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林海峰围棋之路--读后感

来源:新浪博客 爱坛雪个 2007-07-18 02:35:11

  这是一本林海峰传记,黄天才著。

  看了以后很有收获。第一,对日本棋界有了一点点了解。以前都是打报纸上看断断续续的介绍,那还是因为报纸要介绍中国方面的对手情况;看了那本关于日本古代围棋的书,固然写得非常好,可跟现代几乎不搭界了。

  原来日本专业棋士的“正式棋战”分为两大类(近年来有变):一是“大手合”,就是升段赛,由棋院主办,九段以下棋手按大手合成绩记分积点升段。另一个是 “新闻棋”,由棋院与各媒体分别签约委托办理不同头衔的棋赛。如《读卖新闻》主办“棋圣战”;《朝日新闻》主办“名人战”;《每日新闻》主办“本因坊战”。这里是有故事的。名人赛本来是《读卖新闻》主办,1975年因金钱上与日本棋院发生争执,棋院与《读卖新闻》解约,另与《朝日新闻》签约办“新”名人赛,奖金也提高了。第二年,经调解后,《读卖新闻》和棋院重新合作,又提供了比“新”名人赛更高的奖金,改办“棋圣战”。日本新闻棋名次排行一向以奖金数额高低为标准,所以现在排行榜是棋圣第一,名人居次,本因坊第三。所谓日本新闻棋“三冠王”,就是指这三大棋赛而言。

  大手合现在已经停办了,棋手升段完全以个人在新闻棋赛中的战绩为标准,新闻棋的对局费和奖金是棋手的主要收入来源。

  着重介绍一下“名人”和“本因坊”,它们特别受到重视,因为不仅比赛规模大奖金高,而且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

  那是1603年的事了。当时的大将军德川家康设幕府于江户(就是现在的东京),他扶植了当时棋界实力最强的四大门派,又设立了“名人碁所”的正式头衔“名人”,名人享受最高荣誉的同时还受官家奉养。

  当时的四大门派就是本因坊家,井上家,安井家,林家。四家都有掌门人主持家务,并设帐收徒。名人就从这四大门派中产生,产生的方式或由幕府大将军任命,或由四大门派协商联合推荐,大多数都由公开比赛的优胜者担任。

  传统上四大门派的掌门人与名人都是终身职务,不常变换。本因坊家势力最大,实力也最强,所以,大多数名人都是本因坊家的掌门人担任。历史上十代名人,有七代是本因坊家的掌门人。

  这传统保持了三百多年。1924年,日本棋院成立,一切有关围棋的事务都由棋院接管。那时,早期的四大门派与名人等组织与头衔都已经解散或者撤销,只有最后一位名人本因坊(第21世)秀哉还健在。日本棋院尊重传统,同意秀哉老人一直保持这个双料头衔。1938年,经过长时间协商谈判,名人本因坊秀哉同意退隐,并同意将“名人”、“本因坊”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头衔奉献给棋院。

  1939年,日本棋院与《每日新闻》签约,委托《每日新闻》举办新制本因坊赛。新制的本因坊不再是一个传统门派的掌门,而是一个可由日本棋院及关西棋院所属的全体专业棋手公开角逐的头衔,任期也不再是终身,而是一年一届。

  1961年,日本棋院与《读卖新闻》签约,委托《读卖新闻》主办新制名人赛。

  这两大赛采取循环圈挑战制。名人与本因坊两大循环圈是日本全国专业棋手奋斗的目标,被棋界称之为“金椅子”,因为圈内循环赛的对局费很高,如果能赢得挑战权,甚至进而赢得桂冠,那就更是名利双收。

  名人循环圈九人,本因坊循环圈八人。以名人赛为例,入围循环圈以前的比赛,采用淘汰制,稍一失手就得明年再来。进入循环圈以后,每人与别人交战一局,共赛八局,战绩最好的成为挑战者,战绩最差的就被淘汰出圈,另由三位新人递补。因此,名人循环圈每年只有三个名额可入围,每年有几百位专业棋手争夺,入围之门相当狭窄。

  林海峰从1963年打进名人循环圈,到2004年被淘汰出圈,创下了在籍39年的空前纪录。

  日本人很有意思,棋手在得到“名人”头衔后有种种礼遇,其尊荣可以说是“唯我独尊”。首先,在日本棋院的“棋士名鑑”排名上,名人列名第一,第二位是当时的本因坊,第三位是当时的十段头衔保有者,这之后才是按资格深浅排名的九段八段们(当时还没有棋圣战,不知道棋圣是不是代替名人排名第一。。。)

  其次,按规定,在任何正式棋赛中,无论持黑还是持白,无论对手是谁,名人必坐上位。

  另外,根据日本棋院的规定,在正式比赛时,段位较低的棋手,或者段位相同但是资格较浅的棋手,必须赶到段位较高或者资格较老的棋手所在地对弈,以示尊重(说起来这个体现出日本真是个等级分明的社会,但是其中蕴含的“礼”却又是我们抛弃了的传统思想)。名人可以在自己所在地棋院坐等,这个还是很爽滴。

  再又,棋院规定,名人、本因坊、十段、棋院选手权这四大头衔的拥有者,凡参加任何正式棋赛的对局费一律加两成。

  当然,其他的待遇还有很多。比如在当年的升段证书上亲笔签名、下指导棋、在报纸上写“名人教室”之类的,不赘述。

  第二,对林海峰有了一定的了解。

  林海峰年二十三夺得名人头衔,曾有过几次礼让举动获日本棋界好评。棋院发行的正式刊物《棋道》上这样评论:“败而不馁,是我们大和民族具有的传统精神,但,胜而不骄,恐怕是只有在中国文化陶冶下才能养成的 美德了。”

  林海峰是第一位赢得本因坊的外国人。当时,日本方面为尊重佛门本因坊家传统,规定凡赢得本因坊头衔的棋手,在拥有此项头衔期间,必须象征性地改名行世。比如坂田荣男就改名为坂田荣寿。对于林海峰,因为他的外国人身份,不便要求他也改名,可又要恪守传统,日本方面很是为难了一阵子。后来,得高人指点,说海峰这个名字已经充分具有佛门涵义,可以通融续用,不必改名。所以,林海峰先后五次荣获本因坊,一直没改名。

  但是林海峰之后的日本人还是必须改名,比如石田芳夫改名为石田秀芳,武宫正树改名为武宫秀树,加藤正夫改名为加藤剑正等等。

  直到1980年,本因坊改名的政策才废止,此后的本因坊无论日本人还是外国人都无需改名。

  现在来看看林海峰的战绩:

  在名人赛里,他在循环圈的在籍纪录是39年,其中挑战16次,获得头衔8次。
  在本因坊赛里,他在循环圈的在籍纪录是33年,挑战11次,赢得头衔5次。
  在棋圣战里,他在循环圈的纪录是20年,挑战3次。
  他在这三大赛的在籍时间重叠,在他40年的围棋生涯中,有32年是同时在名人、本因坊两大循环圈内,有20年是同时在棋圣、名人、本因坊三大循环圈内(棋圣创办的时间晚)。这一辉煌纪录在日本是空前的。

  林海峰跟中国棋手对弈的时候,已经过了巅峰期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