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华以刚《棋赛缘》前言:还原中国围棋人奋斗过程

2019年11月20日 06:30 新浪体育综合


《棋赛缘》封面


  2019年6月,中国围棋元老华以刚的《棋赛缘》系列文章在杭州棋文化公众号上发布,引发广泛关注。2019年9月《棋赛缘》一书作为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围棋丛书,由杭州出版社正式出版。

  经授权,新浪棋牌将《棋赛缘》一书正式版进行转载,先比原公众号文章,增加核实了更多细节,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以餮读者。

  前言

  值此新中国70周年华诞举国同庆之际,本书正式出版了。作为新中国同龄人,我非常高兴。

  本书的主打内容第一辑“棋赛缘”,已经在 5 月至 7 月分为二十多集在杭州棋文化公众号上连载。起始部分和后记,大致讲述了棋赛缘的诞生过程。此后我又作若干重要修改和充实,凡是发现与事实不符的所谓硬伤一律改正。例如与陈祖德下“加压棋”,最初的记忆是曹志林、邱鑫和我三个人共同下的,就根据这个记忆形成了文章。后来我有缘有幸找到了当时的训练日记,那是我亲手所记,其中对局者、对局性质、对局日期、对局胜败、对局贴子等基本要素历历在目。最为关键的是棋谱,我亲手记的棋谱!这是绝对不容置疑的真实历史,必须重新成文。

  在后记中提到言多必失和欢迎批评、欢迎完善等等,这不仅是常规的谦辞,更是由衷的表态,我说到做到。例如原先在《头衔对抗赛》第一部分的结尾处,论及如果举行中日韩天元赛,在赛程上的诸多不便,据此解释为什么未能举行。在微信公众号上登出不久,就有刘菁公开留言提醒:“华老名人战就有中日韩,三人赛制就是从名人战开始的。”我立刻回答:“谢谢提醒,灯下黑。”我回答“灯黑”是自责,形容观察盲区。当时没过几分钟我就意识到:贺岁杯明显也是三人赛制啊!中日韩天元赛没有出台,未必出于单一原因。

  第一辑“棋赛缘”二十多集登出后,有棋友建议,如果出专辑,还应当充实一些赛事,甚至有直接提出赛名的。其出发点完全是爱围棋,也是对笔者的信任。笔者对此不敢怠慢,所以从职业赛事到业余赛事,从综合性赛会到创造性赛制本书都有涉及。读者们还将看到更多鲜活的棋手形象。另外,等级分已经成为中国围棋界重要的管理制度,是棋手参赛资格的重要依据,在国际围棋界也是首创,所以作了详细的介绍。

  本书还精选了我以往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围棋天地》是一本专业期刊,这次选登的主要是其中的文字稿。还有一篇记者王锐的访谈录,回顾有意思的青春往事,其文笔自然流畅,并且准确地反映了我的所思所谈,征得原作者同意后发表在此。这也是本书唯一的非笔者作品。

  在《中国体育报》上以“明星”名义与读者互动,形成了 12 篇文章,是我不可多得的经历,与大家分享。

  《新民晚报·夜光杯》是一个颇具上海特色的老牌栏目。由于我与该报的善缘,我不时主动投稿。本书选登了其中的 4 篇。

  《琴棋春秋》是亦师亦友的吴育绅的自传,记述了中央芭蕾舞团首席中提琴手的一生。我为此书作序,将该序收入本书中,给大家换换口味。

  全国政协会议上的书面发言和《“政协委员一日”应征文章——智力运动会记事》文稿,是我当 11 届全国政协委员的纪念,在此一并奉上。

  《论生命在于脑运动》是我最初发表在棋文化论坛上的一篇论文。现在看来文章的论述略显单薄,这当然是由于我的知识水平有限造成的,但是唯独题目是响亮的,不可能引发任何歧义。林建超主席在其巨著《围棋与国家》的撰写过程中,拟引用这个提法时,反复询问我一个问题:“这是不是你的首创并且是原创?”的确,这是一个涉及到学术严肃性的问题。我总是据实回答:“是。”理由非常清楚:1994 年 4 月 3 日我在《中国体育报》第一版上发表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生命在于脑运动》。恰好是在二十周年之后,2014 年 4 月 3 日我在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上的发言主题也是生命在于脑运动。我之所以受到破格邀请,大概与我在全国政协体育界的会议上老唱这个调子有关。林主席予以采信并且实际使用了这个提法。这篇论文问世后,还得到了权威的某卫生出版社的关注,出版社也想宣扬这个观点并开始着手寻找有关专家,可惜至今尚未成功。我难免遐想,4 月 3 日本是我的生日,上述两件事都发生在 4 月 3 日,这个概率应当非常非常小。这是不是冥冥之中有某种强烈暗示,驱使我弘扬这个观点呢?

  当今中国围棋进入最强最盛阶段,技术水平称雄世界。达到世界水平的人数多、层次高,远远超过排名第二位的国家。围棋人口稳稳地持续增长,业余段位赛报名因人数提前爆棚而被迫截止成为常态,这种常态已经从青少年学生蔓延到成人业余界。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输热度经久不衰。更应强调的是自上而下各级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看完本书后,相信读者和棋友们会理解:以上状态并不是在哪一天突然形成的,是从旧中国留下的那一点点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演变过来的,是一个历史过程。我特别感慨的是,如果国运衰败,棋运同步跟进;再如果中国围棋人智商、情商就是低,造成技不如人,那不如就此认命吧。而我最不能接受的是有些人不理解中华优秀文化之美也就罢了,但是,对周总理的明确指示不仅置若罔闻,还要付诸对抗行动,实属不可容忍!将我眼中的中国围棋人奋斗过程包括人为的干扰,尽可能真实还原,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加以表述是我的奢望。我不知道这个奢望有没有实现,我只知道自己已经享受到创作过程的幸福,或许为中国围棋大厦增添了些许砖瓦。

  以王国平老书记为首的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的关心、支持和激励令我备感温暖,是本书顺利问世的基本要素;杭州出版社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平台,笔者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专辑一经出版,就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忐忑不安地等待着读者们的指摘雅正。

  华以刚

  2019 年 9 月于北京

  《棋赛缘》华以刚编著,杭州出版社2019年9月,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围棋丛书。原书印刷数量有限,购买请搜索淘宝网店“杭州棋文化 杭帮菜研究”。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