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4日 棋友文采
3、春秋
我对中国的先秦历史情有独钟,而在这段历史中我更加喜爱春秋。
(图一:春秋列国形式)
春秋一词源于孔子所著《春秋》一书,为何名为春秋呢?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我独爱春秋的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巨人孔子、老子等人存于当世的时节,不同的思想可以自由的争鸣于世间,可以嬉戏的火花飞溅。
历史早已证明,社会大动荡的时期往往是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百家争鸣能够兴起于春秋的原因就是因为东周末年的历史变革,而后发展于其后的战国时期。历史一次又一次的在拨弄着人类脆弱的情感和无比的雄心。
(图二:百家争鸣)
进入二十世纪之后,日本棋坛进入多元化。四大家族的格局被打破,日本棋院在秀哉名人和财团的支持下君临棋坛。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同秀哉有着世仇的雁金准一成为对抗棋院的急先锋,雁金准一曾多次脱离日本棋院另立门户,棋坛也因为这些斗士的存在而演出了一番春秋。
江崎先生的《昭和的棋》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套文章。在讲到木谷实的时候,江崎先生这样写道:“要谈论昭和的棋,还是应该从怪童丸木谷实开始。”
(图三:名人隐退棋木谷实(左)执黑胜秀哉名人)
1924年,雁金准一、铃木为次郎、高部道平、加藤信、小野田千代郎等五位棋手脱离日本棋院,创立棋正社,并于1926年在《读卖新闻》的支持下向日本棋院挑战,拉开了“院社对抗战”的序幕。
在秀哉名人凭借“杀棋之名局”降服老将雁金准一之后的一段时间,棋正社们还期望凭借新锐的实力继续对抗,双方的口水仗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这一切都随着木谷的登场而归于宁静。1926年,木谷实上场后一口气连胜十场,将棋正社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木谷实因此一战成名,被称为“怪童丸”。
如果按照春秋称霸顺序来记录的话,木谷实则为同代棋手中最早成名之人。
1920年,桥本宇太郎在师傅久保松的安排下来到了东京,正式拜入濑越门下。到1926年,桥本已经升入四段。当时的人如此评价当时的宇太郎——一个棋界罕见的怪才,令天下棋士惊心骇目。在这一期间,桥本在同高段者的对局中取得了20战19胜的成绩,其中在1926年《棋道》杂志举办的“高段位者对青年胜继战”中,桥本连挑12将。那时的桥本被称为“日本棋院三杰”之一,“天才宇太郎”的美称则从那时开始被广为传播。第二位昭和霸主横空出世。
1928年,吴少年来到日本。日本棋院组织一个审查会来给吴少年评定段位等级。审查会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濑越宪作(七段)、铃木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薰(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审查会选出蓧原正美(四段)、村岛义胜(四段)、前田陈尔(四段)、桥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谷实(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七人分别与清源对局。吴少年先后战胜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岛义胜。审查会根据这个成绩,便评定清源为三段。评为三段之后,清源继续同其余四人对局。结果只输木谷实一局,其余全胜。吴清源先生当时认为,木谷实是他第一次遇到的劲敌。
