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围棋职业棋手的江湖四十年(4)-——最早的围棋“北漂”的故事
2018年3月19日 棋友文采
本系列作者黄希文老师,11岁开始学习围棋,13岁跟随恩师聂卫平棋圣从牡丹江到北京,开始了30余年的围棋生涯,14岁成为围棋职业棋手,1979年进入国家队,1982年定为四段,1990年升为六段。20世纪80年代有“东北棋王”之称。棋风雄健有力,擅长“围大空”、“杀大龙”。
二、扬名哈尔滨,幸遇聂棋圣(恩师)
省城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天鹅项下的明珠”和“东方小巴黎”之称。是令我终生难忘的城市,从那里我走向了全国的“围棋江湖”,在那里我前后生活了六年,体会了人生初期的酸甜苦辣。
第一次去哈尔滨大约是八、九岁,我爸为了让我看看大城市、见见世面,借出差带我去了一次,也不过是白天逛逛商业街、看看松花江,晚上再去火车站体会一下“灯火辉煌”,也就算是见了点世面吧。
1976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变幻传奇的一年,噩耗、迷茫、灾难、惊喜,此起彼伏。1月8日一代伟人周恩来逝世、4月5日四五运动爆发。邓小平被第三次打到,老百姓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当时我还是13岁的少年,还不能完全理解、辨别很多事情、仍然经常下棋。
大约是四月二十日左右,牡丹江棋类协会、市体委决定组织一支有象棋、围棋高手组成的市代表队去哈尔滨跟省队学习、交流,这是由于当时牡丹江的象棋第一高手孙铁瑞当时在省队集训,代表省队去参加全国比赛,由他撮合、联系的这次活动,我真应该感谢他,我也就不能写这篇志在娱乐大家的"江湖四十年了”。
当时出差需要介绍信,市休委出介绍信不出钱。我们围棋代表队由何威、付志忱、何涛和我四人组成,由于小叔何涛和我还星学生,体委让教育局出钱,可教育根本不买体委的帐,拒绝出钱。我只好回家跟爸妈说,他们出于爱对我说;"咱们自己出钱,你跟着去玩吧”。没想到这一玩竟玩成了自己的"围棋人生“。那时牡丹江到哈尔滨的火车硬座票价是6元,学生3元。乘的既是慢车又是夜车,"咣当""咣当"十个小时才到。到了哈尔滨后,因住旅馆要花钱,经孙铁瑞帮忙,把我安排在省集训队宿舍和他们一起往,当时在那住的非哈队员有三人,分别是1975年省运会象棋冠军孙铁瑞,围棋冠军薛至诚,后来当过国际象棋国家队教练的上海知青张伟达。当晚薛至诚薛老师让我两子跟我下了一盘,我输了。
第二天开始正式交流学习,何、付二老师与省队商定:我们每人与省队五人下一盘,全部让我们先,也就是我们全部执黑不贴目。省队五人分别是1974年省运会冠军薛至诚,亚军陈兆峰,准备参加全国围棋团体赛的男少年鲁健,女少年牛力力,参加个人赛的王朝宇。何、付二老师一盘未羸,何涛小叔只赢了王朝宇。按说薛、陈二人明显比我强,鲁、牛、王三人也应该比我强,但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我只输给了陈兆峰,其余四人我都赢了,这一下震惊了哈尔滨棋坛,基至把我传成了"神童",其实是"扯谈”,从后来我的围棋生涯看,我离"神童”相去甚远,最后也不过一个合格的职业棋手而已。他们四人之所以输给我,可能跟他们大意或想赢怕输的心理负担有关,再加上不贴目,所以我多少有点侥幸。
在我们向省队学习期间,也有一些哈尔滨的棋友闻讯前来观看,通过交流与我们成了好朋友,其中有位德高望众叫高松的老师特别热情,他儿子高宇航棋也下的不错。我们与省队交流学习之后,高老师又帮我们联系了与哈尔滨围棋界的交流,当时把我安排在位于松花江边的青年官与哈尔滨的一流高手轮番交战,我竟连赢七盘,不知哪来的运气。最后一盘输给丁一个叫熊厉平的人,下完他挺牛逼的说:"你的中盘不行”。令我愕然!其实我是有累和大意。熊厉平是典型"哈老大"那种"牛逼哄哄"的人,他让我首次领略了什么是"牛逼"的"风采“,不过他人并不坏,后来我和他及他弟弟成了好朋友,这是后话。"哈老大"是当年我们黑龙江省小地方、小城市人对哈尔该市及哈尔滨人的优越感和"霸气”的一种称谓。
在哈尔滨辉煌了两次之后,好事还没有 完。聂卫平,也就是今天的棋圣聂老,当年首次出访日本先后击败超一流棋手天元藤泽秀行和本因坊石田芳夫,刮完"聂旋风"之后,又马不停蹄的来到哈尔滨,准备带省队去合肥参加全国比赛的预赛。
想优惠购买或团购黄希文《阶梯围棋教室》等系列围棋著作或需棋艺指导的棋友欢迎添加黄希文老师微信——微信号:H18611899560 |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