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析“尧造围棋”之说(下)-追溯春秋时代之前围棋构造的思想本源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8-1-28 22:05     标题: 析“尧造围棋”之说(下)-追溯春秋时代之前围棋构造的思想本源

2018年1月25日   棋友文采

[attach]104304[/attach]


三、追溯春秋时代之前围棋构造的思想本源!

在学术研讨的过程中时常会产生出各种不同的观点,而笔者只是一个“盲人摸象”之人。

由于,1954年至1974年在河北、河南、湖南、新疆等地发掘汉、唐、隋、辽墓时,先后出土了“十九、十七、十五、十三”道纵横线的围棋盘,及《博弈论》中又有“枯棋三百”的文句,所以,它引起了近代一些学者对“尧造围棋”之说,提出了各种质疑。而笔者即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汉、唐、隋、辽的出土文物“十三、十五、十七”道线的棋盘,可能是当时围棋高手教妇孺之用。正如现代的中、日、韩三国在教幼童时也多用十三道棋盘——如今虽已进入科技网络信息时代,但网上仍有十三道棋盘供初学者对弈。如仅用“出土文物”论之,硬说汉代围棋构造是十七道线,恐怕尚缺乏充分的理论根据。从《博弈论》(三国时期的文章)“枯棋三百”的“枯”字来看,“枯”字有否定围棋“三百”之数的内意,反而说明了“十七、十五、十三”道线的棋具不符合当时(古代)十九道棋具的正规标准。那么,春秋至汉代的围棋盘究竟是多少道纵横线呢?下面请看——东汉班固(历史学家)在《弈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围棋专著)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围棋曾有一段文字表述:

班固曰:“孔子称有博弈,今博(古代一种游戏,用投掷骰子的

方式进行)行于世,而弈(围棋)独绝(几乎失传了)……北方之人,谓弈为棋(用弈作为围棋的别称),弘而说之(从广义分析),举其大略(它的思想理念),厥义深矣(其内涵深厚啊)”。

[attach]104305[/attach]


图七



班固又曰:“棋有白黑(天地运动有白天、黑夜),阴阳分也(棋子总数按天体时、空、度360,划分为阴阳两仪——各180,又可视为正反物质流),骈罗列布(用经纬线组成的棋盘“三百六十有一”之数),效天文也(是仿效天文的),四象既陈(当时古代棋规,要求开盘之前,如图七所示,在棋盘上各摆两枚黑白棋子表示天体中的四象—春〈少阳〉、夏〈太阳〉、秋〈少阴〉、冬〈太阴〉。—其实,古代棋手在制订棋规时犯了一个画蛇添足的错误,按《易经》“八卦成列,〈四〉象在其中”的原理,棋盘上已有九星,中央一点为天元,四角四边的星即是八卦方位,则无需再放四枚座子表示四象,如将四象<春、夏、秋、冬>固定在棋盘上,显然违背了天地“四象”运动的原理)行之在人(然后再开始正式对弈),盖王政也”(总的来说,弈局者双方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的王者一样,用黑白棋子兵演作战——抢钱、抢粮、抢地盘,以应变处理各种复杂的局面,成败乃是各人的智慧)。

由此可以得两点结论:

①弈与博是两种不同的游戏,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②《弈旨》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围棋是在“三百六十有一”

十九道纵横线棋盘上进行对弈的。也许,读者要问班固在《弈旨》中为什么要使用“弈独绝”一词呢?——据笔者分析围棋当时失传的原因,很可能与“秦始皇焚书坑儒”造成了中国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一次大的“断裂”现象有关。在这种“断裂”之后,——东汉至清的古人对围棋构造的先前思想的认识,只能重新起步……。

其理由如下:

①宋代有一位仙风道长吕公(洞宾)在他的《悟棋歌》中曰:“因观黑白愕然悟,顿晓三百六十路,余有一路居恍惚,正是金液还丹数”用易学语言重击了“三百六十有一”之数的玄机,“有一”的“一”,是一个“非数之数”。其中的“悟”表示了吕公(洞宾)站在中国数千年文化的山峰峡谷之中“断桥”之上,对古代先前文化思想的一种新感悟。

[attach]104306[/attach]


图八、图九



②清、乾隆年间围棋国手施定庵在《弈理指归》一书中提出“按五行(图八)而布局,循八卦(图九)以分门”——要求弈者在思考布阵时,首先要从中央(天元)与四角区域关系上着手,然后再将四角四边区域的情况进行归纳统筹,使整个思考过程在宏观与微观的基础上进行统一,并认为“弈理无五行,则局法乱,无八卦,则机神背”“以补前人之前未及云尔”。它似乎又进一步阐释了围棋构造“外圆内方”棋盘上九星(刚直之物)演变的性能。弥补了——班固、吕公(洞宾)……等前人之认识不足。

[attach]104307[/attach]


图十  图十一



一九八九年《飞碟探索》第二期(总第50期)发表了周复元先生《八卦太极图漫谈》文章,其中对伏羲八卦图(图十)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他认为:按卦形乾(000)、兑(001)、离(010)、震(011)、巽(100)、坎(101)、艮(110)、坤(111)用二进制乾0、兑1、离2、震3(逆时针方向)、巽4、坎5、艮6、坤7(顺时针方向)及空间三维(图十一)来解释,其象形简洁鲜明生动,描绘出宇宙的全貌,它是一个球体的正视图。

在此,读者可将图九(围棋构造中的伏羲八卦图)与图十、十一相较,再用“来知德太极图”正反物质流(图四)覆盖图九,十一即可发现围棋盘上的九星(刚直之物)与伏羲八卦太极图的思想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尧造围棋”之说,本文仅提出个人的一些见解,及推理的思路,呈请读者从“余味”中自求正解。(本文在撰写过程中,曾得到前中国棋院院长王汝南(师兄),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弈友),日本花甲协会田村嘉伸先生,台湾围棋历史学家朱铭源先生的帮助与指教,在此深表感谢。)

注:《河图洛书》被后人誉为“宇宙魔方”,历史上有多种见解,至今还是个“迷”。据笔者愚见,从总体而言,二图合一时空中包含了“三维坐标”、“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的数理,其中“零至九”的阴阳动静玄机表现了宇宙(天地人)变化的周期。

请读者用一根“大头针”从《河图洛书》“五”数中的圆圈内穿过,就可以发现一个标准的“三维坐标”,它告诉看图人,此图不是一张简单的平面图,而是一张包罗万象的立体图。

此原文刊登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月第26卷第6期。现文字略有增补。

作者:原铜陵市体育局围棋高级教练;现任铜陵市围棋协会副主席

此文增补修改时间二零一三年八月二十三日

(弈客编辑YK009)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