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从白棋先走说起……围棋起源管窥

来源:新浪博客 老笔 2009-02-12 20:00:19

一、围棋带给我们许多迷惑



  凡是会下围棋的人,都知道是黑棋先走,白棋后走。而且要争下黑棋,在这一点上与中国象棋找出各种理由让对方先走是截然相反的。

  黑棋先走,在大家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经地义,历古如此,其实非也。凡是打过古谱的人都知道,古代棋谱几乎都是白棋先走。

  那么,为什么古代的围棋是白先黑后呢?古代先民确定白棋先走,决不是偶然为之,也不是随心所欲,这其中一定有它的道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理呢?除了这个问题以外,还有:围棋盘为什么是方形的、而不是圆形的或椭圆形的?围棋盘上的棋道为什么是19×19,而不是15×15、21×21呢?棋子为什么是圆的而不是方的?为什么是白色和黑色,而不是红色和绿色、黄色和蓝色呢?棋盘和棋子为什么没有任何文字或符号呢?

  对于这些问题的追索,很自然的与围棋的起源联系起来,围棋最早的状况是什么样子?围棋起源于什么能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容易找到答案了。最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一种说法是围棋起源于战争,战争起源说的理由似乎是很充足的。

二、围棋起源于战争



  目前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棋类中,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其他所有的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出现,其历史不到一百年,如军棋、海陆空战棋、四国军棋、跳棋、飞行棋、斗兽棋等,从这些棋的名字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战争对棋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是古代战争游戏化的演绎,古代军队的构成,古代战争对阵的阵势,马和象这些古代战争机器的重要运载物,都有明确的显示和位置。军棋、海陆空战棋、四国军棋等则是现代战争游戏化的结果,现代战争的武器装备,军队的编制,战略战术的运用都能在这些棋中得到缩微的反映,这些棋很明显起源于战争,从棋子、棋盘、棋规等多方面都打上了战争的烙印。他们是战争的衍生物。

  说棋类起源于战争,理由是十分充分的。

  围棋是否也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呢?由于围棋太古老,留下的远古时期,关于围棋的资料信息实在太少,只能从古代典籍的只言片语,以及一些间接的资料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围棋从直观上虽看不出军队建制、军队装备的痕迹,但是围棋的棋盘是代表土地,棋子是代表两种力量,在这快土地上对抗,围棋的名字含义就是围住土地、占领土地,包围敌人、消灭敌人。纵看人类历史上的绝大部分的战争都是为土地而起:有了土地就有了资源,有了土地就有了人口,有了土地就有了力量。统治者发动战争,是为了占领更多的土地,统治更多的人民,拥有更多的财富;农民起义引发的战争,则是为了拥有土地,获得生存的权利。几千年的战争史也可说是一部土地资源的争夺史。从这点上讲,围棋比其他的棋更能反映战争的本质。

  围棋的规则、棋理,和战争的规律、兵法极为相似,我国一些著名的棋手如马晓春写过《三十六计与围棋》、江苏旅日棋手栾斌写过《三国演义与围棋》,他们用军事上实战的例子与围棋中对弈的实例进行比较,以说明围棋与战争的紧密关系。

  古典文献中谈到围棋与兵法的关系的内容也不乏其文。如汉代马融《围棋赋》“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拙者无功兮,弱者先亡……”北宋年间的《棋经十三篇》是迄今九百多年来,被棋界“奉为圭臬”的一部权威著作,其中“斜正篇第九”说:“……棋虽小道,实于兵合”,宋代刘仲甫写的《棋诀》中说:“棋者,意同于用兵,夫以实击虚,以逸待劳,则攻必破,战必克矣。”

  从唐宋以来广为流传的围棋十诀:“不得贪胜、入界宜缓、攻彼顾我、弃子争先、舍小就大、逢危须弃、慎勿轻速、动须相应、彼强自保、势孤取和”更是与兵法如出一辙,这也使从古到今的许多政治家、军事家酷爱围棋。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棋类与战争的关系,我们发现象棋、军棋的棋子有严格的等级之分,这与1000多年来军队中的严格的等级几乎是完全对应的。而围棋的棋子没有大小等级之分,有人说这是远古时期战争的反映。在原始社会里,军队的主要武器装备是石块和树棍,人数的多寡是军队力量强弱的决定因素,多一个士兵就多一份力量,士兵之间没有高低大小之分。如果这个推理是正确的话,那么围棋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远古时期。

  围棋与战争的关系,从古到今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我们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围棋起源于战争。

