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大方聊围棋之五:从张栩复辟名人说开去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9-1-1 21:41 编辑

原创: 大方无隅  大方聊围棋  2018-11-03

  2018年11月2日,张栩实现大逆转,在38岁的高龄,从井山裕太手中复辟名人,独揽3100万日元。除了敬佩其运动生命的长久,脑海里更多的是两个字:式微。推翻霸权的,不是新生力量,而是老将。曾几何时,日本新闻棋战大三大头衔棋圣、名人、本因坊,就代表着世界围棋的最高水平。哪像现在,偏安一隅,近乎自娱自乐。本篇,就聊聊曾经辉煌的头衔战历史,以及奖金。

  围棋头衔,最早源自日本的江户时代。当时的日本棋界,主要为四大世家(本因坊、井山、安井、林)把持的门阀体系。从四大世家里选拔出来的最厉害的棋手,称为名人,就是全日本第一棋士。同时名人也是当时唯一的九段,其他棋手的段位升降全由名人决定。日本只出现过十位名人,他们分别是江户时代的一世本因坊算砂(加纳三郎,法号日海)、元祖井上因硕(中村道硕)、二世安井算知(保井算哲)、四世本因坊道策(山崎三次郎)、四世井上因硕(桑原道节)、六世本因坊道知(神谷道知)、九世本因坊察元(宫世察元)、十二世本因坊丈和(户谷松之助)以及明治维新之后的十九世本因坊秀荣(土屋平次郎)和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田村保寿)。

  从这十代名人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因坊世家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因此,本因坊也成为一块金字招牌。我之前的聊围棋第三篇中曾经提到,1938年,末世本因坊秀哉引退,他将本因坊位以5万日元(约合现在1.5亿日元)转让给日本棋院。至此,从江户时代开始续存了300余年,世系相传的最大门阀世家----本因坊家宣告结束。1939年,由每日新闻社等共同资助举办第一期本因坊开战,开启了新闻棋战的序幕。初期2年一届,实行头衔挑战制。之后改为每年一届。日本头衔新闻棋战的序幕,也就徐徐拉开了帷幕。


  回到名人话题。门阀体系的名人制度终结后,本因坊称号先行演变成为新闻棋战头衔,但名人称号一直空缺,于是日本棋院开始举办日本围棋最强战。1962年,又由读卖新闻社举办第一期名人战,并顺利举办到了1974年,史称旧名人。1974年12月,日本棋院因经济问题,宣布中止与读卖新闻社签订的已实行了十几年的名人战契约,随即就第15期以后的名人战与朝日新闻社签定了年契约金为1亿日元的预备契约。此举导致读卖新闻提起诉讼。名人战陷入危机。

  经过一年磋商,1975年岁末,日本棋院与读卖新闻达成了和解协定,由其举办更大棋战“棋圣战”。并另行与朝日新闻社签定了新名人战契约。读卖新闻最终撤消了诉讼,历时一年的名人战事件终于获得圆满解决。这样,第15期名人战改由朝日新闻赞助,并重新开始计数,新旧名人战实现了平稳过渡。实际上与名人和本因坊相比,棋圣战在日本属于没有什么历史渊源和传承的头衔,但架不住奖金高,所以现在分量最重。

  与此同时,王座、十段、天元和碁圣(小棋圣)战相继举办。在1976年,七颗龙珠集齐,大三冠和七冠的头衔制新闻棋战进入了成熟运作,并延续至今。


  相较于日本头衔新闻棋战的旺盛生命力,中韩的头衔战显得有点发育不良。

  先说状况最差的韩国。韩国的新闻头衔制赛事其实发端挺早。1956年,由《东亚日报》出资举办的国手战是韩国第一个现代职业棋战,当时在韩国围棋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之后,各类颇具山寨意味的头衔战相继开办,例如霸王战、最高位战、王位战、名人战、棋王战等等,诸如此类。到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80年代,一度达到十几项。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世界大赛的相继开办,国内赛事也随之为公开赛制取代,加之经济的不景气和韩国围棋甲级联赛的举办,现在韩国头衔制赛事已经全部停办,公开制的国内赛事也已经萎缩到仅剩龙星战、麦馨杯、加德士杯等少数几项。历史最久远的国手战,坚持到2016年,寿终正寝。

