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第五十九章、高手故事 2



  之前成名的几位高手,到后来就不怎么名副其实了。如今,高斯及几个小伙伴都去继续上学,紫塞府明面活跃的就只有蒙凡栋和章有及新晋的马绍恒。就是马绍恒,对一般棋友们,也是拥有非常明显优势的。所以,前面俩高手,常常只能对战过瘾。而很有意思的是,章有对蒙凡栋,居然还略占上风。接下来,说说俩人的一个不很有趣的故事。
  一个星期日,蒙凡栋的爱人可能是单位加班,或者出去逛街了;他就特邀章有到家里pk。他决意认认真真地,好好对付这个强硬对手。俩人准备好茶缸、茶叶,平房外面的临建小棚里面烧上水,就可是战斗。本以为水开了就喝茶呢,可是专心致志地战斗起来,就彻底忘掉了那茬。等到蒙凡栋反应过来,赶紧去看;嗨,水都要烧干了!
  白白浪费了煤气和心思,没奈何,再重新灌满水,放小火继续再烧吧。后来,继续战斗。可是,战斗太过于激烈了。俩人本来就实力相当,比分也是紧紧咬住,一比一、二比二、三比三、四比四,谁也不能领先到二局。于是,整整一白天,俩人谁也没喝上一口热水。水被烧干了三大壶,最后大水壶终于被烧漏了。下午,章有终于熬到了五比四的比分,趁蒙凡栋到小棚收拾”残局“,偷偷摸摸骑自行车赶紧”逃跑“,想脱逃回家。不料,刚刚逃到马市街,就被蒙凡栋骑自行车追上,截住了他,不许回家。章有百般无奈,只好又跟着回去。不过,回去得很是时候。蒙凡栋的小棚,着火了。俩人急急忙忙手忙脚乱地救火,没能彻底扑灭;只是挽救了平房没被波及烧毁,小棚则成为灰烬了。
  没办法,哥俩借来手推车,清理垃圾。又继续劳累了俩小时,这一天可是累惨了。所以说,高手可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练成的;当然了,并不是说,必须得练到了引起火灾的地步才行,呵呵。相熟的棋友,互相拜访,到家里下棋,那是当时人们非常普遍的方式。不过,这方式很难持久,没有那个媳妇喜欢;时间长了都不约而同地反对。
  前面说了,老琛那么早就离婚了。他离婚时,王儒还没有搞对象呢,只不过看了几次人家介绍的适龄待嫁姑娘;没有一个有戏的,估计大约是双方都互相没有看中。九四年夏天,一次周六晚上,大家没玩够,就相约去温家沟里面,汪洪琛他们家里去下棋。路过火神庙,王儒赶紧跑回家,告诉父母一声,就迅速跑出来与大伙汇合。一行十来人,晃晃荡荡地沿南营子大街,往第一百货公司走去。到”一百“向西拐弯,就进了温家沟。紫塞府这座小山城,不仅群山环抱,府内许许多多地名也多与沟挂钩。府区内有牛圈子沟、石洞子沟、狮子沟、水泉沟、红石砬沟,各县里有头沟、二道沟、三沟、四沟,一直排到八沟。所谓大名鼎鼎的八沟羊汤,就是PQ县的特色小吃。像温家沟、于家沟、富家沟、大佟沟、小佟沟等等这种小地名,非常多。
  老琛家在接近温家沟的大上坡坡顶的南侧的一栋四层楼里,当时住在楼房里面的居民还是相对少数群体;而且绝大部分都是威旧房屋改造之后,集体回迁新居民楼那种情况。老琛谎称今天媳妇值夜班,所以大家可以随便玩。去的人有,年约五十许的老石、柴哥、于文龙、陈军、章有、王儒、那四也、何絮飞、孙铁红、还有老琛。其实,大家都是只想过瘾地玩玩罢了;而柴哥还兴致勃勃地提议打对抗赛啥的。不过,于文龙率先提出异议,他必须赶紧下棋,早些回家。
  柴哥不解,问他着什么急?他回答,出来玩一白天了,晚上十点怎么也得回家,帮助媳妇收摊。再细问,原来他两口子就只是在狮子沟六中门口对面,开了个小卖部维持生计。这么说,确实应该早些回去。于文龙说,先抓紧时间与老石学习一盘就行了。于是,大家分别找对手开战;也有几个,就是想下两盘就回家了。唯独柴哥不恋家,根本没打算早回家。只是,几个人一出声,对抗赛也就不了了之了。实际上,于文龙极为精明,目前就是老石实力最弱了;不过毕竟是顶着业余三段名头啊。实际情况是,于文龙仅仅用去百手出头,就点杀了老石一小块棋,石爷中盘认负了。
  石爷自然极其不甘心,对那个局部研究了许久;终于确认了没有任何办法之后,极其希望能再下第二局;可是,人家于文龙有言在先,而且又跟他耐心解释许久才走。那态度,不了解的人,有可能会感动够呛。然而,时间久了大家就都会明白,文龙这哥们不赖;但有时候他的话需要留点余地,不可以全信。当下,石爷情绪低落,就在章有、陈军这俩高手旁边观战,看了一盘就有些扫兴地回家了。柴哥想方设法地挽留,也没有奏效。
  陈军差不多是所有二流棋手里面的最强者,用他徒弟老琛的话形容,就是棋又稳又凶。这话其实挺有问题,到底是稳健还是凶狠呀?实际上,还是稳健派。凶狠是指他形势较好,对手负隅顽抗时,他攻击也并不手软。真正棋风凶狠的,所有人都无法与小言相比。章有的棋,用个不很恰当的比喻,就是非常像意大利省的足球,钢筋混凝土式的防守,防守反击功夫出神入化。(仅限于紫塞府围棋界内)
  俩人对决,棋上面勾心斗角,嘴里也没有闲着;两人都是二连星开局,棋也都堂堂正正。陈军一边凝神构思作战计划,一边不由自主地哼唱:”花篮里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而章有闻声,自然而然忍不住接上:”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继而,俩人不知不觉地合唱:”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TOP

