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4-3-28 11:36 编辑

第2章 永远的国手金寅,浪漫主义者的足迹



喜欢陶渊明喜欢揍哭淘气包赵治勋

  金寅时代虽然已经遥远,但是很多骨灰级棋迷仍记忆着金寅。金寅是在明洞韩国棋院最后一年的1965年从赵南哲手中夺得国手衔,在贯铁洞时代中期的1976年失去了他最后一个头衔霸王战。人们坚信金寅会重整旗鼓杀回胜负的第一线,但是曹薰铉的崛起彻底击倒了“永远的国手”金寅。
  
  他是韩国棋院的贯铁洞时代,也就是风流和虚无的胜负世界迁变为激烈又无情的过程中倒下的围棋界的巨擎,也是消逝的芳韵。金寅1943年出生于全南康津的海边,是个摔跤和游泳很拿手,而且会下围棋的乡下有特点的少年。他13岁时抱着一副棋盘只身乘夜行列车来到首尔,15岁时入段成功。不久金寅又渡日投木谷实门下,成为木谷道场的教习。他指导棋才卓越,但仍是个孩子,到处惹是生非,喜欢揍哭淘气包赵治勋。
  
  当时日本棋界预测“金竹林时代”就要来临,既金寅、大竹英雄、林海峰这三人将统治日本棋坛。但金寅还是眷恋韩国围棋,不顾木谷实的再三挽留毅然回国。金寅回国后国手战六连霸、王位战七连霸、霸王战七连霸横扫韩国棋坛。金寅耳目清秀,而且棋品卓然的对局态度吸引了众多棋迷。金寅具有大山般中厚的棋风,为人朴素喜欢陶渊明,老派的作风中透着悠然自得。所以,金寅的周围始终聚着朋友。
  
  金寅拿奖金和对局费酒宴朋友是经常事,以至他未能摆脱贫困。金寅失去白楠杯后,这一棋战就从韩国棋坛消失。这是因为白楠杯是某大学理事长K某专门为金寅举办的比赛。虽然今天的围棋胜负变的残酷和无情,或者诗酒和哲学固然是胜负的一贴止痛剂,但毕竟与围棋的胜负本质相违。可是金寅在他的全盛期却始终抱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围棋必须机器般锻炼自己,了却万事只追求赢,那么围棋本身就没有什么意义。围棋的技术工和围棋高手是截然不同的境界。
  
  严格来说,金寅是追求虚无的兵法家,试图守护围棋艺道的理想主义者,也是比结果更注重过程的棋匠。金寅固执地拒绝参加电视围棋赛,因为他觉得有悖围棋的本质,某种意义上金寅是与当代职业棋手有意保持界限和距离的浪漫主义者。
  
  职业棋手是赢则明星,输则很快被忘却的偶像也是揉皱的纸。但是整整二十多年过去了,金寅仍然是不被忘却的明星,而且后辈棋手格外尊敬金寅。“永远的国手”,贯铁洞时代的人都叫他是不变的青山,虽然一时会雾霭所遮蔽,但岁月中青山依旧在……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