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围棋面面观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4-6-25 14:59     标题: 围棋面面观

来源:新浪博客 古冰川渔夫的BLOG 2007-01-13 17:55:55

2007.01.13/晴/北京

[attach]12225[/attach]


    围棋是一门古老的博弈游戏,也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形式简约,变化无穷。周运妙理,蕴涵奥义。

    Desertfisher以为:探讨围棋的奥理是世界上最难实现的企图之一。

    选择"围棋面面观"一题论道,正好可以既接触围棋的奥理,又能避开探讨的企图,因为,此题定义并不精确,让人便有了较大的自由游弋空间。

    在此,Desertfisher选择了棋具、棋规、棋局、棋理、棋道、棋手等六“面”一一观看”. 上,下,左,右,前,后组成天地“六合”。观看其围棋“六面”,巧合“六合”,故为“围棋面面观”。

[attach]12226[/attach]


第1面: 棋具


         
    棋具包括棋盘与棋子。

    棋盘由纵横各十九条等距离、垂直交叉的平行线构成。形成361个交叉点作为布放棋子点。

    棋子分黑白两色,形状为扁圆形体。棋子的数量大约各180枚以应保证顺利终局。

    棋具可由不同材料或不同型式制成。棋具材料或型式的好坏与能否下棋无关,但会影响棋手在下完一局棋中对美的感受。没有棋具,似乎就下不了棋。棋具是展现棋之艺术的舞台及其道具。

    恰如人生假若离开具体工作,似乎也很难展现人生的艺术。工作好坏与形式也可能与人生是否圆满无关,与人生的成与败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同样会影响人们在走完完整人生过程中对美的感受。

    将棋具存放于心,记住每一步落子与形成的变化,不用棋具下棋,称为下“盲棋”。围棋千古,罕有人能为。只是在唐朝“王积薪与妇姑对局”的传说中,才出现了婆媳二人夜卧于床,以“盲棋”方式下出了围棋史上所谓的著名之招“一子引双征。”

    在无形的舞台上,用无形的道具,演绎出伟大的艺术,堪为艺术的最高境地!

[attach]12227[/attach]


第2面:棋规


  
    围棋规则是对下法、死活、胜负计算及其评判所作的规定,在此,简称棋规。

    棋规最基本的内容可概括为:

    下法:黑先白后,轮流落子。

    死活:气尽为死,死则提取。气足为活,活则占地。

   (注:与棋子直线相连的空白交叉点叫做气。当这些气都被异色棋子占据后该棋子即为气尽,要被从棋盘上提掉。)

    胜负:子空皆地,地多为胜。

    完整的棋规现有三个:中国规则日本规则应氏规则。三者在形式上各有不同,如计算胜负的方式分别有数子法、数目法或计点法等不同,在实质上则存在很小的差异。

    围棋宗旨大概在于:尽可能开发下棋者在最多的变化情势下通过判断能力、战斗力量或避让技巧等适应变化,把握全局从而争取达到最终目标即获得胜利的宇宙精神。

    充分体现围棋宗旨即是棋规追求的目标所在:公平合理,确保有始有终与最大限度的发挥棋手的技术与水平。

    因此,棋规会随时间、随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变化的内容正是围绕着这些目标。

    一个人要学会下围棋就必须要知道棋规,特别是先要知道基本棋规。棋规十分简单,任何人几乎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就能够知道基本棋规。但利用棋规去懂得如何下好棋却通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有人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

    棋手的水平与对棋规的理解几乎有着必然的联系。这种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他下出的棋的质量体现,而不是表现在对棋规条款的咬文嚼字。

    初级阶段:了解棋规,循规蹈矩。但受制于技巧、力量不足,不懂得利用棋规而束缚于棋规。

    中级阶段:理解棋规,融合棋规。行棋已不太受棋规的约束。在低手看来,也许他就是棋规。

    高级阶段:没有棋规,随心所欲。行棋已是自由自在,而不会违背棋规。下出的棋可能会成为新的棋规。

    对围棋理解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决定棋规。决定棋规者不一定下棋的水平最高,但在一定的范围内,他就是最大的棋规,决定着棋局的胜负结果。

    人之处世似乎也是如此。高居者往往用他们的处世行为决定着人们必须遵守的处世原则,尽管人们并不是太情愿。

    职场竞争也与此相似。竞争规则或标准往往决定于那些垄断性企业或主管当局。

[attach]12228[/attach]


