帅身份在三国擂台赛出战,武宫如日中天,大李旭日东升,天无二日,必有一伤。

  这盘棋武宫执黑一如既往施展宇宙流,行棋至31手,白棋右边被压制在二路三路,黑滔滔模样,白打入深了,要遭围歼,侵消浅了,黑空巨大。只见大李白32手在天元左一路侵消,黑在33位投石问路,看白进还是退,白34心平气和的退了一手,黑35镇了一手,意图围空。白36手穿象眼,被黑冲断,看似送死却妙到毫巅,白40尖进,44冲进,黑45扳住,白46断,黑47长,白48叫吃,50位接住后,当初送吃的36一子大放光芒,令黑51补棋,白52长驱直入。从宇宙流的裂缝处钻了进去。这盘棋李昌镐执白大胜九目半,铁门的称誉由此而来。

  二、高山有雾

  聂卫平,获得中国棋圣称号,三次世界亚军,与冠军屡屡擦肩而过。棋风号称高山峻岭,行云流水。大李在世界棋坛崭露头角后,曾两次败在老聂手下,以至到2006年有记者采访老聂对大李的看法,老聂得意的说,当年两次赢大李很脆,李昌镐一点儿不厉害。说大李一点儿不厉害,似乎很不靠谱。然而一老聂有赢大李的资本,二老聂说话有时就是开玩笑。比如他最近说,中国足球靠高洪波不行,靠卡马乔不行,也许常昊当主教练有戏。哈哈,这玩笑有谱吗?

  我没打过老聂赢大李两局棋的棋谱,因为写读李篇,感兴趣的是大李怎么过老聂这关的。1996年2月,在第四届真露杯三国擂台赛上,老聂与大李两位副帅交手了。这盘棋老聂执白,160手前,老聂行棋真有高山峻岭,流畅奔放的风采,下到156手断,白形势大优。白160手如果横挤一手,据说可立码胜定,然而老聂长了一手错失胜机。白178手最后败着,如在186位跳,仍可小胜。白178近乎走了步单官。这盘棋展现老聂出色的大局观以及敏锐的中盘作战能力,然而也暴露出老聂后半盘高山迷雾,昏着误局的短板。

  三、自然有缺

  小林光一,曾获日本棋圣八连霸,在马晓春眼里曾被视为最难对付的世界级棋手。他的折扇曾题:自然流。在日本高手如云,流派众多的环境里,能独占鳌头,雄居第一,要有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应变能力,要能攻善守,功力全面。小林光一稳扎稳打,攻守自如,善把优势转变为胜势的的能力,堪称一绝。然而他碰到李昌镐,有点有劲使不出。两人曾在1996年第九届富士通半决赛相遇,小林光一执白第62手,没有料到黑有63位点的反击,几颗白子被吃,实利受损。以后大李把优势转为胜势的能力,一点不比小林差,最后以七目半大胜小林光一。

  四、天马有失

  马晓春,1995年的世界双冠王,96年开春杀进东洋杯决赛,被李昌镐3:1抢走一顶桂冠。冤家路窄,当年八月两人又在第九届富士通杯上狭路相逢。过去常有人说大李布局不咋地,攻击能力不行。然而这盘棋充分展示了石佛的大局观以及犀利的攻杀能力。这盘棋马晓春执白第34手长近乎于败着,此手必须偏右一路飞,目的在左边争得先手,然后在上边攻击一颗黑子。白34长后,黑35轻灵的一飞,逼白应后,黑37立即转身在上面拆二,使局势明显领先。弈至118手,白感觉形势不利抢大官子。随后黑展开凌利攻击。黑119,121,123手命令型的紧贴,125手切断白的联络,127手将白上下分断,白难以两全,一套组合拳,使白败势无可挽回,马晓春无奈失去头顶最后一顶桂冠。

  看到一个个成名大师,输给才二十上下的大李手里,着实让人感慨,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要强调的老的输给少的是必然趋势,如今大李也多年无冠了,所以被后人超越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最宝贵的是不断延长自己的棋艺生涯,比如林海峰,大竹,武宫,曹薰铉,小林光一,赵治勋等四五十岁还能拿世界冠军,大师们都有自己辉煌一页,曾经过五关斩六将,也难免走下坡路。因此,阅读大李的过程,实际是对往昔巨星的群体回望,他们联手奉献给棋迷一个个精彩。1996年后,大李风头更劲,一霸就是十年,慢慢品评这道景吧。