第六十章、高手故事 3



  陈军与章有连战三局,看起来至少到中盘时,陈军形势都是不错的;可是到了后面,就面目全非了,不知不觉地连输了三局。一首殷省著名女歌唱家郭兰英的“南泥湾”,被俩人反复“单曲循环”了不知有多少遍。陈军高大俊朗,是个少见的大帅哥,棋下得也很漂亮。不过,形势判断比章有逊色,连折三阵也不免有些沮丧。
  期间,其余几人也是离开的离开,战斗的战斗。而章有上厕所时,发生了“大事”。他解完手冲水,看到水流不止,顿时慌了手脚,不知所措了。大家明白了之后,纷纷感觉好笑。柴哥气乐了:“阿有还是大学生呢,怎么搞的,那么多年学不是都白上了?”实际上,许多“书呆子”的生活方面都很差劲的,王儒当然也是如此。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动脑子还真的算是可以,至少上中水平吧?可是说到动手能力吗,那可就真心报歉得很了。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其他方面比如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等,也都是水准以下的。而且,完全不知变通,非常容易无缘无故得罪人。
  陈军他们俩激战时,章有家里人不放心,打电话打到了柴哥的“大哥大”上面。柴哥除了棋力不够大哥大的份,其他方方面面都是足够。章有回答自己老爹的话,也非常有趣,爸,我晚些回家,别等了。我在警察叔叔家里下围棋呢,没事的别担心。那个时代,连固定电话都是极其少有的,bp机就是所谓传呼机也还没流行;当时最牛的就是移动电话“大哥大”。这个东西,这群人就唯独柴哥有。柴哥中上等个子,浓眉大眼非常精神,性格豪爽大方,下棋有自己独到见解。
  实际呢,他的棋力并非很强,然而比赛成绩总是稳定在前六名之内,可见他的独到功夫。柴哥一生争强好胜,下棋也是极具侵略性、压迫力和进取心;这些,根本就属于他的天性。后来,王儒和柴哥、蒙凡栋、于文龙、肖军混熟了;他们就算只有四个人下棋pk,柴哥也是一定想要争取第二名的。因为,大家谁也下不过蒙凡栋,所以他只能争第二了。他是什么都要争的,等闲绝不会服输。下围棋没办法,蒙凡栋可以轻易让他三个子。那么,平时闲暇,会下象棋或者军棋甚至于哪怕下跳棋,总之一句话就是必须pk分胜负高低。
  当晚,陈军和章有pk三局后,人们也是已经走的走、休息的休息了;陈军也去里面睡觉去了。章有连连战胜,精神还很旺盛,没有选择,只能邀请王儒对战。王儒这次完全无法回避,也只能迎战。一交手,顿时感到别样的压力。王儒发现,俩人的思路出奇地合拍;但是并非棋逢对手,章有显然是至少技高一筹。俩人谁也想不起疲劳了,剧斗五局,王儒仅仅侥幸胜了一局,惊险之极地执白胜了半目。他一则兴奋,一则受益匪浅。比如一处战斗,开始几步他占了便宜,后面没几步就奉送了回去。复盘研究,王儒感觉明显认识加深了许多。
  一直战到了天色蒙蒙亮了,王儒说什么也坚持不住了。于是,俩人休战了。可是也已经没有地方睡觉了,章有显然还是意犹未尽;就主动与王儒聊起东瀛围棋。王儒本以为,自己看书了解得就非常多了,没想到章有比他还多还详尽。于是他趁机发问,你说过的下围棋要玄妙地下,是什么意思?章有苦笑,心道这王儒真有意思,连这话也能问得出来?真棋痴也!无奈,他还只能应付着回答,那没用具体意思,不是说有什么具体套路;玄妙我也没办法解释。
  王儒反而明白了,那应该是指一种境界;人家自己懂得,那是没错的,解释给他人听,可就有些难度了。王儒当时不知道的,就是人家凭什么解释啊?再者,这么微妙的理念;即使真心实意地解释给他听,他也未必能够准确把握人家的原意,还有可能理解有偏差呢。章有随即说起东瀛的秀策的所谓执黑不败,那时代黑棋先行而不贴目。大家习惯了黑棋先行贴五目半,有可能对那个不理解。其实,目前的赛制,就是从那里一点点演变过来的。
  贴目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也是一个认识的渐进过程。黑方的先行子效到底有多大?近代围棋的领导是东瀛,所以以东瀛围棋规则为参考基准。东瀛昭和初年(1926年左右),在正式比赛中为避免和棋,黑棋贴半目的贴目制开始采用,但当时并未形成制度。由于是硬性规定,因而反对的呼声也很强烈,认为“贴目不成棋”,有损“棋道”精神。
  在长期的实战对局中,黑棋胜率高是不可否认的,因此在棋手中要求黑方贴目的认识逐渐统一。通过对古今高手大量对局的分析,认为分先棋黑方可以便宜四、五目左右,因而贴4目半比较合理。于是1949年(昭和24年)东瀛棋院围棋规则规定:黑方贴4目半。从1955年的第3期王座战起,黑棋贴目从4目半改为5目半。自此,包括名人战在内的全部头衔战均固定采用黑贴5目半制。
  尽管目前围棋规则不统一,但是所有的围棋规则都采用了贴目制度。不过,贴目在殷省大陆、台湾郡、东瀛、高丽的叫法不完全一样。简单介绍如下:殷省大陆:数子规则——专有名词:贴子;非正规叫法:贴目、还子。台湾郡:应氏计点规则——专有名词:还点;非正规叫法:贴目、贴点。东瀛、高丽:数目规则——专有名词:贴目。
  随后,章有问王儒,知道不知道“耳赤之局”?王儒表示知道,并且还打过那局棋的棋谱,可惜完全看不懂。耳赤之局,是十四世本因坊迹目秀策与十一世井上幻庵因硕的一盘棋局,棋局中本因坊秀策打出第127手时幻庵一时惊急两耳发赤,该手成为扭转败局的“神之一着“,被后人称为“耳赤之妙手“,时秀策年仅17岁。