第3面:棋局



    对局乃围棋之比赛,一次比赛称为“一局”,比赛之胜负以“局”为单位。一局进程及其结果称为棋局。棋局进程,分为布局、中盘、收官三个阶段。

   布局阶段:面对棋盘上空空如野的交叉点,看起来第一子落在哪里都无关大局,但高手对阵,有时却迟迟落不下第一子,坐在那里,显现出一副沉思的样子。他在想什么呢?只有此时的棋枰天地能够让他能最大程度地自由想象、驰骋与勾画他在这未来一局中的宏伟蓝图以及对因此而产生的期望享受。开局以占领制高点,完成心中的构思为主,通常会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金角银边草肚皮”。短兵相接,也需要选择某些基本定式(被公认合理的应接着法)。若是棋力相差明显,寥寥几子,其实胜负已定。接下来只是实证而已。

    中盘阶段:往往是短兵相接,白刃见红,只因为要争那一份属于自己的地盘,或者不愿意让对方夺取自己的根据地。生死竟是如此的不相融合,非生便死,谁又会甘心选择死或坐以待毙的呢?腥风血雨,全力拼搏,令人热血沸腾,激情高扬,往往会让他忘记他先前的构思与最终的目标,一个局部战斗下来,有时胜利了,便得意忘形,却在不知不觉中输掉了全局;又有时失利了,便灰心丧气,破罐子破摔,最后也导致全局失败。只有真正的高手,一直保持全局在胸,拥有理想,拥有构思,并根据变化的局面不断调整着构思,一着一着地走向胜利的目标。遇到挑衅,他总是优先选择回避战斗,包容、忍让,容许对方生存或发展,只要自己更能生存或发展。不过,当看清战斗的结果时,或者忍无可忍时,他也毫不畏惧战斗,而且只要投入战斗,总是全力以赴,决不留情。

    收官阶段:大势已定,胜负难料。清点一下自己存活的力量与拥有的空间,再看一看还有多少可以既得的利益,分清先后主次,将优势局面维持到终局,或者顽强追赶,再制造一些局部混乱,将劣势转换成胜局。即使遥遥领先,也不草率落子收尾;即使有些落后,也不丧失信心,耐心地等待机会,等待对方出错的那一瞬间,便是高手的风范。

    布局、中盘与收官在棋局中并非完全分开,而是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布局是为中盘战斗准备,双方为各自战略准备时也会发生互不相让的冲突,其实已经进入中盘。在局部地方,兼有一举几得之利时,还会提前定型、收官。中盘是布局的延续,是对布局构思的彻底贯彻,当局面变化时,还会有新的构思,新的布局。中盘与收官几乎联系在一起,只是偏重点不同。中盘偏重于争夺控制权,收官偏重于可见利益。

    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或新的事业,同样会有布局(计划)、中盘(实施)与收官(收尾)三大阶段,甚至于一个人的一生也可分成类似的三个阶段。其个中情形,又何尝不是与棋局如此相似呢?   

    开始时,我们总凭着自己的豪情壮志和浪漫的幻想去迈出青春般的步伐。

    面对现实的残酷与竞争的惨烈,我们屡屡受挫,不免有些心灰意懒与疲惫不堪,生活在我们看来是那样的单调、乏味,缺少生气,我们感到苍白,平淡和缺乏想象,而且有些厌倦。

    进入而立,突然,硝烟四起,安静的生活瞬时演化成凄绝的格斗,零乱的厮杀,我们被卷入进去,没有精力再去感受黄昏里惆怅,麻木不仁地世俗喧哗。狂热充斥了我们全部的心,为了生存,我们将斯文丢弃在一边,露出原始狰狞的野性面孔,竭尽全力,在这个世界上抗争着,争夺着那些本来就不属于我们自己的领地。最后,也许我们会被分割,或被包围,或被伤害,或被毁灭。只是在心灵深处,留下了那令人荡气回肠的壮烈与英雄败北的悲壮。

    轮到清点自己的拥有时,我们可能会感到自己竟是一无所有。当我们再在小的方面获得利益或满足时,如同围棋的收官,可能已经是大势所去,全局终于落败!

    不过,如果全局获胜,我们有理由庆祝,并庆幸正是那些曾经令我们痛苦不堪的过程带给了这最后的胜利。

    即使有一天真的全局落败了,还是应该值得我们庆幸:我们其实已经享受了人生若棋的全过程拼搏的狂热或激情。

    棋若人生,人生若棋.棋局若败,还可以重新开始另外一局。

    与棋局不同,人生若失败了则不可重走一篇。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4-6-25 15:02

[attach]12229[/attach]


第4面:棋理


   
    下棋需要遵循的道理即为棋理。

    棋理用相传由唐王积薪或宋刘仲甫首先提出的“围棋十诀”加以概括,可能最为恰当:

