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陈祖德老师:
您好!是您写的《超越自我》这部传记小说使我认识了您,使我看到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真正的人的人生内涵,您才是真正值得敬仰、钦佩的人。
早在9年前,我刚买到这部书时就想给您写封信,但我缺乏勇气和胆量,您在书中说人们看了这本书是否会有裨益,是啊,得到教益为什么不告诉人家呢?所以我应该说:“谢谢您,陈祖德老师(不知怎样称呼合适,故选择了老师),是您的这部书,及您的高尚品质教育着我,激励着我,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我非常喜欢看传记文学,尤其是名人传记。这类书我看过一些,但向您这部书,即亲切又感人,即深刻又有生活,即有政治内容又有人生哲理的一部围棋史书,一部人生的教科书,还是第一次,它使我爱不释手。
由于“文革”没有了升学机会,我去了工厂。当我们十五六岁正值上学的大好时光时,却没有条件学习;等我们过了学习年龄时,国家又开始讲文凭,讲学历。为了摆脱自己的现状,补上“文革”中丢掉的课程,我走进了自学行列。“自学”谈何容易,我要面对体弱多病的儿子,面对8小时的工作,以及上下班用去的4个小时的路程,再加上这时我已离开学校和课本15年了。我曾对别人讲,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属于我自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呢?别人用两年半的时间毕业了,我整整用了4年,这中间几次打退堂鼓,不想学了。正在这时,您的传记文学广播了。一听是传记文学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再一听是陈祖德写的,这不是郑敏之的爱人吗。当我忙碌了一天,坐下来的时候,别人快到睡觉时间了,我人困马乏地坐在写字台前,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我烦了,厌倦了,每当这种情绪笼罩着我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您。您是在病重病危,是在与癌症与病魔的博斗中,开始写作的,有什么还能比在这种情况下,遇到的困难大呢?您迎着困难上了,毫不退缩,去面对它,向它挑战,是事业,是您为之奋斗的围棋事业,以及您书中描写的每一位人的品德,精神影响着您,使您能够忘却自我,超越自我,您是真正的勇士。
学习结束后,有人说我有毅力。我说,是陈祖德的《超越自我》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一点点与您相比真是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
人的一生,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有他的起点、顶点、终点,只不过人的顶峰的高度是不同的。您的顶峰是冠军,而我不过是一个普通技术人员,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也是我缺乏勇气写信的原因。然而就是您这样一位三次全国冠军的获得者,第一个打败日本九段的围棋手,却当了一个普通工人,这中间是多大的落差啊!而您却毫无个人怨言,坦然地面对了。如果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情操、宽阔的胸怀,是接受不了的。我这个年龄已不是盲目崇拜什么“星”“腕”的年龄了,但我把您这本书放在办公桌内,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去体味人生的真谛与内涵。我们是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一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顺心的,不顺心的,处理好这些问题也是不容易的。每当我看到您在书中的这段叙述,就会头脑清醒,心情开朗,您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如果真正清楚主观作用和客观条件的关系,他就会变得理智,他就不会自负和傲气,就不会把个人摆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是您在帮助我不断地提高思想境界,明白做人的标准。您的《超越自我》逐步成为我人生的教科书。因此,尽管今天,人们对钱发生浓厚兴趣的今天,我仍然不断地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和同志介绍您,介绍您的书。
我是一个“棋盲”(这也是我不愿给您写信的原因),不懂,何必去浪费别人的时间呢,但您使一个“棋盲”对描写围棋的书,以及对围棋的比赛胜负,都产生了兴趣,这不能不说明,这部书的成功之处吧。
您这部书从出版到现在已有9年多了,9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合资,到处是引进,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大好形势。但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合资,什么都可以引进,但人的拼搏精神,人的高尚情操,人的良好素质绝不是想引进就能引进的。现在一个演员唱一首歌,演一两个角色,媒介就吹就捧,作为名人采访。可您作为真正的名人,作为代表着围棋史上一个时代的里程碑的名人,报纸,电视又采访过几次呢?可能我不知道,我认为他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您,知道围棋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我的爱人在一所大学当老师,她劝我不要打扰您,但我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只是简单的,草草的,肤浅的写了一点感受,请您原谅我的无知冒昧。
最后衷心的祝愿您——平安、健康、幸福、愉快!
此致!
敬礼!
您的忠实读者——王彪
1995年7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