TOP

读李篇六: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来源:新浪博客 2011-10-25 08:13:43

  上篇提到马晓春1995年刚诺曼底登陆,春风得意,力捧双冠,然而风云突变,96年寒流来袭,被李昌镐取而代之,物竞天择,强中更有强中手,只能顺其自然。李昌镐的崛起,从积极意义来看,1996·1997年韩国推出两大赛事:三星杯和LG杯,对比应氏杯的四年一届,春兰杯的两年一届以及富士通杯的压缩赛程,三星杯与LG杯可称主流赛事。可见,世界围棋的发展需要各国的参与推动。

  第一届三星杯被依田纪基尝了鲜,说明当时日本围棋还是不弱的。第一届LG杯李昌镐与刘昌赫杀入决赛,继马晓春后,大李迎来又一个强劲对手。刘昌赫堪称世界棋坛的传奇人物,不仅仅那沉甸甸的六座世界冠军奖杯,令人刮目相看。最令人称道的,他是业余棋手出身,当李昌镐16岁拿职业世界冠军,刘昌赫18岁才拿业余世界亚军。难得的韩国棋院没因年令,关闭他成为职业棋手的大门。他入段后又去当了兵,复员后,属马的刘昌赫才真正放开身手,纵横驰骋。1990年击败曹薰铉获韩国棋圣,93年胜曹薰铉获得富士通冠军,96年力擒依田老虎获得应氏杯。从业余转职业难,从入段到攀上世界巅峰更难,刘昌赫是千里马,庆幸的他拥有施展才华的空间。有时想,在中国18岁还只是世界业余亚军,很难再出头吧?我们的顶尖业余棋手常拿世界业余冠军,没听说谁能鲤鱼跳龙门脱颖而出,很多人入段不成,改弦更张,另谋发展了。

  刘昌赫的经历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成就是空前的,他业余出身,大器晚成。龚自珍诗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刘昌赫可称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典范。不拘一格,说说容易,做起来难。最近听说贵州有个儿童七岁获全国儿童冠军,达业余五段水平,然而他没经济条件赴京深造。还有个土法炼钢的马天放,够得上全国业余顶尖高手,他还能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吗?沧州清朝出个土郎中喜来乐,如果冒出个土棋手一鸣惊人,也是段传奇佳话。不拘一格,不仅是棋手的成才需要,即便是欣赏棋手也需要打破陈规,有的人逢日逢韩必反,竞技体育残酷而激烈,历史上可能有些恩恩怨怨,这些恩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淡,比如最近举行的四国元老赛,四国混双赛,聂,曹,林,武这些昔日赛场厮杀的对头,已和和睦睦在一起叙旧切磋,神马都是浮云,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欣赏棋手乃罗卜青菜各有所爱,如果只许赏中国,不许品韩日,岂不井底望天,以为天就井那么大吗?对棋手成长来说,不拘一格是创造优良宽松的环境。对欣赏棋手而言,不拘一格是提倡百家争鸣。

  言归正传,第一届LG杯决赛使两位不拘一格降下的奇才相遇了,一个少年却叫姜太公,一个业余却册封世界第一,这场决斗无须天公重抖擞,倒要与天公试比高。五番争斗将定出LG杯姓李还是姓刘。

  一、35手亮剑先发制人。

  刘昌赫外号玉面杀手,还有世界第一攻击手之誉,而李昌镐素有流水不争先,后发制人的特色。决赛第一盘,两人似乎调换了角色。刘昌赫执白第20手左上大飞守角,颇有打持久战的味道。大李21手在右下角夹,开始近体肉搏。白34一间跳问题手,本手该在36补。黑35手立即亮剑,35贴下,37扳起,一出手就让白棋疲于奔命,下至黑81跳,局面黑明显占优。续弈到155手黑盘面领先十多目,白投子认输。这盘棋大李反串攻击手,打得刘昌赫只有招架之功,先在气势上震慑了对手。

  二、官子神功寸利必得。

  第二盘棋大李执白拿出看家本领,第20手左下守角,摆出慢慢来的姿态。棋局也是按大李预期的发展。双方没有激烈厮杀,于细微处较量着功力。黑45连扳强手,白46手断打开劫,因劫材有利,令黑57屈服,白稍领先。白74手在黑右上点入,以后98手小间,虽然角上不活,却带来102扳的先手,便宜占足。第116手试应手巧妙,黑如粘,则白在114手压先手,黑117选择上压,使白获得32手先手打再提一子的便宜。胜利也在这一处处搜刮中向大李招手。