    一. 不得贪胜
    二. 入界宜缓
    三. 攻彼顾我
    四. 弃子争先
    五. 舍小就大
    六. 逢危须弃
    七. 慎勿轻速
    八. 动须相应
    九. 彼强自保
    十. 势孤取和

    很容易知道、记住并且表面理解,但极其不容易运用它们在各种实际场合。

    几乎所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有人称之为哲理)均是如此。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

    对棋理真正的理解不是依靠文字或他人的传教,必须靠自己实际去一局一局,一手棋一手棋下出的行动与对棋局整体的联系之认识来完成。而完成这些,则必须具备围棋基础知识、技巧、力量、形势计算与处理等能力及来自体力、心性等方面的支持,更受到于棋局层面的高低限制,接触层面越低,理解越浅显。

    棋局中的每一手棋,对局部或全局都会有影响,至少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合理恰当者,为正手(正着);反之,为无理手;留下隐患者,为恶手;确保自身安全者,为本手;效果奇特者,为妙手;令人想像不到的妙手,为鬼手;等等。棋理便是在这些具体的一手一手棋中得到体现与展开,而没有穷尽。

    “何者为穷?如何除尽?”乃围棋规则五千年不解之谜。围棋看似简单,但“千古无同局”,演绎无穷,正是其魅力所在。围棋高手区别于低手的标志之一,只不过是他能将简单形式的棋理运用在具体棋局的范围更多一些,更频繁一些。但还是不能达到运用无穷。

    何为正确?何为无理?离开了具体的棋局又岂能讲清? 即使在具体的棋局中,由于棋手水平、境界不一,又岂能理解一致? 棋理确实像所谓的佛之“不能说”: 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应氏规则中指出了棋理的奥秘:“棋理之奥秘在于:穷则禁、禁则变、变则通、通则终,与易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两者相通”。以有限的简单模式(或棋理)去达到无限的变化或许是棋理中蕴藏的最大的奥妙!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经常看到:所谓的“金科玉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有人用之成功,有人用之则一败涂地。还有,大学生、MBA或PhD等,在学业上苦苦挣扎十数载,满腹经纶,学问可敬,可投身纷繁复杂的社会,绝大多数却少有作为。道理如是。

    何为正确?何为无理?离开了具体的棋局又岂能讲清。即使在具体的棋局中,由于棋手水平、境界不一,又岂能理解一致。确实是佛“不能说”,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围棋高手区别于低手的标志之一,只不过是他能将简单形式的棋理运用在具体棋局的范围更多一些,更频繁一些。但还是不能达到运用无穷。

    以有限的简单模式(或棋理)去达到无限的变化正如前面所述,是棋理中蕴藏的最大的奥妙!

    正如生活中人们所经常看到的那样,所谓的“金科玉律”,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有人用之成功,有人用之则一败涂地。

    还有,大学生、MBA或PhD等,在学业上苦苦挣扎十数载,满腹经纶,学问可敬,可投身纷繁复杂的社会,绝大多数却少有作为。

    道理如是。

[attach]12230[/attach]


第5面:棋道



    使棋局获胜成为获胜,或失败成为失败;使正手成为正手,使恶手成为恶手,其中有道,乃是棋道。

    棋道来自影响棋手在特定场合下发挥其真实水平的一切因素之综合。一般包括棋艺、棋品、棋理、棋规、礼节及环境等。应氏规则提到的“艺、品、理、规、礼,五者兼备,斯谓‘棋道’”正是此意。

    有时候,鬼使神差地冒出一手,使到手的胜利毁之一旦,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恰似人生,有时也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有时侯,又会出现神来一手,或者对手莫名其妙地出错。“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使得一局完全没有希望的棋局发生了突然改变,胜利竟然降临到了几乎要完全放弃希望或丧失信心的这一方!譬如我们在网络中下棋,当败势已成定局,正当准备投子认输,接受降级的结果时,突然,对手死机,超过掉线时限,反而己方获胜了。其中有道! 棋道决定了棋局中是否会有奇迹发生。棋局并不仅仅是完全靠常理决定其进程或结果。

    在几近绝望中忽然看到希望并因此转化为取得成功的经历,一次、二次或多次以后,我们不再轻易放弃在绝望中仍然死守一气,我们仍然会抱有包括相信奇迹定会发生的种种幻想。结果,我们却一次又一次被彻底粉碎了。我们陷入了一片迷茫之中:在艰难困境中,究竟是迅速结束眼前局面,重新选择开始?还是应该坚持到底,继续等待渺无希望的某种奇迹突然出现?

