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博客 西子林的风景 2007-09-27 14:41:45
1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棋逢对手难藏兴,将遇良才可用功。
各位看官且猜一猜,这几句诗却出自哪一部书?
不要用百度!
猜对啦!便是出自西游记!出自那第三十四回美猴王与谁谁谁大战时的一段描述。
也就是在这一段,孙行者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新名字——“者行孙”。
2
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显是一个喜欢下棋的人。至于那棋逢对手中的棋是象棋还是围棋,上面没解释,但是围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理由很简单,西游记中其他地方提到的棋无一不是围棋,并无象棋的出现。
就像许多人所知道的,在唐僧出发取经之前有一场空前的围棋大战。大战的双方,一个是唐太宗,一个是丞相魏征——
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爇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这丞相谢了天恩,斋戒沐浴,在府中试慧剑,运元神,故此不曾入朝。一见当驾官赍旨来宣,惶惧无任;又不敢违迟君命,只得急急整衣束带,同旨入朝,在御前叩头请罪。唐王出旨道:“赦卿无罪。”那时诸臣尚未退朝,至此,却命卷帘散朝,独留魏征,宣上金銮,召入便殿,先议论安邦之策,定国之谋。将近巳末午初时候,却命宫人取过大棋来,“朕与贤卿对弈一局。”众嫔妃随取棋枰,铺设御案。魏征谢了恩,即与唐王对弈。毕竟不知胜负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文中的大棋便是围棋。这是第九回的末尾。下到这儿,封盘。然后第十回接着下。
3
却说太宗与魏征在便殿对弈,一递一着,摆开阵势。正合《烂柯经》云:知博弈之道,贵乎严谨。高者在腹,下者在边,中者在角,此棋家之常法。古法曰:
宁输一子,不失一先。击左则视右,攻后则瞻前。有先而后,有后而先。两生勿断,皆活勿连。阔不可太疏,密不可太促。与其恋子以求生,不若弃之而取胜;与其无事而独行,不若固之而自补。彼众我寡,先谋其生;我众彼寡,务张其势。善胜者不争,善阵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乱。夫棋始以正合,终以奇胜。凡敌无事而自补者,有侵绝之意;弃小而不救者,有图大之心。随手而下者,无谋之人;不思而应者,取败之道。《诗》云:“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此之谓也。
诗曰:棋盘为地子为天,色按阴阳造化全。下到玄微通变处,笑夸当日烂柯仙。
君臣两个对弈此棋,正下到午时三刻,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然踏伏在案边,鼾鼾盹睡。太宗笑曰:“贤卿真是匡扶社稷之心劳,创立江山之力倦,所以不觉盹睡。”太宗任他睡着,更不呼唤。不多时,魏征醒来,俯伏在地道:“臣该万死,臣该万死!却才晕困,不知所为,望陛下赦臣慢君之罪。”太宗道:“卿有何慢罪?且起来,拂退残棋,与卿从新更着。”魏征谢了恩,却才拈子在手,只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着一个血淋的龙头,掷在帝前,启奏道:“陛下,海浅河枯曾有见,这般异事却无闻。”太宗与魏征起身道:“此物何来?”叔宝、茂功道:“千步廊南,十字街头,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微臣不敢不奏。”唐王惊问魏征:“此是何说?”魏征转身叩头道:“是臣才一梦斩的。”……
然而谁却知道那太宗梦中曾答应救龙的。心中不安,渐觉神魂倦怠。于是到地狱中走了一遭,受够惊吓,然后死而复生,大赦天下,敕建大相国寺,选高僧讲经。玄奘法师中选开讲。不料菩萨赶来,说玄奘讲的不过是小乘教法,威逼利诱让他去取能消无妄之灾的大乘佛法三藏。于是玄奘西行正式开始。
这是西游记全书的要点,大关节,是极其重要的一段。
4
一盘棋,从一回杀到下一回。这样的写法在并非以下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中还几乎没有看到过。
也可以说,太宗皇帝与魏征的这一轮棋战,直接导致了玄奘和尚的出场,因此称它为整部西游记的引子也不为过。西游记中虽然孙悟空更像主角,但是得承认,玄奘的作为才是核心。
5
可惜后来称为三藏的玄奘和尚喜不喜欢下棋,书中并无一字提及。
想来西游的几位主要角色都不是很擅此道。
唐三藏自然是一心挂念着他的经书。孙猴子根本不可能坐得下来。猪儿戒志不在此。沙和尚很踏实,有点像西子林,但似乎不是很灵敏,不适合下围棋。
但虽然不擅长,却不等于不感兴趣。孙悟空同学就对这一项目就好像很有兴趣。
西游记第一回便是这样写的——
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串长城,游小县,不觉八九年余。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着海外必有神仙,独自个依前作筏,又飘过西海,直至西牛贺洲地界。登岸遍访多时,忽见一座高山秀丽,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虫,不惧虎豹,登山顶上观看。果是好山……
正观看间,忽闻得林深之处有人言语,急忙趋步穿入林中,侧耳而听,原来是歌唱之声,歌曰: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相逢处,非仙即道,静坐讲《黄庭》。
美猴王听得此言,满心欢喜……
孙悟空为什么欢喜?当然是因为喜欢看人下围棋,至少也是不讨厌啦。不然他听到观棋烂柯这样的歌,怎么会欢喜呢?
