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苏耀国专访

苏耀国

  第8位走进“会客室”的嘉宾是苏耀国七段。2003年,他夺得了第28期新人王战冠军,并以年度43胜的佳绩捧得第37期棋道奖的新人奖。高达78%的胜率在众棋手中亦是无可争议的领跑者。放眼当今棋界,张栩王座、本因坊(24岁)等同龄棋手纷纷崛起,本以为苏耀国也将口吐豪言。然而我们听到最多的,却是“我的棋力还远远不足,多胜只是偶然”之类的谦逊之辞。一个还“不够用功”却有如此佳绩的人,一旦下起苦功将会怎样?这是一个潜力无穷的年轻人。

  ――祝贺你荣获棋道奖新人奖。

  很荣幸获得新人奖。但事实上,我的棋力还远远不够高强,在除新人奖之外的其它赛事中还未能有所建树。

  虽然胜局不少,但只是偶然。对于自己的实力不济,我总是有切身的体会。

  ――尽管如此,将近八成的胜率不是凭运气就可以取得的。

  内容糟糕的棋太多了,只是碰巧赢了而已。原因是我还不够用功。张栩王座、高尾绅路八段和山田规三生八段,他们那种对围棋的钻研劲头是惊人的。按说应该向他们学习,但总也做不到。

  ――平时你是怎样下功夫的?

  以前是不时地参加林海峰先生(名誉天元)的研究会,现在主要是在家里摆些棋谱。不过经常是摆个一、两小时就会打住,有时一整天都闲着。偶尔也会坚持用功达一周,但从未坚持过更长的时间。而张栩王座的用功却不从间断,每次看到都会钦佩不已。

  不过,我比从前喜欢下练习棋了。最近感觉一天连下几盘也完全能够接受。有时我也上网练练手。

  ――你几岁开始学棋?

  是在我6岁的时候(在中国广州生活)。我是独生子,父母也都不会下围棋。我先学会的是麻将,5岁时就会玩了。这是受喜欢打麻将的父亲的影响。但是母亲对于我小小年纪就玩麻将很生气。为了让我转移兴趣,给我买来了中国象棋、跳棋和围棋。我对其中的围棋一见钟情。

  一开始是自己学着玩,不久父母就在广州本地给我找业余五段左右的老师,请他教我下棋。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老师让我想摆多少就摆多少,我就空一格摆一子,结果几乎全军覆没。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

  7、8岁的时候,我在广州市有了一定的成绩,入选了广东省的职业围棋队。记得当时队中有3名职业七段,还有5、6名初段。各地都有这样的围棋队,其中有潜力的被选往北京。

  ――后来是怎样的契机让你来到了日本?

  在我小学五年级时,一位曾经在广东省队待过、名叫敖立婷的职业四段来到了日本,问我想不想也到日本下棋。当时我在学校的功课很糟糕,母亲劝我放弃围棋,专心学好功课。中国的小学学校功课难度很大,有时甚至会不及格。大概是因为我小时候学习很好的缘故吧,母亲一心想着让我走学业这条路。而父亲之前就在考虑让我在中国成为职业棋手。就这样,父亲经与敖老师商量,决定让我来日本学习围棋。而母亲也认为我来日本学习学习不是坏事,也表示同意。

  我12岁来到日本,敖老师承担起照顾我的任务。我很快成为日本棋院的院生。那时我也不是始终能够保持在顶尖行列,往往一升上A档就很快滑落到B档。幸运的是,总算在两年后成为了职业初段。

  在(千叶县幕张的)棋院宿舍,25世本因坊赵治勋先生曾经每周三次前来参加研究会,让我学到了许多。在生活上,15、6岁时,琼韵社的富田忠夫先生(已故)对我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

  ――你与张栩是无话不谈的好友。

  从院生时代起,我们就一直在一起学习,入段也在同一期(1994年),是最情投意合的好友。张栩从前就以棋风犀利著称,领先时一鼓作气拿下,就算再糟糕也会死缠到底,逆转取胜。最近感觉他的棋更加成熟了,看来还是用功程度大不相同。

  还有,在年龄相仿的棋手中,高尾绅路对我帮助也很大。高尾的棋独树一帜,而且稳健有力。不管问他什么都难不倒他。看来他平时下了很大的功夫。

  ――相比这两名棋手,你如何看待自己的风格?

  能够坚持拼到中盘,但往往在中途出现不可思议的失误,以致于全盘皆输。而且,一旦失误,就是那种崩溃式的,无法挽回。

  我的棋不如高尾八段厚重。在喜欢实地这一点上,也许与张王座有相似之处。但比起两人,我的棋显得不够稳健。而且总是以同样的方式输给他们,看来还是下得功夫不够。

  ——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棋力能够再提高一点,名次能够更靠前一些。平时,我们在围棋之外也一起踢踢足球,希望能够结合这种舒解压力的方式,在围棋上下更大的功夫。每年年底,父母都会来日本看我,但愿到时候能够向他们有一个很好的交代。(应虹霞编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