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浅谈控堂

来源:转载

  刚入行的围棋老师控堂是个难题,也是教学的基础。下面这篇文章是以前培训老师时写的培训资料,限于水平,自有不少不足之处。一点自己的看法,与诸位老师共勉。

  控堂的意义:
  1. 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才能保证学生能进行有序的学习。如果在课堂上闹成一团,或死气沉沉的氛围中,学生都很难保证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所以最起码的控堂能力是老师能教好棋的前提。如果控堂能力差,那就算教学时再生动,知识点讲解得再到位也是无济于事的;
  2. 有了良好的学习秩序,还要注意对孩子的情绪、兴趣、思考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这一点对老师的控课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控堂的三个层次:我觉得控堂有以下三个层次,每个层次是下面一个层次的基础。每一个层次到位,就可以追求更高的层次。
  1. 整顿纪律:如果课堂纪律出现混乱不好控制的情况,而任其发展往下讲课是没有什么课堂效果的,不如干脆停止讲课整顿好纪律。哪怕整顿纪律浪费了一堂课时,如果能纠正上课的纪律、使孩子能在以后的课中能认真听讲,也比只顾讲课不顾纪律要强。但这种方法一般成熟老师用得较少,如果整顿纪律次数太多,一方面容易降低课堂的效率,也容易因为过于严厉而使孩子出现畏学心理。
  2. 维持纪律:整顿好了纪律,就开始放松,学生也会开始松懈。这样就会造成整顿纪律过多的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地维持纪律。维持纪律靠的是几点。
  1) 注意到每个孩子的动态:教师要控好堂,就不能仅仅把一个班当作是一个班来带。要注意到的是一个班是由个性各异的孩子组成的。这样就对老师提出了要求,如果用生硬的方式是不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而只要一个孩子出了问题就会对整个课堂的纪律造成挑战。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教学手段也得因人而异。只有在微观上每个孩子都能掌控,才能在宏观上掌控好整个班级。
  2) 教学生动化:光有要求,很难保证实施。因为孩子的天性就爱动,如果课堂沉闷乏味、对孩子缺乏吸引力,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转移。而孩子注意力的转移,就会不自觉的开始影响课堂纪律和氛围。如果不加控制,很容易成为课堂失控的源头。而对孩子具有吸引力的一堂课,也容易对孩子的行为作出纠正。
  3) 灵活运用各种沟通手段来吸引孩子注意力,纠正孩子的行为。
  3. 培养习惯:整顿纪律和维持纪律结合,基本上能够保证课堂基本秩序。而培养习惯,这是最高的一个层次。但在到达这个层次之前,也必须经历前面二个。只要培养好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就不用担心会出现课堂混乱的情况,孩子的水平提高也会相应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样,也最容易获得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对于如何维持课堂纪律的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就着重讲一下。
  一、 如何能注意到每个孩子:孩子的天性各异,所以老师不仅仅要做的是规范整个班级,更重要的规范具体的每个孩子。对老师来说,需要做到的是了解心理变化,掌握他的性格特征。
  例如:
  如果有存心捣乱的孩子(一般只有在已经带皮掉的班上会出现),一定要严厉制止他的行为,树立老师的威信,最后晓之以理规范行为;
  如果有孩子不明是非,一昧的批评只会伤及自尊。这样的孩子要先跟他讲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让孩子明白了对错,然后还得给他时间去改正。在其改进的过程中多提醒多鼓励,就能纠正孩子的行为;
  如果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不自觉的做违反课堂纪律的事情,则不能过于注重批评。对这样的孩子别想一口吃个胖子,一堂课下来就表现优秀。应该得有耐心,以鼓励、提醒为主,表扬他每一次的进步,慢慢纠正。
  对于孩子的行为变化,老师也应该了解其心理成因。是畏难情绪?是不善交往?是缺乏自信?。。。。。。对症下药才会更有效果,也会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对于有些孩子有些小问题的和不良习惯要引起注意(如回答问题举手时说话的或干脆不举手直接回答的;从不举手回答问题的;上课开小差的。。。。。。),不要等这些小问题养成了习惯行为或者慢慢影响了整个班级。对于这些小问题掐死在萌芽状态,就不会引起大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无论他犯了多大的错误,都不能把他抛在一边不管这种方式来惩罚。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会对班级带来越来越大的问题。带好每个孩子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我们只要对每个孩子尽责了,孩子也会给我们回报,那就是成绩。