6
孙悟空与围棋的缘份还不是只此一回。
到了第二十六回,已是在取经路上的时候,打妖怪打不过,于是到蓬莱搬救兵——
那行者看不尽仙景,径入蓬莱。正然走处,见白云洞外,松阴之下,有三个老儿围棋,观局者是寿星,对局者是福星、禄星。行者上前叫道:“老弟们,作揖了。”那三星见了,拂退棋枰,回礼道:“大圣何来?”行者道:“特来寻你们耍子。”寿星道:“我闻大圣弃道从释,脱性命保护唐僧往西天取经,遂日奔波山路,那些儿得闲,却来耍子?”行者道:“实不瞒列位说,老孙因往西方,行在半路,有些儿阻滞,特来小事欲干,不知肯否?”
三老儿先给行者上了一堂围棋课,然后为行者指了一条路,于是——
那大圣(又)至瀛洲,只见那丹崖珠树之下,有几个皓发皤髯之辈,童颜鹤鬓之仙,在那里着棋饮酒,谈笑讴歌。
又是在着棋饮酒。
大圣心中一定是在暗赞:真个是神仙的境界。
然后心中又极可能感叹世间天上的不公平,闲的闲死,累的累死。
7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神仙是其中的重要角色。而西游记对围棋的近乎崇拜的写法也无时不使这项技艺充满着仙风道骨,充满着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
历史上与围棋有关的一个最著名的故事,也同时是与神仙有关的,那便是西游记书中也一再提到的“烂柯”。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南柯记”:
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见童子数人棋而歌,质因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如枣核,质含之而不觉饥。俄顷,童子谓曰:“何不去?”质起视,斧柯尽烂。既归,无复时人。
烂柯山图 明·张以宁绘
所谓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那“棋而歌”的童子当然就是神仙。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因为运行速度太快的缘故,天上的日子,神仙的日子(时间)总是过得慢一些,因此那人间的斧头,就很快地烂掉了。
但那故事,显然有着多层的意涵。其中的一层是,围棋这玩艺儿,非但使仙人入迷,同样使凡人入迷。反过来也一样,它非但使地球人入迷,甚至使外星人也入迷。神仙嘛,当然可能就是外星人了。
8
烂柯经的取名来自于烂柯记。从名字上也可以知道那是讨论围棋的道理和走法的。
烂柯经也就是著名的棋经十三篇,作者为宋代的张拟。西游记中所引的那一长段也就是棋经十三篇中的第四部分——合战篇,内容则略有调整。
那关于围棋的烂柯传说,将神仙与樵夫结合起来写不无道理,神仙多在山上嘛。巧合的是,西游记从本质上来说是求道,这个很与围棋的最高境界相通;从过程上来说则是旅行,这个则与神仙和樵夫相合。由中国向西行,当然是遇到山的时候多,山既然多,便出现两个方面的可能,一是神仙多,二是樵夫多。樵夫既多,唱歌的便多,樵夫作歌,会有不宣传围棋的么?
因此,极重要的第九回也有樵夫出场——
樵夫道:“你那闲时又不如我的闲时好也,亦有诗为证,诗曰:
闲观缥缈白云飞,独坐茅庵掩竹扉。无事训儿开卷读,有时对客把棋围。
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草履麻绦粗布被,心宽强似着罗衣。
所以,樵夫,是中国最早的围棋宣传大使。这一点当无疑议。
9
魏征也罢,悟空也罢,樵夫也罢,说到底,还是吴承恩自己喜欢围棋罢了。
有人就说,说悟空听了樵夫唱的“围棋歌”后心中欢喜,为什么欢喜呢?依悟空的性格,那是没有一刻的耐性能坐在那里的。所以那“喜”字,实际上是在说吴承恩自己欢喜。
这倒不是瞎猜。刘怀玉所著“吴承恩与围棋”中也称:
吴承恩爱好围棋,并且非常精通围棋技艺。
吴承恩是热心的围棋活动宣传者,他不仅仅在诗文中提及围棋活动,而且还为围棋国手作长歌,专门宣传他们的活动盛况和棋艺特色。在他的《射阳先生存稿》中,现在尚保存着两首围棋歌:《围棋歌赠鲍景远》、《后围棋歌赠小李》。从这两首歌行中,我们可以看到吴承恩时代围棋活动非常活跃。一个棋艺高超的国手是很吃香的,到处都有人接待:“甲第公侯饰马迎,玉堂学土题诗访。”参加围棋竞技的人很多,观战者更不待言:“四方豪隽会观局,丈室之间围再重”。观战者的情绪随着弈战情况时张时弛,气氛十分热闹:“架肩骈头密无缝,四座寂然凝若梦。忽时下子巧成功,一笑齐声海潮哄”。
有这样的作者,在这样的气氛下作西游记,书不不出现下围棋的场景倒会很奇怪了。
但西游记毕竟不是一部围棋小说,所以吴承恩创作这小说的时候想必也有一点点小遗憾。
西子林:四大名著与围棋之西游记篇
现代有蛮多的棋迷看出了吴承恩的这种潜意识,于是想办法加以弥补,于是有人开发了“围棋西游记”的教学式游戏软件;有人则写出了相当于一种后西游记的围棋版西游记——木猴棋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