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7-《半壁江山》刘思明与晚报杯(上)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7-7-8 13:59
标题:
晚报杯业余锦标赛30周年纪实文学7-《半壁江山》刘思明与晚报杯(上)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7-7-8 14:00 编辑
2017年5月15日 棋友文采
[attach]80570[/attach]
“围棋界有一种说法,即晚报杯在多年的持续发展中,撑起了中国围棋的半壁江山。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并且认为晚报杯现在经过 25 年的发展与积累,从夯实了基础,普及广泛以及涌现人才来说,其作用远远不止于半壁江山。”这是在南京举行的第 25 届晚报杯全国业余围棋锦标赛开幕式上,时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对晚报杯所给予的极高评价。同时在开幕式上,刘主任还宣布 :“自本届起,晚报杯的冠军,凡年龄在 25 岁以下者,可直接授予专业初段。”这是刘主任在主持工作期间,给予晚报杯的又一项特殊政策,充分体现了他对晚报杯的苦心呵护,同时对晚报杯寄予的厚望和给予的鼓励。
[attach]80571[/attach]
时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思明
那是在 2011 年 10 月期间,我来中国棋院商讨第 25 届晚报杯有关事宜时,刘主任事先告诉我了上述决定。他对我说,晚报杯需要进一步发展,就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使晚报杯更具吸引力,而给专业初段这一待遇必将吸引青少年棋手踊跃参加。
每年国家定段就一次,授予 20 名左右的冲段少年专业初段。晚报杯有了这项政策后,给冲段少年们开辟了另一条进入专业的途径,同时也加大了晚报杯的影响力。我曾早在 2004 年时,提出过晚报杯冠军能否像最初冲破6段的限制授予7段一样,开创授予8段的先例,当时没有被接受。而专业初段给晚报杯确实不是我提出的,也是我不曾想到的,而是刘主任在不能解决授予8段的情况下,主动设想了这个方案,充分体现了刘主任扶持晚报杯继续成长的一片真心。
用刘主任的话说,他与晚报杯结缘很深。第1届在北京举办时,他当时是新体育杂志社《围棋天地》的记者,便参与了晚报杯的采访工作,其后几届晚报杯不论在哪儿举行,他都亲赴现场,一是参与学习,二是工作采访,对晚报杯做了大量的报道。他说:“那时候我还是个新人,参加围棋工作不久,对各方面还都不是太熟悉,通过参加晚报杯的采访,并亲临现场,使自己更深刻地了解了围棋,也使自己的业务有了很大提高,并交了不少朋友。”比如第 2 届在成都,他与蜀蓉棋艺出版社和《成都晚报》的同志打成一片,第 3 届他结识了《钱江晚报》周守谨等同志,第 4 届在太原时他和《太原晚报》的张红旗成了好朋友,第 5 届他认识了《齐鲁晚报》李思民等。就是这样一届一届下来,既对基层围棋有了深入了解,又在棋界和新闻界结识了不少人,交了不少朋友。他当年就很有感触地说,晚报杯确实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新闻界和围棋界的结合,进而吸引了企业界的参与,这种组织比赛的新模式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我和刘思明结识于上世纪 80 年代,曾一起采访中日围棋擂台赛,30 多年来联系不断,成了好朋友、好兄弟。这次为举办晚报杯 30 周年庆典,我又特意拜访了刘主任,与他一起又谈起了晚报杯。刘思明深有感触地说,自己和晚报杯的 30 年结缘,可以分为 3 个阶段,也就是大概每 10 年一个阶段。第一个 10 年,他是作为记者参与的,是工作需要,也是自己兴趣使然,使自己跳出了《围棋天地》的圈子,开阔了眼界,结识了不少人。第二个 10 年,就是从 1997 年到 2006 年,他说 :“我调任体育报社担任副社长,虽说暂时离开了围棋,但是我依然很关注晚报杯,每年晚报杯比赛举行期间,我都非常关心赛况,关注棋手们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了我对晚报杯的一种情结,而且通过晚报杯使自己始终没有离开围棋,也由此对围棋的发展有了不少新的认识和想法。”第三个 10 年,就是 2007 年 1 月至今,他去中国棋院担任一把手。他说 :“这使我和晚报杯更加深了联系,首先是职责所在,其次是我作为领导更需要给以重视和支持。晚报杯 30 年了,我其实一直都在参与,和它有了很深的感情,也可以说是看着它成长起来的。”刘思明不是专职棋手出身,但喜爱围棋,也有业余五段的水平,自认为是半个围棋人。他发自内心地说 :“我这半个围棋人,能担任中国棋院的领导,是与晚报杯结缘分不开的,通过参与晚报杯,无论是对基层的了解,结识的人脉,还是加深对围棋的认识,让我颇受启迪,受益匪浅。这为我后来专门从事围棋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我清楚地记得,刘主任上任不久,在 2007 年初春,他特意让金同实给我打电话,说要请我吃顿饭,和我聊一聊。那天,我们三个人就在中国棋院旁边的一家餐厅边吃边聊,谈了很多。他主要给我谈了几个方面。一是他刚到棋院当领导,希望得到我的支持,我作为全国晚报体育新闻学会会长,有一定的号召力,希望通过我能得到新闻界的支持和帮助,有什么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他提出来。二是我作为晚报杯的创办者和组织者,他特意跟我谈了晚报杯,说发展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你们还要继续把它办下去,力争越办越好。他还跟我谈了一个话题,说晚报杯这种发展模式很好,但是有没有可能有更好的创新模式呢?比如说把这个晚报杯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起来,当时确实探讨了这个话题。后来我了解到,刘主任当了中国棋院领导以后,一直有一个心结,就是说不止是业余围棋,包括专业的以及其他棋类运动,在这些年办比赛中,除了体育总局专项赛事拨款,就是靠拉赞助,这种传统模式没有自身造血功能,恐怕不会长久,总之是没有保证性和可靠性。许多比赛包括世界大赛,有的是搞了几届就不搞了,原因就是经费问题。当然也会有新的比赛出现,但总是感觉跟不上时代。这个问题他一直在心里思考,给我讲了以后我也在思考,就是说晚报杯如何进入一种市场运作模式,将是一个新的课题。现在回想起来,后来创办网络晚报杯,其实就是那次谈话所埋下的伏笔。之后,刘主任作为棋院的一把手,方方面面的事情非常多,整天缠身于事务中。而我作为体育部主任,忙于报社工作,又要开展晚报学会工作,每年还要办晚报杯赛,也是事务缠身。时光荏苒,一晃六七年过去了,这个话题就没再提起。
(弈客编辑YK009)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