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走上围棋之路没有什么幸福感 赵治勋恐惧得连哭泣都忘掉

2006.06.20

  【TOM棋圣道场】或许围棋是造物之神留在世间的一个魔咒,让那么多的孩子为之痴迷,为之失去应有的童真。当一个孩子被认定为天才,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有了日后出人头地的保证,相反,他要先付出放弃相当大自由的代价去为那遥不可知的未来做自己当时并不理解的艰辛努力。
  
  1962年跨过玄海滩东渡日本该是赵治勋一生中最重要的回忆。历史关于这场回忆的记载是:它改变了赵治勋的一生,它也改变了日本围棋,同时也就改变了韩国围棋的格局。留在赵治勋心中的有所不同,那不是一次英雄为了追寻理想进行的慷慨远游,那是一个孩子失去童真的梦魇。
  
  六岁,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六岁的孩子,只要他热爱围棋,只要他在一位围棋大师的精心调教下苦修,那他绝对有机会成为一流棋士。当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这种机遇,但有了这种机遇的孩子是不是就一定幸运?只因为赵治勋是天才棋童,所以他成了中兴韩国围棋的希望,所以他代表了韩国围棋的梦想。这梦是那些成年人的梦,是他们多少年的屈辱与涕泪交流积累下的梦。这不是赵治勋的梦,一个孩子绝不会梦得那么沉重。他要的是木刀与竹剑,他要的是蜻蜓与蝴蝶,黑子与白子是他钟爱的游戏玩具,但他的梦中颜色还有七彩斑斓。
  
  多年后赵治勋说自己走上围棋之路,“很难说是幸福还是不幸,至少是没有什么幸福感。”这恐怕让我们这些热爱围棋的人不好理解--你因为围棋获得了无上的荣耀,如果没有围棋,你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默默无闻呢,怎么说选择了围棋不幸福呢?
  
  这就是赵治勋,真实的赵治勋,让人喜爱的赵治勋。他不说冠冕堂皇的话,他只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
  
  赵治勋其实想要一盏灯,给自己光明,还有那微微的暖意。他忘不掉童年的梦魇:在异国无依的黑夜,被一群比自己大的孩子用被子蒙住头暴打一通。那都是他的师兄,也是与自己的民族有着深深裂痕的另一个民族的少年。孩童的心灵最容易受伤,赵治勋恐惧得连哭泣都已经忘掉,更不要说去向同为异族人的师父告状。
  
  如果不是围棋,天知道还有什么能填平孩子们之间天生的鸿沟。曾经最调皮的赵治勋甩掉了木制的驳壳枪,如老僧入定般在棋盘前一坐就是一整天。“治勋懂事了”,师长们的夸赞不绝于耳,他们不知道这个孩子只是想用过度的刻苦修业让自己的心灵不再有空间去容纳恐惧。
  
  这就容易理解功成名就后的赵治勋在对局时明显的自虐倾向了。他使劲捶着自己的脑袋,发出“嗵嗵”的响声,一根一根地往下扯着头发,表情痛苦得令旁观者不忍目睹。这不是作秀,围棋是他的至爱,但为了围棋他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所以一与棋枰相对,他的心魔就会萌生,他必须与之作灵与肉的全面搏斗。所以就有了那么多的眼泪,在沧桑的人世间,英雄的泪率直而悲壮。
  
  “要是入不了段,咱们就回老家去……”1968年的1月正值严冬,这样的句子在赵治勋的哥哥赵祥衍口中说出有一种极深沉的苍凉。近四十个春秋过去了,每次读到这一句我仍忍不住眼角的涩和胸口的酸。赵治勋说:“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伤感的往事。”那是他入段的前夜,一个十一岁的孩子站在异国冷酷的街头,鼻尖冻得通红,嘴里哈出白气,那一刻他是否真的情愿回家,在家人温暖的怀抱里痛哭一场,哭出所有的屈辱与创伤?
  
  结果赵治勋成功入段了,围棋史上的一段经典传奇揭开了序幕,而赵治勋的生命也开始注定要与无尽的泪水相伴。他说:“输棋就没有明天。”别人说这是胜负师的绝顶气质,对他自己,也许只是内心深处的恐惧无处掩饰。
  
  成为棋界王者之后,赵治勋依然不吝惜自己的眼泪。名人战中被大竹英雄三比零逼到绝境时他在对局室当场挥泪,应氏杯遭聂卫平淘汰他也任泪水在脸上肆溢。大约他这一生不会从儿时的恐惧中真正摆脱了,但他的坚韧使他敢于面对任何恐惧。(作者:东方阁)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