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春兰杯大回顾:多次合围韩国天王,终归大获全胜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4-3-16 21:25     标题: 春兰杯大回顾:多次合围韩国天王,终归大获全胜

2008年03月14日16:22来源:搜狐体育 作者:萧萧风

  搜狐体育讯 且歌且泪终有花期——春兰杯的一路风尘

  春兰杯,目前唯一由中国大陆方面企业出资主办的世界围棋大赛,2008年3月15日,将揭开第七届的大幕。
  回首前程,一路风尘,有泪有歌。
  中国之杯
  1988年职业围棋世界大赛创办以来,由中国人出资举办的只有应氏杯,而中国大陆主办的世界大赛一直是个空白。1988年12月,坚冰被打破,江苏春兰集团出巨资与中国围棋协会共同创办“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这是中国之杯,是中国围棋兴盛的又一标志。
  春兰杯采用中国围棋竞赛规则,冠军奖金为15万美元、亚军5万美元、第三名3万美元、第四名1万5千美元,最低出场费2千美元。
  春兰奖杯的设计也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由当代陶艺名家、高级工艺师邱玉林先生亲手制作。奖杯高30CM,直径30CM,杯的主体为“仰韶陶器”模型。仰韶文化已有七千余年历史,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围棋也有同样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的国粹,寓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兰杯的设计贯彻中国古典哲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思想,杯身的造型为大肚圆形,古朴庄重,高贵雍容,显示出了“博大胸怀”和“朴实本色”,含有“大气磅礴”、“厚重沉稳”、“包容兼蓄”之意。圆形陶器肚上用春兰“CL”标识组成图案,图案后是经纬线组成的变形围棋棋盘,与地球仪相似,寓意“走向世界的春兰”、“世界级的围棋大赛”。春兰杯上部为圆形,下部为方形,与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学说吻合。左右两耳是黑、白围棋子造型,黑、白意为“阴”、“阳”。杯上24K“金”字,红木底座,陶器是盛“水”器皿,红色为“火”色,陶以“土”为本,“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隐藏其中,吻合围棋变化无穷、玄妙深奥之道。
  春兰杯文化底蕴深厚,格调高雅大方,内涵凝重深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的艺术色彩,堪称中华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第一届:墙外花香
  第一届春兰杯阵容强盛,共有24名世界级高手参赛,名额分配如下:中国9名、日本6名、韩国5名、中国台北2名、美洲1名、欧洲1名。中国参赛棋手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式,聂卫平九段、马晓春九段、常昊八段和邵震中九段为推荐参赛,邵炜刚九段、俞斌九段、宋雪林九段、周鹤洋七段和邱峻四段是在选拔赛中产生。
  在北京进行的前两轮比赛中,中国棋手发挥一般,只有常昊和周鹤洋打进八强。八强赛1999年4月在武汉举行,常昊战胜韩国名将刘昌赫挤身四强,周鹤洋则不敌韩国围棋皇帝曹薰铉。另两名四强选手也都是韩国人——李昌镐和崔明勋,日本棋手早早出局,颓势已经难以挽回。
  半决赛上常昊苦斗不敌曹薰铉,中国选手全部姿消。另一边李昌镐击败崔明勋,曹李师徒会师决赛。
  决赛在南京举行,三局激战,曹薰铉2-1力克李昌镐,赢得首届春兰杯,延续了战神传说。而常昊再负崔明勋,只列第四名。
  春兰之香流入韩国,中国围棋黯然体味悲伤。
  第二届:春兰少年
  1999年底,第二届春兰杯拉开战幕,中国八人参赛,他们是:马晓春、常昊、邵炜刚、周鹤洋、丁伟、林朝华、孔杰、彭荃。韩国七名选手为:曹薰铉、李昌镐、崔明勋、徐奉洙、刘昌赫、金承俊、睦镇硕。日本六人出战:赵善津、王立诚、依田纪基、彦坂直人、东野弘昭、森田道博。
  这一届比赛留给人们深刻印象的是中国小将孔杰。第一轮他遭遇当时的日本本因坊赵善津,力战过关,第二轮再克第一届季军崔明勋,勇闯八强。其他中国棋手也表现抢眼,尤其是马晓春淘汰苦手李昌镐令中国棋界上下为之一振。另一员小将彭荃同样不声不响以粘劫收后将刘昌赫扫荡出局,加上周鹤洋、常昊,中国队五人名列八强,形势一片大好。
