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一个围棋职业棋手的江湖四十年(8)-——最早的围棋“北漂”的故事

2018年4月8日   棋友文采


本系列作者黄希文老师,11岁开始学习围棋,13岁跟随恩师聂卫平棋圣从牡丹江到北京,开始了30余年的围棋生涯,14岁成为围棋职业棋手,1979年进入国家队,1982年定为四段,1990年升为六段。20世纪80年代有“东北棋王”之称。棋风雄健有力,擅长“围大空”、“杀大龙”。

四、再赴郑州 体验“专业”1

在我回家之前就听说聂老要带两个人跟他去郑州训练,还听说是我和牛力力,因为那时团体赛各省五人之中规定必须有一个少男少女,所以从长远考虑就要培养少年棋手,我们那批人都是这么起来的。当时光听说,是否能让我去也不是我能左右的,先回家吧。

当时正值7月暑假,到家没有多少天,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报的是7.8级,当时信息不象今天这样透明,具体情况报导也少,一时间谣言四起,小道消息满天飞。正在这时接到了聂老的通知,让我去哈尔滨同他一起去郑州,我当时又是喜出望外,我爸却有点担心,因为当时的传言太恐怖了,他说"地震之后这么乱,别去了“。但我坚持要去,他们也只好同意。

到了哈尔滨站,是聂老亲自接的我,又在"大车店"住了几天,等火车票,因为那时京哈线己中断,去北京的票十分难买,聂老正托人买。在哈尔滨又见到了牛力力,但她去不了,后来听人说有人对带她去有意见,可能对我去也是一样不高兴,结果闹得她没去成,他好象还伤心的哭了一场。他父母不是哈尔滨人,可能是"哈老大"的势力把他挤下来的,后来我也有一次类似的情况,其实这也很正常,"江湖"吗,这次我比较幸运。

记得走那天下午,聂老托的人突然来送票,告诉买不到卧铺,只买到两张无座号的票,那人也没办法,我们也只好走了,晚上他带着我在一片混乱中上了火车。京哈线不能走,去北京的火车要绕道承德才能到北京。上车没座,我们俩只好站着,大约开了两小时,聂老找到一个座,我当时"幼小的心灵”认为聂老是"大人物",应该他坐,可聂老一定让我坐,他一直站着。后来又有人下车,他才坐下。

受地震的影响,火车走走停停,我们走的勿忙也没带吃的,车上好象也没有卖饭的,记得好象是到锦州附近,在一个小站停车,站台上有卖大桃的,聂老下车买了一大堆,我们俩就以桃充饥,一直到北京。当时车上根本没有水,这桃不洗怎么吃啊!只见聂老把桃拿到卫生间有个洗手的地方有水我这才发现原来这里能放出水来,真是"山炮进城,腰扎麻绳“,土啊!

忘了是多长时间终于到了北京,聂老带我直接到了他父母的家,他家是一座二层小楼,我当时还没见过这样的高级住宅,唐山的大地震也波及到北京,有些不太结实的房子也松动了,但好象没出什么大事,但人们害怕有余震再度发生,仍有不少人住在外边。聂老和他父母坚持让我住在一个非常结实的好象是红木的大桌子底下,以保证我的安全,下边放了很多罐头之类吃的东西,此事今我现在想起来也是挺感动的。聂老的二姐,就是有一年春晚因救助他家保姆而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为此事韦唯唱了一首《爱的奉献》,她还带我去天安玩了一下,几十年后有一次在聂道场遇见他,我提起此事,她说想不起来了。

第二天一早聂老就带我去国家队所在地,国家体委训练局运动员大楼,他让我在南河乘8路公交车,他则骑一辆自行车去,我在体育馆路下车后他带我进了运动员大楼,这是一座五层的大楼,是专门给国家队或集训队住的,此楼建于60年代国家困难时期,但为了给为国争光的精英创造一个良好条件,国家挤出资金建造此楼,房间里铺的红地板,有水池、书架和衣帽间,在八、九十年代也算比较好的集体宿舍了。据说第一个住进去的队就是围棋队,还听说是陈毅陈老总努力的结果,因为他对围棋队宠爱有加,他可以直接跟副总理兼体委主任的贺龙帅"走关系",因此一些前辈说陈老总是围棋界的大恩人一点都没错,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围棋的今天。幸运的是,我后来也在这里住了三年。进了大楼就直接奔三层,陈祖德、吴淞笙、华以刚三位老师在,当时他们三人及王汝南、黄德勋等老师约编制都在训练局,所以一般都在北京。

聂老请华老让我四子指导一盘,他则与他们三位说话聊天,陈老聊几句就走了,那盘棋好象是我赢了,但华老的一句话让我误会了。他是上海人,自言自语的咕噜着上海话,其中有一句"这是聂的高徒啊",我把"高徒”听成"狗徒"了。我当时心想:怎么能这样说呢,其实是发音大致相同,完全不是那意思,又一次无知。

后未接触上海人多了,简单的上海话也能懂了。从60年代到八十年代,"上海话“是国家队的"第二语言“,你听不懂,也就听不懂陈、吴两位高手及其他上海众高手的讲棋复盘,也就学不到棋艺。与他们同时代几位前辈有的还能比较流利的讲上海话,如罗建文、沈果孙。


想优惠购买或团购黄希文《阶梯围棋教室》等系列围棋著作或需棋艺指导的棋友欢迎添加黄希文老师微信——微信号:H18611899560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