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李喆:大学生围棋的探索与传承 将梦想传递下去

2015-04-04 21:30:53 来源:搜狐体育

  我觉得,大学生是最适合下围棋的年纪。和稚龄儿童相比,少了些顽皮懵懂,多了些庄重理性;和不惑大叔相比,少了些尘世浊气,多了些清明本心。在这个年纪,通常会怀有探寻未知的热情和追求真理的勇气——这两者一旦消失,便再不能从围棋中得到长久的滋养。

  这也是为什么上世纪80年代在大学里开始学棋的一大批人多能一生坚持爱好围棋,而今天学棋的小孩虽多,到了大学里仍然爱好的却是寥寥无几。

  说寥寥无几可能有些夸张了,每天在寝室里下上几盘的同学虽然我没看到,但或许还是有的。只是,以我所见,今天大学里的围棋氛围确实不够好。不够到什么程度?北大的围棋资源已相当丰富,却至今没有一个专门的围棋活动场所;方天丰老师的围棋课虽然非常受欢迎,坚持参加围棋社活动的学生却相当少。

  这结果当然能找到很多外部的原因,比如现代娱乐的多元化、聂老时代的特殊性、生存压力的增加等等。但是,不论时代环境如何,围棋若不能在大学里生根,对围棋甚至中国文化而言都会是一个相当负面的现象。作为棋手和大学生,我不得不为此感到忧心。

  所幸,忧心的不只是我,还有大学里爱好围棋的同道们。

  2012年,北大和清华的三位组织者创办了北京市大学生围棋联赛,期望以联赛的形式推动大学的围棋发展。起步的阶段相当困难:资金匮乏、人手紧缺,各高校又有各自的难题。组织者们从最繁琐的事情做起,亲自疏通每一个困难,才有了今天的联赛。

  我是跟着联赛成长的。

  2002年初次参加围甲联赛,同年我前往北京,进了国家少年队。2012年参与了首届北京大学生围棋联赛,同年我来到了北京大学。对我个人而言,这可能是两个相当重要的时刻,分别决定了我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将走在怎样的道路上。而联赛两次适时出现,恰如路标一般指明了我的方向。

  大学生联赛和围甲毕竟是不同的。围甲是一个征战地,每支队都为了力争上游,每个人都为了战胜对手。虽然棋手之间早已互相熟悉,但在那个冷酷的胜负世界里,每个棋手却都是孤独的。而大学生联赛,更像是一个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可能很多人互相并不认识,却因为同样的爱好而连接在一起。不为一时胜负,而为长久的欢笑与友谊——这是任何职业联赛都难以做到的事情,而在大学生联赛却是天然不变的基调。

  转眼,今年已经是第四届了。从去年开始,又有了南北大学生的围棋交流活动,活动的形式也渐趋多样化。未来的发展会怎样,我也并不知晓。但是,我能看到这个共同体内所有人的努力,也看到这个共同体在不断地壮大。最初的创办者已然退居幕后,新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又接过了传递的火把。

  无论如何,让我们传递下去。

  作者简介:李喆,围棋职业六段选手,2009年(所在武汉队)围棋甲级联赛最佳主将。2010年(所在贵州队)围棋甲级联赛最有价值棋手(MVP),2011年第三届全国围棋龙星战冠军,棋风奔放飘逸,有“天才型”棋手的美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