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韩国现代围棋史14 业余围棋制度的确立和棋士认同

2016年08月02日09:07    新浪体育


2001年韩国棋院“围棋转体育”百万签名运动宣誓仪式



  新浪体育讯

  3、业余围棋制度的确立和棋士认同的关系

  棋士认同性的进一步提高,得益于业余级别制度的创立和发展,而且受益的程度很大。业余和职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业余的认同越明确,职业的认同越会彰显,反之亦然。

  在70年代中期以后,很多业余比赛得到创办,以下看这篇《如星火燎原的业余棋界》的报道。(《围棋》 1978.5月刊)

  “前年末韩国分裂的棋界得到合并后(译注:“棋士哗变”后创立的“大韩棋院”与韩国棋院重新合并),业余棋界开始散发出活力,以去年首届业余十杰战为契机,多项业余棋战如雨后春笋得到创办或者复活。即韩国棋坛刮起了业余棋战之风潮。(中略)现在,韩国棋坛可以经得起任何风浪。业余棋界的隆盛发展开启了韩国棋界的无限的可能性。”

  业余比赛为什么如此重要呢?因为这些比赛会赋予业余棋手认同的意义。业余棋手参与围棋活动,会扩散“围棋是什么”这一本质属性的认同,相应提高围棋的社会认识水准。可以说业余是职业的镜子,反之职业是代表围棋的本相。没有镜子的鉴照,就不会有自我意识。

  7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性的业余比赛蔚然成风的根基在于,之前已确立了业余棋手的级别制度。以下表2、表3可以证明韩国业余级别制度的发展过程。

  表2 业余段位发证数


  表3 月刊《围棋》级别认证考试制度发放的业余段级数


  看表3,会有这样的疑问,80年代中期以后韩国围棋界的发展是否进入了停滞期,或者开始暴露潜藏的危机?而且还可以推论,韩国围棋人口的增长,在80年代中期达到了其最大值。

  而这个表格还可以说明职业棋士身份认同的不安感。90年代中期以后,“段位无用论”逐渐抬头,且没过多久就废除了升段大赛。但是,棋士的身份认同和职业段位的价值,始终存在着齿轮咬合的关系,段位制度的空转,也会带来棋士认同的动摇。从表4可以看出,从90年代中期开始,段位的权威正在被削弱。作为参考,1982年日本的职业棋士人数为386名,其中九段有63名。

  表4 职业棋手总数和九段总数


  大抵从1988年起,韩国三段、四段的战绩开始超越九段,而90年代初随着九段人数的增加,其整体的价值和意义也在褪色。职业段位价值的下跌,相应也拉低了业余段位的价值。表3、表4所表明的80年代中期业余级别证书发放量的下跌趋势,和职业段位价值的降低基本吻合。

  国内棋战数尚未增加的状况下,忽然刮起世界大赛之风,这种趋势其实并没有改善大部分棋手的经济条件。

  4、总结韩国棋士确立身份认同的过程及面临的危机

  在韩国围棋不被看做赌博类娱乐,而是视为健全游戏的根源之一就是职业棋士制度的建立和革新。这也是韩国现代围棋的开拓者赵南哲先生不朽的功勋所在。事实上,围棋职业观的确立和社会认知的提高是相互支撑着走到了现在。

  棋士的职业认同尚不明确的60~70年代,建立职业观并付诸实践对棋士们来说是相当艰难的一个历程,但恰恰是在那个时期,韩国棋士们在逆境中确立了身份认同,并成为了韩国围棋成长的根本的推动力。首先,围棋在韩国一直难以摆脱朝鲜时代末期的国手们耽于安乐的那种印象,但是棋士身份认同确立的过程中,消除掉了“射幸”类赌技的的社会消极的认识。

  第二是职业棋士制度的确立,使之正确的围棋观得以树立,成为了形成“围棋是什么”的社会认识并迅速扩散的要因。实际上,社会对围棋的肯定的认识,即等于是对围棋职业人的肯定。

  如果总结职业棋士身份认同确立的时期,其时间点是“棋士哗变”之后。而职业认同的提高是得益于80年代社会经济的景气和增长,以及天才棋手们的活跃所带来的围棋形象和社会好感度的提高。而决不能忽略的是日本围棋以及赵治勋在日本的活跃,对韩国棋士身份认同的确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因赵治勋的活跃,韩国国民对围棋的关注大幅提高,在此过程中日本对围棋的认识被介绍到韩国,而这些信息又积极改变了韩国社会对围棋的认识。

  而韩国棋士职业认同的提高,80年代中期达到了顶点。同时,韩国围棋的发展也就在80年代中期步入了停滞期。业余级别体系不再有价值,职业棋手增多,但是经济待遇无法提供相应的支持,棋战数失衡,而且不再增加。

  还有一点就是,棋士的身份认同,不能单纯只靠职业自豪感,这实际是和收入和社会认识密切相关,而且基础是业余围棋的制度化水准。业余围棋制度的完善意味着职业和业余的连带性进一步提高,这相应会提高职业棋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

  韩国业余棋迷对待职业棋士的态度不如日本,导致韩国职业棋士的身份认同相对稍显不稳,这虽然遗憾,但现实终归是现实。

  原著:文容直  蓝烈编译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