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马行空 于 2014-4-13 23:13 编辑
来源:TOM论坛 原作者:不详
本因坊秀策(1829——1862),本名桑原虎次郎,日本国备后因之岛人,十四世本因坊秀和的迹目(即接班人)。棋风平和悠远、妙入精微,创有“秀策流”布局。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空前纪录,与道策并尊为日本棋圣。遗谱被收入《敲玉余韵》、《本因坊秀策全集》。
看了棋魂,对本因坊秀策的生平事迹有了小小的兴趣,查了好多有关日本围棋史的故事,惊喜地发现,好多历史上真实的事情,都可以和棋魂中的小小细节挂钩。在佩服棋魂的作者细心仔细之余,特别整理了一下。
还记得动画中的一个细节吗?在佐为消失后,小光发疯一样地寻找却毫无收获,当时他跑到棋院,有个工作人员好心地打开了一间收藏了无数珍贵棋谱的房间给小光观摩。小光说要看秀策的棋谱,于是那个人给了小光两本棋谱,一本是《秀策棋谱》,另一本是《御城棋》。
当时小光翻开棋谱中的一页,看到其中一局棋的第127手时,大吃一惊:“佐为这一手,上下左右都袭击到!看到这样的棋步,对方会因实力的差距而丧失信心呢。”然后后悔到极点,后悔应该把所有的棋都交给佐为下,痛哭失声。
这局棋是日本围棋史上最经典、最著名的棋局之一,被后人称为“耳赤之局”。对弈者便是桑原秀策(后来的本因坊秀策)和幻庵因硕(日本棋史上著名的“棋坛四哲”之一)。
当时秀策仅仅才四段,年仅十七岁,而幻庵是当时棋坛四大家族的井上家的掌门人(本因坊亦是四大家之一,实力为四家之首。四大家之间的权位争夺、勾心斗角可写成一部比砖头厚得多的演义史),已是名满天下。幻庵开始并不太在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本因坊家的小弟子,要与他下让子棋。秀策于是摆上了两子,幻庵当时说不定还认为秀策太过托大了,谁知下了十数子,便头大如斗,苦苦撑了102手便宣布打挂(即停局。当时日本棋坛中,前辈输给后辈是很丢脸的事呢,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于是无胜算时常常宣布打挂之后就不再下了)。
于是第二天重新再下新局,这次幻庵是再也不也托大了,知道自己要再敢让子的话,那输棋简直就是板上定钉的事了。于是下是的让先棋,把对方当作平等的对手了。走棋步的时候那更是步步谨慎,千思万想,不敢有丝毫的掉以轻心了。第一天,两人仅仅走了89手。幻庵不愧是当时棋坛的顶尖人物,用出了自己最得意的棋法,将秀策的黑子先行的优势几产已经完全抵消了,89手之后,幻庵的白棋占有优势,秀策的黑棋已是在苦战之中了。
三天之后,这局棋在一个棋友原才一郎家里接着下。原才一郎是个爱交朋友的人,来观棋的人将大厅挤得水泄不通。走到110多手的时候,白棋的实地大大占了上风,而秀策的黑棋只能是全力支挣了。旁观的人议论纷纷,但有个观点是一致的:走到这里,秀策的黑棋输定了。
这时却有一个郎中说,黑棋会胜。旁边的人不禁失笑,因为这郎中医道虽精,但对棋道可说是浅薄至极。可那个郎中却说:“我虽不懂棋,但于医道还马马虎虎。刚才秀策一子落盘,幻庵虽神色不变,耳朵却突然红起来。此兆乃惊急之下,人体之自然反映,一定是黑棋弈出妙手,白棋颇难应付,故而我断言黑棋要胜。”(秀策下的那步棋就是让小光赞叹不已的第127手)
难道当时幻庵下了什么错棋让秀策抓住了机会吗?答案是:没有!幻庵当时步步进逼,构思精妙,无一错手。比如白棋的第126手,不但解消黑子的先手觑,而且可将中腹黑四子分断,再施攻击。谁知秀策却下出了被后世称为睥睨四方的神来之笔的127手!这一手既可声援中腹四子,又可扩张上边黑势,同时消去了右边白棋的厚势,局面顿时为之改观。这鬼斧神工的一手,在实战之中,即使是绝顶高手,呕心沥血也未必想得出来。
幻庵马上两耳发赤。其后,局势开始向于黑方有利的方面发展,秀策一占先机,步步坚实,下得滴水不漏。下到第165手时,白棋再无胜算。幻庵费尽心力,最终也只能望棋兴叹。秀策一出道,便名闻天下。127这着扭转乾坤的妙棋遂称“耳赤之妙手”。而此局就是日本围棋史上著名的“耳赤之局”。
“耳赤之局”已成为棋坛上通用的典故,在我国的棋坛的消息、评论之中也常常可以看到。
关于御城棋:
日本古代从德川时代开始,围棋四大家(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的棋士们每年一度聚会于江户城(东京),在天皇或将军面前对局,这就是“御城棋”(又叫天览棋)制度。比赛规定:每年十一月六日报名,由四大家协议,决定对局者之间的比赛标准,而且一般要在七段以上才有资格参加。
