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清代围棋(1)

本帖最后由 天下无双 于 2016-4-16 00:12 编辑

来源:转载

  在经过了大明王朝三百年如梦繁华后,围棋在清代(公元1644——1911年)迎来了它的最高峰,从清初的黄龙士、周东候,到程兰如、梁魏今,从范西屏、施襄夏,到清晚期的陈子仙、周小松,一代代的高手们将中国古棋中的嗜血的攻杀、精准的计算,发挥的淋漓尽致。特别是黄龙士、范西屏、施襄夏,是中国古代围棋史中公认的最强三人,许多天才着想仍为现代许多高手所推崇。

清代围棋发展的特点



  一、统治阶层对围棋的不提倡不反对。游牧民族出身的满州贵族并无围棋的传统,清代王公贵族中很少有下棋的,再强的高手在清统治阶层眼里可有可无,唐宋时期的“弈而优则仕”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这也恰恰符合了围棋本身的艺术本质,不会受到统治阶级严酷文化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在清代早中期,文字狱的严酷使文人士大夫阶层不敢过激的评论时政,围棋在这方面所具备的优点,是它在清代那样严酷的文化环境中,得以顺利发展的关键。

  二、围棋作为修身养性、散情忘物的载体,在社会较为安定,经济较为发达的时候和地区才能产生一定发展,如同绘画、音乐一样,衣食足才能知礼节,不再担心温饱问题才能进一步享受音乐绘画围棋带给自己心灵上的娱乐。清代特别是康雍乾时期的社会相对的安定,经济相对发达使围棋发展成为可能,所以清代国手大多出现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江浙两湖地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清代国手出现频率相对频繁,经常出现几名国手共主棋坛的局面。如果单从某一位大国手活动的时期看,在他的周围,不但有与他能够分庭抗礼的对手存在,而且还有一些实力比之稍弱的高手,此外还有众多水平已相当不错的棋手。由于大国手黄、范、施、周的技艺水平较之前代著名国手,已有实质性的提高,即使比他们实力稍弱的高手,比前代国手也毫无逊色。因此,清代的围棋水平,不仅是出现几个天才的问题,而是从整体上都比前代有较大的发展。

清代围棋发展的大致阶段



  一、清早期:(顺治及康熙早期)

  此一时期弈史上又称为“弈乐园”时期,此时期的国手们活动范围以江浙一带为主,特别是在扬州弈乐园,国手仕人因明亡清兴而有怨不敢言,只好因棋寄情,消遣愤懑。此时期初期以明代最强国手过百龄与周懒予争棋最为著名,周获得暂短的胜利,随即又被更年轻的汪汉年和周东候超越,汪周二人还未分出胜负,又横空出现了让人瞪目结舌的天才少年黄龙士,除了周东候勉强可以应付一二,其余诸多高手望黄龙士而走。但黄龙士又英年早逝,棋坛又归其学生徐星友所有。

  二、清中期,(康雍乾时期)

  此时期又称为:“四大家”时期,也是清代围棋以及中国古代围棋的最高峰时期。康熙中,年迈的徐星友为年轻国手程兰如击败,程兰如与粱魏今成为棋坛双壁,一时难分伯仲,年轻二十岁的范西屏的出现让正在巅峰时期的程梁二人顿时失色,而范西屏称雄棋坛十年后,小其一岁的同乡同里并且同时入门学棋的师弟——大气晚成的施襄夏才慢慢斩露头角,范施二人在三十岁时在乾隆四年于浙江当湖熬战十局,各胜其五,从棋局看,可说是出神入化,玄妙异常,关键之处杀法精妙,惊心动魄。 “当湖十局”不仅是范、施的绝诣,也是我国古代座子制的巅峰之作。

  三、清中晚期:

  清晚期的棋坛也是棋家众多,特别是范施仙逝后,棋坛名家辈出,各呈其能,无人能称最强,弈史只能勉强称之为:“十八国手”时期。直到陈子仙和周小松出现,才使棋坛进入陈周争雄时期,但陈子仙的早逝,使晚清特别是道光后,周小松一人独行江湖,无人撼动其地位。当光绪十一年(1891年)周小松过世后,棋坛已无复后来人,特别是清末1910年日本高手高部道平访华时,中国最强高手均被其让二子至三子,岂有我堂堂中华空无人~~~~。

  我们还是从明末清初的过百龄和周懒予的过周十局中慢慢寻找清代围棋的脉络吧。

白(先)周懒予   黑:过百龄 白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