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悼冯卫平老师 哀伤无助后也要坚持善良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20-3-7 21:59     标题: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悼冯卫平老师 哀伤无助后也要坚持善良

原创 老萧  弈道秋声  2020-03-07

  沉重的近两个月特殊时期似乎已快过去,很多人觉得拨云见日,将春暖花开。“他人亦已歌”本属寻常,牺牲的人却一去不回。
  本来是一段很好的自我思考、沉淀的时光,我却总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起伏,在各种信息中压抑着,也希冀着。一直想写点什么,但不知道哪种表达方式才有价值。不甘做沉默的大多数,更不想做无脑的歌颂者。

[attach]169014[/attach]


  昨天晚上突然在一个静寂已久的群里看到消息,武汉围棋前辈冯卫平老师因新冠疫情已于1月底辞世……脑袋猛然嗡了一下,手头正在写日本棋圣战第六局,顿时没了心情,匆匆收笔,草草发送。向其他武汉朋友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悲伤感与无力感再度弥漫。
  疫情发生后,一直心绪不宁。毕竟曾在武汉勾留十余载,虽对这座城市也有过各种抱怨,但那每一个足迹怎能轻易抹去。那么多我爱、我憎的事,爱我、憎我的人,此刻都浮现眼前。
  这段时间不忍也是不敢和武汉的朋友过多联系,生怕有什么不愿听到的消息。默默看着他们的朋友圈,偶尔一个故作轻松的表情。故交太多,无法一一关注到,只盼风雨过后,大家一切安好。
  但还是传来不幸……

[attach]169015[/attach]


  与冯老师相识相交十五年,无论是我在武汉时还是这两年离开之后,他都对我颇为关心。冯老师大我二十来岁,我们有过一些合作,更多是朋友间的互相关照。冯老师热心围棋事业,几十年来做了很多实事。我在武汉时他经常拉我去捧场,也经常一起吃饭。有时人多,有时就三两人,冯老师总是尽力陪我喝上几杯。我并未将他当作前辈,言谈随意,各种调侃,偶尔对弈也不客气,冯老师从不以此为意。
  2008年,冯老师与我的好哥们曹军一起到连云港,我和家里的兄弟们陪他们一晚喝了三场,到了最后一场烧烤,冯老师终于顶不住了,主动投降,回宾馆休息。我们还一起爬了孔望山,我左揽曹军,右拥冯老师,留下一张合影。瘦如竹竿的冯老师和分量直追孙越的曹军形成鲜明对比,我还嘚瑟地将照片命名为“左玉环右飞燕”。
  2010年3月,冯老师在武汉举办了城市少年围棋邀请赛,邀请连云港少儿棋手赴武汉交流。我与好兄弟开哥、王军、胜才、凯哥、乐春等人带着六七个孩子前往,当时我儿子弈秋还没上学,大约2级水平,也跟着去混。加上诸位家属和孩子家长,浩浩荡荡一个团队,清晨不到6点到达汉口站,冯老师已经带着车等在门口。那次从住宿到吃饭到游览,冯老师全部包了下来,弈秋首登黄鹤楼也是那一次。连云港的小棋手们在与武汉的小棋手们的三轮对抗中获胜,个个都很开心。一晃十年,当时的孩子们现在多数都上了大学,跟着散混的弈秋也已经高二了,真是往事如烟。
  最近四五年其实我和冯老师见面很少,离开武汉后更是只闻声音。冯老师经常给我打电话、发微信或QQ,邀我回武汉看看,也把他那边的围棋活动消息发给我。前年初我一场大病住院,冯老师打电话问候,还发红包慰问。这两年冯老师也多次和我谈起他普及围棋活动的设想和行动,他最后一次给我发消息是今年1月7号的一段视频,内容是武汉电视台1月3日的新闻报道,身为江岸区围棋协会会长的冯老师热心开展围棋进社区活动。电视上的冯老师依然精神很好,带着微笑,侃侃而谈。当时的我完全不会意识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联系,只回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
  疫情爆发后,我并没有给冯老师发消息,他一向身体很好,精神面貌一流,我以为他能照顾好自己。还想着风雨过后,一定去武汉看看他,谁知竟等来了噩耗……

  世界上的事情身在局外还是局中,大抵有很不一样的感受。如果说之前的悲伤压抑是人类的共情,每个具备慈悲心的人都该拥有,那当自己熟悉的友人离去,一种强烈的痛感会让人全身心变得很空。据说冯老师走的时候还没有确诊,但在当时的形势下无法妥善治疗。我不知道这样的无奈究竟发生了多少,这样一场劫难,让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间崩塌。对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我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为他们流泪、祈祷,但请原谅我此时说不出什么感恩、歌颂的话来。渺小的人类只能自我挣扎,每个大时代都会有无数牺牲者,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有人关注一将功成,更多的人在万骨枯中哀伤。
  冯老师音容宛在,后知后觉的我写这点东西都算不上悼念,只能默默说一声“千古!”放得下放不下的终将放下,我们都只是棋盘上的单官,闪耀不出妙手的光芒。

  武汉的其他朋友也都在坚持着。有联系不上的朋友,让我们牵肠挂肚,更多朋友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一位小兄弟说:“我前途都可以不要,也要在这里守护家人健康平安。”另一位小兄弟在防疫后勤一线,做着、看着、思想着。很多话我们只能私下交流,知道自己的无能为力。
  尽管力量微薄,大家还是在奉献着爱心。好友刘帆四段在网上下义务指导棋为武汉募捐,还每天亲自下厨做出各种美食,用乐观精神感染大家。同样热心围棋公益事业的另一位武汉好友老林,在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同时,去街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无家可归的人送食物、口罩、药品。也有朋友做志愿者,义务司机接送病人,心力交瘁的同时目睹了更多的无奈与无常。
  有时会想,自己要还是在武汉也好,可以更深刻地感受一线的悲壮。身在后方,其实常常“马思边草拳毛动”,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大事件总会有很多横切面,不是所有人都在关心战斗本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人诟病,《方方日记》也有人喷。即使在疫区,也有人还在借机沽名钓誉。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人类的价值观更是大相径庭。我的父亲七十多岁,浑身是病,行动不便,常年不出家门,但一生以帮助别人为职责。疫情爆发后,病退工资有限的父亲给社区打电话,要求捐款,因行动不便,请社区上门。社区领导到了父亲家里,见设施简单,就说:“老人家,您的条件也一般啊。”父亲说,自己在生活上没有物质要求,捐款是一点心意。社区领导问:“您是哪年入党的?”父亲说,我不是党员,但帮助困难的人应该是每个人做人的本分。父亲这么多年默默各种捐款、做志愿者,现在身体不行,仍关注着民生。而父亲和母亲,是冬天都舍不得开取暖器的,信佛的他们每天只吃青菜豆腐。

  人类不可能全部共情,很多人的善良只在不影响自己利益时才会体现。如果可以抛开“小我”,愿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美好,总会有人与你心意相通。
  不管这沉重压抑还要多久才能彻底过去,不管未来我们是不是还将面对更多的沉重,善良的人请坚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总会有一种精神延续,我们不会把世界让给那些混蛋。

[attach]169016[/attach]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