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刘昌赫:日本太守旧

2001.10.24 南方体育

  围棋现在虽然呈中日韩三足鼎立的态势,但日本棋手近年来在国际比赛中表现疲软这是不争的事实,原因虽然有多方面,但早在6年前,刘昌赫就已经向日本棋界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围棋太看重棋形。

  1995年6月,第8届富士通杯四分之一决赛在中国桂林市结束后,刘昌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脱口而出“日本围棋过于看重棋形”。因为刘昌赫当时在棋坛已经是如日中天(分别是1993、1994年富士通杯冠亚军),因此刘昌赫的发言引起喧然大波。小林觉棋圣(当时)就对刘昌赫的发言相当不满,“不谈日本棋手的胜负,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棋手也有不拘泥于棋形的。”

  小林觉棋圣的发言说明了日本围棋既有作为单纯的“艺道”的历史,现在也正在从不仅仅是单纯的竞技胜负中走出来。这对无论说什么都是胜负优先的韩国棋手来说,或许难以理解。从另一方面来说,刘昌赫的指责对日本围棋来说也并非坏事。

  作为已经有四千年历史的围棋,在中国古代的“琴棋书画”四绝中占据过重要的位置,但在古代的日本,围棋也只是贵族们才有资格玩的游戏。江户时代,日本围棋确立了“本因坊”的世袭制度,并被尊称为“棋道”,它和茶道、武道等一起在日本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从礼开始、从礼结束”这句话常被棋手们挂在口中。受传统的影响,胜负优先在日本棋手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实际上,和对局的胜负相比,形好形坏往往更被日本棋手重视。不仅仅职业棋手,日本业余棋手也常常说“形太好了,形太坏了”。由此可见围棋美学在日本可谓根深蒂固。

  对于这一点,自称是胜负师的藤泽秀行名誉棋圣的观点是“假如只注重棋形的话,胜负结果就要排在其次了”,这几乎代表了许多日本棋手的观点。木尾原武雄九段则是彻底将胜负置之度外的名将,他对后来的职业和业余棋手的影响也很大。当然,在胜负上他们要面临严峻的挑战。赵治勋名誉本因坊则认为“木尾原先生的这种姿态令人相当羡慕,但在现实中,拘泥于胜负只是为了自身取得突破。”(夏新世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