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探寻“棋圣”的乡愁|福州吴清源围棋会馆:闹市中拾取一份宁静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7-1-26 11:09     标题: 探寻“棋圣”的乡愁|福州吴清源围棋会馆:闹市中拾取一份宁静

棋牌圈儿· 2016-10-01 18:10

[attach]70027[/attach]


金庸说过,“古今中外我最佩服两个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吴清源。”2010年底在乌山南麓设立的吴清源围棋会馆,即便不是围棋爱好者,来这里走一走,也会被其中的氛围所感染。

“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的四大艺术,而围棋却是各种棋类的鼻祖,相传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战国时期就有“尧造围棋,朱丹善之”的记载。位于福州乌山南麓、比邻胡也频故居的吴清源围棋会馆,是在乌山道山观弄4号澹庐古民居中座基础上修建的,占地约1200平方米,整体为明清建筑风格。据网络资料记载,2008年,福州市政府发函给吴清源,希望在鼓楼区乌山南麓设立吴清源围棋会馆,吴清源当即签名同意,并将此事写进他的回忆录之中。围棋会馆定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围棋展示馆,旨在发扬光大围棋传统,振兴围棋事业。经吴清源先生本人同意,依其名号立馆,以激励福建围棋后辈努力进取,勇夺佳绩。

2010年12月11日,吴清源围棋会馆开馆。这里不仅是福州正式的围棋会馆,也是福建首家正式的围棋会馆,如今成为免费对市民们开放的社会公益文化教育场所。

[attach]70028[/attach]



[attach]70029[/attach]



[attach]70030[/attach]



[attach]70031[/attach]


悬挂的“吴清源围棋会馆”匾额黑底金字,为吴清源先生手书



围棋盘就是宇宙的象征,由三百六十个天体组成,但围棋盘的目是纵十九,横十九。共三百六十一,多余的一个就是天元,亦即太极,表示宇宙的根源。三百六十一的目数是一年的日数,把此一分为四,四隅就是春夏秋冬,白子和黑子为昼及夜,如此这般把天地象征化了。

——吴清源



吴清源围棋会馆内处处充满浓浓的围棋元素。墙上一面巨大的棋盘中,摆放着几颗黑、白棋子,据说这就是吴清源20岁那年与日本21世本因坊秀哉的那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世纪之决战”布局。对局由秀哉让先,每方24小时,全局共打挂13,共弈14回,前后历时109天。对局结果:共252手,白胜2目。后来秀哉评论此局时说道:“坦率地说,此番对局在各种意义上来讲都是难下的棋。吴、木谷二人创造新布局,以此向旧传统挑战。种种原因,使我未能达到超脱之境地,这使我回顾往昔,深感技艺尚不成熟。可以想象,对方以三三、星、天元的新法打来,我身为名人,心情无论如何也难保平静了!”

[attach]70032[/attach]


[attach]70033[/attach]


[attach]70034[/attach]


院子里面的树池中,堆积着很多类似围棋的黑白小石子


[attach]70035[/attach]



[attach]70036[/attach]



[attach]70037[/attach]



[attach]70038[/attach]


《澹庐与吴清源围棋会馆》记载:吴清源,本名吴泉,1914年出生于福州北门三角井半野轩。祖父吴维贞,作过道台,后从事食盐专卖生意,家道殷实。父吴毅,排行第五,曾留学日本,回国时带回一些日本围棋书籍。清源出生9个月后随父母移居北京。四五岁时他和两个哥哥吴浣、吴炎一起学四书五经;7岁时学围棋,很感兴趣,进步比哥哥快。1925年吴毅带11岁的吴清源到“海丰轩”茶楼下棋,得到当时围棋高手顾如水的指导,还赢了段祺瑞。1928年在母亲张舒文陪同下赴日本进修。他在日本和木谷实研究起手下星位“新布局”。1936年加入日本国籍。1939年吴清源和木谷实下了升降对局“镰仓十番棋”,将木谷实打至降格。此后连续二十年的升降对局,吴清源先后将日本最强的雁金准一、岩本薰、藤泽明斋、桥本宇太郎、坂田荣男、高川格等打至降格,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辉煌战绩,成为名副其实的无冕棋圣。1961年他遭遇车祸,落下后遗症。1984年古稀之年退出棋坛,潜心研究“21世纪围棋”,又称“六合之棋”,效法天地,不拘泥于边角,尽量保持全体的平衡,这是一种很新的理论。

吴清源平生历经坎坷,每遇困苦时刻,常以白居易《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用以自勉: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attach]70039[/attach]



[attach]70040[/attach]



[attach]70041[/attach]


吴清源围棋会馆内展示:(1)围棋史话,包括围棋源流、福建围棋史、围棋巅峰人物吴清源传奇生涯。(2)围棋文化,包括棋盘演变、棋具构成、围棋礼仪、古今经典棋局棋谱、世界顶级围棋赛事、围棋与中国文化、海峡两岸围棋交流史话。(3)围棋中的人生体悟,包括古今名人围棋故事、围棋和人生境界。(4)互动交流,包括赛事体验、与高手过招、围棋大师风采视频欣赏等。今后这里将开展围棋培训,定期举办各种围棋赛。