    大道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是否存在奇迹般的变化。人生的格局也不是完全决定于常理。

    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 道是指影响当前结果全部因素的总和,若非其结果本身或所谓的全知全觉的“上帝”,又怎么能知道呢?围棋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似乎显露了对宇宙大道的一种 诠释:棋盘象征浩瀚宇宙,天元为太极,乃宇宙之本体,天体则由360之数所构成,太极生两元,为黑白子,黑子代表黑夜,白子代表白天,两元化四象,为四个角,暗示一年分为四季--春夏秋冬。而 360之数代表社会的业态--各行各业,361 个著点则是农历一年之天数.

    班固在<<亦旨>>里曾经描述道: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由此而见,围棋若同更多的事物一样,很可能是宇宙全体的一个缩影,也许也是宇宙大道的化身。

[attach]12231[/attach]


第六面:棋手



    棋局是棋手即对弈者留下的创造物,承载着棋手在整个棋局全过程中留下的心的运行轨迹。不仿说,棋局是棋手心的镜子。只要对围棋有一定的理解,看一看棋局痕迹(棋谱),一个人就会看到他自己的心。

    看艺术作品,我们如同看到艺术家本人之心。

    读博客文章,我们如同读到博主本人之心。

    考察工作成果,我们也如同考察到工作者之心。

    道理类似。“字若其人”是也。只是我们需要对相应的创造物有较深的理解,才能将"创造物"用作照见人之心的镜子。

    棋局质量决定于其中正手、无理手或恶手等数量与对全局影响的程度,实际上是决定于棋手发挥的技术水平状况。高质量的棋局,所谓名局不能单靠一个人完成,必须依靠黑白双方一系列的正应正合共同创造。和谐共存似乎是创造围棋杰作的灵魂。

    一阴一阳谓之道。一黑一白则为棋之道。万物归一,万理同源。

    一个棋手的围棋水平主要是指他的棋艺与棋品。棋艺是指棋手下棋的战术水平,达成具体目标的技巧与能力。棋品则是指棋手下棋的战略水准,进行全盘构思,达成全局目标的思维境界高度民主与贯穿始终的能力。“棋艺乃熟能生巧之功夫,棋品乃人品之化境。一代围棋宗师除“超高”之棋艺外,兼具非常人所能及之‘无上’棋品。”

    中国古代,就有人将棋手的棋艺与棋品分成九品:

    一曰入神。(若神,出神入化。)
    二曰坐照。(若佛,全局了然于胸,清楚所有联系。)
    三曰具体。(若圣,当局应对,少有错应。)
    四曰通幽。(若贤,当局判断,少有误判。意境独深。)
    五曰用智。(若师,当局计算,少有误算。但棋道不足。)
    六曰小巧。(若士,知道局部手段,对全局无知。)
    七曰斗力。(若兵,属于“秀才遇见兵,有理讲不清”中形容的那种,只会蛮拼。)
    八曰若愚。(若愚夫,知道基本棋规及一些下棋常识,但胸无主见。)
    九曰守拙。(若拙夫,知道基本棋规,但只会模仿而为。)

    现代人也将棋手围棋水平分成九段,以示实力上的差别。

    可见,二个棋手对阵,实际上存在一个真实的实力比较。若都能真实发挥,其实胜负已定,下棋的过程不过是某种演示、实证罢了。故大道无争,因为无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正是因为天下莫能与之争,所以无争,也用不着争.

    棋手的体力、心性、斗志、性格或心胸等品质对其棋艺,特别是对其棋品或围棋水平的真实发挥有着直接的影响。下棋的对手、环境、棋规与观看者等因素也会影响到棋手围棋水平的正常体现。但一个真正的围棋高手,可以做到只将自己当作敌人,而无其他敌人。他相信,不管面对谁,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只要将自己提高到最好的水平并真实发挥出来,胜负其实未战已分。实力强于对方则胜,弱于对方则败。

    传说中,达到了最高境界的围棋高手,还能做到“无我”,连自己也不成为自己的敌人。所谓“天下无敌”。他混然沌然,好像完全不用构思,没有思想,只是遇水涉水,见招解招,下出的棋恰若行云流水,浑然一体,完全顺着棋局的变化自然而然地跟着布子。对胜利或失败,他好像已不再有任何计较。但是,他下出的每一手几乎都会是在那种局势下可以下出的唯一正着!

    围棋水平或境界愈高,愈是少有匹敌,不免进入孤独之列。但做一个棋手,又有谁会因为害怕孤独,而特意放弃提高棋艺呢?

    不知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人会因为害怕类似的孤独,而特意放弃提高思想境界或工作能力?

[attach]12232[/attach]


篇后语



    Desertfisher痴迷围棋长达二十年有余,但终无所成。以此“围棋面面观”权作研习心得,也算是终于有了一点人生收获。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