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找回状态、更有突破的周睿羊九段 -十天两冠揽八十万,八连胜串烧六位世冠包括柯洁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7-11-9 08:28     标题: 找回状态、更有突破的周睿羊九段 -十天两冠揽八十万,八连胜串烧六位世冠包括柯洁

2017年11月4日 弈客围棋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庆丰棋圣木可三吉

[attach]92651[/attach]


少年时期的周睿羊



1991年出生的周睿羊,11岁(按虚岁算,12岁)定段,17岁获得自己的第一个国内职业棋战冠军,2013年(即22岁)时达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那一年,他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百灵杯)和“棋圣“头衔决定战的冠军,还拿到了理光杯的冠军。

不过在这之后,中国的很多“一冠群”世界冠军都曾面临低迷期,有长有短。像这次周睿羊在”方太杯“世界冠军争霸赛决赛中的对手、也是同龄人的江维杰九段,自从2012年拿到世界冠军(LG杯)后,至今也没走出低迷期;范廷钰九段在2013年拿到应氏杯冠军后,直至2016年的农心杯才又有了一次”七连胜“的惊艳表现。柯洁没有遇到这种一冠后的低迷期,属于相对少数的“幸运儿”。

周睿羊在2013年状态大热之后,棋界本来认为他有可能会是”中国围棋第一人“的热门人选,结果大热倒灶,此后,虽然周睿羊一直处于中国围棋的第一梯队,但每每在关键时刻顶不住,尤其时不时在重要比赛中输给韩国棋手,部分棋迷慨叹真是“国际友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外战外行我绵羊”。

[attach]92652[/attach]


性格开朗的周睿羊与韩国棋手金志锡关系不错



当然,这样的说法有失公允。过去几年,周睿羊九段并非遇到韩国棋手就一定怎么样,韩国高手他也没少赢,只不过他的棋风决定了,他在遇到一些后半盘擅搅派的韩国对手时,确实可能收不住,——不一定是韩国棋手,中国的擅搅棋手也不容易对付。

周睿羊是大局均衡性的棋手,视野好,棋风灵活,善于在前半盘掌控全局,对”虚“的地方有良好的感觉,这是他成为一流棋手的最大本钱。

可是与不少有类似棋风的前辈和同辈高手一样,周睿羊并不善于在后半盘定型收束的时候简化局面,安全运转,将前面比较”虚“的优势转化为终局比较”实“的目数收益。一旦遇到后半盘能搅的棋手,周睿羊就容易配合着一起陷入乱战,越乱越收不住,最后痛失好局。

尽管在状态很好的时候,哪怕最后的局势比较乱,周睿羊九段也能拿下,但棋手不可能状态一直这么好,若是状态平平甚至状态糟糕,那么,在如今中韩棋手后半盘能搅的新生代棋手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周睿羊的胜率就不能保证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柯洁与周睿羊之间的谜之胜率。要不是一周前在 2017中国(华山)国际围棋大会中日韩围棋华山对抗赛决赛中战胜柯洁,那么周九段面对柯洁的战绩将是可怜的0胜9负,无论是快棋还是慢棋,都不行。从2013-2017年间,就赢了这么一盘棋。即使是我们前面说过,周睿羊九段2013年状态特别好,而柯洁在2013年还未崛起,但那盘棋还是柯洁胜。

[attach]92653[/attach]


过去,周睿羊一遇柯洁便全是泪



为什么呢?因为柯洁九段在后半盘的搅棋能力是他这一代棋手中最强大的,再加上柯九段的前半盘从布局到大局观都不错,周睿羊九段很难占到便宜。

至于前不久的华山决赛为什么能战胜柯洁,那盘棋我们也作过简评,柯九段的前半盘下得实在是太小局了,导致落后太多,捞的那点实地不足以让他后面搅回来。这盘棋能够赢下来,相信对周睿羊九段是个巨大的鼓舞,不仅仅是一个快棋邀请赛的冠军和40万奖金的问题,而是给他很多信心,也证明了他在AlphaGo出现后对围棋的探索并不是没有用的。

[attach]92654[/attach]