  三、凌波微步闪转腾挪。

  五番决战上来就输了两盘,刘昌赫被逼到悬崖边,第三盘棋大李执黑81手断吃白左边一块,白84手如走在96处补强自己,黑下边一块难活,白形势占优。此时白84在右边拆了一手,黑85立即在下面搭眼成活。至101手黑做活下边后,105手开始又深入白右边大空里,先是105,107手在右下碰碰长长,再109转右边跳跳,再115手在中间长出,后117上边搭搭,这一串动作像踩着八卦方位,施展凌波微步,闪转腾挪,利用白棋中腹气紧,至137手巧妙成活。黑棋先灭白一块,又在世界第一攻击手地盘里做活一块又一块,不得不赞叹大李出色的治孤能力。

  没想到大李竟零封刘昌赫,三盘棋可圈可点,有开局的凌利攻杀,有完美的收官锁定胜局,有凌波微步化险为夷,欣赏棋局的过程,给人趣味无穷的享受。这种享受只有打破束缚才能体验,因此不仅期待不拘一格降人才,还要提倡不拘一格赏人才。

TOP

读李篇七:既生瑜来必生亮,月有圆时自有缺



来源:新浪博客 2011-11-04 08:55:16

  今天听到一个爆炸性新闻,亚洲象棋锦标赛中国棋手无缘四强,31年亚冠纪录被无情终结,中国参赛的是吕钦和王跃飞,怎么看待这结果呢?也许可以说中国没派顶尖的,也许可以说咱发挥失常,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外国棋手的水平不断提高,象棋围棋都是中国发明的,发明出来是供世界分享的。象棋的一国独大被打破了,对此胡荣华说,狼来了是好事,他特别提到1984年霍英东曾悬赏50万美元,奖励能赢胡荣华的非华裔棋手,用意推动象棋在世界的发展。

  和象棋相比,围棋由于韩国的崛起,中国不是一时被超越,而是曾经多年落后于人,所谓落后,其实就落后一个人,那就是李昌镐。1995年马晓春一鸣惊人,闯过林海峰,曹薰铉,赵治勋,小林光一,聂卫平等关口,力捧双冠。1996年马晓春也不含糊再次闯进东洋证券杯和富士通杯的决赛,然而被李昌镐改朝换代。1997年马晓春相继在三星杯半决赛和LG杯八强赛上遭遇李昌镐而止步。因此有人感叹:既生马,何生李?其实栽在李昌镐手下的何止马晓春,上篇提到世界第一攻击手刘昌赫,在1997年首届LG杯决赛上被大李三比零镇压,本篇要回顾小林觉在第二届三星杯决赛上同样遭零封。他们是否也会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也许有人说小林觉与大李本不是一个档次,其实小林觉1995年4:2战胜赵治勋登上日本棋圣宝座,1997年在东洋证券杯半决赛淘汰李昌镐进入决赛,最后输给曹薰铉。能又在三星杯与李昌镐争冠,可见决非平庸之辈。阅读小林觉与大李决战三局棋,确有周瑜遇到诸葛亮,一物降一物的感觉。

  一、二路腿肚插飞刀。

  第一局小林觉行棋至52手,这手应先在58位试应手,此时黑右上还漏风,只能在角上挡,然后白再走52手。实战白漏交换这一次序,黑53立即托退,不仅补掉右上角的弱处,而且还给白留下54左边断的缺陷。等黑托退后,白58手再点入,黑不挡而是上面压,白60长,62大飞,如果角上杀不了白,白断然优势。此时黑63在白58腿肚下捅了一刀,白64只能外挡,黑65手一间跳,这两步妙手把右上角打入的白子全歼。

  二、吹面不寒杨柳风。

  查阅小林觉的资料,有评论说他的棋风柔软,能以柔克刚说明内功相当精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第二盘他执黑与大李玩起太极推手,大李也很配合,和风细雨,以柔克柔,看似小林觉并无啥恶手,平平淡淡,你来我往,可到最后一盘点,白棋盘面比黑还多,小林觉不知不觉安乐死。