TOP

第六十一章、高手故事 4



  在东瀛棋史上,本因坊元丈、安井知得、幻庵因硕和本因坊秀和等四人,均有名人资格,但生不逢时,结果只升到八段,故而被后人称为“棋坛四哲”,为其甚感不平。然而,还有一人更加命苦,棋力在“四哲”之上,却连掌门人都不曾当上。此人便是号称“棋圣”的本因坊秀和的迹目--桑原秀策。
  秀策自小聪明绝顶,下起棋来心明眼亮,其精细入微之处,连成人也自愧不如。七岁时,其父领他去和当时名流坂口虎山下棋,虎山惊叹其才,赠诗赞曰:“文字又是博技雄,白发搔头愧此童。”他十岁入坊门,拜秀和为师,第二年就升为初段。当时隐退的丈和名人见了秀策的棋,大喜过望,赞叹道:“此子实为一百五十年来之棋豪,坊门从此可以大大兴盛了!”那丈和果然慧眼识人,秀策进步着实神速,弘化三年(1846)十八岁时便升为四段,实际棋力足有六段不止。乃师秀和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来,特别恩准他回家省亲。归途中路过浪华时,秀策偶然得知幻庵正在此处滞留,不禁大喜。
  他曾亲眼目睹幻庵弈棋,深知此人棋力不在乃师秀和之下,早就有心领教,只苦于没有机会。如今天赐良机,哪肯放过?所以四处打听,寻上门去。再说幻庵自跳出是非之门后,与弟子三上豪山到处游山玩水,倒也自得其乐。行到浪华时,恰逢故人迁三郎。那迁三郎乃浪华一绅士,颇喜弈道,一见老朋友到来,自然殷勤招待,再三苦留多住几天。幻庵不便推辞,便住了下来。一天,迁三郎忽然领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年。那少年一见幻庵,忙上前深深一揖,口中说道:“井上先生,别来无恙。”幻庵一怔,只觉得此少年有些面熟,再想不起是在何处见过。
  只见迁三郎笑嘻嘻地走过来,对幻庵道:“这位是坊门的高足桑原秀策,棋力四段,今省亲路过此地,想请老兄指导一局,不知老兄意下如何?”幻庵一听“坊门高足”,猛然想起四年前御城棋赛的情形,不由脱口说道:“莫非那打翻杯子的小童便是你?”秀策微笑道:“正是,正是。”旁边迁三郎笑着接口道:“原来二位早已相识,那么幻庵老兄务必指导一局,让我等饱饱眼福才是。”幻庵笑道:“老朋友之命,愚兄哪敢违抗?请吧。”这便是答应了。
  幻庵乃身经百战的八段准名人,一听秀策只有四段,根本不曾将他放在眼里。秀策摆上二子,幻庵还意犹未足,恨不得让他摆上三、四子才过瘾。不料,仅仅数十手,幻庵的头就大了,只觉满盘都是黑子,铺天盖地般压来,白子只有挣扎逃命的份儿。方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此子果然不凡,苦撑至102手,幻庵便宣布打挂。
  原来东瀛棋士极重胜负,尤其羞于败给下手,故对下手弈棋有一种永远打挂的作风。这局棋幻庵虽然不肯明言输了,但他心中有数,知道秀策的力量,让二子弈十局输十局,毫无侥幸的机会。于是第二天再弈,便自动改为让先了。
  弈第二局时,气氛比起第一局可就大不相同了。幻庵既知秀策厉害,当然再不敢掉以轻心,圆睁虎目,一心要杀败秀策。这场比赛虽非争棋,但正因不是争棋,反而弈得分外精彩,令人叹为观止(见棋谱)。
  一开局,秀策便使出了独创的得意布局。黑1、3、5先占角,然后黑7守角,黑9小尖是秀策的一大发明,被称为“坚不可破的小尖”。后来秀策以此布局在御城棋赛中大败群雄,于是人人争相效法,风行一时,被称为“秀策的1、3、5”。直到现在,这种布局仍为人所采用。
  幻庵不甘示弱,也祭起了镇山之法宝-白10走大斜。原来大斜本为本因坊丈和所创,是坊门的杀着,但幻庵当年为了打败秀和,将大斜研究得透彻无比,而且更有发现,结果反成为幻庵克敌制胜的法宝。此宝一祭,果然秀策着了道儿。黑23长,被白24、26连压,再28、30连扳,黑棋成苦战之形。至白64,黑棋先着效力十去八九。第一天弈至89手,因天色已晚,打挂休息,形势白棋有利。
  三天之后,此局在另一个棋友原才一郎家里续弈。原才慷慨好客,结交甚广,故而三教九流的人都赶来看热闹,将一间诺大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那幻庵优势在握,更加心明眼亮,续弈的第一着白90便突入黑右上坚实的阵地。此手看似极险,但秀策苦吟再三,竟找不到可将其歼灭的办法。至白118做活,白棋不但得到五目实地,还将黑棋右上宝库破得精光,实地大大领先。
  不过,黑棋虽居劣势,仗着全局厚实,仍在全力维持。且不谈当局者在棋盘上拼命。那些观棋者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其中更有些自命不凡者,评头论足,指手划脚,恨不能代庖上阵,一展身手。不过议论者虽多,但有一条则是众口一词,即白棋必胜。只有一位郎中忽然说道:“未必如此,依鄙人之见,恐怕是黑棋必胜!”观战者中认识他的人,知道此人医术虽高明,于弈道却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肚内自觉好笑。
  有人故意打趣道:“原来老先生精通此道,我等孤陋寡闻,失敬!失敬!那么请问,何以见得黑棋必胜?”那郎中正色答道:“我虽不懂棋,但于医道还马马虎虎。刚才秀策一子落盘,幻庵虽神色不变,耳朵却突然红起来。此兆乃惊急之下,人体之自然反映,一定是黑棋弈出妙手,白棋颇难应付,故而我断言黑棋要胜。”
  闻者莫不掩口而笑,还以为郎中在说胡话。不料再看下去,情势果然有异。只见幻庵双眉紧锁,着着苦思,步步长考,不但耳朵红,脸也涨得通红,这才相信郎中所言不虚。原来,幻庵弈得兴起,白122先引诱黑123打吃,待黑125补后,再126穿象眼,如此不但解消黑于A位的先手觑,而且可将中腹黑四子分断,再施攻击。幻庵自觉构思巧妙,心中正在得意,不料秀策胸有成竹,当即打出黑127手。此手既可声援中腹四子,又可扩张上边黑势,同时消去了右边白厚味,局面顿时为之改观。幻庵越看越觉得此点实为全局必争之要点,深悔白势,仍是白棋有望之局。不过,在实战中象黑127这样的神来之笔,即便是一流高手,也未必就弈得出来。正因如此,这局棋遂得编入名局之林,称之为“耳赤之局”。
  当天弈至141手打挂,第二天再续。等到秀策打出165手后,白棋已无胜望。幻庵虽绞尽脑汁,拼命苦战,无奈秀策一得优势,弈得坚实无比,滴水不漏。全局整整弈了325手才终了,结果黑棋三目胜。
  之后,幻庵又与秀策弈了三局。除一局幻庵“永久打挂”外,另二局秀策皆胜。幻庵大败之下,不怒反笑,拉着秀策的手说:“下得好!下得好!将来执棋坛牛角者,非君莫属呀。”