周睿羊与柯洁之间的谜之胜率



既然说到了历史战绩的谜之胜率,就不能不提周睿羊与陈耀烨这对老“冤家”了。

陈耀烨的前半盘(尤其是涉及到布局和大局观的环节)不是强项,先捞后洗是他的标准战法,官子很强,善于后半盘的平稳收束。这样的棋风正好被周睿羊克制。前半盘周睿羊可以用更好的布局和大局观取得优势,让对手拿点实地,后半盘虽然会预想中地被陈耀烨刮回一些官子,但只要对手不狂野地搅棋拼杀,只是比较平和地搜刮,那么周睿羊完全可以配合着进行一个平稳推进的流程,把棋赢下来。

这就造成了下表所示的又一份谜之胜率。从2012年(或者说从2010年)之2016年9月,周睿羊全胜陈耀烨,无论执黑执白,无论快棋慢棋,无论国内比赛还是世界大赛。陈耀烨在2016年10月才赢得了久违的一盘胜利,而上一次战胜周睿羊还要追溯到2010年4月,六年半之前。前天,周睿羊与陈耀烨相遇于宁波的世界冠军争霸赛,周睿羊再次执黑取胜。

[attach]92655[/attach]


周睿羊与陈耀烨之间的谜之胜率



从上面的两份谜之胜率可以看出,针对周睿羊这种棋风鲜明、优点弱点也很清楚的棋手,前半盘和后半盘同样重要,起码前面不能落后太多,布局和大局观要跟上,后面再去擅搅发力,让局面变得混乱,乱中取胜。听上去也挺难的,要求很高。这就对了,如果很容易就能战胜周睿羊,世界冠军还轮得到周九段吗?

如果前半盘的布局和大局观不好,被周睿羊九段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那么后半盘无论你是平稳收官好,还是能搅,都不会取得好结果。

我们再展示一份谜之胜率表,可能很多棋友以前没意识到周睿羊还是这位世界冠军的苦手。

[attach]92656[/attach]


周睿羊从未输给过唐韦星



对的,就是唐韦星九段。现在,周睿羊与唐韦星是深圳大学的校友,关系也不错。另外,棋友们都知道,唐韦星是棋界知名的”贝利级“预测大师,与老一辈的聂卫平九段齐名。如今,这种高人也被称为“毒奶”。

最初只是棋友们之间流传着的一些玩笑话,后来在职业棋手中也传开了。唐九段酷爱赛前预测比赛结果,他猜谁赢,谁的输面就奇高。连檀啸八段(当时)在春兰杯决赛之前为了不被“毒奶”,也对唐韦星九段许下了饭局作“封口费”。

唐韦星九段最喜欢”毒奶“的棋手就是校友周睿羊九段了,在2017年,这种趋势越发猛烈。唐九段的毒奶巅峰之作是2017年年初的LG杯。周睿羊在2016年末至2017年初,状态正佳,尤其是受到了AlphaGo Master的启发,原本就很强的布局和大局观又有了新进步,风格有些像AlphaGo Master,被棋手们成为“人间阿尔法狗”或“阿尔法羊”。相对而言,周睿羊九段在LG杯决赛的对手党毅飞九段则在2012年杀入世界大赛BC卡杯的决赛之后,近五年间成绩平平。似乎是阿尔法羊夺冠LG杯的概率要大于党毅飞(决赛前已可确定要升九段了)。

结果,唐九段在决赛三番棋的每盘对局前都对校友发出“毒奶”,热赞校友必胜。周睿羊大热倒灶,两盘皆墨,党毅飞夺冠,加入“一冠群”。这次决赛的灰暗表现也导致了周睿羊在201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状态低迷,二连败、三连败、四连败交替出现,络绎不绝,国际大赛和国内比赛颗粒无收,在8月至9月间还迎来了夸张的9连败,输到“都不会赢棋了,感觉怎么下都输”。

这自然也不能把锅全扣到唐九段的毒奶上。LG杯之后,周睿羊九段曾对校友唐韦星说——“快赔我3个亿!”(注:LG杯的冠军奖金是3亿韩元),这只是熟人间的玩笑话。

[attach]92657[/attach]


一言难尽校友情



不过,唐韦星九段这么热衷于“逮着一只羊身上薅羊毛”,“毒奶只为你一人准备”,是否也与两人之间的谜之战绩有关呢?[手动doge.jpg]

周睿羊能够在两人交手的六次比赛中全部取胜,绝非偶然。

唐韦星在后半盘的搅棋能力堪比柯洁,也是当今一流棋手中堪称TOP 2的选手之一。为什么他就搅不赢周睿羊呢?柯洁不是就能搅赢吗?