TOP

三、值得推敲之处



  围棋大概有多少年的历史?换句话说,最早的围棋大概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有一段话:“卫献公自夷仪使与宁喜言,宁喜许之,大叔文子闻之,曰:‘……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左传》是春秋时期鲁国的编年史,襄公二十五年,即公元前548年,上面这段话是公元前559年在当时一个小国卫国(今河南濮阳县)发生的事情,对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我们不去管它。我们只需知道,在那个时候,“举棋不定”已经是一个成语,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也就是说,围棋在二千六七百年前,已经成熟、定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为人们熟知,并出现了“举棋不定”这样的成语来告诫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不能优柔寡断。

  战国时期《孟子·告子上》中“弈秋”一文,文革前就编入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古典文学范本,从这篇文章中,我们知道了战国时期,出现了全国围棋冠军,出现了专门教人下围棋的围棋学校。

  从这些文史资料中我们可以作出如下的判断:在距今接近三千年的时候,围棋已经是一个成熟定型的棋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那么围棋的前面还要走一段多长的路呢?

  战国时《世本》记载:“尧造围棋,丹朱善之。”西晋•张华的《博物志》则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或云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围棋以教之。” 尧和舜生活在夏朝之前,距今约4100多年,根据以上的传说,围棋的历史应是在4000年以上。如果按照春秋时期的围棋已成熟定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状况,在西周以前,社会文明程度还未达到一定的高度,青铜器才刚刚使用,语言没有统一,文字没有统一定型,尚在甲骨文阶段,交通信息主要靠人传口授的原始办法,围棋从最初的几条线,几个石子逐步演变,发展,推广传播到全社会的认可和接受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从春秋上溯1000年左右应当是一个偏向于保守的估计。那么其历史至少也在3500年左右。

  3500~4000年前围棋的雏型出现了,而我国古代较大规模的战争,是发生在4600年前的阪泉之战、涿鹿之战,以及3600年前的夏末商初商汤伐桀的鸣条之战。那时青铜、铁器都未广泛使用,所有的工具,主要用石头制作。战争主要的武器装备是木棍和石块。又过了500多年,到商末周初,武王伐纣的那次牧野之战中,青铜铁器才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而那时围棋已经开始在社会上流行了。

  如果是尧造围棋,那么围棋与我国远古时期几次大规模的战争看,仅比阪泉、涿鹿之战晚了100多年,比鸣条之战还要早400~500年。如果不是尧造围棋,那么在3500年前围棋与我国古代较大规模的鸣条之战几乎是同时出现的,说围棋起源于战争,都不是那么合情合理的,如果一定要说围棋和战争有关系,应当主要指远古时期部落之间的小规模的、局部的、有限的。围而捉之,围而占之的冲突和狩猎活动有关系。

TOP

四、古典文献中的另一种说法



  我国从汉代至清代的二千年许多重要典籍中在剖析围棋时,使用了与战争毫不相干的另外一种内容的语言:

  《棋经十三篇》开篇第一篇棋局篇便说:“夫万物之数,从一而起,局之路,三百六十有一,一者,生数之主,据其极而运四方也,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分而为四隅,以象四时,隅各九十路,以象其日,外周七十二路,以象其候,夫棋三百六十,白黑相半,以法阴阳,局方而静,棋圆而动,自古及今,弈者无同局。”

  敦煌石窟的《碁经》像名第四:“碁子圆以法天,碁局方以类地,碁有三百六十一道,放周天之度数,汉图一十三局,像大吕之玥。”

  晋蔡洪著《围棋赋》:“……若八卦之初兆,遂消息乎天文……”。

  汉代班固所著的《弈旨》是我国现存的关于围棋理论的最早一篇著作,他在文章一开头就开宗明义地说:“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得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

  以上一系列的古代重要文献都明确的认为围棋有天地方圆之象,有阴阳动静之理。棋子一黑一白代表阴和阳,圆圆的棋子代表天,正方的棋盘代表地,合应了古人天圆地方之说,棋盘有四角,对应一年四季,全盘有361个点,对应一年365天,一阴一阳两种力量在棋盘上相互缠绕、相互交融、相互争斗,演变出无数的结果,围棋自古至今无同局,没有一盘棋是下的完全一样的。

  那么阴阳思想理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理论呢?