TOP

第六十二章、高手故事 5



  前面一段,也说明了成绩、成就这些,未必就能与个人实力成正比。王儒继续听章有侃侃而谈,说起东瀛围棋界的正宗强者道策、秀莆、秀和,还有怪杰之称的本因坊丈和。王儒只知道丈和“三妙手”这一事迹,其他的就不清楚了;而章有如同亲历一般,将东瀛围棋界那大段历史故事如数家珍地完整讲述出来,令王儒更加佩服。
  最后,终于说到了古今无以伦比的大宗师吴清源。王儒对前面那些东瀛宗师级高手,都没什么了解,对吴清源知道得不少;由于对方太过于渊博,否则就自认为了解很深了。现在吗,还是只需要静静倾听就可以了。
  吴清源本名吴泉,1914年出生于FJ省MH县(今FZ市)一个盐商家庭,后随父母投奔外公而迁居BJ。其父“吴毅”系庶出,留学东瀛习法政,甚爱围棋,常出入方圆社。其母张舒文,清末翰林张元奇之长女,清帝逊位后元奇为徐世昌家臣,曾任奉天省长。
  吴清源父亲在东瀛留学期间开始痴迷围棋,大致有业余三段的棋力,归国时更带回了大量难得的东瀛棋书。吴清源对围棋有过人的天赋,对棋谱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又由于小时患病,不能进行激烈运动,在父亲的鼓励下,进而逐渐养成了长时间特别投入研究的习惯,提高非常快,吴清源除了学习父亲带回来的东瀛书籍,又吸收了殷省古棋的独有精华,在击败FJ籍大同乡林贻书老夫子后,“围棋神童”之名不胫而走。又出入海丰轩与当时一流棋手汪云峰、顾水如、刘棣怀等以受子对弈,棋力一日千里。11岁时经段祺瑞棋客顾水如的引荐入段府,段爱之,资泉每月大洋100元,清源出名之后,常和达官名流们周旋。当时中国社交界中。忌讳连名带姓称呼别人,认为那样不尊敬。清源虽是小孩,别人也以大人对待他。顾水如的一位朋友便给清源弟起了个号,从“泉”字引出“清源”二字。从此,“吴清源”三字就代替了“吴泉”。
  吴清源引起东瀛棋院重要人物濑越宪作的注意,也颇有传奇。有林家大户,早年曾在福州与吴家共为盐商,后迁至台湾。时值林家掌门的弟弟林熊祥抵京,知道了吴清源的事,便带吴到BJ的“东瀛人俱乐部”一试锋芒,东瀛方面也有心试试“围棋神童”的本事,早早备好了棋具静待吴清源的到来。吴执黑先行,对手是职业初段左右的棋力。布局时吴上了两手骗招的当,几乎崩盘,陷入苦战;但中盘后吴奋力吃掉对方近四十目左右的大棋,最终逆转六目获胜。是局引起在BJ经营美术商品的东瀛人山崎有民先生的注意。山崎有民与濑越宪作熟识,将“BJ有个围棋天才少年”的消息告知,引起濑越的注意。此外,山崎对吴家的帮助无微不至,还积极联络、不遗余力推进吴清源东渡东瀛一事,被吴清源称为“是我们永世难忘的恩人之一”。
  1926年夏天,东瀛棋手岩本薰六段和小杉丁四段来中国游历,与吴清源对局,“结果与岩本薰六段让三子下了两局全胜,二子一局输二目;与小衫丁四段让二子一局胜”,对战成绩传回东瀛,少年吴清源的棋力被大大证实,催促吴清源“赴东瀛的事便骤然间具体化了”。
  1927年,吴清源14岁。东瀛围棋名手井上孝平五段来BJ,试探清源的棋力。在让二子局中,执黑三胜井上孝平;让先局中,一胜一平一打挂。棋谱传回东瀛,濑越宪作热心奔走,为吴清源争得由东瀛棋院副总裁大仓喜七郎作保,二年内每月200元生活费的考察机会,国内方面由东瀛驻京公使芳泽先生(犬养木堂之女婿)委托杨子安先生照应联络,万事俱备,遂向吴发出邀请函。
  1928年,受濑越宪作派遣,桥本宇太郎四段来到殷省,安排与吴清源的考试棋与赴东瀛留学事宜。期间桥本与吴让先两局考试棋皆败。同年10月23日,吴清源赴东瀛留学,当时的东瀛名人秀哉亲自率领众棋士到火车站迎接。清源到了东瀛,当时东瀛棋院的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清源二百元,两年为期。两年以后,清源能否在东瀛站住脚,也就是说,能不能得到东瀛棋院承认他具有作一个棋士的资格,就要看自己的棋力能否长足进步。
  东瀛棋院组织一个审查会来给清源评定段位等级。审查会共七人:本因坊秀哉(九段)、岩佐銈(七段)、濑越宪作(七段)、铃木为次郎(七段)、加藤信(六段)、岩本薰(六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审查会选出蓧原正美(四段)、村岛义胜(四段)、前田陈尔(四段)、桥本宇太郎(四段)、小野田千代太郎(六段)、木谷实(四段)和本因坊秀哉七人分别与清源对局。清源先胜蓧原正美、本因坊秀哉和村岛三人。审查会根据这个成绩,便评定清源为三段。评为三段之后,清源继续同其余四人对局。结果只输木谷实一局,其余全胜。清源认为,木谷实是他第一次遇到的劲敌。
  1929年,吴清源在《时事新报》主办的擂台赛中首次与木谷实相遇,开创了“模仿棋”的先例。1930年,吴清源晋升四段,并在这一年成为东瀛棋院的正式棋士,开始参加东瀛棋院的一年中春秋两度的大手合。
  1931年,吴清源参加东京时事新闻社发起的棋赛。比赛采取单淘汰制。清源连战皆捷,十八名棋手都败在他手下。时事新闻社连续刊登他的对局约半年多。他连胜的声威引起东瀛棋界的注目。1932年春季比赛中,他又获全胜,取得第一名;同年秋季比赛中,他仅负于小岛一局,仅次于木谷实,得第二名。

TOP

第六十三章、高手故事 6



  1939年升七段。至此于东瀛第一流棋手进行“十番棋”、“六番棋”和“三番棋”等对局。其中以“十番棋”战绩最为突出。计1939年对木谷十番棋;1941年对雁金准一十番棋;1946、1950年对桥本宇太郎二次十番棋;1943、1951、1952年对藤泽库之助三次十番棋;1953年对坂田荣男十番棋;1955年对高川格十番棋。在以上十番棋中,将除雁金准一以外的对手全部降至先相先或定先。被公认为棋界的第一人。1950年2月,由东瀛棋院授予九段。1957年后又获得东瀛第一、三期最强决定战第一名。1961年发生车祸,从此退出各项重大比赛。1983年引退。
  在布局、定式、序盘等方面见解甚多,被称为“近代布局的奠基人”,“昭和棋圣”。著有《新布石法》,《吴清源自选白局》,传记文学《以文会友》等,对局棋谱收入《吴清源打棋全集》。门下弟子有林海峰。吴清源14岁只身赴东瀛,与他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颠沛流离、坎坷曲折。由于东瀛发动侵殷省战争,吴清源却在东瀛所向披靡,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殷省人的自信心。
  吴清源追求宗教般的纯净,而由于吴清源加入红卐会,一方面教会拿走了吴清源的对局费,另一方面吴因为教会原因被东瀛棋界所不理解。他的房子在轰炸之中被夷为平地,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竟然被视作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人,然而对于通过棋道一心探求生活真谛的吴清源而言,这些不幸都宛如浮尘。正如金庸所言:“因为吴先生的棋艺不存在一些高超的精妙之着,而在于棋局背后所蕴藏的精神与境界……吴先生毕生所寻求的,其实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只因为他的世俗事业是弈棋,于是这崇高的心灵便反映在棋艺上。”
  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构想中,还十分崇尚阴阳调和、和谐。这阴阳调和,正如桑原道节在古典名著《发阳论》所说:“类似棋的配置、结构那样的东西可以称为‘阴’,而棋形中所隐伏手段则可称为是‘阳’”对于棋手来说就是保留变化与否,这和谐便是势力与实地,分寸上的和谐,十分微妙。他认为围棋是一种艺术,又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对弈的最终目的,是从中领略圆满调和的“道”,追求棋艺和人生的共同完美。吴清源认为,20世纪打了两次世界大战,21世纪要以和为贵。殷省的《易经》讲究阴阳调和,围棋也不能脱离这个道路。上个世纪的围棋以争胜为主,21世纪的围棋的核心是调和、均衡、和谐。
  棋如人生。吴清源的棋道要旨是“六合之棋”,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纯粹求道的围棋精神,使他远远超越了一个争胜负的棋士,而体现出一种极其充盈丰沛的人格。见过吴大师钻研围棋时无与伦比的深入精神和批判精神的人都能明白吴大师为何灵感不断,而这种精神使吴清源虽然远离赛场多年,但他的围棋思想却长期指导着现代围棋,并将更长久地影响世界棋坛的未来发展。
  虽然吴清源的棋战成绩可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是真正奠定他在棋坛地位的,还是他所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在吴清源时代,东瀛围棋积四百年之传统,形成了许多对于棋道的见解甚至定论,棋手们无不把这些视为铁律。而当时年方十九岁的吴清源,在独在他乡为异客的环境中,敢于彻底突破全部戒律,开创新布局法,发起围棋革命,这种气概更令人击节喟叹。1987年,东瀛“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
  赵治勋说:吴先生不容分说的转换。吴清源先生的棋完全是随机应变的好棋,那没有丝毫破绽的灵活转身,使我一下子就着迷了。我认为先生的下法,好像总是在侦察什么似的。由于吴先生的全盛时期,是站在必须打败不贴目的黑棋的立场上,所以也只有采取这种不留余地的疾风骤雨般的快速战法。虽然吴先生从青年时代、新布局时代起,就是快速的棋风,而在全盛时期则更进一步,达到了玄妙的境界,再加上那出类拔萃的才能,更如虎添翼。因此,当时和吴先生对局的人,一定会有无法抵抗的感觉。吴先生的真髓是自由的精神,吴先生就是这样从一开始就干脆利落地去主动挑战,这种快速战法,当然是伴随着特殊的狠劲。我认为自己棋的气质十分适合于采取吴先生的下法。《吴清源全集》我已打过三遍,现在已经是第四遍了。
  上面的摘录,仅仅不过能够大致表述吴清源先生的情况;如果读者本身是围棋迷,则完全不必要;反之,又介绍得过于粗陋;哎,实在是有些为难。王儒和章有谈论得非常投机,对吴清源与木谷实的兄弟友情大加赞赏。木谷实的天分才情仅略逊于吴清源,未必在坂田荣男之下,而个人成就则远为逊色。而他退隐后无心解闷似的,所创办的木谷道场却在未来大放异彩。上面所列举的六大超一流棋手外加石田芳夫及许多成就略低些的棋手,都是出于他的“幼儿园”。
  武宫正树所言,如今的所有职业棋手,都在托吴先生的福;含义很清楚,就是说根本都相当于是在“啃老”。吴先生与木谷实先生二人共同研究出的大量新布局、新定式,对于现代围棋的影响太大、太深、太广了。