最大的区别就是柯洁的布局和大局观比唐韦星好,能在前半盘扛住周睿羊的最强项,不落后,所以后面搅棋才有基础。

唐九段的棋也是风格很鲜明的,后半盘能搅,棋感独特,局部的小手段非常犀利,也很爱实地,弱点是布局很差,前半盘的大局观往往有不忍言的发挥,执迷于捞一点边角实地的场景经常出现。以往,唐九段的布局和前半盘的大局观比陈耀烨九段要差两档不止,更别说与周睿羊比了。

所以唐九段遇到校友周九段,前半盘落后太多,大局不行了,后面搅也白搅。柯洁九段最近输给周睿羊的一局,也正是因为近期其前半盘变成了“只捞不顾大局”,后半盘“全靠搅”的风格,才完败给周睿羊的。

这里也提醒棋友们,“先捞后洗”是很好的策略,也有很广的实用范围,但是什么事都有个“度”,不能从布局便闷头“捞”,什么都不管了,把扭转大局的希望全寄托在后半盘的“洗”和“搅”上。前面如果在大势上落后太多,后面会非常吃力,甚至出现此前围甲柯朴对局的那种状况——中腹的空全让你洗了,你也不够。

[attach]92658[/attach]


“年轻时”的周睿羊并不算胖



周睿羊性格温和开朗,这种性格对于下棋既有好处,也有一点副作用,——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嘛,哪有只好不坏的东西。

围棋是胜负的游戏,有赢就有输,绝顶高手又有“大胜负师”之称。高手们既要执着于胜负,又要不拘泥于胜负,身心需入胜负之池,却不可陷入池中无法自拔。

说得直白些,下棋和练棋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对胜负的追逐中,下完了棋,该忘的胜和负就尽快忘掉,以免胜了轻飘飘,输了哀丧丧。

说着容易,做起来哪有那么容易。否则过去为什么有一些参禅悟道的修行之人拿下棋来磨练心性呢。下棋确实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心性。心性太差的人,很难走职业棋手这条路,因为无法调整胜负之间的心理落差。即便是职业棋手中那些经常被调侃“心理素质不行哦”的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普通人要强大几筹。

显然,性格开朗些,更容易抛开输棋后的抑郁,不至于让自己的心态沉重到无法负荷。在过去,有些前辈棋手不是被输棋本身击倒了,而是被胜负之间的压力击倒了。这就是个教训。

周睿羊在LG杯决赛输棋后,心情和状态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在与连笑的名人战三番棋决战中1-2输掉了,新奥杯半决赛三番棋1-2输给了一年多来状态更加糟糕的彭立尧,虽然后来又赢了党毅飞、彭立尧各一盘,算是稍微报了LG杯和新奥杯的部分“仇怨”,但总体上还是很处在低谷期。

但是,周睿羊在竞技的低谷期仍然有比较好的生活心态,包括在人机大战团队赛等公开露面的场合,以及在社交媒体上,都没有因为输掉了一些比赛就整个人都不对了,还是比较开朗温和。日子总是要过的。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

能承受得了失败,才能等来翻身胜利的时刻。进入10月后,周睿羊在围甲中先接受了“老将”彭荃七段的大礼,结束了此前夸张的九连败,经过调整后,开始了强力反弹。

[attach]92659[/attach]


周睿羊近期的战绩,加上“方太杯”争霸赛的三盘胜局,目前八连胜中



然而事分两面。周睿羊温和开朗的性格对下棋也有少许不利的影响。其中【温和】让他的棋在某些需要较劲儿的关键处不够狠辣,不够果决,缺乏“我就是要跟你拼了,行不行也要让你掉层皮”的那股血性;【开朗】让他的棋不够“磨叽”,韧劲儿不算强,在后半盘的定型收束环节抠得仍不够细。

也许有棋友会觉得很奇怪:“这种东西玄玄乎乎的,性格真的能影响下棋?我怎么感觉不到?围棋不就是拼计算吗?”

