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应昌期的围棋人生(一):真烂柯故事 豆腐酸了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7-10-18 22:21     标题: 应昌期的围棋人生(一):真烂柯故事 豆腐酸了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10-21 13:31 编辑

2017年10月18日10:41 新浪体育

[attach]89552[/attach]


应昌期资料图



  一、树下的豆腐酸了

  1917-1932


  1917年10月23日,应昌期生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应氏家宅。父讳应星耀,母讳任秋菊,应昌期是家中长子。后来,陆续有了昌立、昌仁、昌世、昌华、昌明、昌年六位弟弟。

  慈溪应家在应昌期祖父应嘉祥这一代,以篾竹加工为业。应嘉祥手艺精湛,当地呼之“阿幻师傅”。应星耀为应嘉祥独子,生于1893年,正值国族危亡,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时期。应星耀旧学开蒙后,进入宁波府高等师范接受新学教育。辛亥革命爆发那一年,应星耀毕业,应聘成为慈城中城小学教员,两年后出任校长,主持校务,时年刚满二十岁。三年后成婚,应昌期就生在这样一个书墨味道的家庭。

  大约五六岁的时候,母亲招呼应昌期出门买豆腐。小孩子提着鲜豆腐走在路上,见到树下阴凉处有几位老人家玩着黑白子的游戏,不免好奇心起,走过去看了起来。“原来四个围住一个就把它吃了”、“为什么黑子就赢了?再看一盘……”不觉已是日上三竿,“糟了糟了”,连忙跑回家中。母亲提起豆腐一闻,竟然已经酸了。

  免不了挨上一顿骂的应昌期对此印象深刻,晚年回忆起来,把这块酸了的豆腐当做自己围棋生涯的起点。“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好玩的游戏”,能够让童年的自己看得入迷,入迷的时间长到连豆腐都发酵变酸,无法食用。

  因为父亲的缘故,应昌期上学前就常常出入中城小学。学校里也颇有些爱好围棋的教师,看到小小的应昌期常常驻足观看,就邀请他来下一盘。谁曾想,仅凭看棋入门的应昌期聪颖过人,很快就能与学校老师们平手相抗了。到了十二岁那年,慈溪县举行了一次围棋赛,应昌期力压乡里,夺得冠军。

  大约一个人的天赋和性情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崭露。儿童时代,除了围棋上的才能,应昌期认为学校的字典使用不便,竟和同窗好友一起编起字典来。可惜由于日寇战火延及江南,字典的手稿已不复得见了。


  大约一个人的人生旨趣也是在少年时期形成。拿到慈溪县围棋冠军后,应昌期兴冲冲地回家报喜,母亲对此却兴致不高:“书不好好读,这种闲活再好有什么用?”有如三伏天一盆冷水当头。五十岁后,应昌期仍然讲:“年轻的时候下棋太浪费时间了,这个时间我可以刻图章,可以编字典,可以写字,可以做很多事。”

  母亲的态度并非平白而来,应家由于人丁众多,从事的又是非生产性的教育行业,生活并不宽裕。应昌期作为家中长子,自然更要勤学奋发,争气自强。应家的经济境况不佳完全体现在了应昌期的求学之路上,从父亲的中城小学毕业后,在慈湖商校仅就读一年,应昌期便放弃学业,1932年乘船远走上海“讨生活”了。

  终其一生只有小学文凭,成为应昌期引人注目的标签。在上流社会,“小学生”难免被人侧目,但应昌期从不以此为忤。一次,与应昌期同年出生,同样只有小学文凭的“台湾塑胶大王”王永庆和他聊天,谈起互相之间的小学生身份,王永庆说:“我们要很光荣,你知道那些留学生、博士是干什么的?他们是被我们小学生用的。”应昌期听罢哈哈大笑。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