TOP

第六十四章、高手故事 7



  吴清源先生的故事太多,这里不方便过于多地录出来;任何感兴趣的书友,可以自行百度搜索,就能够找到许多满意的资料。东瀛围棋还有许多稍逊色的高手,比如坂田荣男、高川格、藤泽秀行,也都是堪称宗师的高手。随后,自然而然地提到了曹熏铉,这位首夺应氏杯围棋世锦赛冠军的高丽人。而他,却是吴清源先生的小师弟。
  曹薰铉1962年9岁时入段,保持着世界上迄今为止年龄最小的入段记录。1972年升为五段,1979年升为八段,1982年成为高丽省第一位职业九段棋士。在当代高丽棋界,曹薰铉拥有无可置疑的崇高地位。自1973年他首次在第14期“最高位战”中夺取冠军以来,曹薰铉已在高丽省历年举办的各种大小棋战中先后夺得了130余顶桂冠!这是一项堪称全世界空前绝后的伟大纪录。此外,曹薰铉还保持着几项足以自傲的高丽记录:1980年,他第一次包揽了当时高丽的全部9项棋战桂冠。在1982年,他又第二次成为高丽棋界的“全冠王”。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曹薰铉从1977年1993年,始终保持着高丽“霸王战”的桂冠,已达16连霸,是名副其实的“曹霸王”。
  曹薰铉的棋风华丽流畅,落子快速轻灵,大局均衡感极佳。同时,他又具备了强大的攻杀实力。对局时,他经常根据对手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作战方针:或主动挑战,抓住对手的弱点给予敏锐的一击;或避开对手的锋芒,利用轻巧的腾挪躲闪战法与之周旋。人送美称:打不着,追不上的“曹燕子”。
  曹薰铉曾于1963年东渡东瀛,在著名的围棋教育家濑越宪作门下学棋数年,直到1972年时他才返回高丽省。曹薰铉这种明显受到了濑越及大师桥本宇太郎、吴清源影响的灵活多变的行棋风格,为先前一味偏重于攻杀的高丽省棋坛注入了活力,也为高丽省围棋在整体水平上赶超东瀛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曹薰铉对高丽省围棋事业的一大贡献。
  曹薰铉对高丽省围棋事业的另一贡献是:培养了一位了不起的学生李昌镐。这位从13岁就开始向老师手中的桂冠发起冲击的天才少年,即将要超越师父成为了“世界围棋第一人”,接过了撑起高丽省围棋大厦的历史重任。
  曹薰铉在高丽省有围棋皇帝的美誉,他异军突起“出人意料”地逆袭夺取首届应氏杯围棋世锦赛冠军,完全彻底地激发了高丽省的围棋热潮;进而促使高丽省围棋后来居上,引领世界围棋达十余年之久。使得当时形成了三省演奕,不再是东瀛省独自孤独地“自夸自赞”围棋的诸般妙处;使得后来,西方各省也渐渐形成了小规模围棋热。实则,与他的“偶然”夺冠真正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换言之,如果殷省聂卫平九段当时拿下了首届应氏杯围棋世锦赛冠军的话,对于他本人以及殷省围棋发展肯定有很大正面意义,然而对于世界围棋的大发展,确实未必有利。
  然而,目前世界围棋,依旧是东瀛省遥遥领先,殷省与高丽省属于尾随者;没有人能够提前未卜先知,高丽省即将出现一个几乎能够与吴清源先生相提并论的大天才——李昌镐;他是曹薰铉三十余岁时,依然处于鼎盛期,无意间应友人之托,有些随意性地收留的一名内弟子。
  李昌镐,1975年7月29日出生于高丽省全罗北道全州一个钟表店主家庭。除了李昌镐母亲的不平凡的胎梦,他的降生人间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他天性沉默,不擅言辞,喜欢钻研事物的原理。这样的性格并不能保证他必定成为杰出的人物,正是后来的刻苦磨练才造就了他在小小棋盘上的惊天动地的伟业。李昌镐从小就深得祖父李花春的溺爱,其祖父在李昌镐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祖父及时发现了李昌镐性格中隐藏的优点,也成了李昌镐最早的围棋启蒙老师,并带领他遍访当地的业余高手。因此李昌镐小小年纪就下了无数的棋,仅与李贞玉的对局就超过了1000局。
  李昌镐父亲李在龙生有三个儿子,李昌镐是老二。李昌镐出生时体重4.8公斤,比一般新生儿童重1公斤左右。因为是顺产,所以昌镐母亲在分娩时饱受其苦。据李在龙说,孩子们块头很大,看来是随外婆家人。
  1982年3月,李昌镐进入全州教育大学附属小学。上小学后,他的数学特别好,计算能力十分突出。1983年1月,祖父开始教他学棋。虽说8岁开始学棋不算早,但李昌镐进步神速,仅半年时间祖父就不是他的对手了。同年6月,他投师于田永善六段门下,继续学棋。1984年2月,李昌镐就在少年围棋赛中战胜了师兄弟柳时熏,夺得第一个冠军头衔。
  李昌镐围棋生涯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高丽省围棋第一高手曹薰铉。李昌镐9岁的时候拜曹熏铉为师学艺。李昌镐刚出道时正是曹熏铉和徐奉诛争霸的年代,当时大部分的头衔被曹熏铉把持,而挑战权基本都属于徐奉诛,但李昌镐一出道就将徐奉诛一举打垮,取得了和师傅较量的资格。拜师后两年,李昌镐就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冠军。1990年,年仅14岁的李昌镐四段在高丽省的各大棋赛中连胜41局,引起了高丽棋界的注意。同年,在富士通杯世界围棋锦标赛中,战胜了东瀛超一流棋手武宫正树,还在高丽省的正式比赛中,以3比2战胜师傅,夺走了曹薰铉“最高位“的头衔。
  随后李昌镐一发而不可收,1990年3个头衔,1991年6个头衔,1992年8个头衔,1993年12个头衔,到了1994年李昌镐就让曹熏铉只剩1个头衔了,高丽棋坛彻底迎来了“李昌镐时代“,而这一年他才19岁,放眼世界棋坛能在19岁就有如此辉煌战绩的根本找不到第二人。
  1994年,李昌镐创造了一项新纪录,高丽省内16项围棋比赛的冠军他都一个不漏地拿过一次以上,因此被授予高丽省文化新闻奖。此前,他还在1989年创造了最多对局纪录(111局),1990年创造了连胜最高纪录(41连胜),并创下了胜率最高纪录(78胜12负,胜率高达86.7%)。1993年他还创造了多胜新纪录(90胜)。