恕po主直言,部分棋友感觉不到性格的影响并不稀奇,那是因为你的计算能力和基本功训练程度还不足以令性格的特质反映在对棋局胜负的影响上。

到了一定的高度之后,围棋盘上面临的【合理或似乎合理的选择】会非常多,其中的取舍是最考验心性的。好像都可以,有棋可下,有取胜的机会,但又都有些不确定性。做出了一种选择,就代表了走上一条路,前途未知,是冒险,还是求稳?……等等状况,不一而足。在不十分确定的节点处,性格优柔寡断的棋手与性格坚毅果决的棋手有极大可能性作出完全相反的选择。

如果你的水平不够,倒在了判断【合理或似乎合理】的第一步之前呢?

比如说,是点角呢,还是取外势呢……(思考之后,拍拍脑袋)那就点角吧,我性格沉稳……(结果点完之后,发现对手下了几步)啊,怎么角上死了,那么如果我当初冒险一些,取外势呢,(恍然大悟状)咦,被对手一断,外围再稍加骚扰,不但外势没了,还成为两块孤棋,也完蛋了。

像这样的话,就先不用考虑什么性格对胜负的影响了,还是先练习一下角部的基本死活形,系统学习一些外势运用的基础理论,再考虑其他的问题比较合适。

这里可以再引申说一点题外话。高手们在围棋盘上的招法,经常是他们内心特质的某种映射。这种映射也许会让人看到他们内心中埋藏很深的那部分特质,这部分特质与他平时呈现出来的表观性格可能是不同甚至相反的。这很像是心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心理测试,对人的性格可以作出比本人更清楚的剖析。某些平时接人待物温文尔雅的棋手,其内心可能藏着一柄锋芒利刃。日常的温和是因为利刃被他秉持的规则和道德、或者是体质和环境所束缚。一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束缚消失了,这柄利刃可能会“脱颖而出”。这似乎不难理解,温和小哥不发威,不要真当他是个软面包,被激怒的温和派可能变身为猛虎。

这么一说,唐九段大概真的可以松一口气了。校友羊九段真的是个从里到外的温和派,你就是再毒奶他几次,也不赔给他3亿韩元的LG杯损失费,他也不会发威胖凑你一顿的。——这是玩笑话了。

[attach]92660[/attach]


唐韦星九段在这次的“方太杯”世界冠军争霸赛决赛前一天下午发出的’毒奶‘



周睿羊九段是个很有学习精神的棋手,事实上,大部分棋手都很爱学习新知识。

不过学习与学习也不一样。棋手们通过平时的探讨和研究,更新自己的定式与布局套路,并把最新得到业内公认的成果应用到实战中,这是常态。在2016年之前,这几乎就是标准流程。这没什么可夸奖的。

然而,2016年3月之后,在棋界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AlphaGo把围棋代入了新时代。AlphaGo Master的六十盘棋更是完全打开了布局理论的新大门,什么是“大局观”获得了新定义。机器下了出来的棋更为高深,当然也更为出色。但是,人能学得了吗?

【棋界分成表面上泾渭不算特别分明、但确实存在的两派】

相对保守的一派觉得学不了——“要学也就学点皮毛,其他的部分就别学了”。“我们还是老老实实下人类自己的围棋吧”,“下棋是人和人的游戏啊,人类的棋才更有人情味,也更有趣”,“机器的棋以更深远的计算为基础,我们的计算力跟不上”,“别学成个四不像,变成邯郸学步”。

好像挺起来也蛮有道理的样子。不想学,安于现状求最稳,总能找出百八十个理由来。人类目前下棋比不过机器,但找各种理由说服自己,以达到心安理得的舒适状,这种本领机器还远比不过人类。自Paleocene Epoch始,进化千百万年的灵长目自有其足以为傲的资本。

相对进取的一派觉得可以学——这一派并没有如另一派那样的各种精当说辞,也听不到阐述“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学AlphaGo为代表的机器棋”的完整理论,而只是出于一种朴素的逻辑和进化理念,“既然有一种更高明的围棋摆在眼前,我们为什么不去学习呢?”“哪怕学不全,最终达不到机器棋的高度,但尽量去学呗,能学多少是多少”。