[attach]70042[/attach]



[attach]70043[/attach]



[attach]70044[/attach]


有关网络资料显示,福建围棋最早可追溯到五代、北宋时期,莆田人潘慎修、福清人郑侠善围棋。郑侠曾经写过《观棋》诗在棋界广为流传:“三百六十路,通精此有门,数奇藏日月,机发动乾坤。”清代福州梁章钜好围棋,曾任两江总督,撰有《观弈轩杂录》,汇集了我国古代围棋的典故轶事。

[attach]70045[/attach]


2004年,田壮壮导演了电影《吴清源》,由中日两国演员共同演出吴清源传奇的一生,每天都在展室的电视屏幕中重复地播放着。

影片中突出了两个重点,在无国界的围棋中,在民族的信仰之间,展示出吴清源痛苦心灵的挣扎和徘徊。日本宗教首领西园寺公毅劝他加入日本国籍时说道:“围棋是超越民族的……”此时吴清源站在桥上却不知何去何从。在1936年抗战爆发前夕,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抗战中他作为日本棋士曾到伪满州国劳军,在溥仪面前下棋,那时有国人骂他是数典忘祖的“文化奴”。对于曾经在伪“满洲国”下棋的经历,吴清源有过这样的细节回忆:“皇帝跟前下的对局在宫内府连续三天,我和木谷先生每天下棋一小时。溥仪穿着很华丽的装束,在我们下棋的三天里,每次都站在后面观战。但究竟溥仪是怎样的水平,倒是不了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溥仪手拿笔记本,十分热心地观战。”但是笼罩在他头上的一个耀眼光环却是“民族英雄”,他凭籍一己之力打败过全日本棋手,留下许多佳话。在电影中可以看到,他与日本国手的对弈中曾经不断收到日本右翼的死亡威胁。后来在1949年国民党溃败逃离大陆前夕,他又入了中国国籍,1952年在他访问台湾之际,蒋介石政府赠予他“大国手”称号。时光流逝到上世纪70年代,他重新入了日本国籍。在他坎坷一生中,信奉的是“红万字会”宗教。数年前,当台北欲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时,他却拒绝了。他在自传《天外有天》中写道:“我一生有两个目标,一是真理,一是围棋。”经历过百年沧桑岁月,如今的吴清源淡淡地说:“我是日本人。”

[attach]70046[/attach]


有关围棋“烂柯”的故事很多人都是熟悉的。传说中晋代王质上山砍柴,见二位老者下围棋,便置斧旁观,后来离开时却发现自己的斧头柄已朽烂。等他回到村里,却已是“山中只一日,人间已百年。” 吴清源围棋会馆院子里的这组石雕,展现了这个古老而神奇的传说。

会馆内有展览大厅,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传奇的围棋生涯,以及他对世界围棋的贡献。馆内设置有中国围棋史及福州围棋的发展历程,从这里也可以了解到福州这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福州围棋文化十分浓厚,除了棋界泰斗吴清源外,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罗建文、女棋手张璇八段等著名棋手也出自福州。

[attach]70047[/attach]



[attach]70048[/attach]



[attach]70049[/attach]


会馆旁边就是堪称“最美星巴克”的乌山星巴克,是继三坊七巷星巴克后又一家浓浓中国味的门店!店内装饰设计都融合了围棋元素,让人惊叹!正所谓,咖啡与棋皆有道。路过一定要进来坐坐。绿竹摇曳,幽静古朴,一个人想要安静独处的时候,这里是不二之选。

[attach]70050[/attach]



[attach]70051[/attach]



[attach]70052[/attach]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福州市围棋文化展示、民间比赛交流、活动培训的重要基地。福州市围棋协会秘书长黄长辉说,每周末都会举办免费培训班,请专业围棋教师向小学生传授围棋知识,每年还会举办两次大型业余围棋赛事,成百上千的围棋爱好者,在这里感受围棋文化的魅力。

历经沧桑百年,作为黑白世界的化外高手,吴清源对棋道真谛纯粹执着的追求,早已超越胜负、名利和世俗,对人生跌宕起伏的品咂,也已超脱生死之围,近乎潇洒和释然。

以吴清源名字命名的这座围棋会馆,也像极了吴清源的品性,虽栖身于闹市之中,韵动在都市紧凑快速的前行节奏里,却自觉与之隔离。伫立在会馆之内,门外汽笛隆隆、车水马龙,都成为浮光掠影,而只剩一份淡定和从容。



内容来自:老猫侠yz的博客&新华网
图片来自:老猫侠yz的博客
原文标题:《【原创摄影】福州乌山吴清源围棋会馆》(2012-06-25)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