1929年,农历己巳年,蛇年。民国十八年,日本昭和四年。这一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棋”的先例。也许在当时,两位大师还没有想到他们将于不久之后共同创立“新布局”吧。
(图四:吴清源与木谷实的“模仿棋”,吴清源执黑)
模仿棋是一方随着另一方在棋盘的对称处下棋,最后形成一盘黑白方完全对称的棋局。
模仿棋也称“东坡棋”。据说苏东坡先生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唯有棋艺不精,总是输给儿子。一次,苏轼跟儿子下棋,苏轼第一手下天元,然后随儿子的对角对称落子。几十手后,竟然是细棋模样,其子惊问道:“这是什么棋?”苏轼笑曰︰“这是东坡棋。”
1929年,中国中原大战,蒋介石开始起统一中国之路。这一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日本经济也开始走入崩溃,军国主义在开始日本掌权。
对于两位大师而言,这些对他们意味着什么呢?在历史的洪流面前,大师也是卑微的,然而,大师也是超然物外的。
1931年,吴清源参加东京时事新闻社发起的棋赛。比赛采取单淘汰制。吴少年连战皆捷,十八名棋手都败在他手下。时事新闻社连续刊登他的对局约半年多。他连胜的声威引起日本棋界的注目。继木谷、桥本之后,又一位新星冉冉升起。
在《桥本宇太郎的围棋世界》一书中桥本这样写道:每当人们评论起棋坛往事,总是要提及“木谷,吴清源和桥本”,这句话就像定式一样的说顺了嘴。把木谷和吴清源连在一起的称呼是在昭和八年(1933年)新布局之后。有文人称“桥本、木谷、吴三人开创了昭和时期的黄金时代”,称三人为“同期争艳的樱花”。
我几乎查不到当时中国的围棋大师们在做什么,但是我相信他们在顽强的生存着。从一些大师的回忆录以及文献中,我觉得“围棋界”应该是处以退隐江湖的状态了。
从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的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开始,到1931年“9.18”事变,日本帝国逐步侵占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将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1932年3月9日,在日本军队的撺掇下,末代皇帝溥仪,从天津秘密潜逃至东北,在长春成立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中国一方面内乱不止,另一方面又有外敌的侵扰。
(图五:皇姑屯事件)
虽然日本经历了一战和二战,江崎先生依旧可以写出《昭和的棋》这样的文章,因为昭和时期的棋坛的确是丰富多彩的。1932年,在经历了几年的经济下滑之后,日本经济逐渐的走出了危机。在日本,这是一段国家兴旺发达的时期,日本的围棋大师们得到一方安宁的时光。同期,中国的那些大师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样看来,清源先生是幸运的。虽然断绝了国内的资助,但是日本友人对于围棋的热爱以及对清源先生的珍惜,使得清源先生可以继续下棋,继续他的围棋人生。
