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纵横自由 2023-01-20 00:00 发表于加拿大
1月12日,我的中国之行又回到上海,准备乘坐周六的飞机返加拿大。这日晚上,与唐肥、安静相约晚餐。回到酒店,已是夜深时分,突然看到安静的微博,告知曹志林老师仙逝,震惊之余,又觉无限惋惜。
我与曹志林老师有一面之缘,之前已经在微博上做过回顾。1996年在上海交大读研究生的时候,参与举办研究生体育节,我主持了第一届交大研究生围棋比赛,期间邀请曹老师来学校讲棋,近距离地接触到曹老师的风采。26年过去了,斯人已去,仅以我所收集到的一些曹老相关的围棋数据,以飨读者。
曹老师的生平在何云波老师撰写的”围棋口述史“中有一些介绍,因为年代久远,曹老师在这里或多或少有一些记忆上的偏差,与历史事实有一定的出入。乃至关于其”职业八段“的身份也需要中国围棋协会专门出一份申明,以正视听。
以下内容尽量还原历史,并无对曹老有任何不敬之意,只希望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曹志林先生。
曹志林老师,1947年生,上海人,师从魏海鸿。
口述史中言及1960年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赛的往事,有多处不合史实。首先,这一届全国少年儿童赛是在1962年,不是1960年。其次,目前为止,没有找到资料表明曹志林老师参加了这一届比赛,当时参赛一些老师都有不同的记忆,在没有更确切的资料佐证之前,曹老师的少年组第七名不能坐实。第三,当年少年组一共16人参赛,不是14人。第四:少年组的名次依次是王汝南冠军、姜国震亚军、华以刚第三,四到六名为:邱礼嘉、金同实、邱鑫,曹老师把华以刚、姜国震的名次记反了。
曹志林第一次走上全国比赛的赛场是在1964年,这一年15个单位56名棋手参赛,按照积分循环赛20轮。参赛的时候还不满17岁的曹老师,最后成绩是7胜12负1和,排在全部棋手中的第51位。在9位参赛的上海棋手中排在第八,仅好于潘秋荣。他战胜的对手包括11岁的杨晋华、27岁的吴广熹、潘秋荣、吴传穗、丁春华、20岁的韩念文、黄汝平,战和16岁的邱鑫。
1965年9月,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上,曹志林代表中国青年棋手与日本赤泽敬之对弈,此局结果并未在围棋月刊上登出。同年10月,中日围棋友谊赛第9轮,曹志林在授先的条件下6子半负于木谷礼子四段。这一轮比赛曹志林坐镇第四台,前三台是陈祖德对岩田达明九段、吴淞笙对刈谷啓八段、邱鑫对谷宫悌二五段,后两台是华以刚对原田稔、谢裕国对西村修。这里不存在曹志林排在邱鑫前面的说法,反而是,年少一些的邱鑫排在了曹老师的前面,而陈、吴、华、谢等均是按照年龄排序,这一轮六名棋手可以说都是上海棋手。
1966年全国围棋比赛是文革前最后一次比赛,24个单位80名棋手参加了比赛。成人组60名棋手分成五个组,进行单循环11轮的预赛,然后每组前四名进入第一组,第五至八名进入第二组,第九至十二名进入第三组,每组20人,再进行12轮积分循环的决赛。曹老师在预赛第四组5胜6负,获得第七名,进入决赛第二组(乙组),口述史中说小组出线,比较模糊,如果说出线是指的进入决赛第一组(甲组)争冠,那就不对了。预赛中,曹志林战胜了14岁的容坚行、19岁的朱宝训、王力、刘月如、谢文莹等人。这一年决赛成绩表只记录到第10轮,第11轮只有部分对阵,在前十轮比赛中,曹志林获得4胜4负2和的成绩,战胜的对手有21岁的魏昕、17岁的程晓流、刘传礼、18岁的金同实,战和了44岁的朱金兆和22岁的杭承义,第十一轮将对阵43岁的孙义章。到第十轮的时候,排在第一的是19分的黄德勋,以下依次为:15分的华以刚、陈锡明,14分的朱金兆,11分的刘传礼和谢裕国,曹志林与程晓流、魏昕、庞凤元、容坚行、孙夕冲等同为10分。
1966年之后,围棋比赛全面停滞,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曹志林、华以刚、邱鑫、黄德勋等七人去了第三通用机械厂,史称“三通用七兄弟”。
直到1973年陈祖德随廖承志团访日,重新开启中日围棋友好对局的大门,同时也为中国围棋的复苏创造了先决条件。
