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西子林:金庸小说与围棋之碧血剑篇 胜固欣然败亦喜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4-1-4 15:13     标题: 西子林:金庸小说与围棋之碧血剑篇 胜固欣然败亦喜

来源:新浪博客 西子林的风景 2010-03-04

  金庸小说十五部,真正有正面对弈场面的只有那么几部。碧血剑算一部。里面的主要棋手是木桑道长,陪同者有穆人清,后来又加上袁承志。   

  木桑道长的武功也是比较有特点的。而袁承志最初应该是既无武功也无棋艺,后来两者均有了。的确,他从木桑道长那里也学了一些武功。而从那里学来武功的前提是,先从那里学一学棋艺,陪木桑下棋且要赢他几回。

  由于袁承志是本书的主角,至少是表面上的主角,作为武侠小说的主角,不会一点武功是不那么能够说服人的,于是不管怎么样都要最终武艺高强起来(韦小宝是个例外)。于是在这里,棋艺到底提高了多少还在其次,关键是它起到了一个“芝麻开门”的敲门砖的作用,它让木桑道长高兴了,于是袁承志的武艺也长进了。

  但袁承志的棋艺也意外的飞快的提高起来。毕竟木桑授武功——主要是轻功和暗器——的条件是袁承志在棋上赢自己,赢一盘授一点。因此袁承志也只能先卖力地学那围棋。于是后来很快的就赢了木桑,而且赢的次数越来越多,由此也可见号称“千变万劫”的木桑的棋力倒也不会是很高的了,除非袁承志的天份是特别的高。但从书里写的看,又不尽像。一般认为,碧血剑是金庸小说中比较闷的一部,袁承志的性格也是比较闷的。

  但不管怎么样,袁承志于棋上的大局观却是有的,而且这大局观近乎是天生的。

  袁承志于棋战中的出场从“观棋”开始。那时穆人清“勉强奉陪”木桑下棋,下得十分不顺——

  ……不到中局,已是处处受制,眼见一块白子形势十分危急,即使勉强做眼求活,四隅要点都将被对方占尽。他拈了一粒棋子,沉吟不语,始终放不下去。
  袁承志在一旁观看,实在忍不住了,说道:“师父,你下在这里,木桑师伯定要去救。你再下这着,就可冲出去了。不知弟子说得对不对。”穆人清素来恬退,不似木桑那样自负好胜,也就照着徒儿指点,下了这着,一大片白棋果然真冲了出来,反而把黑子困死了一小块。


  这岂不就是围魏救赵之计。袁承志不愧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的儿子。于是,“这局棋穆人清本来大输特输,这么一来一去,结果只输了五子。木桑大赞袁承志心思灵巧,让他九子,与他下了一局。”

  袁承志成为业余棋手的路也由此开始。而且在与木桑的较量中还超前三百多年摆出了后来名扬宇宙的宇宙流的下法,只不过那时没有人替他总结,他自己也没有心情总结:

  第二天袁承志连输两局,一无所获。第三天上,他突出奇兵,把边角全部放弃,尽占中央腹地,居然两局都胜。

  有意思的是,后来创出宇宙流的人恰姓武宫。武宫者,“武功”也。

  借着书中人物的口,金庸也敷演了写书时对于围棋的一些看法,比如——

  ……围棋一道,最讲究的是悟性,常言道:“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意思是说下围棋之人如不在童年成名,将来再下苦功,也终是碌碌庸手。如苏东坡如此聪明之人,经史文章、书画诗词,无一不通,无一不精,然而围棋始终下不过寻常庸手。成为他生平一大憾事。他曾有一句诗道:“胜固欣然败亦喜”,后人赞他胸襟宽博,不以胜负萦怀。岂知围棋最重得失,一子一地之争,必须计算清楚,毫不放松,才可得胜,如老是存着“胜固欣然败亦喜”的心意下棋,作为陶情冶性,消遣畅怀。固无不可,不过定是“欣然”的时候少,而“亦喜”的时候多了。

  “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一刀切下来,砍倒一大片。放在现今的围棋世界,也许就是说,年少不夺冠,年大无指望。但是事情也不是绝对的。虽然有李昌镐那样的少年得志者,但也有很多大龄青年甚至大龄中年,凭着不懈的努力,成就了站在棋界之巅的梦想。所以且别急着懈怠。

  而对于“一子一地之争,必须计算清楚”的说法,有评者称“那时的金庸自身对围棋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平常心’的境界”,似乎不很赞成“胜固欣然败亦喜”那说法。但书里的“胜固欣然败亦喜”与棋上的大局观当然不是说的一回事。前者是指对于棋的热爱和投入。后者则单纯讲的弈棋的战略与战术。“一子一志之争,必须计算清楚”,这当然是表现出“舍小就大”的大局观的前提。一点不计算,就凭感觉来随便弃子?好歹也要先算一算。

  而“胜固欣然败亦喜”这一现今各个比赛中常用来安慰人的句子,倒也基本上是出自苏东坡之手。

  百度问答中提到的 苏轼集 卷二十四  【观棋(并引)】 是这样写的——

  予素不解棋,[一向不很熟悉棋。——西子林注。]尝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好意境。所谓败亦喜之由来。]意欣然喜之,[果然呢。]自尔欲学,然终不解也。[谦虚吧。]儿子过乃粗能者,儋守张中日从之戏,予亦隅坐,竟日不以为厌也。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但是做到胜固欣然败亦喜也不是那么容易。木桑道长这样一位高人也难例外——“这一日大败之余,推枰而起,竟飘然下山去了”。

[attach]2425[/attach]


楸枰,图据百度百科



  碧血剑的写棋主要集中在第三回的“经年亲剑铗 长日对楸枰”。题目中的楸枰,即指围棋棋盘,也引申指围棋。百度百科中载:楸木质轻而文致,古代多选来做棋具。元朝王恽题《谢太傅弈棋图》写淝水之战中的谢安,也写到楸枰:胜负心中料己明,又从堂上出奇兵。怡然一笑楸枰里,未碍东山是矫情。

  全唐诗中也有一首温庭筠的《观棋》,劈头第一句是:闲对楸枰倾一壶。有弈的有喝的,这个更想的周到了。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