TOP

第六十五章、高手故事 8



  章有和王儒谈兴越来越浓厚,不过并没有对曹薰铉和李昌镐师徒谈论很多;毕竟那时候殷省对这对完全可以当得起震古烁今美誉的师徒,了解得还没有那么透彻。大概就是泛泛而论,还顺便提及了“野草”徐奉洙;后者刚刚同样以三比二比分,惊险战胜东瀛省超一流棋手,拥有“美学大竹”之誉的大竹英雄;夺取了第二届应氏杯围棋世界锦标赛冠军。
  目前,王儒与章有属于初次接触,并非熟悉;自然不知道俩人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共同语言。不知不觉地,上午时间就那么“溜走了”。于是俩人告诉迷迷糊糊地汪洪琛一声,也离开准备回家。章有越说越有兴致,又开始了对紫塞府本地高手的点评。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已经拿下业余五段的高斯,实际上还有几个也差不多,他们成长得太快了;如今人家都忙于学业去了,高斯和姜明算代表吧。章有感叹,一度做梦都苦苦思索,怎么对付高斯;后来终于想出来个笨办法。这次,王儒知趣地没有再冒昧问,是什么办法。显然,高斯算第一人,绝无异议。其后,就是业余四段蒙凡栋和他自己。
  而且章有自认为,比蒙凡栋是略胜一线的。他提起,不久前,府里组织了几位高手去紫塞县,与当地围棋爱好者们进行交流“访问”。他们那里围棋活动开展的非常不错,府里高手们虽然技高一筹,但是他们也不是白给的。交流比赛进行了七轮,府里高手们只有二人最终保持了全胜。一个是高斯,另一个就是章有。人家高斯属于“居高临下”,主动全体让先不贴目与对方对局,而且还不时告诉人家,别担心,不会刻意屠龙;让对方全力发挥战斗力。
  那种情况,已经属于碾压了。章有七连胜,是最令对方不舒服的;他们也全力阻击过,可惜没有能够阻止。章有没有那么厉害,都是分先对局;而且每局开始都不占忧,有的甚至开局就形势大坏。不过,最后都勉勉强强地取胜了。越是如此艰难困苦,人家紫塞县棋友们越是不开心;暗地极其不服气,怎么又让他捡一盘,怎么又又,怎么又又又??最后,集体火冒三丈地目送章有一样带走七连胜。章有此时与王儒走在下坡路上,得意地“炫耀”,感觉自己差不多也有业余五段了,完全也可以算紫塞府的一尊巨人了。走到了南营子大街,一百旁,俩人道别,各自回家休息。
  王儒对人家只要羡慕,没有嫉妒。人家的实力,也是不知下了多少苦工磨练出来的,肯定绝非轻而易举;自己没什么好说的,还需要拿出比考大学还认真的劲头去学习、钻研。业余三段目标,还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呢。有句形容演员的话,是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意思就是说,台上看起来“很轻松”的表演,凝聚着台下无数辛勤汗水和难以计算清楚的模拟演练。那么同样,棋手的胜利当然也差不多如此;没有耕耘哪里会有收获?
  章有的故事算是告一段落,接着该是蒙凡栋的故事;期间还有高斯与小言的小插曲。前面提过,蒙凡栋本来是冀郡大学高材生,与同学谈恋爱一起分到了紫塞府工作。可是,由于书生意气过盛,与计委领导闹了不愉快,一气之下,辞职下海经商去了。过后二十余年再看,他同单位的每一个同事,都比他更有钱,也过得更好。从这个角度看,他离开确实是个错误。可是,他在紫塞府围棋界制霸并呼风唤雨十余年,这成就也是其他人都无法比拟的。没有那次自我放飞,很可能就没有蒙名人这个鼎鼎大名的字号。说起来,人生的际遇,真是无法逆料。
  蒙凡栋肯定也不可能知道此后这么多年的跌宕起伏而峰回路转的“剧情”,他只是凭一腔热血,认为无论如何也能比在死气沉沉的单位混得好,好得多!之后,他就陷入了十年苦旅;一方面,围棋在紫塞府成为一面旗帜,甚至象棋、桥牌也算一号人物;另一方面,经商实在是空有“满腹经纶”,而完全没有用武之地。惨淡经营十余年,负债累累,害得妻子精神都有些不怎么正常了。而他,真心不是懒惰、不善经营,纯粹属于时运不济那种,走背运吧?
  比较而言,章有属于运气中常偏于稍好的,没什么大财运,胜在平平安安,一生稳定没有大波折。王儒属于比章有差一些的,基本情况类似;他的围棋方面也与章有惊人地相像,只是棋力差些。棋友群里面,高斯的命运属于较好的,少年得志;而后事业也算很顺利。他实际上与殷省后来赫赫有名的世界冠军常昊九段是同一批参加少年队集训的,只不过人家是佼佼者,而他是淘汰者。高斯放在全省范围,就没什么大分量了,在紫塞府围棋界,自然是第一人。
  蒙凡栋的命运,属于多灾多难的;不过注定也有较大财运在后面等着。而小言,就属于命运惨淡的那种了。这里,同样并没有研究命运八卦预测那方面学问的意思。只是顺水推舟,走马观花恰好到此一游而已。
  先说小言,他是那种恨天无把、恨地无环那种人,可惜只喜欢下围棋,而又生不逢时。猜测,他肯定也是一心一意想冲击专业的;奈何学棋太晚了,连高斯都是失败者,何况他了?高斯现在十七八,他已经二十四岁了,怎么还可能进入专业队伍呢?有些人没有人生目标,浑浑噩噩地混了一辈子;可悲吗?未见。有些人拥有宏大的人生目标,可惜,根本不可能实现,而且他还无力调整,很可能这才是最可悲的那种。
  君不见,王亚峰雄心勃勃,要成为世界首富,或者哪怕是殷省首富也行啊;可是,人家他在马架子中学,这么十余人里面,还远远不能名列前茅呢。关键是,看不出一丝一毫希望啊?