  八强战上孔杰继续强势,爆冷击败上届冠军曹薰铉,一举挺进半决赛,“春兰少年”的美誉从此戴在了他的头上。同样取胜的是马晓春,他们两人在半决赛上分别迎战王立诚和依田纪基。韩国棋手遭遇沉重打击。无人进入四强。
  半决赛的中日之争平分秋色,马晓春和王立诚携手决赛。决赛三番棋,马晓春在先下一城的大好形势下遭到王立诚的顽强反扑,决胜局只输半目,与冠军遗憾地交叉而过。
  这一届春兰杯中国队虽然有花无果,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围棋的希望。
  第三届:突然崩盘
  第三届春兰杯2000年12月在春兰集团总部江苏泰州开幕,中国队俞斌、常昊、周鹤洋、杨士海、刘菁、王磊、刘小光、罗洗河和打进上届前三名的马晓春、孔杰出战,规模空前。
  第一轮中国棋手表现一般,两胜三负,但第二轮上掀起狂飙,五胜一负!尤其是小将孔杰再度发威,这次他淘汰的是世界第一人李昌镐,春兰杯果然是他的福地。
  五人打进八强,而且这五位都是当时中国最出色的棋手,看来将这一届春兰杯纳入囊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谁也预料不到的大崩盘突然降临……
  八强战上,中国棋手遭遇惨败,马晓春不敌曹薰铉、俞斌受制王立诚、孔杰遭刘昌赫淘汰,只有王磊在“内战”中击败周鹤洋晋级四强。
  半决赛王磊被刘昌赫扫荡出局,决赛成了日韩争霸——王立诚VS刘昌赫,刘昌赫表现出良好状态,2-1力克上届冠军王立诚。王磊最终名列第四。
  这一届春兰杯中国棋手的失败方式最让人郁闷。
第四届:李氏王朝
  2002年5月,第四届春兰杯在北京开幕,参赛的24名选手为:中国的常昊九段、马晓春九段、孔杰六段、俞斌九段、罗洗河八段、周鹤洋九段、丁伟八段和胡耀宇六段;韩国的李昌镐九段、曹薰铉九段、刘昌赫九段、李世石三段、朴永训三段、崔明勋八段;日本的王立诚九段、羽根直树九段、赵治勋九段、林海峰九段、张栩七段、结城聪九段;中国台北的周俊勋一品、彭景华五品;美国的迈克雷蒙九段;欧洲的汉斯四段。
  这是中日韩三国势均力敌的一届对抗。中国队前两轮没有像此前两届那样大放异彩,但打进前八的三人常昊、罗洗河、周鹤洋都是中国棋界的代表人物。前三届比赛一直未能夺冠,这对李昌镐来说是很难得的事情,这届他与师父曹薰铉携手八强。日本也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张栩、羽根直树、结城聪三人晋级八强。
  八强战仍是难分轩轾,常昊、罗洗河、李昌镐、羽根直树分别闯关,三国大战愈演愈烈。半决赛由中国双骄对抗日韩双雄,结果非常令人遗憾,常昊、罗洗河双双败退,成全了又一次日韩大战。
  决赛没有悬念,李昌镐2比0完胜羽根直树,首夺春兰杯,世界围棋的李氏王朝不可动摇。
  三、四名的“安慰赛”上,罗洗河战胜常昊,中国围棋继续积蓄着力量。
  第五届:中韩争雄
  2003年底,第五届春兰杯如期开幕,春兰集团对中国围棋无怨无悔的支持令人感动。
  中国队九员大将登场:罗洗河、周鹤洋、常昊、古力、孔杰、王 磊、俞 斌、彭荃、胡耀宇,几乎全是少壮派,战斗力达到历届顶峰。韩国队只有五人参赛:曹薰铉、李昌镐、刘昌赫、李世石、宋泰坤,但这是当时韩国最强的五人,绝对不可小视。
  前两轮中国棋手全面爆发,周鹤洋、彭荃、胡耀宇、古力、常昊、王磊六人打进八强,创下春兰杯新纪录。八强中另两人是韩国最强的李昌镐和日本最强的张栩,这让我们仍不敢轻言夺冠。
  八强战胡耀宇力擒张栩,但常昊未能阻拦李昌镐。猛虎出笼,谁与争锋?半决赛胡耀宇也在石佛阵前折戟,决赛济公斗石佛。
  周鹤洋在先胜一局的大好局面下被强大的李昌镐连扳两局,1比2,中国棋手再度与春兰杯交错而过。但这一年中国围棋的总体表现值得称赞,春兰杯决赛前不久,常昊拿下应氏杯,中韩围棋进入争雄时代。
  第六届:春兰花开
  2006年3月,第六届春兰杯开战,此时中国围棋已经由常昊夺下应氏杯、罗洗河夺下三星杯,发展势头迅猛,底气充足。十员大将联袂出征,志在必得。
  前两轮“中国风暴”再度刮起,六名中国棋手跻身八强,复制了前一届的辉煌。但是八强中另外两人是韩国二李——李昌镐和李世石,他们是公认的世界前两强,我们能够圆梦吗?
  雄关终有踏破时,2006年9月28日,捷报传来,中国当时等级分排名第一、第二的古力与谢赫分别击败世界顶级两强李昌镐与李世石,中国棋手包揽第六届春兰杯四强!
  八年风霜一朝尽洗,中华棋界上下欢颜。包揽世界大赛四强,这是中国围棋史上最辉煌的一刻。春兰花开,中国围棋年华锦绣!
  后面的比赛中国棋迷都是以愉快的心情在观赏,半决赛上古力与常昊分别击败谢赫和彭荃,双雄会师决赛,这也是众望所归的结果。
  2007年3月23日、25日,古力在南京进行的决赛三番棋中连下两城击败常昊,成为第一个捧起春兰杯的中国棋手。六朝如梦鸟空啼,虎踞龙盘今胜昔。
  所有伤痛记忆和所有灿烂盛景都已经成为过去,2008年,中韩围棋争霸依然炽热。第七届春兰杯,我们来了,古力、常昊、李世石、李昌镐,当世雄杰聚首,谁可独占花魁?3月15日,大戏开场……

  萧萧风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