  详细论说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重要文献是《易》。简单的说,世间万物都可以分为阴和阳,阴阳相互交融、相互转换、相辅相成、相生相克。说明这种思想的图形叫八卦,八卦图中心是两个交互的圆,一黑,一白,用一长横代表阳,用两短横代表阴,再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分布在圆的周围,八卦分别代表天、地、水、火、山、泽等。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千变万化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

  南朝梁代的沈约在他所著的《俗说》中记叙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殷仲堪在都,尝往看棋,诸从在瓦官寺前宅上。于时袁羌与人共在窗下围棋,仲堪在里问袁《易》义,袁应答如流,围棋不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个叫殷仲堪的人去瓦官寺,看见他的好朋友袁羌在与人下围棋,便问他关于阴阳方面的一些问题,袁羌一边下棋一边作了回答。”

  如果《易》与围棋风马牛不相及,那袁羌要“应答如流,围棋不辍”显然是很困难的;正因为《易》与围棋的关系如此密切,形态如此相似,原理如此相通,袁羌才能做到应答、下棋两不误。

TOP

五、还阴阳思想理论的本来面貌



  我们的祖先在观察大自然时,他们在不断地问为什么,不断地思索,最后他们得出结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所有物质、所有现象、所有的存在都是由两种元素构成的,而不是一种元素,也不是三种或四种更多的元素,这两种元素一个叫阴、一个叫阳。所有的自然社会现象都是有两种元素——阴和阳组成,而所有的自然社会现象又都可以剖析为两个相互对立的因素——阴和阳。阴阳思想不仅是一种学术流派,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占了阴阳家一席,并在后来成为道教的主要理论基础。它还被各种学派吸收,在《老子》、《荀子》、《墨子》、《庄子》的许多学术流派和思想哲学理论中都承认或包容阴阳思想。

  在我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的认识中,阴阳思想理论是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逻辑系统。从诸子百家,历代先贤的思想观点,到普通黎民百姓的乡俚俗语中;从天文历法的阐述制定,到中医中药经络针灸的神奇作用,阴阳思想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

  不过在后来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对人的思想禁锢中,她的光辉被遮蔽了,她的价值被埋葬了,就象指南针西方人用来航海,我们用来看风水;火药西方人用来造枪炮,我们用来驱鬼魔一样,阴阳思想的标志:阴阳八卦成了算命先生的神秘武器,变成封建迷信的反动思想标志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很多专家学者发现,人类在微观物质世界的探索中从分子到原子,从原子到原子核内的中子,质子,电子,再到许多更小的基本粒子,最后发现比基本粒子更小的物质是夸克,大自然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十二种夸克组成的,但是所有这十二种夸克,都分为上夸克和下夸克。

  现在构成人类信息社会的中枢是网络,网络的核心是计算机,而计算机运算的数码只有两个:一是0、一是1;一个是通、一个是不通。

  西方的学者专家们说,我们艰苦探索了几百年,运用了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才弄明白微观物质世界的构成,可能是两个的道理,而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知道了,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真是了不起,实在太伟大了,难怪韩国人把阴阳八卦的符号放在了他们的国旗上去顶礼膜拜!

TOP

六、阴阳思想的“说明书”——围棋



  四、五千年之前,当阴阳思想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先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语言,可以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但是那时还没有文字,还处在文字的最早期的象形图案和符号阶段。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交流对阴阳思想的看法和见解,他们画出最早的八卦图形,他们在地上或石头上画出许多直线相交的方格子,并找来黑色的石子和白色的石子,在方格上相互交替,运行,并产生各种变化,来阐述阴和阳的关系,来表达阴阳是世界本质的道理,把阴阳相交而出现生命的标志“气”的观念运用在围棋的死活中,于是最早的围棋就这样出现了。

  围棋出现的背景是阴阳思想理论,最初的围棋是作为阴阳思想理论的演绎工具和“说明书”出现的。阴阳八卦图是围棋最早的刍型,八卦图中心两个黑白交替的圆演化为围棋子,周围用许多直线组成的八卦,演变成围棋盘。后来,又受到部落战争和狩猎活动的启示和其他各种学术思想的影响,到了三千年前的商末周初,基本定型为与现代围棋相差不大的样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普及。

  这个推论目前还不能得到考古出土文物的佐证,目前考古出土最早的围棋盘是在西安汉景帝的墓中发现的。如果将来能在商朝的墓葬中出土围棋盘和围棋子,或者在甲骨文中能找到关于围棋的记载,将为我们寻找正确答案提供极大的帮助。

  为什么白棋先走,黑棋后走,按照阴阳思想理论的逻辑是顺理成章的。世上万物皆由阴和阳构成,同时世上万物皆可分为阴和阳,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男人为阳、女人为阴;大为阳、小为阴;外为阳、内为阴;先为阳、后为阴;白为阳、黑为阴……。在我国古代先民的认识中,白和先是划等号的,白棋就应当是先走的棋,黑棋是当然后走的棋。我们现在看到古代棋谱中几乎都是白棋先走,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TOP

七、古今让子棋中的一个悖论



  现代围棋是黑棋先走,白棋后走。如果对弈双方是下对子棋,则执黑棋的要贴子,但是如果双方棋力有差距,带有指导性质的下棋,则强者肯定执白棋,弱者执黑棋。让子指导可以从让先(即对子黑棋不贴目)到让二子、让三子、让四子……直至九子不等。棋还没有下,棋盘上先放上数粒黑子。这是一个近乎于规则性质的约定俗成。

  那么古代的让子棋是怎样下的呢?

