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个围棋职业棋手的江湖四十年(16)-——最早的围棋“北漂”的故事

2018年5月15日   棋友文采


系列作者黄希文老师,11岁开始学习围棋,13岁跟随恩师聂卫平棋圣从牡丹江到北京,开始了30余年的围棋生涯,14岁成为围棋职业棋手,1979年进入国家队,1982年定为四段,1990年升为六段。20世纪80年代有“东北棋王”之称。棋风雄健有力,擅长“围大空”、“杀大龙”。

第八章、首访辽宁 感受“忽悠”1

哈尔滨要到四、五月份才迎来春天,我们成立省队也已快半年了,队里决定象棋和围棋要去和辽宁省队交流一下。

大约是五月份,围棋有我和薛、陈、鲁、牛共五人,象棋有王嘉良老师、孙志伟、赵国荣等数人,一行乘车去沈阳。现在哈尔滨到沈阳高铁只要两个多小时,那时要七、八个小时。火车一到沈阳站,辽宁的棋坛老大,象棋特级大师孟立国率队来接我们。

孟立国当时在东北的象棋界是仅次于王嘉良的人物,也曾号称东北虎。后来我与这位象棋高手打交道甚多,此是后话。

辽宁的围棋队比我们建立得略早,但其水平还不如我们,76年合肥比赛时他们省也参加了。他们的成人是唐锦潮、蒋峰,少年男子是姚军远、于杰,少女是于淼。住下以后就开始交流、比赛,他们队里唐锦潮、姚军远比较强,最后的总成绩是我们赢的略多一点,薛老师最好,九胜一负,我次之八胜二负,其他人我忘记了。其间东北的围棋老前辈黄成俊也来观看并讲棋,黄老前辈六十年代曾在黑龙江队待过,文革时回了沈阳,1964年首次定段时定为专业二段,是那时名副其实的“东北棋王”。他那时还没有调入省队,在沈阳一家工厂工作,此老智商极高,象棋也堪称国手水平,在辽宁除孟立国外没人敢说一定能赢他。70年代初辽宁搞了个象横邀请赛,上海,广东包括杨官林等高手也来了,他被拉去凑数,结果拿了第一名,足见其功力。下围棋也力量巨大,颇有中国古代风格,由于聪明过人,故不太用功学习,多少影响了一点他的成绩和提高。

辽宁省队当时棋比较强的应该是唐锦潮、姚军远,而蒋峰稍逊一筹。以上三人后来与我们打了多年交道,彼此每次见面都很亲切。

先说说“天下第一吹”蒋峰,从学棋到现在我已在围棋江湖四十余年了,在围棋界无论是职业还是业余的还没见过能吹过他的,应该说他是很有点“才”的。跟薛老师熟了之后,他大谈诗词歌赋,背诵陆游的“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并教我们唱这首词的歌,我现在还会唱。他不管薛老师叫“老薛”什么的,而叫他“老白”,因为当时有一部电影叫《大浪淘沙》,里边有一个高级的反面人物叫“薛健白”,因此就叫他“薛健白”,后来干脆就叫“老白”了。我姓黄,他和唐锦潮管我叫“团座”,因为前两年,大约是七五年有一部电影叫《侦察兵》,里边有个窝囊可笑的国军炮团团长叫黄玉轩,因此他们觉得这样叫亲切。

一般非东北人体会“大忽悠”是看了赵本山的《卖拐》等小品之后,而我接触“大忽悠”是认识蒋峰之后。接下来我们在辽宁交流了很长时间,好像有半个月,蒋峰先吹他曾在抚顺大伙房水库的“历险记”,又侃他武艺高强独斗众“流氓”,把我们这些没见过什么世面的青少年“忽悠”得目瞪口呆,觉得他真厉害!不过他的棋并不太厉害,没啥可吹的。

据他自己说他当过游泳运动员,学过拳击,但实际不像他“忽悠”的那么“神”,因为他书读了不少,表达能力又强,所以“吹”起来十分夸张。他曾经喊过的口号叫“七百斤牛,八百斤逼,蹦着高的吹!”以后他的趣事还很多,容我慢慢道来。


想优惠购买或团购黄希文《阶梯围棋教室》等系列围棋著作或需棋艺指导的棋友欢迎添加黄希文老师微信——微信号:H18611899560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