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美国老爷爷以秀策的棋局创作出了钢琴曲!-真棋迷!赋棋以乐,棋乐融融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3-9 22:57 编辑

2018年3月4日  弈客围棋

写在前面:这是一位来自美国的老先生,他本身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音乐家,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的围棋爱好者。上世纪某日他正在打谱,是秀策和太田雄藏三十番棋的第六局,突然心血来潮创作了上面视频中这首曲子,名字叫“A Game of Go”。

作者简介:Haskell Small生于1948年6月3日,美国作曲家、钢琴家,大学毕业后在旧金山音乐学院接受音乐教育,并于1972年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获得音乐学士学位。曾在欧洲各大首都、南美、日本和中国举办过音乐会。围棋业余4段,华盛顿围棋俱乐部的发起人。在美国围棋协会的支持下,他于1985年组织了第一届美国围棋大会。他1987年创作的一首二重奏钢琴曲名为A Game of Go,被收录在Klavier公司2000年发行的同名CD中。Haskell的妻子Betsy Small,生于1947年,是一位瑜伽教练,同时也是一名音乐家和围棋爱好者(Betsy曾写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父亲的最后一局棋 一位美国百岁老人的围棋情缘》,有兴趣的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的链接欣赏)。


老先生和妻子在联棋中



夫人生日老先生送的围棋蛋糕



下文是老先生自己写的介绍,小编为大家翻译了全文,以飨读者——

围棋是古时在亚洲兴起的一种棋盘游戏,通过在棋盘线条的交叉点上摆放棋子,来圈住更多的地或者吃掉对方更多的棋子。围棋的规则很简单,但有着象棋所不具备的难度和多重魅力。我创作的这首钢琴曲《弈之棋》,是根据日本1853年太田雄藏和秀策三十番古棋的第六局,按棋局进程一步步谱就的。

我相信围棋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或是消遣娱乐的工具,更是一种可以与音乐相媲美的艺术。围棋和音乐都有一种神秘性,细微之处便可见不同,也都散发出一种美,一种必然呈现事实的美。围棋在我看来和音乐更类似的一点就是它也能够表达人的情感,对局者的快乐、失望,甚至幽默,都能体现在棋步中。正是这样一种特质,让我找到了相伴一生的兴趣爱好。


作为一位酷爱围棋的职业音乐人(钢琴家、作曲家和教师),我一度在寻找一种能将这些兴趣爱好组合在一起的方法。直到1987年我突然灵光乍现,想到可以将一盘棋谱成一支曲子。我决定用两架钢琴,一架象征黑棋、另一架白棋,来一手一手弹奏一盘古棋,那是1853年太田雄藏和秀策三十番古棋的第六局。我选择这局棋是因为其中展现了取势还是争地的取舍平衡、不间断长时间的比拼厮杀,以及几处精彩的劫争。

为了创作这首钢琴曲,我需要在四把不同的椅子间来回切换。我从棋盘前(那把椅子)开始,打谱,试图领会两位高手布局的含义。然后我转到旁边那把摇椅上,试着去想象怎样将这些棋步用音乐的方式演绎出来。可能看上去我已经在打瞌睡了,但实际上我是在进行最难的部分——如何将棋局的演进用音乐的符号表现出来呢?等到想清楚了,我会来到第三把椅子——钢琴前那把椅子上,实践刚刚形成的想法,并即兴做一些改进。之后我会再折回到棋桌前,寻找新的把棋局的流向用音乐呈现出来的方法。如此往复进行,最终我在心里完成了一份初稿,这时我会来到写字台旁的那把椅子上,把这份手稿真正的写出来。当然在后期修改过程中,我仍然会需要其他三把椅子的帮助。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的作品奇迹般地诞生了。


老先生的工作间



钢琴



棋室



客厅也可以对局



遵循棋局的进程,这首钢琴曲也分成三部分——布局(平缓、广阔,思考时间充裕),中盘(从第一次近身肉搏开始,节奏快、紧张激烈)和最后相对镇静放松的官子阶段。中间出现的那几处打劫让我想到,可以通过突出棋手在找劫材时的交换和琴声的曲折,来用这样一个劫争的主题将作品串联起来。这段音乐的另一个特色是和弦(最终在赋格曲达到高潮),体现了对局中双方棋子潜力方面丰富的细微变化。曲子(我认为同样是这局棋)的关键是在第185和186手。一切尘埃落定,两位棋手也大致知道他们之间为追求胜利而进行的博弈最后是一个和棋的结果。

《弈之棋》的首次演出是在1987年夏天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的第三届美国围棋大会上。我和一个人负责钢琴部分,同样是围棋爱好者和钢琴家的马文·沃尔夫泰尔,按照我的乐谱及时在电脑上敲击回车,来对应显示视频中的每一步棋。后来在包括卡内基音乐厅和肯尼迪中心在内演出了很多场,有时有视频配合有时没有,还有在1988年3月6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所有考虑事项”节目中播放。已经发行在两张唱片中,其中一张是钢琴二重奏,CD的名字就是《弈之棋》(发行公司是KLAVIER,版本号是K11106)。

————————————

供稿:孙彦清 CGF52059

翻译:小圆&孙彦清

编辑:小圆 CGF05005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