TOP

第六十六章、高手故事 9



  王亚峰那个也并非真的可悲,他不过是有些过于好高骛远并贪心过大而已。而小言并没有什么贪心,根本只是选择了一个美丽的、错误的目标,如同爱上了一个绝对不该爱上的人;永远只能,可望而不可即,悲催。
  小言比王儒年轻一岁,与钢厂李志刚、紫塞县郭光辉同岁,成绩介于二者间;目前在紫塞府围棋界,刚刚属于后起之秀的佼佼者,二流强豪而已;与刚刚夺魁的马绍恒比较,还差一些。由此可知,大家都只是业余高手而已,早已不具备冲击专业的能力了。可惜,感情上也有这样一种,名叫无怨无悔的爱;宁可什么回报也得不到,也决不放弃。小言,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别人都是已经致力于娱乐,不再那么专注而不顾一切地提升自己,而他绝不肯。
  也正因此,他的棋力自然而然进步要快些、大些。一次,高斯上学放暑假回来,到大坝巡视。以他的身份、棋力,这样说丝毫不过分。之前他不认识小言,也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么一号人;哪怕看见王儒,他都有可能觉得面熟;府内的普通高手们,他无一不熟识;能够抵挡他的,几乎没有。因此,面对小言的邀战,他就很麻痹,没拿对方当回事。如同前面讲的故事似的,幻庵还想多让秀策几个子呢;高斯也是希望对方摆上几个,过过虐菜的瘾。
  而小言当然知道高斯何许人也,他正是想要试一试,看看自己还差多少。好有一比,他的心情,就如同就如同唐吉坷德一般无二。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有心算无意的战斗。小言没有过分狂,只是默默执黑先行,高斯倒是散漫地执白随随便便应付。到了中盘战斗,高斯察觉到了危险,可惜已经骑虎难下了;最终还是非常窝囊没面子地输掉了二人交战的首局。
  高斯感到脸上火辣辣地发烧,完全顾不得许多了;草草认输后,赶紧主动拿回黑棋,落子下第二局。总算,小言毕竟只是个“野路子”出身,论真正实力自然还是不如正经八百“科班出身”的高斯的;两局战罢,比分一比一。如果仍然有大把时间,高斯与小言肯定会继续鏖战,可惜两局剧烈拼杀,耗时非短;结束那时,天色已晚,双方都只能无奈罢手。这样,高斯肯定就能记住小言了。只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尊重,于小言的生活有什么实质意义吗?
  小言与章有在大坝上也曾下过棋,下一盘棋一个半小时;而复盘争吵却反而接近三小时,一旁观战的纷纷离去,王儒傻傻看着,忽然发现天色变暗,才知道时间不早了。于是好心好意劝他们,再下一盘,何必纠缠这一盘呢?不料,俩人都置若罔闻,继续毫不退让地争论。小言坚持的是,如果这里或那里走对了,就赢了。章有一一予以反击,意思就是,无论怎样也是白搭!王儒狂晕,完全不明白,俩人是复盘讲理还是专门斗嘴啊?如果只为了斗嘴,一气仨小时有意思吗?
  他一看,俩人翻来覆去,就是那些重复过的,实在坚持不下去,只好自己回家了。至于那俩会不会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他说什么也不理会了。最可乐的,这俩还上瘾了,每星期日,都反复上演这个节目。每次都是章有赢了一盘,小言说什么也不服气;试图语言上找点面子,可是章有绝不允许。人们见到,都是会心一笑,离开去看别人。
  一次星期日中午,小言很早就找上了蒙凡栋,可能是终于不愿意再和章有“争吵”了。刚好当时就只有王儒在他们跟前,蒙凡栋提议去个僻静地方;于是仨人拿好棋具,就进了紧邻大坝的广场。广场原来是体委下设的游泳场地,后来撤除了;改建了灯光球场等体育比赛设施。找了个阴凉地方,俩人可是战斗。人家那才是真正的战斗,刚刚二三十手棋,就已经彻底扭杀在一起。很快就达到百手,棋盘上几条大龙纠缠不清。
  那棋根本就只能叫做“对杀”,而无法称为对攻。小言那家伙,下棋确实很不讲理;每手棋都是惦记着杀棋。别人进攻大部分还是为了得利,而他基本就是杀。他从头到尾都是看到对方的棋,还没有活;这种杀气腾腾的棋,对实力不够的棋友们,压迫性过于强大,很多人都已经被他杀服了。不仅如此,高手们实际上也是对他非常头疼。这也是本来脾气很平和的章有,为什么会对他,那么不留丝毫客气的理由。他下棋,实在是有些“欺人太甚”。
  王儒与他对战,每次都是自己从头到尾努力防守、到处做活;一般都是,哪里都活就赢,死一小块就输。而实际上他不清楚,章有与之对阵,不过也就是如此。只不过,章有棋力略强,通常都不会死棋;而小言也不会收兵罢战,明明有时候根本已经优势,最后也都输掉。章有气愤之下,当然不可能承认对方的“道理”;自然就会说对方纯属胡搅蛮缠。
  继续说蒙凡栋大战小言,中盘时王儒看到,蒙凡栋的二子棋筋已经无可救药;就忍不住出声“多嘴”:“那俩不能再跑了吧?外面刺两下,走别的得了。”蒙凡栋微微迟疑,却不死心又多跑一下,俩变仨了;再定睛一看,确实是跑不出来了,于是只能脱先它投了。这个,王儒只能是满头雾水了;什么意思吗?先无条件让人家活,在考虑别的?
  王儒看得晕头转向,完全迷糊了。不一会,俩人停手了。原来,小言那吃掉三子的巨龙,居然死掉了!原来,他也是误以为自己大龙已经净活了;放松了警惕,只顾放手攻击对方了。却没防备,人家根本还在暗地谋算他的大龙呢。而他的大龙,虽然“嘴里”含着仨子,却不过是曲三,一只眼;并没有净活!