  三、神来之笔惊四座。

  第三盘棋小林觉执白第60手在左下角扳粘,黑63,65手先手后,第67手本该在角上补活。可黑67手在外面下了一手出人意料的断。这手如果按常规在角上补活,白会在54手右一路长,逼黑联络,白再在54手上方一间跳。如此黑中间一串子没眼位,边上一颗黑子还会被罩进去。

  此时黑下出技惊四座的67手断,白如立即征吃这一子,黑可在外面先手打便宜一下,然后再在角上补棋。以后白空里还有味恶的余味。因此白68选择吃角,黑69贴下,白68吃尽黑左下角,黑71再贴下,这种转换,黑用左下角的代价,换取了自身变厚,破掉白左边空并让左上几颗白子变薄。转换结果不吃亏还简化了局势,真是令人叫绝。

  大李两个三比零拿下刘昌赫和小林觉,技高一筹,让对手慨叹:既生瑜,何生亮?过去看到马晓春还有常昊迈不过大李这道坎儿,令人纠结。慢慢悟出一个道理:既生瑜来必生亮。事实上马晓春与常昊不仅决赛只碰李昌镐,比如马晓春决赛还输给过刘昌赫,王立诚,可见对手无处不在,不可能生瑜不生亮,而是生瑜必生亮。李昌镐过了巅峰期也会走下坡,输给崔毒,输给神猪,输给小李,输给常昊等等。

  苏轼诗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此竞技场上谁输谁赢,只能看作胜败乃兵家常事,围棋说到底是种游戏,三国争霸,起起伏伏,你赢了对手没灭了谁,别人赢了,你也未必吃亏,正如中国象棋这次亚锦赛没进四强,如果从此崛起个象棋大国,那真是天大的好事。象棋界巴不得像围棋演绎三国争雄。既生瑜必生亮,接着还要读马李争霸,还有常李争霸,也许马常迈大李这道坎儿有点难,但月有阴晴圆缺,我们只能顺其自然。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3 17:05 编辑

读李篇八: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来源:新浪博客 2011-11-11 08:17:54

  自从萌生读读李昌镐的念头,随着大李成长过程一站站欣赏过来,总的感受是开卷有益,收获颇多,以前对大李的认识是表面的,空洞的,随着一局局打谱,渐渐对大李的感知具体了,深入了,越读越觉得石佛深不可测。一开始我就说读李最纠结的地方在他是韩国人,写了七篇读李体会反对意见集中在国藉上,有人说读李就是奴才,有人说满篇拍马屁,有人说对输给大李的棋手不敬。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问题出现分歧往往立足点与出发点不同。比如最近在名胜古迹举行的三国元老争霸赛,在我眼里是旅游文化与围棋文化互动的好事,目的在扩大各自的影响,如果硬要牵强附会引申为三国大战的重演,那就非常好笑了。当年诸葛亮周瑜谈笑间,令曹军灰飞烟灭,今天韩国老曹来了,是否棋盘上也该杀得他丢盔弃甲,如果输给曹是否有愧赤壁英名。相信大家都觉得把棋艺与政治军事联结很荒唐,聂曹武表面看代表三国,其实只代表自己,其实只是一场围棋表演而已。

  历史上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英雄人物叱咤风云,指点江山,虎踞龙盘,改朝换代。相似的围棋发展到现代,各国棋手也能在一方纹枰上彼此切磋,攻杀争夺,斗智斗勇,称王称霸。与军事政治不同的,围棋本质上是文化娱乐,围棋文化的根本点是让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了解围棋,在此意义上,那些对围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们都值得称道与欣赏,阻碍围棋发展的最大症结不是欣赏太多了,而是彼此瞧不起不去欣赏对手以及围棋自身的深奥难懂曲高和寡。