1973年7月,第一届中日围棋对抗赛随即展开,在北京举行的第三轮比赛中,曹志林披挂上阵,坐镇第七台,挑战日本业余名宿菊池康郎,在分先对局的条件下,执黑中盘负。11月,十省市围棋邀请赛在河南郑州举行,曹志林以国家集训队队员的身份参加成年组比赛,只记成绩,不计名次。成年组最后报名为14人,采用单循环,共赛13轮。目前仅有对局集中曹志林黑2子负邱鑫一局,其余12局不详。成人组参赛棋手包括:黄成俊、雷贞倜、徐荣新、翟燕生、陈志刚、陈慧芳、谢裕国、吴淞笙、邱鑫、黄进先、姜国震、沈迎凯、罗建文等,罗建文获得最后的冠军。
1974年全国赛,是曹志林老师职业生涯最闪光的时刻。以下的历史数据与口述史有较大的出入,不相符的地方就不再一一指出,请读者自行对照。19个省市单位参加了这次比赛,85位成年棋手报名,最后参赛的多达90人,预赛编成十组,每组9人。其中第四组邵继廉未出赛,实际仅有89人有预赛成绩。曹志林被编在第七组,同组的还有彭申久、杨晋华、金柏苓、张福田、徐荣新、李家庆、贺君平、陆根兴,曹老师战胜了全部的对手,以第一名的成绩无可争议的进入决赛甲组。预赛每组前三名进入决赛甲组,第四至六名进入乙组,第七至九名进入丙组。决赛每组30人,再进行16轮积分循环,决出最后的名次。预赛第三组的河南王苑砾没有参加决赛的比赛,故此决赛除了甲组30人以外,乙组和丙组均只有29人,最后有88人有决赛成绩。第七组排在第二、第三名的是徐荣新、杨晋华,老将张福田与前两位同为12分,对手分也同样是32分,只因总用时较多,排在第四,没能进入决赛甲组。决赛的进程与口述史一致,但是计分结果还是有出入。陈祖德获得冠军,成绩是12胜2和2负,积26分,曹志林是12胜1和3负,积25分,差1分,而不是半分,屈居亚军。第三名聂卫平,11胜1和4负,积23分,老聂输了4盘,而不是5盘。但是,老聂的小分奇高,达到302分,超出曹志林28分,如果按照总分计算,老聂可能会小分压大分,成为亚军。当然,这一次值得曹老师骄傲的成绩,应当可以大书特书,他在前六轮负出的三盘棋对手是:陈祖德、雷贞倜、陈志刚,第11轮被王汝南逼平,如果这四盘其中但凡有一盘能赢下来,历史会否就此改写呢?
凭借全国亚军的成绩,曹志林再次出战中日围棋交流赛。1974年11月,宫本直毅帅日本代表团访华,曹志林在第一、第三、第五、第六轮,四次上场,分别在第七、第六、第二和第八台迎战对手,战胜了三位业余强豪:三浦浩、村上文祥和中园清三,执白5子负于仓桥正藏七段。
1975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围棋比赛预赛在上海举行,首次举行团体赛的比赛,23个单位分成四组,进行单循环,每组前两名进入决赛,台湾队直接进入决赛。上海队被编入第二组,每队三人,陈祖德坐镇一台,曹志林二台,华以刚三台。同组的还有甘肃、云南、宁夏、湖北、浙江等。上海队以小组第一的成绩,没有任何风险地进入决赛阶段。在已知的成绩中,曹志林在二台战胜浙江董银奎,以及湖北刘力。此外甘肃二台钱伯初、云南许鸿霖、宁夏姚军元等均非专业棋手,想来曹志林获得全胜的可能性颇大。
110名棋手参加了双败淘汰制的个人赛预赛,共赛7轮,取前12名进入决赛。曹志林先胜三局,第四轮败给雷贞倜,跌入败者组,然后连胜许鸿霖、陈志刚和另一位棋手,进入前十二名。
9月份决赛在北京举行,团体赛9支队伍分成两组,先进行五轮单循环,再进行一轮同名次决赛,决出前八名。上海队编在第二组,与山西、安徽、台湾、广东同组,最后以场分8分,局分20分,获得小组第一,上海队所失两局,均为曹志林贡献。分别输给山西陈慧芳和广东陈嘉锐,战胜了安徽王业辉和台湾林勉。幸好陈祖德、华以刚一局不失,力保上海队进入冠亚军决赛。
决赛中,还是曹志林不敌河南黄进先,好在三台华以刚战胜老将陈锡明,一台陈祖德使尽浑身解数,战胜罗建文,获得第一个团体冠军,开启了上海队无敌的团体赛之旅。
12名个人赛决赛棋手加上三名台湾棋手,一共15人,分成四组,进行单循环,每组第一名进入甲组,决出前四名,每组第二名进入乙组,决出第五至八名。
曹志林在第一阶段第三组,与赵之云、黄德勋同组,三人循环,赵之云两胜,获得第一,曹志林1胜1负获得第二。第二阶段,曹志林在乙组,争夺第五至八名,他先后战胜吴淞笙和黄进先,但是不敌罗建文,罗建文击败吴淞笙,却败给黄进先,两人同积4分,罗建文以直胜获得第五名,曹志林第六。