  再说中国。中国的头衔战由于经济原因,起步晚,但状况比韩国好不少。最早的头衔制围棋比赛,当属1979年初创的新体育杯。之后,仿效日本,创立了天元、名人、棋圣等赛事。之后和韩国同样的原因,随着对国际比赛的重视,以及划时代的中国围棋甲级联赛的举办,头衔战的地位逐步边缘化。但由于我国的经济状况良好,天元和名人两项赛事虽然奖金不高(均在30万以内),但一直坚持了下来,今年又重新开办了新棋圣战,奖金也提高到80万元人民币。



  为何日本首创的头衔制新闻棋战,墙内开花,而墙外却不香呢。究其原因主要原因三点:

  1、主观原因:日本人近乎强迫症一般的工匠精神。日本人最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工匠精神。这点体现在头衔制新闻棋战上,尤为明显。优雅的对局室、环境布置、打光、着装以及赛事组织,都有着近乎强迫症般的工整规范。加上悠久的历史传承因素,一个头衔达成五连霸或累计十期夺冠,可称名誉头衔,甚至改雅号,让棋手本身在精神上充满无比愉悦的荣誉感和仪式感。如最早的本因坊九连霸,称为名誉本因坊高川秀格,用现在的话说,B格满满。而举办这些赛事的新闻社,也因为这种精神,无论困难与否,始终坚持了下来。这点和他们办世界大赛见势不妙就溜的风格不太一样。

  2、客观原因:公开赛制和联赛的兴起。相比之下,中韩更为重视充分竞争的公开赛制,世界棋战和国内赛事都是如此,此后又推行联赛和等级分制度。反观日本的头衔战,卫冕者不必从头开始,只需坐等挑战;大三冠均设有循环圈,战绩达标的话,第二年高枕无忧,坐享奖金和出场费。难怪当年酒鬼+赌鬼藤泽秀行(当然老先生对中国围棋的促进是起了很大提携作用的)说过,我一年只需赢4盘棋(棋圣卫冕战)即可。这种温床式待遇,对于激发年轻后辈的竞争力,是不利的。

  3、奖金丰厚。实际上,这是最大的因素。中韩的头衔战,只得其形而不得其魂。像日本大三冠推出至今,一直在棋战的奖金榜中占据领先地位。国际赛事初创时期,除了高高在上的应氏杯,要让“超一流”棋手们放弃大三冠卫冕战甚至循环圈去参加国际比赛,摆明了不愿意。事到如今,日本围棋日渐失去竞争力,再加日元大幅贬值,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其走出国门让人揍得鼻青脸肿,不如躲在家里赚安稳钱。日本围棋,真的到了急需变革的时候了。组织顶尖棋手成立国家队,集体研讨AI,参与中国围甲,或许是条艰难而有效的路。


  最后题外话,对照过去韩国和中国围棋的崛起,让有天赋和上升空间青少年棋手充分参与竞争是成功的经验。不知为何,现如今有两项政策有点跑偏:一是入段赛取消了对年少棋手的保护,此举会导致大量上限不高的老油子高龄冲段青年占据职业名额。愚见以为,以往世界冠军的入段年龄,很少超过15周岁,超过了15周岁还入不了段,建议取消入段资格,好好去读高中,别再浪费时间和青春;二是今年我国举办的世界大赛全部改成了邀请制,不以状态论英雄,导致了世界第一和国内排名双料第一无缘年度五项世界大赛这种无厘头事件的发生,同时也让更多的青年才俊被拒之于世界大赛门外,倒行逆施!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