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围棋世界比赛之六:世界冠军标准探讨

来源:新浪博客 kecen_xq的博客 2012-10-25 15:46:34

围棋世界冠军标准探讨



  一、世界大赛并非以高奖金、高水平为唯一标准

  1988年富士通杯赛以前的日本国内七大赛,水平、奖金与影响力均独冠全球,但估计连日本人自己也明白称其为世界冠军不妥,理由很简单,日本国内七大赛为日本国内范围的比赛,没有向世界其他国家选手开放。

  二、某些比赛虽然赛事主办方不设奖金或其他原因参赛问题水平有折扣,但条件与级别标准达到仍应称为世界冠军,如:

  1、首届智运会男子个人赛因不设奖金及赛制关系有众多高手未报名参赛,但由于其并未设置这些选手参赛的障碍,因此理论上冠军仍应称为世界冠军;韩国棋手姜东润的首个世界冠军理论上应来自于首届智运会个人赛,而不是其后夺得的富士通杯。

  2、第2届应氏杯中国棋院因对其邀请当时与中国棋院有纠纷的芮乃伟参赛而集体退出也是同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例虽然参赛选手不完美,但规格并未实际下降,首届智运会男个人赛参赛者中有古力、朴永训、朴正祥、王立诚等世界冠军,第2届应氏杯举办时当时最强的日本韩国均参与其中(中国当时水平落后日本,与韩国相当,但当时世界冠军已有韩国和日本选手,中国尚无人夺过世界冠军);

  3、第2届智运会因举办通知较晚而定格为业余比赛,虽然实力最强的中韩朝三国业余棋手未参加,但其并未设置参赛棋手的限制,冠军仍可称为世界业余冠军。

  三、某些比赛虽然水平已经达到世界顶级或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力,但级别标准不够仍不能称为世界冠军,如:

  1、亚运会围棋比赛、三国擂台赛、CSK杯亚洲男团赛、黄龙士佳源杯、华顶茶叶杯、中国国际萧山赛、亚洲杯赛、世界名人,参赛队及选手均包括中日韩三国的世界顶尖高手,但因其参赛范围局限在亚洲或中日韩,参赛范围受限不能称为世界冠军。

  亚运会围棋比赛水平与智运会、智英会比只高不低,规格也更高(智运会、智英会毕竟是专业性运动会,而亚运会是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第二大综合性体育运动会),但与亚运会其他比赛项目受参赛国为亚洲地区(亚奥理事会成员)一样,虽然亚运会有不少比赛项目的水平与奥运会相当,甚至已经超过奥运会的水平,但仍不能称为世界冠军一样,亚运会围棋冠军当然也不能称为世界冠军。

  三国擂台制的农心辛拉面杯、正官庄杯、黄龙士双登杯因限制在中日韩3国,水平虽为世界最强,但一是赛制原因参赛范围有限,二是该赛制更突出个人的能力,不能完全体现团队的总体水平(如韩国徐奉洙曾以一已之力创下9连胜横扫中日两队;2012黄龙士双登杯当时世界最强韩国也因为中国王晨星超水平8连胜居然1胜难求,但她们却马上在华顶茶叶杯上以绝对优势夺冠),基于上述原因冠军不能称为世界团体冠军;

  CSK杯亚洲男团赛与黄龙士佳源杯世界女子团体赛(及华顶茶叶杯、萧山邀请赛等类),CSK杯与黄龙士佳源杯等(华顶茶叶杯、萧山邀请赛等类)是与农心杯正官庄杯赛制不同的男女团体赛,均为中日韩台4国(区)参加,比农心杯正官庄杯多中华台北队,比赛采用更体现团体水平的单循环赛制,代表了目前世界男女团体的最高水平,但这两个比赛都有亚运会比赛同样的问题—没有向更多的地区和国家开放(甚至比亚运会范围还小),只能作为国际大赛看待。(目前团体赛中世界智运会男团、女团及世界智英会团体、男团是最正统的世界团体冠军珠钢杯除中日韩台外也向欧美开放,以上均保证了比赛形式上的世界性)

  亚洲杯赛和世界名人也是基于参赛范围均为中日韩三国选手,范围受限不能称为世界冠军。特别说明的是在统计表中把三人对抗赛制的世界名人争霸战列入了国际大赛,而其他有多次三人对抗的比赛(如2011年的博赛杯等)未列入的原因,首先是不管以往的泰达杯、绅士杯还是最强战、贵阳商行杯及博赛杯,没有延续性,往往是1次性的比赛,其次是世界名人战为围棋最强三国名人参与(参赛棋手需先在本国夺取名人为前提,可视各国名人战为选拔赛),其他三方比赛均为举办方指定,缺乏国际大赛最基本的公平选拔,其他三人对抗赛充其量就是一个举办方搞的指定邀请赛,比赛的来头及名气明显缺乏公信力。

  2、东洋证券杯前2届因其邀请的外国棋手级别和数量均不够,不被韩国以外的国家承认为世界级比赛,从第3届起日本和中国的顶尖高手开始参与,虽然当时日本如日中天的小林光一仍不愿参与,但已不影响其世界级比赛的性质。

  3、中环杯虽然顶着世界赛的名头,但中国大陆棋手因签证问题一直未能参与,与第2届应氏杯不同的是,首先中国是受限未能参与,其次中国当时水平已经超过日本,是唯一能和韩国抗衡的国家,在中国未能参与的前提下,韩国棋手包揽全部三届冠军,其中崔哲瀚夺得生涯第一个国际大赛冠军,但一般认为其后夺得的应氏杯才是其加冕世界冠军的标志,最后就是中环杯参赛方最终为日韩台三国(区),范围有限。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