  古代围棋是白棋先走,按照同样的逻辑,高手让低手就应当高手执黑,低手执白。如果要让四子,就先在盘上放四粒白子,然后开始对局。但是事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今天去阅读古棋谱,可以发现,凡是让子棋棋谱并不是先放上几粒白子,而是在棋盘上先放上几粒黑子。这个现象按照今天这个逻辑是说不通的,这是古今让子棋中的一个悖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悖论,古人都已作古,我们无法与他们交谈对话,在古籍资料中,我们也没有发现阐述这个道理的解释。但是有一条可以肯定的,就是这决不是古人随心所欲作出的决定,也不是无所谓白棋让黑棋,或者是黑棋让白棋。因为所有现存的古棋谱都无一例外地按照白棋让黑棋的方式下让子棋,我们的祖先在这个问题上思想是如此的统一,行为是如此的一致。这个现象的背后不仅仅是规则上的约定俗成,应当还存在着一个理性的支撑。

  这个理性使我们的先民们在下让子棋的时候,大家都当然的,自觉的按照白棋让黑棋,而不是黑棋让白棋的方式进行。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理性支撑体系?我们从浩繁的古代典籍资料中可以发现这一理性的支撑体系的端倪,那就是阴阳思想价值观。

  阴阳思想是我国古代先民认识世界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作为一个价值坐标,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围棋与阴阳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古人写的《围棋赋》、《弈旨》等理论书籍中说无处没有阴阳,无时不见阴阳。

  根据阴阳思想,白为阳、黑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大为阳、小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在围棋中白棋代表阳,代表天,代表大,代表强。黑棋代表阴,代表地,代表弱。在让子棋中,只有天让地,不应该地让天。只有大让小,没有小让大。只有强让弱,没有弱让强。下让子棋,白棋让黑棋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在对子棋中,按照阴阳思想的理论逻辑:上为阳,下为阴;先为阳,后为阴;白为阳,黑为阴,那么白和先是划等号的。白棋就是先走的棋,如果不让白棋先走,反而让黑棋先走,到是成为咄咄怪事了。

  现代的让子棋,完全没有阴阳思想的影响,只是从黑棋先走这一约定俗成出发。让一先就不贴目,让二先就放二粒黑子,依次类推而已。

  如果你觉得这种解释有点牵强附会,那么今人与古人让子棋的悖理,是不是还应当有其他的缘由呢?揭开其中的奥秘,既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同时对我们探索围棋的渊源、变化、发展也不无益处。


  围棋盘为什么是19×19条线的问题,《围棋天地》曾经组织过讨论研究,古代曾经使用17×17条线,现在的藏围棋的棋盘仍然是17×17条线,如果是15×15条线或者21×21条线,结论是都不好。只有19×19条线是最科学的,用最少的线条、最少的棋子出现了最复杂的变化。19×19条线的棋盘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实践中,寻找到的最正确的选择。成书于北宋的《忘忧清乐集》中所保存的一局三国时代的围棋谱,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棋谱。这局棋谱中的棋盘是19道的,也就是说最迟在汉代末年,19道的围棋盘已经开始使用。

  围棋到底有多少变化呢?早在宋朝《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就用多种方法对此作过计算:“……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即是局之大数。”用现代的数学方法计算,围棋的变化是一个天文数字,与沈括的计算是一致的。

  十年前,西方的计算机专家编制出一套国际象棋的程序软件,取名叫“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的世界冠军。2005年在西班牙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象棋人机大战首轮比赛中,三个软件把三个世界冠军全部打败。现在有许多爱好围棋的计算机专家编制围棋的软件,每年还举行比赛,冠军名叫“手谈”,其水平还不是业余初段的对手。虽然现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达到了每秒几千亿次,但是与五十二个万字天文数字的变化相比还是勉为其难。

  难怪清代康熙年间翰林院的检讨尤桐在他写的《棋赋》中感叹到:“试观一十九行,胜读二十四史。

  围棋不需要曲线,不需要文字,不需要符号,甚至不需要色彩,她只用了数学上最简单的数,几何上最简单的形,就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这也不正是对阴阳思想理论的最好的诠释吗?

  有人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E=mc2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因为他只用了几个简单的符号就揭示了物质内部最复杂的奥秘.按照这种逻辑,围棋也是最美丽的,她是东方古老文明的象征和使者。她从远古走向今天,一路走来,楚楚动人,她从中国走向世界,翩翩起舞,光彩熠熠。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