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古代围棋小史 [打印本页]

作者: 以棋会友    时间: 2013-12-17 12:15     标题: 中国古代围棋小史

本帖最后由 以棋会友 于 2013-12-17 12:33 编辑

中国古代围棋小史



来源:史海观潮

  围棋起源于中国,相传最早是尧发明了围棋,到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已经相当普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国手弈秋就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据《孟子•告子上》记载:“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秦灭六国以后,史书中关于围棋的记载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直到西汉建立,围棋才得到了复兴。流传至今的《四皓弈棋图》描绘的是辅佐汉惠帝刘盈继位的商山四皓下棋的故事。《汉书》中还有关于汉宣帝博弈的记载。第一位提倡下围棋的士大夫是东汉时期的班固,他的《弈旨》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        围棋专论,堪称为围棋立论的开山之作。在《弈旨》中班固把围棋与王霸之术联系在一起,其观点十分新颖独特。东汉时期另外三篇颇有影响的围棋专论是李尤的《围棋铭》、马融的《围棋赋》和黄宪的《机论》,这三篇专论对围棋中蕴涵的哲理及其与兵法相通之处进行了探讨。三国时期那些在战场上能征惯战的军事家在棋枰上往往也是运筹谋算的高手,曹操与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两个人棋逢对手,棋艺不相上下,东吴霸主孙策和名将陆逊都是棋道中的佼佼者。魏国的邯郸淳在《艺经•棋品》中仿照九品中正制提出了棋分九品之说,《艺经•棋品》曰:“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这种按照棋艺境界的高低来划分棋品的方法令当时的围棋爱好者为之耳目一新。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这一时期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以弈棋为乐。晋朝的开创者司马炎非常津津乐道于对弈之事。东晋宰相谢安在百万敌军压境的时候,仍然能稳坐棋枰前,临危不乱,一时传为佳话。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清谈成风的时代,受当时的社会风气熏染,下围棋被称为手谈。南朝刘宋时期的褚胤棋才绝代,被宋文帝称为“天下五绝”之一。梁武帝萧衍不仅是一位精通棋艺的弈林高手,还是使围棋走向专业化的奠基人,他建立了棋品制度,把棋手按照水平高低分为九品,后世的九段制就发源于此。与南朝的棋坛盛况交相辉映的是北朝出现了一位棋艺通神的高手,他叫王子冲,著有《棋势》十卷。