日本强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的声音和现象。工业增长的同时,日本将一部分工业化投入用于扩充军备,在政治层面,国家逐步控制经济。1932年,伦敦海军条约的签订引起日本基层官兵的不满,在日本国内引发推翻政府的思潮。5月15日,日本帝国海军军官,日本陆军候补生,以及民间右翼分子将策划已久的暗杀行动重新搬上台面。清源先生的资助者,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先生就是被11名二十岁出头的海军军官在首相府刺杀。首相临终前的遗言“话せば分かる”(有话好说)以及暴徒的答复“问答无用、撃て!”(毋须赘言,下手!)成为著名语录。事件之后,中日关系急剧恶化。
(图六:五·一五事件相关报道)
1933年,这一年注定会在历史中被浓重的记住。这一年是一个平年,是农历癸酉年(鸡年);民国二十二年;满洲国大同二年;日本昭和八年。
1933年,世界范围的大萧条继续肆虐,成为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河南发生重大蝗虫灾害。这一年,日军日军从通辽和绥中基地分三路进犯长城北部和东部整个地区,以及沿长城的一切重要关隘,占领山海关。近代世界的历史,我个人往往用自然和经济的力量来理解,日本侵华的经济因素不容忽视。内乱的中国也的确容易让人产生“夺之”的欲望。
1933年,吴清源十九岁,升为五段;也是这一年,吴清源同木谷实开创围棋新布局。
在1933年的春季比赛中,吴少年获得第二名,在秋季比赛中与木谷实并列第一。在读卖新闻社发起优秀选手选拔赛中,吴清源连胜劲敌木谷实和桥本宇太郎,取得与秀哉名人争夺最后胜负的权利。历史以这样幽默的笔触记载到,当吴清源最终战胜桥本宇太郎时,居然有记者去感谢桥本输的好。
清源先生在其自传《中的精神》中这样回顾:“我当时19岁,在半决赛中战胜了木谷实先生,决赛中吴又战胜了师兄桥本宇太郎五段,获得了冠军。据说《读卖新闻》的社长正力松太郎在我获得冠军后,竟然握着桥本的手对他说:“这真是太好了。”
我总觉得这种日本新闻界的期待是有些让秀哉名人恼火的,因为这个叫吴清源的年轻人已经在技能方面开始挑战秀哉名人的地位了,这样一个对决是否有些终极一战的味道呢?秀哉名人一世英名是否就是被风吹雨打呢?这盘被棋被当时的新闻界命名为“纪念名人的花甲对局”。
虽然已经多次打过这盘棋的棋谱,我还是无法想象这盘棋带给秀哉名人的震撼。当吴少年的第一着置于坊门所谓的“鬼门”之时,名人平静的表情下面是如何情感汹涌。可以知道的是主办方《读卖新闻》一定是欣喜若狂,至少销量肯定是没有问题。在这局棋中,吴少年的“三三、星、天元”布局轰动了日本棋界。此局下了三个多月,虽然吴少年最终以两目落败。但是赛后的民意调查中显示,吴清源在日本的知名度仅次于天皇。读卖新闻更是凭借对这盘棋的报道成为首屈一指的新闻界豪强。
(图七:吴清源与秀哉名人的“世纪对局”)
1933年秋冬,24岁木谷实与19岁吴清源在信州的地狱谷温泉共创“新布局”,开创了围棋界的创新之风,二人被称为“棋界双璧”。
虽然日本的政坛为军国主义垄断,但是围棋的自由思想开始懵懂迸发,毕竟社会是稳定的,稳定则可以让人有时间去思考。对新布局的思考为棋坛带来了全新的技战术,成为一股新的力量。多年之后,虽然新布局中的很多招法已经为过时,或者不再出现在实战中,可是我依旧会不时的拿出来翻阅,体会其中自由思想的碰撞。
在秀哉名人准备隐退的时候,名人已经逐渐感到坊门后继无人,于是将最后的头衔送给日本棋院。此举伤了一个人的心,那就是投身坊门的前田陈尔。前田先生曾经一度被外人以坊门继承人来看待,在名人同吴清源先生对局中那有争议的“160手”据传就是前田于睡前偶得并成为名人最终击败吴少年的利器。对于此招吴先生在《人生十八局》中这样回忆道“白160妙极,……没有看到160的妙手,没有办法”。在其著作《中的精神》中,清源先生这样写道:“那手棋的确十分妙,几乎已经要将黑棋击溃了,所以我长考了一个小时左右,好不容易使得局面没有崩溃”。后来,前田先生为了维护本因坊一门的荣誉,在《新布局》发布后发表《打倒新布局》。然而,他终于没有打倒新布局,新旧布局逐渐走向融合。
(图八:图中白160手击败吴清源的鬼手就是前田陈尔发现的。照片为前田陈尔先生。)
缘何名人会将坊门的头衔赠与日本棋院呢?
