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人的未来-讨论职业围棋、围棋产业的未来以及围棋的普及

2017年11月2日   棋友文采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阿浩白话,作者郭正浩。

今天,围棋人注定站在了大时代的前沿,如果以本因坊道策作为现代围棋的鼻祖,那么当今面临的必将是300余年未遇之大变革。就在不久前2017年10月19日凌晨,Alphago新论文公布,新的人工智能版本完全脱离了人类的经验,在自我对弈36个小时之后击败了V18版本,40天后对Master达到了90%的胜率。人类的历史上,总有变革的产生,这一次,可以说人工智能直接将围棋从“蒸汽时代”带入了“人工智能时代”甚至“后人工智能时代”。

茨威格说过:“历史的车轮总是在震撼着我们脚下的路。”我们回望历史,我们经历着的也终将成为历史,我们通过历史看到未来。围棋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想借这篇文章向围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致敬,去大胆预测一下围棋人的未来。

职业围棋的未来

就在今日(11月1日)的早些时候,中国围棋协会补充了职业围棋竞赛规程,在细节上全面防范了利用人工智能舞弊的情况。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对现有的职业围棋赛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前一段,围棋界和人工智能还是处于一种短暂的竞技状态(或可称为相持阶段,毕竟除了Alphago 人类面对别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到一胜难求的地步。),我们对一场场人机大战倍加期待,在对弈平台上“绝艺”等人工智能和中日韩职业大师的对抗非常吸引人。但现在,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差距越拉越大,我们需要一个理解和消化阶段,真正去理解计算机的招法,并将这些招法化为人类的知识和经验。有这样一个阶段(从现在已经开始了),所有的技术,所有对棋的理解都会被短暂的打破并完成知识结构的快速重组,如果没有人工智能的诞生,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意味一个职业界100年以上的积累和发展(在技术的大变革没有波及围棋界的漫长历史中,我们或许可以从历史中看到相似的碎片。从道策到秀伯,秀策,丈和,秀荣,秀甫,院社之争,新布局时代,昭和的棋……历史上,大致每50年,围棋的理论将会产生重大的,革命性的变化。)。人类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不会过时,完全脱离了人类经验的人工智能也证明了这一点,所有的经验将会成为新的棋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围棋人很快会开启一个和电脑一起探索的时代,人工智能只是工具,求道的是人。一方面,职业棋手的训练将会依仗电脑,理性的数据分析会给棋手带来最好的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一些历史名局,一些围棋大师的作品,这些棋谱背后的意义将通过数据客观展现,围棋中“美学”的规律被渐渐破译,围棋将回归自由,棋手不仅仅追求精确,还会追求自由地创造。

人工智能带来的可视化将加强围棋赛事的观赏性,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和预测,通过胜率的显现,比赛中原本微妙的形势变化将更加直观,诸如队际赛、城围联这样的比赛形式将更能得到普通棋迷的欢迎。人工智能的出现,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计算极其精确,但他毕竟只是大数据堆积的东西,人工智能迫使围棋人换个维度思考问题,这便是“道”,我们通过人工智能这个工具将更多感性的变为理性,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围棋中文化、艺术等层面的财富。

在未来,职业棋手不只是“一生悬命”的人,他们更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接受更广的学术方面的训练,在接受了更广阔的教育后,在拓宽了眼界后回归围棋,和人工智能一起探索围棋的秘密,他们将会是杰出的跨界人才也会是行业的推动者和内在动力,在今天很多职业棋手选择走入大学,证明围棋界很多人已经发现了这样的趋势,棋手需要跳出方寸棋盘去思考问题。

围棋产业的未来

围棋产业中最具分量的就是青少年培训这一块,人工智能教学的普及需要教师们有所改变。教师由单纯的授业者转变为引导者,多媒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将学生带来最好的学习体验,自学与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将成为教育的主流,教育必将打破时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到他们想学习的,老师的作用将成为答疑者,指引者,同时需要有组织的能力引导学生分享知识,交流知识。教师除了围棋水平外,还需要懂得青少年心理,具有信息的整合能力。

在青少年培训中,段级位考核一直是比重很大的部分,所有的教学围绕它进行。在计算机考核普及后,所有的段级位审核将呈现客观化,严格化,统一化,电脑会对不同的棋力理性客观地进行评价,传统段级位比赛也不可或缺,将成为并列的评价标准,但是围棋文化,围棋礼仪的考核也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已经走入了普通棋迷的电脑,这是棋迷网络对弈的不幸(或许千里之外和我对弈的是一个没有感情无法战胜的deepzengo),但这也是围棋迷的幸运。大数据时代,网络将帮助棋迷构筑棋迷社群,围棋的乐趣将不仅限于对弈的乐趣。社交,把握住社交,这才是未来的趋势。线上的约战可以出手如电,随时随地约战,也可以数日只下一局,打破时间空间。我们分享围棋的乐趣,交流围棋的信息,网络将围棋的社交性将最大化,通过线上的约战,好友齐聚线下的棋社,棋友们可以一杯香茶,一个下午尽情体验围棋的快乐,也可以打开手机查一查,在朋友圈中自己的等级分是不是稳稳地“管住了”老对手“隔壁老王”,如果我想“显摆”一下,随时随地我便可以直播自己的对局。这种随心所欲返璞归真的快乐,真的是这个物联网时代带来的福利。

围棋文化的发掘成为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围棋的影视剧,文学作品会越来越多,围棋本身就是东方文化最好的载体,而棋手则是兼具传奇性和故事性的人,他们比影视明星,体育明星深刻、有内涵得多。这两年,围棋界出现了一批非常年轻的棋迷,她们对围棋无比狂热,我们称她们为“迷妹”,“迷妹”的出现印证了围棋的文化也具有流行文化的元素——流行文化未必不深刻,而传统文化并非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例如,这些年像《见字如面》,《朗读者》这样的节目风行,围棋一定也可以。

各种追求极致对局体验的产品问世,数子的软件,棋型识别,学习围棋的APP,和网络链接的教材等等,普通棋迷将会得到最好的对局体验,水平和兴趣也会提升。

围棋的普及

围棋将会在西方得到进一步的普及,通过网络,10年后,西方将会出现水平和国内一线相当的高手,并且很快成为世界大赛的劲旅,距离欧美选手取得好成绩的一天不远了。

西方人对围棋理解的偏差在于,无法理解围棋中太多虚的东西,而未来中国文化的传播加上计算机将棋理客观化、数据化,将产生一种东西方思维的迅速融合。这个过程一如未来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这个传播将借助网络更加的迅速。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智慧迅速的结合,一如欧洲历史上所经历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未来必将经历的,而这场属于人类的文明融合离我们已经不远。

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一个老龄化社会,围棋将成为老人退休后的选择,学围棋更加方便,很快老年人便能体会到围棋的乐趣。围棋教育将和亲子教育,育儿教育结合,越来越多的妈妈会爱上围棋,进而培养出更多的围棋迷。

不用怀疑,这个大时代就在眼前,首先我们要忘记围棋的胜负,换个维度去看围棋。我们会看到更海阔天空的景象,未来是围棋人和计算机一起探索围棋的时代。莫将心乱杯弓影,石借他山兴烂柯。

郭正浩,来自洛阳,是一个愿意为梦想走遍天涯的无怨无悔的海归。品味过不一样的人生,我珍惜今天喝着白开水和您聊天的时光。很高兴认识您,这是我们的缘分。我是郭正浩,我等您很久了。

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阿浩白话

文章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并放置二维码

捍卫原创,棋人之责

微信号:ahaobaihu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