同年10月,日本代表团再次来华,第三届中日对抗赛打响。曹志林在第三轮、第五轮分别在第四台、第七台迎战对手,白中盘不敌户泽昭宣七段,黑1子胜村冈利彦。
1976年,曹志林获得代表中国队出访日本的任务,他在第六台,排在聂卫平、陈祖德、吴淞笙、王汝南、华以刚之后,王群、孔祥明之前。这次比赛,他取得了4胜3负的成绩,战胜了原田实、上村阳生五段、宫本义久九段和今村正道。负于时本壹四段、东野政治八段和西条雅孝六段,成绩尚可。
这一年的全国比赛只完成了预赛阶段的赛程,19个单位107名棋手参赛,同样分为团体赛和个人赛,曹志林没有进入上海队团体赛的名单,只参加了个人赛的角逐。个人赛进行分组单循环的比赛,取12名进入决赛,在已知的对局中,曹志林战胜谭炎午、负于黄进先和黄良玉,没有进入决赛名单,至于一共比赛几轮,胜负如何,还需要更多资料补充。
1977年,是曹志林参加专业比赛的最后一年,20个单位114名棋手参加了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围棋比赛,依旧是先举行团体赛,再进行个人赛。曹志林只参加了个人赛阶段的比赛。个人赛第一阶段分成六组,每组12人,进行七轮积分循环。然后由第1、3、5组第一名和第2、4、6组第二名组成第一组,第1、3、5组第二名和第2、4、6组第一名组成第二组,以此类推,形成12个组,再进行五轮分组单循环。最后,由前两组的前四名棋手,通过同名次对阵,决出前八。曹志林在第一阶段编入第六组,第三轮不敌聂卫平,同组的还有刘乾利、施富民、孔祥明、杨慧人、王冠军、容坚行、孙国梁、沈迎凯、杜维新、谭青。除了聂卫平之外,同组并没有更强的对手,所以最后曹志林还是进入第二阶段一组,而聂卫平在二组。所以可以推算出,他与聂卫平分获第六组的前两名。
第二阶段第一组还有赵之云、黄德勋、谭炎午等棋手,曹志林最后获得第一,与第二组4胜1负的聂卫平争夺冠军。决赛没有太大的波澜,双方各自围空,聂卫平执黑1又¾子小胜,蝉联全国冠军。
从此之后,曹志林远离比赛赛场,再也没有正式对局。1990年,第一届元老杯在兰州举行,14位参赛的元老棋手通过七轮积分循环决出冠军,曹志林在第一轮黑¾子战胜姜国震,比赛最后由华以刚获得冠军。这是曹志林有记录的最后一次赛场亮相,至于另外六轮的对手和最终的成绩,也只能被淹没在无尽的尘埃之中。《围棋天地》1990年第11期,刘思明先生对这一比赛有过报道,当然对于曹志林老师的历史介绍,也是错误繁多,曹志林只代表上海队拿过一次团体冠军,而不是两次。1976年访日战胜的是宫本义久,而不是宫本直毅。
最后再谈一下曹志林的专业八段身份,按照1981年制定的《第一批围棋段位棋手评定技术标准》第二条,获得八段的标准是:1、曾获两次全国个人赛前三名;2、达到本段位所规定的应有胜率。按照曹志林老师两次全国亚军的成绩,获得八段理所应当。但是,第一次评定棋手段位时,曹志林已经回到地方,而且不在专业队任教或者训练,不在评定范围之内,所以也就显然不会有授予八段的资格,当时全国仅有王汝南、华以刚两位被授予八段。在有了第一批十杆标尺之后,其他所有棋手参照这十位棋手的标准进行评比,评得“暂定段位”,参加段位赛,达到标准者获得正式段位。曹志林没有被评选的八段“暂定段位”,也没有参加段位赛,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他连“暂定八段”都没有,而只能说是“八段格”(有获得八段资格的成绩)棋手。
当然,中国围棋协会从1981年制定《围棋棋手段位试行标准》开始,就有关于授予名誉段位的条例,可是40年来,没有一位棋手获得名誉段位,如果能够授予曹志林老师名誉八段的称号,既符合规定,又通情达理,而且也杜绝了旷日持久的“曹八段”之争,实在是有利无弊之举。至于为什么,重来没有实行过,中国围棋协会的规定,永远只是一个规定,那就只有最终解释权在协会这个解释了。
曹志林老师,职业生涯除了上述不明的对局之外,纵横网共收录了106局,一共是56胜46负4和,而他对陈祖德老师的三局均为败局,这一点,口述史中没有说错,曹老师一生都没赢陈老。
(封面照为1996年曹志林老师在交大讲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