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围棋天地的写手们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4-3-25 15:40     标题: 围棋天地的写手们

来源:新浪博客 快乐园边的博客 2008-12-23 07:57:58

  读过的围棋杂志不能算少,收集了几百期,试着说一下对主要写手的印象,无礼之处请多包涵。(作家不说,网络写手不说)

张大勇

  很喜欢他写的东西,主要是有一股金戈铁马的气息和燕赵悲歌的情绪隐隐伏在字里行间,令人体会到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有种史书的味道,让人读后似有种饱饮美酒后的微醺。体现了围棋的国粹品味,相得益彰。

  热情+文化素质+棋力+文字,张大勇作为当今棋史的书写记录者首屈一指当之无愧(我只懂中文)。也许,棋手们也会为出现在张的史笔中而有点兴奋吧。

  但这也是一步步发展过来的。

  张在天地上的处女作《百年虎啸》选点当然是绝对的有眼光,但我读了两行就有点读不下去了,只打棋谱。因为其中的修辞太猛太酷烈,满纸的尸棺死斗血战等猛词儿,过于麻辣,让人有点受不了。如此码词儿大概是为了当时能发表吧。

  自从当了天地的编辑后,张的文字越来越懂得剪裁收敛,养其全锋,击则必中,文言词四字词运用的越来越娴熟,功力愈发深厚了,佩服,祝贺一下

王元

  王元是职业八段,专业水平当然是围棋写手里最顶尖的水平,毋庸置疑。
  但对其最大的印象是他脑子的现代和灵活。
  如果说张大勇是厚重庄严的青铜器,那王元就是玲珑剔透的水晶球。
  张是少林正宗,王是弹指神通;张是苍山,王是绿水。

  王元的文章信息量大,通过各种类比通感来多方说明和阐明一个道理(表象是棋理),看了能给人以极大的灵感和启发。猜想王平时一定是订阅了不少的报刊,并且阅读的范围也非常广泛。
  非要找碴儿地话,只能说王的文章因为要求亲切易懂而有时显得稍微不太精粹,当然对于杂志的文体来说也根本没这么严的要求。


赵之云 吕国梁 程晓流 谢锐

  都是很标准合格的围棋记者和写手。

  赵老先生的文字平淡中见真诚;

  吕的专题对棋迷相当实用绝对有料;

  程晓流的人不错,从他的文字里就能看出来,是个男人;

  谢的报道很晓畅,可以作为标准。

李超 何云波

  李超写的还行吧,痕迹较重,有点儿糙,还编了几本儿老吴的书,联系他写高尔夫写剧本儿,基本是想多挣五斗米吧。

  何云波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料。
  何总被称为围棋博士,专业是比较文学,是个交叉学科,现在越来越象比较文化了。冯巩说自己是相声界电影演的最好,电影界里相声说的最棒,何也是个复合型人才,有点傍围棋的意思。
  我觉得天地登过的旅美博士戴耘(好像是这名)写的数理模型与围棋的关系就很有价值很有料,如果真评围棋博士的话,戴的这个paper比何的任何一篇“围棋文化散文”都强多了。

刘世振 段嵘 邹俊杰

  刘世振的散文相当好,他写的国外预选赛什么的散记我相当爱看,趣味盎然看着心里舒畅,这小子有才有貌有钱,难怪成不了超一流。

  段嵘有点冷幽默,可读性也挺强。

  邹俊杰代表了大部分的职业棋手,写技术类专题绝对胜任。

  看了这么多年天地,本来早就想说说对总看的写手的印象,没想到酝酿了这么长时间却写的这么费劲,写了2小时。真是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脊,看来我的眼不怎么高,手可确实的真低啊。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