TOP

第六十七章、高手故事 10



  蒙凡栋偷袭大龙得手,虽然获得了胜利,却依然生气。食指点着小言额头,指责:“你的棋就都是活的,人家的棋就都是死的是吗?”小言理屈词穷,低头不语。他被杀了大龙,就如同做错了事情的小孩,再也没有任何抗辩。
  王儒有些莫名其妙,这是干嘛,怎么赢了还那么不高兴?他当然不知道,人家赢了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且憋屈得很呢,从来都是压迫下手的主;现在被对方压迫大半盘,赢棋根本是捡漏,心情怎么会好得了?蒙凡栋数落了几句,就继续与小言战斗。这次,王儒可不敢再随意瞎说,不知道俩人都在琢磨什么。不过,小言可能受了第一局“意外”失利的打击太严重;急于求成之下,技术变形得厉害,还没有到天黑,就很快地再折三阵。零比四惨败,灰头土脸地告辞回家了。
  之后俩人互相一问,原来王儒在南兴隆街住,而蒙凡栋就在小溪沟住。小溪沟马路对过就是南兴隆街的几栋居民楼,俩人的家相隔也就只是四五百米远。于是,俩人沿东大街往回走,边走边说小言。蒙凡栋依旧愤愤不平,气哼哼地重复,他的棋都是活的,人家的棋都是死的!可见,刚才下棋把他真是气够呛,可能也是费了很大力气。比分看起来四比零,似乎很一边倒,实际进程可没那么容易;没一局不是拼杀到最后,稍有疏漏,就可能出大问题。可以说,这四盘棋,比他与章有下棋似乎还要吃力。章有善守,他们俩通常总是一人蒙凡栋进攻,章有开始处于防守态势。
  其实,这恰好说明小言棋力很强,已经非常接近一流水平了。然而,俩高手一致不看好小言,都说他境界差。王儒还不怎么懂,什么是境界。实际上,说明实际上他境界也不行;就是对围棋的认识,还很浅薄。所谓境界应该是在感知力上感知的主观上的广义的名词。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对于境界来说在各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故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多数时把境界楞划分几种,以质来区分;度来衡量。如主体在某件事物上所处于的水平。RB漫画《BLEACH》中少动漫的大陆翻译本将题目译为境界。清代鸿儒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出心裁,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以上所涉及的“境界”,主要指人所能达到的修为或程度,三境界说具有明显的递次而进的意义。王国维《人间词话》还从其他角度对“境界”进行了划分,如“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此外,他还有“境界有大小”、“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等多角度的对“境界”的阐述和划分。
  上面小小一些摘录,属于忽悠。完全换为白话,就是境界的第一阶,简单说是有追求有目标有初步认识。这个层次并不难,但是人们未必都能够矢志不渝地坚持恒久;甚至于,绝大多数人都不能,为什么呢?这就要说到境界第二阶。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没有非常轻而易举的,哪怕是吃饭喝水、睡觉,也都不例外。如果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那么需要付出的就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随便举例,比如说一个孩子上十余年学,考个大学,很容易吗?当然是很不容易。第二阶境界几乎就是说,做学问必须要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无怨无悔地持续长期付出,根本不考虑有没有回报。
  最后一阶境界,是指那些杰出精英,在真正忘我地长久专注追求、研究之下,最终必然会有豁然贯通的时刻。所以说呢,前面蒙凡栋与章有指小言境界低,也是很有道理的。小言过于执着于某种想法,确实已经落于下品。所以,人家说过“功夫在诗外”这样的话;下围棋,大概也是如此。

TOP

第六十八章、职称之争



  九三年,对于王儒而言,是个平平无奇的年份。五月末,他的死党贺洪来找他,告诉他七月份会有个同学聚会。王儒不解地问,什么聚会?贺洪说,他们说,毕业十周年了,得热闹一回,很多人都要去的。王儒糊涂了,不是刚刚七年吗?哪有十年?贺洪笑了,我忘说了吗?是初中那帮同学,不是咱们总在一起这些高中同学。
  然后,贺洪问王儒去不去,王儒略有些没兴趣,又担心表现出来会不会不好;于是,含糊地说,还有一个多月呢;到时候记着告诉我一下。在单位,也迎来一件大事情;学校的老师们要评专业技术职称了。王儒没感觉有什么大不了,其他人当然都非常在意、非常紧张。先说最高级的,是中教一级晋升中教高级,马架子中学只有一个名额。恰巧,学校只有封老师一人是中教一级,而且还符合晋升标准。呵呵,老封老师退休在即,居然正好赶上这一步,晋升为高级职称了。
  那年代就这么容易,只需要年龄、资历,其他一概没要求;轻轻松松地就升上去了。而二十多年后,王儒悲哀的发现,自己根本没机会晋升高级职称;可叹。再说最低的,王儒自然晋升中教三级;当然了,王亚峰也一样。可问题在于,其他人基本都是中教二级多年了;而中教二级还依旧是初级职称,而晋升中教一级的中级职称的名额,还是只有一个。
  够年龄、够资历的有:任校长、富主任、佟会计,其他的老杨、老闻实际上也够;然而佟会计在这好几个中教一级老师里面,年龄最大、资历最“老”,认为应该只有自己最够格;任校长自然觉得自己最够格;富主任自学本科学历成功毕业,也认为自己全中心校都最有资格。老杨、老闻“无法”参与竞争,也是天天念念有词,满腹牢骚。
  任校长有意思,开会让大家讨论。第二天过来问结果,发现根本没有人讨论过什么。佟会计依旧说她资历最老,富主任还是强调自己学历最高,其他人还是默不作声;根本没有谁想到,任校长才是应该评中教一级的;一气之下,火冒三丈地扔下一句:“既然争执不下,那这个名额就作废吧!”说罢,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真够狠的,大家看着领导气呼呼地离去,心里暗自腹诽。又过了半个月,人们才知道,人家把正式指标作废了,却通过区里熟人,单独要了一个指标晋级了;纷纷恍然大悟,原来狠手还在后面!至此,领导也不是那个领导,群众也不是那帮群众了;马架子中学再也不和谐了。
  顺便解释一下,二十年过后,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三者,月工资会无条件相差伍佰元;九三年时,人们月工资都只有一二百元;那么,级别之间相差应该是三四十元。王儒很不理解,心道为什么会闹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呢?早一些、晚一些有什么关系吗?有一次,他忍不住好奇,问富老师。富老师显然还对那件事耿耿于怀,“先评上就先高一大级,早挣而且多挣很多。大家同样都辛辛苦苦努力,不就是为了争一个先后、高低吗?别说我们干工作挣工资,你们下围棋不也是一样?先业余三段与后来的晚一年或几年,甚至干脆就达不到,那怎么能都一样呢?”
  王儒听了,顿时明白了;可是依然觉得没必要那么拼命吧?这时的他,还不懂得,为了利益而抛头颅、洒热血这么极端的实例,古往今来都不少见。他忘记了,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不就是亲生三兄弟,为了皇位而刀兵相见,互相残杀。而获胜的唐太宗李世民,当即就杀死了哥哥太子李建成、弟弟齐王李元吉。而且,没有人能够指责他狠辣;毕竟,一旦失败,死的人就是他了。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说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DTZ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河清海晏之美誉。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公元630年(贞观四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公元632年(贞观六年),死刑犯增至二百九十人。这一年的岁末,李世民准许他们回家办理后事,公元633年(贞观七年)秋天再回来就死(古时秋天行刑)。公元633年(贞观七年)九月,二百九十个囚犯全部回还,无一逃亡。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不公平的现象较少,中国人心中没有多少怨气。丰衣足食的人不会为生存铤而走险;心气平和的人也不易走极端,因此犯罪的概率也就少之又少。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