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父亲眼里的棋手曹大元

来源:新浪博客 謝赫@碁道 2005-12-28 19:42:25

作者:曹春旺


  有一本名为《棋道》的刊物,专门传扬行棋之道。与”棋道”相通的为”人道”,乃为人之道也。人生犹似一盘棋,无论布局、中盘、收官,力求步步为营、招招见功。虽说知子莫若父,但我们对曹大元了解较深的,还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布局”阶段。因为大元的缘故,不少人以为家学渊源,我也必定深谙围棋之道,这实在是一种牵强附会。假使说我们对于大元的围棋事业确有一点关系的话,那也不过是以我们的”人道”少许影响了他的”棋道”而已。这里我以父亲特有的视角,向大家记叙一下我的儿子———围棋国手曹大元的成长过程及其近况。

  跨入黑白世界的”迷宫”

  大元刚入小学时接触的不是围棋,而是象棋,为其启蒙的倒正是在下。没想到这一来竟触及了他的一根十分敏感的神经,表现出对于棋的一种特别喜爱。邻居中几位比他年长十岁左右的大哥哥都爱找他作伴,常在弄堂里列陈对奕,兴趣盎然。由于赢多输少,大元有时”杀”得兴起,竟缠着对手非要让自己表演一番”剃光头”的本领不可,这番经历对他影响不小。

  大元就读于上海市卢湾区淡水路第三小学,老师安排他参加了区少年宫舞蹈队和学校乒乓球代表队的活动。一次,老师突然来和我们商量:根据大元学习成绩(尤其是算术)比较突出和思想比较敏捷的特点,想保送他去市体育宫小学生课余围棋训练班学习。我们基于这样一些考虑,便有条件地同意了:一、围棋是一种国粹,寄托着爱国主义的情思。国运盛则棋运盛,当时我国的围棋水平尚落后于日本,自当急起直追;二、围棋和足球一样,都必须从儿童抓起;三、从事围棋活动,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锻炼人的意志品质,利于修身养心,与文化教育不仅没有矛盾,且可相得益彰。所谓”有条件”指的是:为适当减轻课外负担,从此毅然中断了在少年宫舞蹈队的活动。于是,小学四年级,11岁,曹大元终于在这个已经比较迟的年龄段上,急急匆匆地跨入了围棋这座黑白世界的”迷宫”。

  将一切都交给国家

  进入课余围棋训练班后,大元有幸遇上了一位有经验的专门从事围棋启蒙教育的指导老师———邱百瑞。邱指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孩子们很快被围棋的深邃意境吸引住了。为了让训练班的气氛、收获能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延伸,我们特意为大元自制了一套棋具———棋盘和棋盒都用木板制成,木工生活由他甘当”业余木工”的舅舅包了下来,棋盘的划线和所有漆工则全由我这名纺织厂的工程师来扮演”牛吃蟹”的角色。我还毛遂自荐,在两只方形棋盒上煞有介事地题上了十六个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胸有全局,一丝不苟”。我当时还未预料到他日后竟会成为一名职业棋手,但在酝酿这十六字时,就已经按照棋道与人道相通的哲理,为大元深藏了一种美好的人生祝愿。当时出版的围棋辅导读物尚不多,我寻遍书店,只为大元购下了一套《吴清源围棋集》。从此,一代宗师又成了他训练班之外的”客座老师”。

  与大元同期进入训练班的共有108名小伙伴,人称”小小一百零八将”。不到一年,他即成为内部比赛的”冠军”,并被选拔为上海市参加全国围棋比赛的唯一儿童代表,比赛中取得了他生平第一个全国比赛的席位———儿童组第4名。当我们欢送他在邱指导的贴身照料下启程前往郑州赛地时,我们怎会想到:此一去,可就一发而不可收了———13岁小学还未毕业,就被选送至上海市少体校深造(专业导师为谢裕国、韩启耀);17岁尚未完成体校学习,就被上海市围棋队破格录取,成为夺取全国冠军的一员主将,并随即又”升格”为国家集训队中的一员……似乎一切都是命运安排、身不由己,他自己是这种感觉,我们为父母者也只有一种想法:顺其自然,把一切都交给国家吧。