如果这两派辩论,谁辩赢了就听谁的,那么,我更相信保守的一派会取胜,这一派的理论依据一套一套的,引经据典也不在话下,各种说法更符合人们旧日熟悉的习惯,人总是对习惯了的东西更有感情。进取的一派,坦白讲,没有那么多套路化的理论根据,而且进取总比保守的未知领域更多,以后会怎么样,在没做成之前,根本说不准,说了也容易被驳倒。

不过需要说明一点,一流棋手中的“保守派”并不是指食古不化的老顽固。他们的保守是相对的。该学习新变化新进展,他们还是会学的,否则也成不了一流棋手。所谓的“保守”,是指他们不会自己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等别人试过了,没事,他们才会跟进。无论哪个年代,“保守派”在变革初期基本上都是“主流”。无需苛责什么,这本来就是正常现象。假如一上来都是“进取派”,反倒奇怪了。

[attach]92661[/attach]


人工智能的棋,人类能学吗?



保守派的做法就不必多作描绘了,大家都很熟悉。最多就是看几个AlphaGo棋谱中的定式被研究得怎么样了,棋还是原来怎么下,现在怎么下。今天的日子与昨天的日子没什么不同。

进取派由于无法借鉴前人的经验,要想证明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只有一条路:冒险尝试。付出的代价可能很沉重,以后是不是真能成功也不知道。

他们唯一确信的是,如果自己不进取,不从人工智能的棋中汲取营养,那么这辈子的棋也就是现在这个德性了,不甘心。

保守派可以等,等待进取派的“进取”结果。如果结果乐观,保守派也不可能会跟上进取派踏出的足迹;如果结果不乐观,保守派大概会笑看风云。无法否认,极少部分居心不良的人还要背地里讲几句风言风语:“看吧,早就说不能冒进”,——这种“先见之明”连一毛钱的价值都没有。

不只是围棋,翻看历史,基本上随便找找都有类似的例子。从某种程度上看,“三千年来无新鲜事”。

保守派并不一定是错的,尽管他们不代表带动前进的力量,可是进取派是否代表正确的前进方向,也说不准,需要时间检验,需要结果作证。

[attach]92662[/attach]


最新一期等级分前20的棋手



尽管最新一期的国内等级分排名中,2017年只下了6盘棋的半退休老将王檄九段重返前十令人颇感诧异,不过这个名单还是基本囊括了现在国内的一线或接近一线的高手。他们基本上是20多岁或者不到20岁,但真正能算得上是进取派的,其实也只有两个人。

(需要说明的是,有几位棋风特点鲜明的棋手之所以没有加入“进取派”,没有带头尝试AlphaGo的理念,倒不是他们不想不敢,而是……有心无力。比如,某位棋手,我们就不点名了,布局很差,本来就是他的弱项,再让他去尝试AlphaGo最新的布局,这不是开玩笑吗?人类的那几个布局套路他还搞不掂呢。唉,这么一说,好像大家都猜到是谁了。又比如,某位棋手,我们就不点名了,他布局太爱实地了,你给他一道外势,他根本平时就不怎么用,一年可能也不下一盘拿外势的棋,你让他怎么学AlphaGo的地势均衡或高空漫步呢?唉,这么一说,好像大家又猜到是谁了。总之,这几位棋手是没办法,即使有心,也弄不来,只能继续“下自己的围棋”。)

棋手们大多是很现实的人。能赢棋了,我才信你;你要我冒着输一波的风险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不会听你忽悠。

并不是等大家都去走大跳或大飞守角,都去顶了飞,都长两个就跳,我也跟着下,我就摇身一变成了进取派。这不是进取。人家先下了,试验过了,成绩不错,我再看看,唔觉得效果不错了,我再跟着下。我是进取派吗?不,我是求稳的保守派。

我正式比赛不敢先用,就在网络对局或训练棋中试试,啥都敢下,别说阿尔法狗了,阿尔法鲸我都敢弄,但真正涉及到正式比赛和大胜负的时候,全下最熟悉、最套路的老招,我是进取派吗?不,我是求稳的保守派。

