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金成龙:女子围棋迎来全盛时代(三)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3-8 22:09 编辑

2018年3月8日   弈客头条

金成龙:女子围棋迎来全盛时代(三)-“只要下好围棋就行”,在当前形势下这种认识无疑是最危险的。




1989年韩国棋院院生夏季强化训练纪念合影



  1986年,韩国棋院把职业定段的机会只留给了18岁以下的院生们,理由是若想赢日本,只有集中培养围棋英才。这一政策的推出,自然激起了民愤,当时院生的实力还远不能与接近职业门槛的成年人抗衡。韩国棋院默默承受压力,坚持了下来。韩国棋院院生一期的李昌镐1989年起活跃,彻底扑灭了反对的声音。但是五年后的1991年,普通人定段赛又复活了。这是因为经过韩国棋院的精英教育,院生们普遍具备了和成年人抗衡的实力,韩国棋院已经不怕放养。

  那一时期的70后院生们不仅得到韩国棋院政策性的培养,也得到了前辈棋手们的厚爱。他们是第一批韩国棋院的院生,他们之上没有“师兄”级别的棋手,“前辈”都是叔叔辈,所以得到“溺爱”是自然。

  这一时期院生培养的特征是“免费教育”和“无私的爱”。而且那一时期几乎不存在“道场”,棋才们作为“内弟子”在老师家同住生活,而学棋孩子们家境普遍不宽裕,老师们也不介意“脩金”之多寡,一门心思培养衣钵继承人。现在,那一批70后院生们内心深处都珍藏着感恩之情。

  随着“李昌镐热”的刮起,围棋学校雨后春笋般出现,院生人数也是膨胀,每期动辄超百人。韩国棋院80年代的院生数保持在20~30名,这一数字膨胀到百人以上后,韩国棋院开始感受到费用的负担。于是韩国棋院开始收每月10万韩元的“会费”(约600元,90年代初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

  需要关注韩国棋院“免费教育”向“有偿教育”的政策性的转遍。当时正好是韩国棋院从贯铁洞搬家到往十里弘益洞的时期,即“贯铁洞时代”向“弘益洞时代”转遍的时期。时值韩国围棋依然称霸天下,但韩国棋院最大的失策这时候已经埋下。


2013年12月12日,权甲龙道场突破百段纪念仪式



  因为院生人数膨胀,相应带来“院生生涯”拖长的副作用,九十年代以后的院生很难像八十年代那样上初中的时候就能定段。十年未定段,还依然做院生的“老童生”越来越多了。视院生若己出的指导老师热忱的面貌一点一点消失,换了一副管理者的姿态和面孔。而且曾几何时,管理者又变成了院生联赛冷冰冰的裁判类的角色。最后,院生指导老师彻底沦为了救济生活困难的职业棋手的岗位。

  父母和教师,最能影响年少时节的成长。和儿童期不同,少年时期最受教师的影响。院生注定不会过正常的校园生活,所以韩国棋院院生指导老师的作用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非常重要。但是,韩国棋院恰恰搁弃了这一点。90年代~2000年代李昌镐、李世石的崛起让韩国棋院陶醉,对后被教育的视而不见。韩国棋院持一种安逸的心态,或求一种行政上的便利:再怎么样院生不会缺,里面总会出现第二、第三个李昌镐李世石吧?

  韩国棋院以院生激增、财政困难的名义收取学费,事实上让韩国棋院变成了“私教育团体”。1990~2000年代,因为韩国棋手的国际赛事成绩上佳,韩国棋院的财政还不至于那么困难。

  无论是定段的或未定段的,即使定段了仍看不到前路的棋手们的眼里,韩国棋院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韩国围棋界已整编为韩联赛为中心的体系,而打不上韩联赛的20~30岁一代棋手们的不满,已经接近爆炸的临界了。只能说韩国棋院是自招了举步维艰的局面。

  坦率说,现在韩国棋院的财政非常困难,如果停收院生会费(学费),会感受到剜肉的痛苦。但是,哪怕从别处榨一榨,挤一挤,也不应该收院生们的钱。“穷爸爸”再穷,也不堕父亲的权威,而韩国棋院若想维持其权威,就不该收自家孩子院生们的钱。

  但是,韩国棋院伸出了手,还覥着脸说“现在棋战没了,我们也很遗憾。但是有啥办法呢?我们也着急啊”。

  在无限竞争时代,棋迷们当然会以“惟胜负论”的眼光看待职业棋手。但是,整整熬了十年也未能破门而入的院生们,或者哪怕定段了仍无棋可下,也无平台可容身的职业棋手们,有权利问责韩国棋院拿出方案和对策。


金成龙九段和朴治文。朴治文《贯铁洞时代》写照了韩国围棋的崛起。至于女棋手,译者眼拙没认出来。



时代已变迁,该轮到男子围棋做出改变

  事实上,1990~2000年代韩国棋院“公共教育”模式崩毁的情况下韩国围棋之所以能赢下中国、日本,是和韩国特色的围棋道场在一线挖掘和培育人才分不开,这一时期的道场院长们都应该得到韩国棋院的功勋牌。韩国围棋道场的斯巴达式的培训系统,为韩国围棋的崛起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但是,时代已经变了,“道场模式”已经触及了瓶颈。围棋已不再适用师傅向弟子传授技艺的“无形文化财”(传统文化遗产)的模式,现在围棋不仅需要胜负一线的明星骑手,更需要着眼于整个围棋平台和环境的围棋行政及围棋活动家。“只要下好围棋就行”,在当前形势下这种认识无疑是最危险的。

  南治亨、吴柱成、尹再雄等棋手在初中时节定段成功后转向学业,又分别考上了首尔大学、延世大学等名牌院校。这种成功的“转型事例”历来被围棋老师们用作说服和勾引家长们放心让孩子学围棋的教具,但新形势下已经行不通了。在过去十年里,靠这种模式真正混的开的棋手基本找不到。再说现在的学业,只靠高中时期发奋还远远不够。

  如果院生或者定段的少年到了上初中的岁数,就主动放他们好好专注学业吧。既然小学时代能把棋下到院生或职业的水准,围棋就会成为他们的特长,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东西,其实围棋界更需要他们在社会长袖善舞。总之,必须把围棋界的光谱向广域拓宽。因忽视了这一点,韩国围棋只靠几个精英坚持到现在,而且运气好横扫了国际棋坛,而且陶醉于错觉坐失良机,泡沫终于破掉了。

  “李昌镐时代”早已远去了,围棋界已经不单纯,“只要下好棋就可以”。男子围棋有这种普遍的现象,棋力高的棋手自然而然流露出优越感的东西,而处于下位的棋手也是“自觉”说话不硬气,抬不起头来。也是,毕竟是胜负世界,棋手们遵从食物链的位阶,“实力”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女子围棋的南治亨们很早离开了胜负一线,但是她们并没有离开围棋,而是携来丰厚的社会资源充实围棋的平台。现在,男子围棋也到了必须学习女子围棋的时代。“实力是唯一标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围棋必须藉此腾飞。

原作者:金成龙九段    蓝烈编译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