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吴清源生前嘱托后代寻祖 吴树钧:可惜还是晚了

2015年12月25日17:46    新浪体育


吴清源后代吴树钧赴桐乡寻祖



  据今日桐乡报消息记者沈怡华消息 吴清源,围棋界毫无争议的殿堂级人物,生于福建长于北京,在日本获得自己围棋生涯的最高成就。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190多年前,他的祖先带着堂名“慎行堂”,从桐乡石门迁往了福建。“慎行堂”在哪?故土又在哪?这是二三十年来一直萦绕在吴清源及其后人心中的疑问。去年11月,大师走了,带着故土未归的遗憾。近日,吴清源后人吴树钧只身寻到桐乡,当在石门运河畔看到写在老家具上斑驳的“慎行堂”时,泪流满面。

  波折的寻祖之路

  吴树钧,今年70岁,一口浓重的福建口音。其祖父的弟弟正是吴清源,他叫吴清源为叔公。

  12月22日,他只身一人坐飞机从青岛儿子家来到萧山机场,随后转辗到桐乡,满心忐忑。

  在儿时,就常常听祖辈说着“慎行堂”,“慎行”两字成为代代相袭的家风。而在其曾祖父、祖父包括父亲的墓碑上,都刻着“石门”两字。因为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浙江石门便是祖居。

  在二三十年前,吴树钧和其族人,包括叔公吴清源、吴宪,还有在密歇根大学当教授的叔叔吴翀都一直在寻祖,有几次也找到了嘉兴,可一直未果。

  几个月前,吴树钧按着“崇德”的线索,打电话到崇福镇里,接电话的是一个小伙子。小伙子年轻,自然给不出答案,却在网上帮着搜到一篇由我市文史专家叶瑜荪写的文章《吴清源祖籍地在桐乡石门》。

  吴树钧如获至宝,几番电话,终于联系到了叶瑜荪。

  在叶瑜荪的介绍下,我们知道了“慎行堂”与吴清源的关联。“慎行堂”的堂名得追溯至康熙年间高中榜眼的吴涵,因为审案公允,受康熙赏识,赐“慎行”二字,吴涵制作了“慎行堂”匾额,这份家族荣耀便随着这堂名代代相传下来。到了1825年,吴清源的曾祖父吴瑛,也是吴涵的后人,中举后赴福建任学官,石门吴氏一支分迁出去,成为“慎行堂”吴氏福州族系的第一代。

  而石门吴氏一直以来,都聚居在运河120度转弯处的弯心,这一隅是世人眼中的风水宝地,被称为“玉带环腰”。而当地人更习惯将这一带叫作“吴家门”,当代书画家吴蓬正是“吴家门”的代表人物。

  在叶瑜荪的牵线搭桥下,有着同一祖先的福建吴氏后人吴树钧和石门吴氏后人吴蓬联系上了。

  “家之本在祖,人心向祖,从这一刻起,我们就回归到了“慎行堂”,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有根的人了。”吴树钧在与吴蓬短信中,迫切表达了想回来看看的愿望。

  吴蓬同样激动,本来要回北京的他,推迟了行程,只为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以前真的不知道,“慎行堂”后人居然在福建还有一支支系,还出了吴清源这样的围棋大师。”

  带回一抔故乡土

  当吴树钧从机场走出,远远便看到了“慎行堂”的接机标语,激动不已。

  这是吴蓬特意安排的,他用金墨写下这三个字,让女儿女婿带去接机。诉说着同为“慎行堂”后人的自豪感。

  两位老人在故土相遇,却也是一家人分隔190年的重逢。

  吴蓬带着吴树钧来到位于运河转弯处“吴家门”的祖居,这里偶尔还有来往的吴姓人家有23户,百余人。“过去,这里家家户户的家具上都写有‘慎行堂’,上面涂有广漆,不过现在留着这些符号的老家具不多了。”吴蓬家的祖居虽然因为运河拓宽,两次重建,但这些留有“慎行堂”标志的家具都被保留了下来。

  触摸着这些破败的家具,吴树钧仿佛触摸到历史与过往,不禁泪流满面,不断地拍照。“我要让福建和国外的亲人看看,我们终于找到根了。”

  吴蓬又带着吴树钧走访了周围的吴氏族人,柔软的吴语在吴树钧听来有些陌生,但他们的热情却让他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此行,吴树钧还带了一本由其叔叔吴翀修编的中英文版的《吴氏家谱》,其中记载的是迁往福建后吴家族系图及有关资料。“看看能否与石门这边的族谱联系上。”

  遗憾的是,1971大运河拓宽时,“吴家门”老宅拆迁,发现了很多家谱等家族资料,因当时正处“文革”,没人敢保留,后来便流失了。

  临走时,吴树钧在运河转弯处取了一小抔土,小心放入袋中。

  望着悠悠运河水,满是感慨:“可惜还是晚一些,如果叔公吴清源在世时能回到这里,该是多么欣慰。”吴树钧说,吴清源曾不止一次提过希望能找到石门的故居,也嘱托后人要去寻找。

  昨天吴树钧踏上了回程之路,他说迫不及待想将寻到祖居的好消息和亲人分享。“明年,我将带着更多家人一起来。”

  吴树钧也提到了一个愿望,希望当地政府能在“吴家门”建上一个小亭或一个小屋,作为吴清源祖居的见证,了却他生前遗愿。“作为吴清源后人,我们也十分乐意为家乡捐赠一些吴清源生前用品。”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