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世界冠军的布局 简明中国流的后续变化(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7-10-19 13:53     标题: 世界冠军的布局 简明中国流的后续变化(一)

2017年10月18日11:12 新浪综合

[attach]89688[/attach]


围棋资料图



  来源:微信公众号:A捕鲸船B  作者:金泉围棋

  中国流

  1、中国流布局

[attach]89689[/attach]


黑1、3、5布局构成中国流。



  5走A位叫高中国流。

  发挥黑5的作用是中国流布局的要点。

  以下主要研究白棋二连星的情况。

  2、中国流星内侧挂

[attach]89690[/attach]


白6内侧挂被尖顶,小目方向展开大模样,白打入后被动。



  3、中国流小目低挂

[attach]89691[/attach]


小目方向低挂最为不利,连拆二的机会都没有,受攻变成孤棋。



  4、中国流小目高挂——长

[attach]89692[/attach]


因为黑5在,白棋只能拆一。



  黑11二路长重要,不是目数问题,关系到白棋的根据地和死活。

  5、中国流小目高挂——虎

[attach]89693[/attach]


黑11虎就差多了,因为白棋有了A位扳扩大眼位活棋的手段。



  结论:无论星还是小目,直接在内侧挂是不好的。一定要从宽的方向动手。

  中国流星位方向挂角

  1、中国流星位挂基本型

[attach]89694[/attach]


白6星位挂角普通,黑7单关抢先手要领,黑11扩张小目方向必然。黑11稳健,小目两翼张开是中国流的理想配置。



  2、中国流星位夹攻

[attach]89695[/attach]


星位夹攻不是好构思,中国流的全局配置被打乱了,得不偿失。(三连星讲过)



  3、中国流星位挂压长

[attach]89696[/attach]


压长局部地势兼得好形,但落了后手。全局要点被白占领,中国流没有发展了。



  4、中国流黑白对围

[attach]89697[/attach]


双方对围肯定黑好,小目单关角两翼张开理想型。对比白棋左上没有好的选点。



  5、中国流小目方向直接挂角

[attach]89698[/attach]


黑11挂角贪婪,白12夹攻后无论怎么变化黑的理想阵容都走不到了。



  6、中国流小目方向白棋守角

[attach]89699[/attach]


白棋守角看似沉着,但黑13是无双的好点,仍然白棋不理想。



  7、中国流小目高挂经典变化

[attach]89700[/attach]


白12高挂典型,以下一般分寸。因为有黑17长,白棋没活不敢随便打入。



  8、中国流小目后续一

[attach]89701[/attach]


黑21顶要点,以下必然次序,黑棋扎实。这个变化体现出了黑17长的威力。



  9、中国流小目后续二

[attach]89702[/attach]


白27急忙打入,黑棋形成厚势后一举攻杀。所以黑25棋形要点。白46可以打劫,但布局就打劫苦活没法看了。



  10、中国流小目后续三

[attach]89703[/attach]


白棋抢先守角未必有利,黑棋仍然很好。



  11、中国流小目后续四

[attach]89704[/attach]


黑21跳看似正招,其实力度不足,黑27对白棋没有压力了。白棋可以放手打入,轻松活棋。



  12、中国流小目后续五

[attach]89705[/attach]


黑27跳补,白36以下打入经典手筋!



  13、中国流小目后续六

[attach]89706[/attach]


黑39虎白棋42挖手筋,黑崩溃。



  14、中国流小目后续七

[attach]89707[/attach]


白24不补棋直接打入“彪悍”,黑25扎钉后以静制动缠绕攻击,黑31后不能两全。黑B位是冷静的杀招。



  所以黑21顶是被人忽略的好手。

  中国流号称“世界冠军的布局”,变化非常复杂。

  本教程只是简明的学生教案,所以变化都有出处,取自布局大全或其他高手的讲解和对局。

  (日本棋手较多)

  中国流要点小结

  一、黑1、3、5构成中国流,发挥黑5作用攻击是要点。

  二、扩张小目方向是中国流的核心。

  三、掌握相关的定时打入和手筋。

  四、图8中黑21顶搜根,黑25尖补棋的棋形极有威力!五、教师把棋形和理论讲解清楚非常重要。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