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恒部 2022-12-26
棋迷还是有是非观的
——从杨李事件说起
葛恒部
这两天,职业棋手杨鼎新质疑李轩豪作弊甚至隔空约棋一事,在多个媒体持续发酵。我看了弈客的一些新闻,确如其中一篇文章所说,职业棋手和棋迷对此事的评论明显有别,几位发表意见的顶尖高手大多怀疑李作弊,而棋迷则是一边倒地支持李轩豪,对杨鼎新无中生有、随意质疑他人的做法表示反对。我作为一名80年代学棋的老棋迷,在此也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关于此事的是非曲直。
根据到目前为此网上所披露的信息,杨鼎新到目前为此,还没有明确的李作弊的证据。那么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作为一个公众人物,随便公开质疑另一名知名棋手,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是不妥的。
首先,从道德上讲,杨与李不但同为国手,而且还都是重庆队的队友。同为队友,即使不是好友,至少也是同事吧?对队友可能存在的问题,既没有直接沟通,更没有通过程序进行反映,而是选择直接通过微信朋友圈向社会公开的方式,向社会发布,这是非常不妥的。说难听一点,就相当于踹黑脚、掀桌子,这哪是处事之道、为友之道,首先道德上就失了分。
其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对公众人物尤其如此。就此事而言,杨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就在网络上公开质疑、挑衅,是涉嫌违法的,如果后果严重,还可能涉嫌犯罪。这对于一名国手,是非常不理智、不可取的。对其他国手而言,也应该引以为戒。
二、关于两方的观点。
一是职业棋手的观点。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是为杨鼎新站台的,而力挺李轩豪的,只有彭荃一人。究其原因,一是为杨站台的,大多是顶尖棋手。他们可能更多从棋艺角度进行的分析,认为和AI吻合度太高,二十六、七岁了进步还这样快,不太现实。但是他们也都是猜测而已,都没有明确的证据,即使挺杨,也是凭感觉、靠猜测,底气不足。另外,因为棋手圈子太小,几名顶尖职业棋手发声了,其他不同的声音便很难再发出来。还有一些棋手,在是非未分之时,也不想发声。
二是棋迷的观点。棋迷在棋艺上,与国手那是天壤之别,没有可比性。但棋迷人数众多,各个职业、各个层面的都有,社会知识、阅历也更为丰富。从棋迷的跟帖看,大多数棋迷还是理性的,起哄的并不多。从我个人看到的帖子,归结起来说,棋迷也并非对李是否作弊没有一点怀疑,但最关键的一点是,杨质疑李,是否有证据?!有证据,公开质疑也没有问题;没有证据,那就突破道德和法律的底线了。
三、关于此事的后续处理。
到目前为止,李轩豪还没有发声,我认为,这是贤明的。如果有理,就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进行申诉,尤其不建议通过媒体隔空对骂,公开发声,这不是看谁音调高,看谁嗓门大。如果确是自己不是,那当然就更不说了。
杨鼎新一直是很有前途的一名棋手,但这件事情的表现,包括他后续的一些回应,让我感觉很不成熟。我认为,这样的事情,不是通过媒体喊话可以解决的,如果有证据,就按程序、按途径进行检举;如果没有证据,就闭起嘴巴,啥话不说。特别是现在这件事沸沸扬扬,他更应该三缄其口,而不是火上浇油。此外,他更应该做的,还是把心思更多用在提高自己的棋艺上。这一点,也适用于为杨站台、为杨呐喊的一些国手。对于一些国手的“搏二兔”、蹭热点,棋迷还是很有看法的。
中国围棋协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见到公开的发声,一些网传的内部东东也不可信。但协会恰恰是此事能否处理好的关键所在。我认为,围棋协会要客观面对,处理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尽快发声,亮明态度。首先明确反对杨通过媒体公开质疑、叫板的做法,此风不可留,更不可长,这是前提;其次,既然已经摆到台面上,关于李作弊的问题,必须一查到底,给广大棋迷、社会,乃至世界棋坛一个交待。围棋协会对此必须有一个明确态度,不能打太极,更不能一言不发,否则,围棋协会乃至中国围棋的信誉,将会荡然无存。
二是检讨赛事组织,不断完善提高。杨李事件的出现,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在疫情时代或特殊情况下,网络棋赛乃至一些面棋的组织,在一些环节上还不够完善,存在疏漏,特别是AI围棋出现后,作弊的可能大大增加,而预防措施还远不到位,一些棋手已经很不满意。这方面,需要好好总结,特别是听取一些职业棋手的意见,尽快把防作弊的篱笆扎好,给棋手一个相对公平的竞技平台。
三是提高棋手素养。围棋国手,绝不仅仅是棋下得好,而且在个人素养、社会形象方面都应该是一个楷模。人常说,国手风范,给人的印象应该是一个谦谦君子。而杨李事件反映出来的,是一些国手道德底线失守,法律意识不强,与我们心目中的国手相去甚远。建议围棋协会以此事为契机,尽快把一些国手的综合素养提上来。
棋路漫漫,道阻且长。对中国围棋来说,杨李事件是一个突发事件,如果用得好,能够促进中国围棋进一步发展;反之,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作为我们棋迷,也要多一份耐心,用这件事情上反映出来的理性、客观态度,继续为中国围棋助力、呐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