历史上,日本棋坛虽然有四大家族的明争暗斗,但是其争斗一直是以棋力为基础的。1908年田村保寿(秀哉)得到本因坊衣钵后到其1914年就任名人之前,秀哉将周围高手打到降级到“先二”的棋份。虽然田村保寿最终得到本因坊衣钵有各种关系的原因,但是实力也是关键。为了保持优势在争棋中的优势,虽然坊门多有禁忌,但是其集体研究的体制是其得以长久存在的一个利器。吴少年的“三三”以及其后的“新布局”一定是让名人感到了坊门的招法已经落后于时代,以棋风雄肆奔放的秀哉名人也一定意识到缺乏自由思想的封闭的围棋体制已经落后于时代。其得意门生小岸壮二的早逝和“破门案”最终让秀哉名人感到与其勉强选定传人而被世人羞辱,倒不如传之于世人,顺势而为。在时代变革的大潮面前,秀哉做了一次真正的名人。由此,日本棋坛进入了真正的春秋时代,棋坛之中既有青年才俊频出,又有未老廉颇。在棋盘上的较量,与其说是力的胶着,倒不如说是各种思想的弛聘,到现在我都觉得那个时期的棋是最好看的。
进入二十世纪,工业社会的发展已经严重的动摇的传统的社会体系,社会体系逐步开放,思想逐步自由。刚登基的昭和天皇要深入推进日本的民主制度,大展鸿鹄之志,让一个经济上逐渐强大的日本成为社会制度也强大的日本,昭和天皇推动社会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围棋的家族制度在这个大潮下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前面提到的“破门案”就是对围棋家族体制的一次挑战。野泽竹朝1903年如本因坊门下,是本因坊秀荣名人的门徒,其为田村最后击退雁金准一,顺利即位本因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1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杂志《围棋评论》的《棋之评》专栏中对秀哉名人等讲评针锋相对的给予批判。毫无疑问,这是对名人地位的公开挑战,在当时的棋界看来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随后野泽被赶出了坊门。虽然名人以将野泽开除了结,但是自由思想发展已经不是开除一名棋手可以阻止的。
(图九:野泽竹朝的著作)
在旧有的体制下,虽然手段研究的依旧很深,局面也依旧复杂激烈,但是开放的思想带来的是战术手段在思考方法上的自由,这同封闭的思想体系和制度下追求胜负手段的思考方式是决然不同的,思想决定手段。这可以用相对论的思考方式同牛顿力学的思考方式来类比。在封闭的思想体系下,一盘盘胜负——甚至大胜负之中所蕴含的苍白思想令个性变得浮躁。个性对胜负的追求停留在技术层面,胜负如同一个集权,绑架了思想的自由。我们应该最终个性,让思想自由,当封闭体制内的胜负如毒品一样的绑架了个性之后,单纯的对胜负的追求如毒品侵蚀心灵,棋谱变成了简单粗暴,好看血腥的快餐。胡适大师曾说:“没有思想的自由哪有学术的自由”。我们借用一下,没有思想的自由哪有围棋精神的自由。我更愿意看到在棋盘上跟随思想而自由飞翔的胜负,而不是被胜负束缚的棋子。我想,秀哉名人在“三三-星-天元”之局以后也会感到围棋新时代将不可避免的到来吧。
1936年,秀哉名人开始考虑将本因坊名号转让给日本棋院,时代的进步终于促使秀哉名人考虑本因坊名号应该属于棋力最高者而不应该是世袭制,因为世袭制已经无法产生棋力最高者。
同年4月,在日本已侵占大片中国领土时,不顾在日华侨的一致反对,吴清源加入日本国籍。吴先生的理由是:“加入日本国籍是1936年的事。如果我一直保持中国国籍在日本继续围棋修业的话,终归怕有所不便。”,但是个中苦衷恐怕不是这一句话所说的那样简单。
1937年1月,六十三岁的秀哉名人因年高体弱,疾病缠身,宣布引退。东京日日新闻组织“名人引退棋”选拔赛。这一年,28岁的木谷实从东京移居平冢,开设木谷道场。第二年,木谷实成为秀哉名人引退赛的挑战者。此时的木谷实开始周游全国,发现围棋的希望之星,他甚至到韩国去发掘有才能的弟子。于是,大平修三、大竹英雄、石田芳夫、加藤正夫、赵治勋、小林光一和武宫正树等人都被他收到平冢的家中,成了他的内弟子。木谷先生为了让弟子们专心学棋,将自己的孩子和弟子们吃住都在一起,一视同仁。
同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抗战。同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首都南京。
(图十:日本新闻报道的卢沟桥事变)
这一年,朝鲜的赵南哲来到日本学习围棋,入木谷道场。
