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纵横自由:中国围棋的历史该怎样记录
[打印本页]
作者:
天马行空
时间:
2015-3-31 13:00
标题:
纵横自由:中国围棋的历史该怎样记录
来源:新浪博客 纵横自由的博客 2013-09-30 06:27:17
天涯棋人,围棋名记谢先生,文笔优美,棋力不弱,更与很多大牌棋手私交笃笃,先生的文章,微博在棋界都奉为经典,不仅仅是围棋爱好者,连各大媒体都竞相转载。可惜,谢记的文章有一大硬伤,历年来没有改进。凡是涉及数据方面的资料和历史,包括年代、统计,很少有完全准确的地方,甚至出现过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一篇文章里面前后简单的数据计算也会有错。谢记一定是文科出身,对数字数据完全不敏感。近年来新浪小编杨烁在这方面明显严谨很多,以前的棋圣道场,现在新浪的李新舟对围甲联赛的统计数据也值得称道。中国围棋数据信息的问题已经是提了十多年的老问题了,看来还是时间不到,水到渠成的机会还没形成。
又看了看自己4年前的文章,那些问题还在,那些观点一点也不褪色。
书写中国围棋历史的是所有下棋的人,职业棋手,以及以下棋为职业的人,业余棋手,和那些以普及围棋为工作的人们。
他们的一举一动,每一个比赛,每一个纪录,每一个历史闪光点,里程碑,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成绩的提高,都是历史事件,都在浓墨重彩的书写着这个中国围棋的历史。
但是谁来记录这些历史信息,新闻工作者,围棋爱好者,作为这些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是不是同时也需要承担记录这些历史事件的责任?
日本棋院作为一个企业法人,是一个独立运行的公司,所有的信息都属于这个法人团体,所以它能够将自己的所有信息统计整理的仅仅有条。韩国棋院应该比照日本棋院建立,体制没有什么差别。
中国棋院是一个“国家机关”(大概跟中国足协差不多),是隶属于国家体委的一个部门,中国围棋协会只是一个民间团体,更何况中国的棋手,甚至职业棋手的历史早于棋院的诞生,早于围棋协会的诞生,中国的新闻棋战,商业邀请赛,民间传统比赛更是早于这些机构。由此,所有的数据,包括属于棋院自己的信息,似乎都没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记录。
记录中国围棋历史的人,和记录中国社会历史的人一样,需要公正严明,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带有任何偏私。历史的记录需要的是准确,详细,完整。
现在已经是电子时代,不存在大量复制拷贝的困难,不存在海量数据的存储困难,一个小小的U盘,可能就可以装下整个中国围棋的历史。
中国人的记史也许都受到太史公的影响,文笔优美,言简意赅。殊不知,这样的要求仅限于当时竹刻绢帛的记录条件,不得以而为之,更不能说太史公的记录就没有一点的感情色彩,完全的客观公正。
现在我们有了很好的条件,我们可以将整个历史完整的记录下来,可以将所有的数据保存在很小的媒介上,并且可以大量的方便的复制保存。《四库全书》很庞大,但是有多少拷贝?
所有的棋人,棋事,棋赛,棋谱都可以完完整整地保留下来,后人读这些历史可以很方便的了解到详细的情况。不需要像夏商周断代工程那样,一定要从武王回头一望的天象来推断鹿野之战的具体时间。
但是现在纵观所有的中国围棋历史,都存在记录语焉不详的情况,包括研究者奉为经典的《中国围棋》等等,随便举个例子,1982年定段赛5段以下人名为什么不能完整地公布?国家体委还是中国围棋协会会没有这些数据?
中国围棋档案室也像当年的坊门一样遭遇了一场大火?
不知道中国棋院有没有信息技术部门,有没有自己完整的数据库系统,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看到一个权威的完整的,方便查询任何数据的中国棋院网站出现。
围棋天地有没有不得而知,也不知道老编小编们是不是还在用Excel统计数据,得到一些以前不能得到的统计成果就欣喜若狂,沾沾自喜。
围棋的变化堪称天文数字,既然如此,看看那些有着天文数字的行业使用什么在作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气象,金融,军事,数学,天文等等,我想没有哪一家在使用或者仅仅使用Excel吧。
俞斌棋谱管理软件红红火火了好一段日子,我不知道这个软件到了哪个程度,10万个棋谱是不是全在数据库里面,可以方便的进行棋谱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比如说随便提一个要求:这十万个棋谱里面黑棋“中国流”布局的胜率是多少,在黑方中国流布局失利的对局中白方哪一种布局胜率最高?如果能很方便的提供这样类型的查询,这一套系统是有价值的,如果只是简单的检索打印棋谱,那就远远谈不上是一个系统。余平的工作应该也做了不少,但是到了哪个程度,不敢妄言。这些年看看龙珠的微博,我明白了余平同学是干大事的人,是不屑于做这些小事情的。我更不相信日本棋院会仅仅用一台微机去管理所有数据。
为什么所有的爱好者都在呼吁中国围棋的数据统计工作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中国棋院,中国围棋协会,十几年都拿不出一个解决方案?这项工程越拖下去,棋院欠的债就会像滚雪球一样永远也还不清。
欢迎光临 亦苏围棋社区 (http://ysgo.91em.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