  眼下大多数棋迷热衷国际大赛,因为悬念多多,刺激多多,热闹多多,争论多多,花落谁家,鹿死谁手,吊起大家观看兴趣。然而大餐不可能常有,大赛空闲期也不能冬眠,因此谈谈古今,评评高低,打打名局,比比中外,自然成了论坛平时的家常菜,罗卜青菜各有所爱,棋迷的喜好不同,构成百花争艳的美景,让人感到围棋这方天地的无穷魅力。看最新大赛很多人看重的是结果,悬念吊起了胃口,大家东奔西跑,从一个网站转到另一个网站,急切想知道形势如何。读大李过去的对局,显然结果已不重要,阅读的焦点在回味比赛的过程,探求他昔日是怎么一步步打下江山的,这同样有很多悬念,同样能吊起欣赏的胃口。集中读大李,自然他是主角,如果我将来写读常篇,自然会把大李当陪衬,以突出常昊是怎么破茧而出的。所以很多高手败在大李手下,没啥令人尴尬的,历史的真实是必须正视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古时帝王将相殊死搏斗争夺的江山是土地与权利,作为围棋江山的内涵应该是被社会认同,国家认同扶持你,商人认同赞助你,棋迷认同喜好你,以棋服人是根本点。争论一位棋手的成就高低,关键还是以棋为本。以李昌镐为例,前面两篇谈到1997年他连克刘昌赫和小林觉,进入1998年他风头更劲,接连打入东洋杯,富士通杯及三星杯决赛,分别对阵刘昌赫,常昊与马晓春,本篇简要谈谈与刘昌赫之战。

  一、平淡与恐怖之局。

  第一局双方波澜不兴,然而不战而屈人是大李的拿手好戏。林海峰曾形容李昌镐从布局开始就收官,双方比拼每一着手的效率,有官子天下第一的大李,往往凭此绝技笑到最后。这盘棋有评论说刘昌赫执白42手该断在59手处,待黑棋走重后再一路渡过,实战白先在一路渡过,就这么缓了一下,后面即纳入大李步调,被牵着鼻子行棋至中盘认输。

  二、开把张真不容易。

  第二盘棋刘昌赫执黑下得积极主动,第41手露骨攻逼,第55手打入迫白退让,利用白98缓手,走出99靠的好手,逼白后手连回,再先手抢到107手跳的大官子,局势处于领先。看似刘妙手连连,其实大李始终咬住,等到黑177出现疑问手,已追至微细,最后刘昌赫仗着劫材多险胜半目,令人感慨开把张真不容易。

  三、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第三盘棋刘昌赫执白第44手靠·46夹分断黑棋,双方扭杀在一起,可惜白94手靠脱离攻杀要点,被黑95机敏靠·97扳后,顿时攻防颠倒,本该白攻击得利,反成黑攻击成空,白典型的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四、强者运强,该输不难。

  被逼到绝路的刘昌赫第四局展开凌利攻杀,刘执黑47尖·49手飞对白右下攻逼,白无奈外逃,黑通过攻击围住下面的空,形势领先。大李察觉不利,60手脱先在左上守角,黑61手立即跨断发起攻击,行至71手,黑如果单接,白两块不活,危在旦夕。可惜黑71虎自撞一气,导致白80先手长,躲过一劫。

  行至105手黑形势还不差,黑105至113手又刺刀见红,113手断后,当白114手打吃这一子时,刘才看出此子不能要了,因为白在104手下二路断,里面要出棋黑将崩溃,于是115手补断,白116提去一子,黑损了。这里亏了令刘昌赫不爽,在形势不差的局面下开始乱搞,141手点入白左上三三,由于自己外面三子未安定,被白44手扳,白借攻击黑外面几子,至白62把角空守住,此时黑的优势才失去。然而还是很细的棋,最后白半目胜,李昌镐捧得东洋杯的绝版冠军(以后该项赛事停办)回顾以前的赛事,大李常有逆转胜的情况,不得不让人感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强者运强,该输不输。

  大李出道至此,世界大赛决赛碰到的对手都是岁数比他大的,他一律通吃,下次常昊将登场,结果虽然早都知道,但过程还是很令我感到新奇的,期待看到精彩的对局。

TOP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5-2-3 17:11 编辑

读李篇九:麒麟昌镐与常昊,双星辉映显奇灵



来源:新浪博客 2011-11-21 08:27:33

  回顾李昌镐世界冠军之旅,进入决赛所向披靡,四十年代出生的林海峰,五十年代的赵治勋·小林觉,六十年代的马晓春·刘昌赫,谁也挡不住大李的上升势头,进入1998年,石佛连夺东洋证券杯,富士通杯,三星杯三项大赛决赛权,势如破竹,独孤求败。打败李昌镐已成中日围棋界的共识,谁能担此重任呢?此时七十年代的常昊横空出世,飒爽英姿,意气风发,两个同令人如同麒麟天降,一时被棋界誉为绝代双骄。