求稳的保守派是大多数。

上面那个前20的名单里,属于进取派就只有柯洁九段和周睿羊九段。

周睿羊九段是中国棋手中第一个在正式比赛中采用并频繁采用AlphaGo Master的特异性开局(在当时看来),而且中盘的招法也有其大局观的影子,战绩不错,被称为”阿尔法羊“。周睿羊的布局和前半盘的大局观本来就是他的强项,均衡感好,学习AlphaGo Master的棋有天然的基础。

柯洁九段虽然不是第一个在正式棋战中点三三的棋手(Master之后,朴永训是第一个在周围无援兵的较早期直接点三三的棋手,当时的对手是於之莹;第一个在开局就点三三是李喆),但是他是第一个在布局阶段频繁使用三三开局或点三三的一流棋手,让全新布局思维的广为人知,并用人机大战后二十二连胜的出色战绩说服了很多跟随者,这些跟随者不仅包括同代的棋手,还有可能更多的后辈棋手,他们代表了围棋的未来。

这两位棋手的胆识和努力让新围棋时代的脚步加速了,从Master之后,短短不到一年里,我们再看如今的棋谱与2016年已经大不相同了。

“布局感觉没什么棋是不可以下的”,这是不少棋手们由衷发出的感叹。

不过感叹归感叹,最早敢于尝试的进取派与后来跟进的保守派,虽然现在都是下着差不多的布局,但在这一围棋历史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全然不同的。我们应该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不可认为现在也跟着潮流下大跳、三三,就是“进取派”了。

[attach]92663[/attach]


在棋上一直很年轻



二十二连胜的时候,柯洁春风得意;现在十天两冠,独揽八十万,周睿羊也很得意。这是他们应得的。

但这个得意并不是他们成为“进取派”后的全部。周睿羊在LG杯决赛输棋引发的八个月低迷,柯洁最近的起伏不定,则是他们作为“进取派”尝试者付出的代价。在围棋界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前,敢于尝鲜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顶着相当大的压力。

他们尝试之初,有人期待着进取派的成功,也有人等着看笑话。你敢下得与众不同,显然不会让所有人的心里都舒服。我们都走套路,你不走,你想干嘛?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有江湖。甘思阳尝试与众不同的布局多年,成绩平平,某些棋手在谈到他的时候,嘴里说着“敢于尝试,走出一条不同的路是很值得鼓励的,但是……”,边说着后半句,边在眼神和嘴角流露出不好言说的莫名之相,汇聚成两个字——“呵呵”。

在围棋领域,局部的小手段创新,虽然也不容易,需要新意和努力,但严格来说,并不涉及到太大的压力,棋界的接受度很高。这只是技术性的修修补补,丰富了围棋文献。它可以推动围棋技术缓慢前行,就是二十一世纪之初(大贴目规则修改后)的围棋与2015年的围棋之间的差别。有没有进步?有!大吗?你说呢。

而推动围棋发生显著变化,涉及到新理念、新思维、新局面,哪怕只是涉及到某个部分,也会比前者难上百倍。最近两年开启的这个围棋新时代,由AlphaGo引领,但毕竟机器是机器,人是人,差异是存在的,完全照搬无法实现。机器可以引领,但进一步完成从机器的棋向人类的棋演化,这个重要的工作还是得棋手来做。

周睿羊和柯洁这样的进取派所作出的贡献,其意义正在于此。

[attach]92664[/attach]


柯洁和周睿羊



令人欣喜地看到,周睿羊在十月的最后几天和十一月开始的这几天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状态,重现辉煌,更有新突破。

而这种十天两冠、八连胜(对手有六个现役世界冠军)、战胜多年的苦手(现世界围棋第一人)、扛住了校友的毒奶(这一条删掉)的耀眼表现,又是在没有放弃当初的创新尝试、重新回归“保守”的情况下取得的,显得尤为可贵。

尽管阿尔法羊在年初首先尝试AI流“新布局”的做法现在看已经不新鲜了,很多棋手都在用AI流布局,可是由当初的第一位尝试者以新时代布局赢得连胜并夺冠的这一幕,仍值得给个赞。Happy Ending!

我们无法预测周睿羊的这一波巅峰状态能持续多久,也许还会连胜下去,也许下一盘棋就输了。但无论如何,他和与他一样敢于进取的棋手们为围棋的新时代更快到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下出更好的围棋吧!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