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围棋史上的今天:11月30日 神逝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6-12-1 09:03     标题: 围棋史上的今天:11月30日 神逝

来源:新浪看点 弈客围棋 11月30日 09:45

历史上的今天:11月30日

[attach]64953[/attach]


当初为11月作例行的搜集素材时,便发现这个月的最后几天整个一出白事会。29日岩本薰逝世、28日梶原武雄、26日高川格、25日还有卡斯特罗……毕竟是寒意一日重过一日的季节,我等青壮年还能依赖服装和设备,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委实是一道坎。果真把这些挨个都讲一遍,栏目气氛也太压抑了。就这样终于到了本月的最后一天,虽说今天的棋界并不缺少故事,但无论大小,又怎比得过棋神离开人世。

2014年,吴清源因衰老在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市去世。

可是还能写些什么呢?作为一个幼时便有神童之名的真正天才,从击败段祺瑞之事见诸报端开始算起,人们已经写了近九十年吴清源。为吴师倾注笔墨的名字里赫然排列着川端康成、金庸等中日大家。作为后来者,我都不需要把这些文字一一通读,想想也知道能写的必然早已被前辈们写尽,不会给我留下什么的。

或者评价两句?就如同任何客观评价梅西球技的言论必然会沦为吹捧,评价吴师的成就贡献无非是堆砌一行行赞美词。更尴尬的是这个环节我们敲键盘的还真比不过下棋的棋手,正如同世界第一梅吹是足坛名宿莱因克尔,若是把棋坛几代大佬们对吴清源的评价逐行列出,今天这篇基本也做不了别的了。只说近年来看到的最犀利一则吹捧,来自两年前的井山裕太“如果摆过吴清源老师年轻时的棋谱,就会感觉到他一直在做新的尝试,下的棋很有现在的感觉。虽然有人觉得在当时是划时代的下法,但我却觉得是时代的进步终于追上了吴老师。”

甚至关于他去世本身的意义,大前天的本专栏也不慎提前剧透。大致在吴师70岁引退前后,他便不断表示自己要活到一百岁。不断的说,在各种场合说,在日本说,在中国也说。认真的语气仿佛在做一个承诺,而不是预言,更不是什么美好期望。结果吴师真的活到了一百岁,一直等到14年11月23日中国棋界为他办完百岁庆祝会,才于一周后安然离去。如你所见,失去棋神的庇佑一年后,千亿市值的巨头公司牵着他们秘密研发的黑科技打翻了围棋世界格局。讲道理任何一项艺术门类,在深度学习面前都会败得比李世石更惨,但谷歌显然不会浪费精力,去那些人嘴两张皮的领域自找没趣。围棋就这么被硬架着抬上了抗击硅基文明侵略者的第一线。如今连最恪守传统的日本围棋都忙着搞大新闻,策划起人机混战了。此刻回首,才明白在我等凡人看来可望不可即的长寿,对于吴师而言真的如使命一般。棋神在,方有棋界安宁,说好了一百岁,绝不有一分增减。

然而与棋界安宁对应的,是棋界以外的喧嚣。两年前的今天,各大中文论坛无不借着吴师之名狠狠刷了一波PV,让无数正义之士尽兴而归。吴师在棋盘以外备受争议的一生,让喜爱他的人困惑,关注他的人费解,更让围棋以外的人战意十足。网络降低了太多门槛,供给太多人发泄的空间。让太多人膜拜、赞美、苛责、批斗。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着实宣扬了太多不切实际的美德,批判了太多似是而非的恶行,当善与恶的标准一条条增加,愈是清澈通透,愈是浑浊难明。

争议的是吴清源,矛盾的是我们每个人。我们求学时被教诲要为了学业悬梁刺股,甚至还要在课本里把牛顿请出来烹煮手表。同时我们还被告知做人要有理想,要懂得奉献。现在一个满足了上述一切的人物出现在眼前,我们却如同被窗外真龙惊走的叶公一般仓皇失措。

他终归是我们这个围棋世界的神,旁人为之不解,正如同那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学会了四个吃一个依然下不出一盘围棋。比起说服他们,更重要的是我们棋迷自己如何去解读吴清源。围棋进入网络时代后,围绕在吴清源周遭的争论,次次伴随着来自棋迷狭隘的误解与跑偏。他获得如此尊崇,不仅仅是他强悍至极的十番棋征战,更不是因为他能在李昌镐肆虐时期为中国棋迷提供一针麻醉自我的安慰剂。胜利与强大在这一方棋盘都只是刹那烟火,后人重拾棋谱,只会为其中凝聚着的,饱含棋手精血心智的弈法而动容。

而吴清源,正是古往今来棋手中最虔诚的那个,每一盘每一手,都不为俗事干扰,从拿起棋子的那一刻,毕生只为围棋而活,直到最后。

“一百岁后也要下棋,两百岁之后在宇宙中也要下棋”——By吴清源

特别声明: 以上作品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同新浪网联系的,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进行。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