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日韩棋谈19-变与不变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7-9-23 15:33     标题: 日韩棋谈19-变与不变

2017年3月29日   弈客头条

[attach]87237[/attach]


经过三天的苦战,近年来日本围棋界推出的最大规模国际比赛——“世界最强棋手决定战”落下帷幕。没有进行到预定的“加赛日”,四位参赛者便已排定座次。2016年势衰的朴廷桓“人品散尽还复来”勇夺冠军,中国代表芈昱廷屈居第二,DeepZenGo虽然暴露了研发中的巨大缺陷,但也以一盘胜利证明了自己世界顶尖的水平。日本六冠王井山裕太排名垫底,恐怕最令主办方感到尴尬。

不过这种尴尬对于日本棋界来说远非一日了,由日本主办的第一个世界大赛富士通杯,就在家门口连续见证了韩国棋手十连霸与东道主无人进入八强的两项“历史性尴尬”。然而,这份尴尬又是源来有自,一定程度上“怨不得别人”。

从最近的例子来说,此次“世界最强棋手决定战”自赛程公布之日起,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惑:四人下三轮单循环,只有一天加赛,如果三人并列第一怎么办?直到比赛即将开幕,这一悬念才得以揭晓。如果两人并列第一,不比较交手成绩,而是根据循环赛用时进行一盘加赛。但如果三人并列第一,则是经抽签一人直接进入第二轮,第一轮的败者进入第二轮,最后两胜者夺冠。三轮比赛的时间分别是上午9时、中午12时、下午3时,也就是说,要在一天之内进行三盘棋。

这一规则对于外界来说或许平常,但对于熟悉日本围棋的人就是破天荒的事件了。因为在日本围棋赛事历史里,只要出现三人并列的情况,历来都是抽签一人进入决赛,只进行两轮。而这种三轮赛制,是舶来自中国。中国近些年来的三国名人赛、贺岁杯等比赛,都采用这一特殊的比赛形式。赛制源于何地暂且不论,不知主办方在确定这一加赛规则时是否想过,如果真的出现三人并列第一的时候,加赛规则对日本棋手最为不利?

谈习惯,日本棋手一周一到两盘的对局节奏雷打不动。中韩棋手白天对局,晚上网练,一天两到三盘不在话下;谈体力,井山裕太在三国代表中年纪最长,比朴廷桓大四岁,比芈昱廷大七岁,机器更是没有体力损耗的异类生灵。倘若真的迎来三人加赛,井山裕太的处境自然最为糟糕。

除了加赛规则,事实上循环赛本赛的用时规则也与日本棋界的习惯大为相违。如果说没有午休是为了迁就人类(人类可以休息,但午休的一小时对于机器而言可以不断地运算下去),但没有午休仍要采取三小时的赛制,就是仿造韩国主办的LG杯的创举了。没有午休仍要从上午开始下,有时比赛一直进行到傍晚5时才结束,如果不谈绝对实力对比,那我们一定又会想到习惯与体力这两个影响因子。

井山裕太的尴尬垫底,在当今这个时代很难让人完全归结于规则,但日本棋手并非没有纯实力不在中韩之下的时代。但日本创办的国际比赛对本国棋手最不利的渊源早在富士通杯就起始了,在那个日本几乎所有大比赛都是每方五小时以上用时,两日制除了挑战赛,连循环圈都比比皆是的时代里,富士通杯将用时缩短为三小时,实在过于“厚彼薄此”。赵治勋就不止一次地说过,下完两日制再下三小时的比赛,就像擅长马拉松的运动员去跑短跑,还没有找到启动的状态,比赛就已经结束了。而日本棋界却因循守旧,各个比赛直到21世纪初才逐渐缩短用时,可是从那以后,日本棋手的竞技实力就被中韩甩在身后了。

选择变与不变,选择在什么时候变,其实是一门学问。日本围棋界长年保持“不变”,大概是因为作为围棋的最主要赞助单位和传播单位——报纸,就需要围棋比赛悠长缓慢的节奏和模式,以利长期宣传。当他们体会到可以“变”的时候,说不定比中韩都要改变得迅速。人工智能来临就是最好的例子,“世界最强棋手决定战”,便开三国棋界之先河,率先邀请人工智能参加人类的比赛,这种“开潮流之先”究竟影响是正是负,还需要漫长的历史进程去给出答案。

(弈客编辑YK009)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