  二、 生动化教学是幼儿启蒙围棋教学的重要武器。简单的来说就是多用拟人、象征的方法,用儿童化的语言,把要给孩子传授的知识讲解得生动易懂。
  生动化教学中讲故事是吸引孩子注意力,增加围棋吸引力的常用方法。但现在讲故事方式有些老师用得过多了,这未免就有些本末到置了!你会讲故事,孩子很喜欢听你讲故事,但听了以后是不是能够学到知识?所以讲故事可以讲,但要适度。因为所有的教学手段都应该围绕着孩子如何能够更好的学到知识来组织。
  生动化教学语言组织很重要。同样的内容,可能大部分老师讲得平平淡淡。语言组织要注意的是不但形象生动,而且能够传递情感。课堂不是会议会场,单调的语言只会让人昏昏欲睡。优秀的老师讲课时声调时低时高,语速时快时慢,就象上演一出话剧。所以优秀的老师能在讲课时还富有感染力、能调动起课堂的氛围、鼓动起孩子的学习热情。这样学生上一堂课好象在过了一次节日,怎么不能学到知识?
  生动化教学除了语言组织以外,教学组织也很重要。切不可用“满堂灌”“注入式”教学,这样只会教出一群没有主动思考能力、死记硬背的学生。防止重教轻学,重讲轻练的现象。老师讲述时应少讲、精讲;语言精练易懂、讲述要达要点,不可纠缠于枝藤梢叶。而教学过程可多组织一些教学活动,以多互动、多启发来让孩子自己想到并掌握要学的知识。
  要做好生动化教学,因材施教同样重要。上课切不可死追进度,要根据孩子具体学习情况来决定。这需要老师对孩子学习情况了然于心,即使不能,也可从上课互动时学生的反应来发现。对学生没有掌握的,要深讲;学生掌握但不能灵活运用的,需要多靠练习来解决;学生掌握程度较好的,只需要提一提要点,拎清楚孩子的思路就足够了。学生不可能掌握的内容自然就不要讲(如不能理解定式时就让孩子背定式),死记硬背没有一点好处。同样习题的布置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才能对孩子的掌握知识真正有作用。

  三、 没有太多的理论知识,就讲一些实例了。
  教学时应环视课堂贯彻始终。眼光如只看大棋盘,或者在教室里空洞地扫过,学生的感觉就是老师没有注意到你,从而会大胆地做些小动作或认真地开着小差。我们小时候应该也有这样的经验,一些老师眼光在教室里一扫,每个学生都感觉他在看自己。而我们就是应该做到这样,眼睛在教室里扫过时,应该注意到每个孩子的神情,举动。对课堂上每个孩子的动态,我们应该了然于胸。
  很多老师常用“不要讲话”“不要做小动作”的语言来约束孩子。但这些语言往往效果不大。试想如果在一个会议上,领导在上面也说“不要讲话了”类似的话,你在下面也必然会当作耳边风了。但如果领导说“是谁在讲话?”,同时目光在注视你,估计你还敢吭声吗?当然只注意批评孩子的,很容易顾了这头又要忙那头,同时容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更好的办法是“看哪位小朋友表现最好”的方法。因为孩子与成人有所区别,对孩子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是鼓励和表扬。这样,被表扬的哪些孩子因为自豪,就不再容易犯错误。而不被表扬的小朋友也会注意到自己的举止。
  很多老师会忽略与课堂无关的问题。一些小朋友有疑问时,要及时帮助他解决,或者约定在下课时帮助解决,切不可无视。今天你无视了他,也许到明天就轮到他来无视你了。

  提问题的技巧:
  1. 叫那位同学来回答问题,是个学问。
  基本的原则是:
  1) 多提携后进、不太积极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能逐渐溶入课堂的氛围;
  2) 多提纪律好的学生来参与课堂活动,树立在课堂上的模范形象;
  3) 多提携进步大的学生来参与课堂活动,作为对他们进步的一种鼓励。
  2. 提问时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时间,不能够太长,要不就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气氛,下面的学生也会等得无聊。
  如:
  1) 简单的问题,由程度差,举手次数少的,让他们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
  2) 困难,但是回答时间不长的,由程度较好、容易回答对的学生来回答以免影响课堂;
  3) 复杂的问题,根据孩子的熟练程度尽量把他分解。如一道习题,如果直接回答,孩子可能回答有比较大的难度,我们可以把思路一理,“首先看白有几块棋?”“哪块白棋是棋筋?”“我们应该怎么吃掉这块棋筋?”。这样把题目分解成好几道题目,题目就变得简单了,参与课堂活动的孩子也会更多,也更容易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千万不可用“白棋这块棋是棋筋,我们应该怎么吃掉他?”的方法。这是在代替孩子思考,不利于孩子增长独立思考能力的。
  4) 一道题目,如一个人回答时间太长的,我们可以把他分几二个、三个同学来共同参与完成。

  课后的练习,也应该以简单和稍难的题目结合,并且以简单的为主。
  理由:
  1. 简单的题目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做题的习惯,太难的习题往往会让孩子产生畏难心理;
  2. 简单的大量的习题有利于巩固并熟练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比较难的小量的练习是挑战孩子的计算能力。
  有些老师的误区是给孩子练习难度稍高的练习,这没有必要。具体原因说起来是另一个话题了。在此就不谈了。

  作为一个老师,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职责所在。对于重点栽培尖子生,不仅是不利于整体的进步,反映在课堂上也是对差生的不够关注。并且我觉得是不是有点厚此薄彼?对同样交费的家长是不是不太公平?
  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尖子生。但还没有一个学生学棋二年打不上1段的。就这点,我觉得还算得上是一个比较负责任的老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