  提起绝代双骄的称谓,可能有人要质疑常昊怎么能与大李比肩?九八之际大李已七冠在手,常昊还仅初出茅庐,常有啥可骄的?这还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大李无疑是公认的世界第一人,可比作响当当的绩优股,常昊在中日擂台赛有出色表现,在国内显出超越马晓春之势,富士通杯上连过王立诚与刘昌赫两个世界冠军杀进决赛,比大李年少的常昊无疑是被寄以厚望的潜力股。

  当常昊冒出,大李也感到高兴,终于在同令人中迎来一位强劲的对手,也表示愿与常昊交朋友。李常之间既是对手又是朋友的关系,为棋界吹来一股春风,有意思的两人名字发音接近,七零后的昌镐与常昊,日后必然如麒麟奔腾,演绎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好戏。

  当时的棋界很多人认为常昊拿世界冠军指日可待,然而没想到捅破那层纸难上加难,常昊曾六次进入决赛,六次无功而返,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如果常昊始终不能破茧而出,那的确没资格与大李相提并论,可喜可贺的是金子总会发光,常昊火山爆发,连夺应氏杯·三星杯·春兰杯三项世界冠军,还在中韩擂台赛与三国擂台赛上,为中国赢得优胜。也许成就没大李辉煌,但也确有骄傲的资本。

  昌镐与常昊无疑是两颗闪耀的明星,双星相约九八,在富士通杯决赛上刀兵相见,激情碰撞,麒麟角斗,各显奇灵。前面大李与马晓春·刘昌赫决战时,一盘对马晓春第35手轻灵转身,一盘对刘昌赫第35手发起攻击,用轻灵拿住轻灵的马晓春,用攻击制服第一攻击手刘昌赫。常李之战第35手也有一把飞刀甩出,可这回先发制人的是执黑的常昊。这盘棋上午两个半小时,双方只下了34手,午休后常昊35手飞,白36手长,37扳住,行至43手,李昌镐感到问题严重而长考,最后44手不敢在45位挡,而选择虎出头,被黑45手先手冲入白角做活,一举确立序盘优势。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常昊一出手就给大李一个下马威。大李的可怕处在于,如果他优势会很简明的导向胜势,让对手安乐死。如果他劣势会伺机放胜负手,果然白70手不肯老实在右上角做活,而是放出断的胜负手,黑71长后,白72叫吃,黑73接,白74跳封,黑75手冲,白76手一间跳,敏锐抓住黑右边三子不活的缺陷,逼黑77手夹过,然后78手挡住。接下去的变化相当复杂,观战的日本高手都认为此处变化难解,焦点在先在外面断,还是先打劫。有高手认为先断能保持优势,可常昊79手选择了先开劫,结果由于白劫材有利,导致胜负手成功,扭转了局势。

  李昌镐得势不饶人,112手又在下边夹入,由于劫材不利,黑113不敢在119处开劫,接着白116手麻到黑棋难受之处,122靠后产生124的断点,至136吃掉黑三子,局面简直惨不忍睹。一些日本棋手直呼:李昌镐太厉害了.棋局至此,以大李的后半盘功夫,常昊应该没戏了。然而大李低估了常昊的反扑能力,当白140手脱离中腹攻防要点,走在上边二路,出现明显缓手。常昊43·45妙手连发,不仅把白厚势变得一目没有,自己还有成空余地,转瞬间面铺变煤场,行至黑161手,小林光一确认黑可小胜。

  麒麟相争,反反复复,各显神通,演绎奇灵。就在可一锤定音,九八富士通杯即将属常的最后时刻,常昊第199手如果在200手接,胜利就可定局。鬼使神差,常昊199曲了一手,即便如此,黑217手如果在218处扳以及221手如果在222处打,还能胜半目,然而临场常昊都错过了。后面黑227手打又自损一目,最终黑输一目半。这盘棋常昊输得极为可惜,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本来1998年就能迈过大李这道坎儿,谁曾想捅破这层窗户纸还得等八年,直到2006年才超越了大李。

  九八富士通杯麒麟昌镐与常昊决战,证明了双星辉映显奇灵,两人不愧为是好对手好朋友。两人的发展轨迹不同,接下去大李依然强盛多年,常昊还要磨炼多年,能不断欣赏马李大战,常李大战,应是棋迷的幸事。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