1938年6月26日,“名人引退棋”开始,12月4日结束,打挂15次,木谷实授先5目胜。同年4月,中国军队第一次重创日本军队,获得台儿庄大捷。
(图十一:名人隐退棋的报道。关于此局在对居前,大家纷纷猜测木谷实要用什么样的布局对付秀哉,谁也没有想到木谷实采用了“古典布局”,棋谱中的黑47倍称为木谷实“无比厚重的一手”。)
关于名人引退棋的最佳记载应该是川端康成的小说《名人》。小说有这样几个生动的记载,不妨拿来用用。
开局“是新布局还是旧布局,是“星位”还是“小目”?大竹七段是摆开新阵势还是维持旧阵势?这引起了世人的注目。但是,黑方第一手是在右上角“17。四”,这“小目”是旧布局。黑1“小目”,解答了这盘棋的一个大疑问。对这着“小目”,名人一边在膝上盘指,一边注视着棋盘。这场面,报社拍了许多照片和新闻纪录片。在刺眼的灯光下,名人撅起双唇,把嘴紧紧闭拢,旁若无人似的。”
终局了,“这位名人下完告别赛的时间,确切地说,应该是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四日下午二时四十二分。下到黑237就终局了。
且说名人默默地在棋盘上填了一个空眼,这时列席的小野田六段说:“是五目吗?”
这是很有礼貌的说法。他明知名人输了五目,却有意这么说,以图消除名人的忧郁,这也许是对名人的一种体贴吧。
“嗯,是五目….”名人嘟哝了一句,抬起红肿的眼睑,他已经再也不想摆放棋子了。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名人》是其早期的作品。
(图十二:川端康成)
1939年6月9日,秀哉名人将“本因坊”的名号转让给日本棋院。这一年,吴清源升为七段,成为当时日本棋坛最高段位。同年10月,为确定谁是日本第一,吴清源与木谷实的“镰仓十番棋”开始。
(图十三:镰仓十番棋对弈地址之一鹤岗八幡宫)
这一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40年1月18日,本因坊秀哉去世,享年67岁,死后与历代本因坊一同葬在本妙寺。同年2月,杨靖宇殉国;5月,张自忠殉国。这一年7月,日本提出所谓大东亚共荣圈构想。此时著名的“镰仓十番棋”已经进入第二局,吴清源先生可谓“压力山大”。
多年之后,有人请吴清源先生评价秀哉名人,吴先生说了一句“秀哉是坏人”。也许吧,秀哉其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称之为坏人,但他是审时度势的,他欢迎了吴清源,包容并以胜负师的姿态迎战了新布局,并在其身后开启了日本棋坛真正的春秋时代。
秀哉的离去使得日本棋坛突然间出现了一个真空,没有了名人,谁是棋界第一人呢?
按理,木谷实先生应当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后棋界第一人了,毕竟木谷先生战胜了名人。但是,有人认为还有吴清源啊,毕竟吴先生是拥有当时日本的最高段位。究竟谁是第一人,就需要实战解决了。于是,读卖新闻社发起并策划了木谷实与吴清源的“镰仓十番棋”。
1941年,赵南哲在木古道场入段。
这一年,吴清源先生未来的对手们开始逐渐在棋坛展露。这一年,高川格和藤泽库之助成为六段,坂田荣男达成五段。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向美国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不宣而战,同时在西太平洋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和菲律宾等地发动攻击。12月9日,美国、英国和中华民国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欧亚两大战场合流。
(图十四:太平洋战场形势图)
我认为虽然镰仓十番棋是残酷的争棋,但是能够同挚友一战对于吴清源而言也是一段幸福的争棋。虽然镰仓十番棋也是大胜负的争棋(谁是日本棋坛老大),但是对两位棋手而言还是纯粹一些。然而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吴清源将被无情的卷入世界大战的洪流中,尤其是作为一名中国人。
所有这一代昭和棋士都将在战争中历练,经历战争的洗礼。
镰仓十番棋为吴先生的开辟了一个独特的战场,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只有先生一名中国人。
(弈客编辑YK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