  在曲折中搏浪前进

  大元曾两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奖章并于1982年(当时20岁)定为六段,基本上逐年提升,至1986年升为九段。在这期间开始了万众瞩目的中日围棋擂台赛,前八届势均力敌,以4比4战平。其中大元出场3次,竟是每战皆北。一时”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骂声四起,大元情绪极度低落,以致领导上不得不暂时将他”保护”起来———有五届擂台赛不再披挂上阵,我们当然少不了多次给他写信,勉励他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以期东山再起,洗雪前耻。我们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使他放下”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在”十年炼狱”之后,终于迎来了1994年的第九届擂台赛,大元又凭着极大的勇气和自信,在领导的理解和信任中重新上阵了!当时正处于”两个持平”的微妙时刻———前八届总成绩为4比4,这一届前六场又以3比3战平,人们的目光又盯着这关键一届中的关键一场,何况首遇的对手又恰恰是曾在他身上创下过”十年四连胜”纪录的以”渗透流”著称的山城宏九段。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首”啊!大元终于时来运转,进一步发挥了他的”功夫棋”的特长,不仅痛快淋漓地战胜了山城宏,更一鼓作气拿下了日方副帅片冈聪九段和主帅加藤正夫王座,为在这一届上以6比3战胜对手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我们看到报纸上的”耳目一新”、”厚积薄发”之类的评述,听到华以刚领队的”一改往日稳健之风,下得积极而有成效”的评语,我们不禁沉思:我们的儿子真的成熟了。

  “曹半目”的宿怨何时了

  但是,前进道路的曲折之势是不会停止的。与”新体育杯”冠军奖杯只有一面之缘,亚军倒拿了三次;1994年夺得首届”霸王战”的冠军后,第二届即被马晓春夺了过去;拿到全国个人赛冠军已是1994年,人称”大器晚成”,也有人说他是”迟到的冠军”;”天元赛只拿到过亚军,直令大元恨不能在自己的名字上再干脆添加一笔;在国内”名人战”、”棋王赛”中都曾获得过挑战权,但与这些头衔却总是一一擦肩而过;虽然在首届NEC杯及’96、’98两届CCTV杯全国快棋赛中获得过多次冠军,但在更高层次的”亚洲杯”中却只得了个亚军,与舆论所称的”快棋王”实相去甚远;至今仍未得到过真正的世界级桂冠的青睐,在1996年世界最强赛上,虽曾先速胜刘昌赫、险胜依田纪基,却最终为李昌镐所轻取;对日本超一流棋手石田芳夫、林海峰、武宫正树、小林光一等,大元都曾有过”负半目”的败绩,因而有棋迷谑称他为”曹半目”。表面上是”半目”之差,实质上差的是严谨的作风、拼搏的精神。差的不是”半目棋”,而是”一口气”——我曾经这样对大元说。大元终于在反复的挫折中逐步看到了自己的方向:在敦厚的棋风中还须添加些锐利的成分,做到柔中有刚,刚糅并济。他有意识地将日本、韩国的两种不同的行棋风格揉合在一起,在”十年炼狱”之后,又开始了新的探索。

  “半目”的超越,对大元来说正是棋风的超越,是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结果。”好汉莫提当年勇,须问宿怨何时了”,我们大家都进一步期待着。

  争创”中盘”的辉煌

  在国内新秀不断崛起之后,大元当机立断,发扬”吃螃蟹”的精神,在围棋改革的大潮中率先实现了个人的”两个转移”:一是在有关方面的领导和支持下,将自己的”根据地”从已经根深叶茂的上海转移到目前还近乎是一片”处女地”的福建去,参与了红古田围棋俱乐部的创建工作;二是将自己的基本任务从原来的相对而言的”单兵作战”转移到”带兵作战”的更高层次上来——既当战士,又任教练。在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红古田队在去年即以全国围棋乙级团体赛冠军的身份升入了甲级行列,又进而在今年全国围棋甲级队联赛的第一循环中取得了并列第3名的成绩,成为一匹令人刮目相看的”黑马”。我们衷心祝愿大元能在进一步优化中国围棋的发展环境、扩大中国围棋的整体优势、提高中国围棋的整体实力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将参赛、带兵、辅导、授徒等四项任务集于一身、熔于一炉,此其时矣。

  特别令我们高兴的是,媳妇杨晖已身怀六甲,且在2000全国体育大会上为上海市夺得了女子围棋个人赛的一枚金牌。围棋没有和棋,每一局都将决出胜负。我们更祝愿大元夫妇能带领他们的即将出世的孩子,在”棋道”和”人道”上,步步踏实,一路走好,争取再创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中盘”的辉煌!(新民体育报)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