   唐朝是围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时代,围棋在唐代风行一时。唐高祖李渊曾经与裴寂通宵达旦地下围棋,唐玄宗特设棋待诏一职专门陪他下棋。唐玄宗时期的棋待诏王积薪棋艺十分精湛,他总结的《围棋十诀》至今仍然不失其指导意义,这十诀是: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唐朝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王叔文也曾担任棋待诏。随着弈风日盛,围棋被日本派出的遣唐使传播到本国,并且迅速流传开来。晚唐弈坛第一高手顾师言曾经奉命与来访的日本皇太子对弈,结果以第三十三手镇神头,一子解双征的妙手取胜。此外,围棋还流传到朝鲜半岛上的新罗,该国与唐朝在围棋方面的交流也很频繁。张乔所作的《赠新罗棋待诏朴球归国》诗就是反映这方面交流的明证。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势日衰,但是君主们对围棋的爱好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唐僖宗对围棋的痴迷达到了朝思梦想的程度,在梦中都在钻研棋道。唐代诗人王勃、白居易、元稹都酷爱围棋,在他们的诗作中都能看到反映弈棋乐此不疲的佳句。皮日休专门著有《原弈》一书,对围棋的起源进行了探讨。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原王朝的皇帝大多是行伍出身,他们大多没有弈棋的雅兴,而偏安于西蜀和江南的后蜀皇帝孟昶与南唐后主李煜则嗜棋如命。孟昶喜欢用下棋来赌输赢,并且出手就一掷千金。李煜在下棋的时候则不容别人打扰,即使臣子有要事禀报也得等他下完棋才能晋见。上有好者,下必甚焉。皇帝是身体力行的棋迷,大臣中自然不乏善弈之人。南唐大臣徐铉的围棋造诣十分精深,他专门著有《棋图义例》一书,对围棋中的各种战术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宋代是围棋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时期。重视文治的宋太宗赵光义本身就是一个棋迷,他与棋待诏贾玄对弈,贾玄总是故意输给他,结果惹得赵光义老大的不高兴。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宋徽宗对围棋的爱好在当时是尽人皆知的,他曾经写下了“忘忧清乐在枰棋”的诗句。除了皇帝爱下棋以外,北宋时期的士大夫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邵雍都在自己的诗作中反映了下棋和观棋的情景。围棋理论在宋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宋仁宗皇佑年间出现了第一本系统地阐述古典围棋理论的棋书《棋经十三篇》。北宋哲宗、徽宗时期独步棋坛的国手是刘仲甫,他著有《棋诀》一书,在书中第一次把布局问题提到了战略的高度,还提出了准确把握作战时机的重要性。宋高宗时期的棋待诏李逸民堪称宋代棋坛的一代宗师,他编撰的《忘忧清乐集》是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上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该书收录了《棋经十三篇》、《棋诀》和《论棋诀要杂说》等三篇理论著作和五十多张珍贵的棋谱,其中包括现存的最早的棋谱“孙策诏吕范对弈局”和“晋武帝诏王武子对弈局”。 李逸民在一首《七绝》诗中把围棋的七种别称(忘忧、枰棋、坐隐、吴图、乌鹭、河洛、木野狐、烂柯)都融汇了进去,这首《七绝》诗写道:“忘忧清乐在枰棋,坐隐吴图悟道机。乌鹭悠闲飞河洛,木狐藏野烂柯溪。”全诗浑然天成,堪称绝妙。

   元代是围棋理论出现重大突破的时代。曾经名噪一时的元代棋手严德甫受《道德经》中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启发,主编了一部《玄玄棋经》。这部书是中国古代棋书中的集大成式的著作,是元代围棋理论发展的最重大成果。《玄玄棋经》共收录了三百八十七个棋势,包括一百道死活题,这些死活题都是高质量的上佳之作,至今仍然颇受棋界重视。《玄玄棋经》中记载了边角上的定式着法,这部分内容是该书的精华,对后代棋手具有极大的启发性。此外,《玄玄棋经》还记录了让子棋的下法。由于内容全面,选材精当,《玄玄棋经》在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堪称中国古代围棋著作的典范。

   明代是一个棋才辈出,名手如云的时代。明武宗时期棋坛上出现了三大流派:永嘉派、新安派和京师派。这三派高手行棋或以稳健见长,或以飘逸见长,或以缜密见长。三派鼎立,其盛况真是各擅胜场,交相辉映,异彩纷呈。明代棋坛上的大宗师级人物又非过百龄莫属。过百龄在弱冠之年就已经在棋坛上所向无敌,技惊四座。过百龄不仅棋艺盖世,而且为后人留下了一部匠心独运的力作《官子谱》,书中对围棋收官阶段的各种妙手进行了总结和归纳,该书自问世以来就备受围棋爱好者关注,令无数弈林中人从中受益匪浅。

   清前期是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上的颠峰时期。这一时期棋坛上出现了一位划时代的人物黄龙士,由于他在棋坛上技压群雄,宛如鹤立鸡群,而被尊称为棋圣。黄龙士对围棋发展的贡献是大大地拓宽了弈棋的思路,使此前凝重局促的棋风为之一变。这位开风气之先的棋坛领军人物曾经授三子与同时代的另一位国手徐星友对弈十局,这十局棋局局都是双方的呕心沥血之作,因此被称为血泪篇。在黄龙士之后,清朝棋坛进入了范西屏和施襄夏双峰并立的时代。范西屏的棋艺出神入化,施襄夏的棋艺精熟老到,二者弈出的当湖十局是中国古代围棋发展史上最杰出的佳作。鸦片战争以后,围棋日渐衰落,棋坛上的事迹乏善可陈,直到新中国建立,古老的围棋才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