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华以刚《棋赛缘》连载1:中日棋院和棋战与棋赛

2019年11月08日 13:29 新浪体育


作者:华以刚


  本文转载自《棋赛缘》华以刚编著,杭州出版社2019年9月,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围棋丛书。

  概述

  我这大半辈子与围棋竞赛结缘。最早是参加比赛,后来成为行政干部,经常组织比赛。自然而然还成为一个观摩者,看别人怎么参加比赛,别人怎么组织比赛。在浩瀚的现代围棋史中,竞赛无疑是其中的热点,故事最多,最能夺人眼球。本文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和读者分享其中故事。本文称不上正史,属于自我回顾,也可以称之为随感录。信手成文难免失准。明知如此还要提笔,乃是感恩之心、服务精神与回馈之情使然。

  中国是围棋发源地。日本在近代对围棋颇有贡献。两国各自的棋战以及相互的棋战,是我最熟悉的领域,自然也就成为本文的主要篇幅。

  02

  中日管理机构


  首先介绍当前的中日棋战管理机构。名字听起来挺像的,一个中国棋院,一个日本棋院。其实内涵完全不同。中国棋院是隶属于国家体育总局的事业单位,它的另一块招牌是: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顾名思义,就是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派,管理全中国棋牌运动的机构。中国棋院还可以“变脸”为中国围棋协会。中国围棋协会正在进行实体化改革,但不是本文主题,就此打住。而日本棋院不隶属于任何日本政府部门。日本棋院的正式称谓是:财团法人日本棋院(株)。这个“株”是日语“株式会社”的简称,就是股份有限公司。所以,完全可以将日本棋院的内涵理解为“日本围棋公司”,只不过真要这么念,既不习惯又不合适。

  接着回顾一下中国棋院之前的管理机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是中国象棋在“三棋”之中一枝独秀的时代,懂围棋的人很少,还没有开始搞国际比赛,而舶来品国际象棋更是一片空白。当时的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管理三棋的机构叫武术处,是个处级单位,处里设一个副处级干部管理三棋。这就是汝南不止一次说过的“管棋的干部最高升到副处”的真实理由。1965年,在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就是后来的国家体委训练局)里,正式组建了国家围棋队,这是重要的组织建设的里程碑。在此之前的围棋队都是集训队,是一种临时性组织形式,一有任务就召集队员短期集中训练,任务一结束就遣散。而国家队员是转组织关系领工资的,性质不一样。80年代前后,棋类项目从武术处中独立出来,成立了棋类处,其业务范围开始增加了桥牌。1990年,还曾有国家体委棋牌办公室成立。1992年,中国棋院终于正式挂牌。往事如烟。

  03

  棋战与棋赛


  棋战是典型的日本叫法。2019令和元年版日本围棋年鉴的登载顺序是: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王座战、天元战、碁圣战、十段战、阿含·桐山杯、龙星战、NHK杯、新人王战、大师杯、小鲤鱼战、女流本因坊战、女流立葵杯、女流名人战、女流棋圣战、女流围碁最强战、王冠战、职业棋手混双冠军战、感恩杯。其中棋圣战、名人战、本因坊战因其奖金数额高,而且决赛都采用7局4胜制,在日本称为七番胜负,这三个比赛合称为“三大冠”,能够同时获得这三大冠的,就被公认为登顶日本围棋界。到1983年3月18日为止,只有赵治勋一人创造过如此辉煌的纪录(当时他还持有十段头衔),保持了41天。而井山裕太于2016年不仅获得了三大冠,甚至囊括了七大棋战的冠军,同年短暂失手降格为六冠王后,2017年再次荣登七冠王宝座,成为当之无愧的日本围棋史上第一人,他被授予“国民荣誉奖”,乃是众望所归。

  在这些棋战中,棋圣、名人、王座、天元这些冠军头衔,中国棋友一听就懂,根本用不着翻译。“十段”就有点儿玄了,不少人问过我:“日本段位制度改啦?九段上面还有十段啦?”当然不是,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冠军头衔。而本因坊战,就需要费点笔墨了。

  京都几千个小寺庙之中,有一个并不起眼的寂光寺,在日本围棋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寂光寺出了个围棋鼻祖算砂。算砂(1559—1623)本姓加纳,乳名与三郎。6岁师从寂光寺开山祖师日渊上人,7岁正式剃度,改法号为日海。他一面学习佛法,一面向仙也老师学习围棋,棋艺很快就青出于蓝。而本因坊是寂光寺中7个起居修行的堂宇(原文“塔头”)之一。日渊上人曾自封为本因坊日雄。1588年日渊上人将本因坊的名号禅让于日海后,日海遂改姓本因坊,改名算砂。这就是一世本因坊算砂。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三大枭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好弈,他们尊重算砂,供养算砂,任命算砂为首任“碁所”,这是领衔棋手的荣誉称谓,负责总管围棋事务,指导将军下棋,并持有等级证书的垄断颁发权。本因坊家从此开始了一代又一代的世袭。而传承的依据是棋力强弱,并不强调直系血缘关系。新本因坊的就位,上一世掌门人的首肯绝对是前提条件。本因坊家非常兴旺,涌现出多位公认的日本围棋领衔人,先后有四世本因坊道策(1645—1702)、十二世本因坊丈和(1787—1847)、十九世本因坊秀荣(1852—1907)、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1874—1940)等。重要的补充:声名远扬的棋圣秀策(1829—1862)是十五世本因坊继承人,由于英年早逝并未实际掌门。

  本因坊秀哉于1937年宣布引退,并将本因坊这一称号赠与日本棋院。意味着经历了三百多年的世袭私家派系名号一举变身为公共资源。也可以说是本因坊末代掌门面对客观现实,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自我变革。日本棋院遂与每日新闻社合作,推出了本因坊战。这就是最早的新闻棋战,也叫头衔战。在本因坊战的竞赛规程中,对赛事的各个阶段都做了明确的时限规定。基本时限用完之后,还设立了读秒的制度。围棋比赛由此完成了从不限时到规范用时的蜕变。上手可以无条件“打挂”(日语原文,即对局暂停)的奇葩规矩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本因坊战还首次推出了贴目,也是划时代的创新。遗憾的是本因坊秀哉于1940年仙逝,没能亲眼看到第一期本因坊战于1941年的圆满成功。

  棋赛是中国式叫法。日语不用“赛”这个字的。凡是用到赛的,一定是中国的赛事。由于日本新闻棋战历史久,影响大,就有中国棋友习惯性地将中国的某些棋赛也称为棋战。其实只要不影响沟通,不造成误会,无伤大雅。

  未完待续……


  扫描二维码,关注“杭州棋文化”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棋文化资讯!

  原书印刷数量有限,购买请搜索淘宝网店“杭州棋文化  杭帮菜研究”。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