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我的围棋往事(金湖篇)之六-在擂台赛的日子里

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8-7-5 15:45 编辑

2018年7月2日   棋友文采  作者:王乃琨


六、在擂台赛的日子里

1984年10月,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开战。从此,在“女排热”之后,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又被围棋吸引过来。而我本人自然也成了“擂台赛”的铁杆“粉丝”。那时的围棋擂台赛,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之一,比现在谈论足球和NBA的人还要多还要热。作为棋迷的我,在身边关注中日擂台赛的人群中,自然成了谈论的主角和“权威”。


那时每个月一次的擂台赛都有电视直播,而每个直播的日子,都是我期盼已久的。直播的内容主要是对局讲解,纯“技术”,不懂的人看了没意思,所以直播对于一般人而言并不重要,尽管人们很关心,但人们只要知道结果就行。但直播对于我们下棋的人而言就太重要了,它不但是我们学习围棋的重要渠道,而且从中可以知道许多关于围棋及擂台赛的资讯。

每逢直播的日子,我最怕三件事:一是最怕我正好有课或有其它工作上的事(特别是会议);二是最怕停电(那时在农村停电是常事);三是最怕电视信号不好(那时没有有线电视)。

不过,好之者自有“妙”招破解难题。

其一,有课调课。因为擂台赛的电视转播事先都有预告,如果发现直播的那个时间段我正好有课,我就提前一天与同事调一下,这不是难题。尽管学校有不得私自调课的规定,但到具体的实际中,领导们还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但是如果转播的那个时间段我正好有会议或其他公务,那就没办法了。每逢此时,我都是心不在“会”,心如猫抓。

其二,停电发电。每次直播前,我们都要安排好停电预案。那时每个乡下学校都配有发电机,一般是备用于晚上停电后自发电之用。因为学校喜欢围棋的人多,每到直播,好些教师都想看,所以有了人气的支撑,领导们也不干预我们白天发电(不干预就是支持)。管发电房的赵玉老师是我的学生,平时相处又好,那真是一喊就到,而喜围棋的范海山老师(后来当了校长)更有“绝招”,干脆自备了一把发电房钥匙,遇到停电就亲自去发,很方便。

其三,无“波”找“波”。这里的“波”指电视信号“波”,那时没有有线电视,家家门口都竖一根竹竿,上面绑着接收电视信号的接收器,但常常信号不好,特别遇到刮风,把接收器刮的晃动,致方向不对,电视就会出现雪花。我们看直播,往往几个下围棋的人集中于某一家,就像现在看足球直播一样。一旦电视出现雪花,立即就有人到屋外转动竹竿,寻找信号。

以上这些,现在的年轻人及城里人可能闻所未闻。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对围棋如火的热情始终跟着擂台赛燃烧。

擂台赛给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擂台赛激发了我热爱围棋的热情。那时的我,工作学习之外的时间基本就耗在围棋上了。当然,这也许不值得提起和“自豪”,它毕竟让我有“不务正业”之嫌,也许我没能在教学教育业务上取得更好的成就是源于入棋太深。

其次,擂台赛对我围棋水平的提高功不可没。那时我在乡下学围棋,基本是自己琢磨,不像现在足不出户,世事皆知。而每次看过擂台赛直播,我仿佛都会得到许多围棋“技术”上或“意境”的提高。

第三,上一节我说到过我在学生中开展围棋兴趣小组活动,擂台赛助推了我的这项活动的开展,也助推了教师中的围棋活动,我所在的夹沟中学,前后有十几位教师下围棋,我们学校还举办过全县围棋邀请赛,这种围棋之风在一个乡级中学是极少见的,即使摆在城市里,也是不多见的。

第四,擂台赛让我得到了尊重。擂台赛让小众化的围棋为更多的人所知,围棋的地位提升很多。大约在1984年后,我在金湖县的围棋圈里渐渐有了名气,在1994年我离开金湖之前,我在县里所有的比赛中稳居前三名,常获冠军,还参加过市里和省里的比赛。这些不但让我得到了棋友们的尊重,即使不懂围棋的人一听说我是县里的围棋高手,也对我尊重三分。特别是我历任校长们,对我参加围棋活动给予了最大的宽容和支持。凡学生和我外出参加围棋比赛,无论在时间上,还是课务安排上,还有在经费报销上,都是大开绿灯,每次我和学生外出比赛取得好成绩,校长们都看成是学校的荣耀而津津乐道。

……

中日围棋擂台赛的那些年,也正是我激情燃烧的黑白岁月,真可谓“棋里疯狂谁似我,神仙也羡弈中人”。2015年,当国家隆重纪念中日围棋擂台赛三十周年的时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写文纪念。


(未完待续)

(弈客编辑YK009)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