因此,御城棋成了棋界最隆重的盛会。当时,由于四大家对外实行技术保密,平日轻易不与别家的棋士对奕,所以除了争棋外,御城棋便成了公开较量的唯一场合。对参加御城棋的棋士来说,对局胜负不但关系到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本门本派的荣誉,甚至与日后棋所宝座归谁家所有有关。故对局者无不全力以赴,比赛紧张酷烈的程度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也着实弈出了许多精彩绝伦的好棋来。
据《庆长日件录》记载:第一次御城棋,对局者有本因坊、利玄、仙角、道硕四人。利玄就是鹿盐利贤;仙角是本因坊老师仙也的儿子;道硕则是本因坊的徒弟,后来自立门户,成为安井家的开山祖师。这次比赛,本因坊算砂大概因心理压力过大有些失常,结果一胜一负。
后来的棋圣本因坊秀策曾自1849年起,十三年间创造御城棋赛十九连胜的空前纪录。
说到“御城棋”,首先要谈谈上文提到的围棋“四大家”。十六世纪中叶,日本出了一个叫做日海的小和尚。年纪轻轻便以棋艺名动天下,连当时日本历史上有名的英雄人物织田信长都对他佩服不已,称他为“名人”。织田信长于战场死掉,日海整整一年闭门不出为他祈求冥福,连棋都不下了。这件事让当时的织田派的大将丰臣秀吉知道后,十分佩服,于是拜日海为师,同时为他立下了一个“棋所”,作为第一国手的荣誉,拨给米粮。这个“棋所”,就是日后四大家争夺的关键。也就是说,谁当上棋所,谁就能独揽棋界天下。后来,日海在秀吉的帮助下扩建了寺庙,自己也改了法号,不叫日海了,改为“本因坊”。后来,至第二十一世本因坊退位后,本因坊不再世袭,成为一个比赛的名称,这便是现在日本的“本因坊战”,其冠军则称为本因坊。
幕府年间,四大家出奇制胜,常常有所谓“秘藏弟子”,非到高段或上手地位不公之于众。桑原秀策(本因坊秀策)便是当时的本因坊秀和的秘藏弟子。
在谈到秀策在御城棋的表现前,先插个有意思的小故事。上文已提到秀策与幻庵因硕的“耳赤之局”的典故,也提到了名人棋所的由来。值得一提的是,幻庵可不是第一次吃秀策的苦头了。早在秀策十四岁那年,他在与秀策的老师秀和下争棋的时候,就曾吃过秀策一个大亏。争棋,顾名思义,这可是为了争夺“棋所”的宝座下的棋。当时的幻庵可是唯一的八段。幻庵上书之后,本因坊家和井上家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斗争,最后元老们批示:按古例,进行争棋。
第一局棋整整下了九天一夜,堪称精彩绝伦,其间幻庵思虑过度,二次吐血,秀和的黑棋四目胜。这局棋被日本棋坛称为“献身的争棋”。第二局棋共下了三天,亦是从头到尾绝无冷场的精彩好局,也是幻庵毕生之代表作。日本棋坛称之为“失棋所的名局”。可怜幻庵本可下做和棋,打个平手,最后关头一时误判,被提了六子,而终局后正好输了六目。
秋去冬来,第三局棋开局。幻庵自知此乃最后一搏,赛前已破釜沉舟,准备孤注一掷。他自请执白子,开局之后果然气势汹汹,下至中盘的时候,幻庵布下了一个极其精巧的陷阱。白 122、124 是所谓“鬼手”,声东击西,暗暗布置罗网。当幻庵下到了白子的第136手时,只要秀和的黑子照惯例顺手一挡,右上的一条大龙就要全部被白子吃掉。秀和果然上了当,不假思索拿起黑子便要挡,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只听得旁边“啊呀”一声,有只杯子被打翻了……
当时的秀策十四岁,身为秀和的弟子坐在一旁为老师记谱。眼见老师就要中计。情急智生,马上装作失手打翻了杯子,秀和瞪了这个“毛毛躁躁”的小弟子一眼,这一眼可救了他的命。看见小弟子一脸的惊慌失措,似乎另有蹊跷。秀和何等精明,马上知道有文章。回到棋盘上,定睛一看,惊出一身冷汗。于是黑 137不下挡而上扳,之后更是下得固若金汤。幻庵的妙计全盘落空,最后输了四子。他的心情就不用再描述了,从此之后,名人棋所的雄心付之东流。
秀策一出道,凭着“耳赤之局”名闻天下,幻庵大败如斯,绝非偶然。事实上,连他的老师秀和那时也让不了他了。嘉永元年(1848),二十岁的秀策升为六段,并被立为坊门迹目(本因坊的继承人)。翌年(1849)正式参加御城棋赛,由此进入了他一生最光辉的时代。
秀策为何被尊为“棋圣”?最重要的原因:参加御城棋赛前后十三年,共经十九战,创造了御城棋赛的全胜纪录。
当时,弈风之盛已到了空前地步。一般显宦豪商,以请棋士来家教棋为时髦,并经常举行棋会、研究会等,请好手下棋,指导费也相当高。那个时代,是围棋的黄金时期,连贩夫走卒都会几手棋(就像我国宋朝词风最盛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可张口来上几句)。<BR>十三年,十九局御城棋赛。位子是天皇座前,棋赛的结果关系到个人前程,门户荣辱。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使你身为名人棋所这种官方认定的第一国手,有谁敢说不出一、二局岔子?围棋之中,一子一地的得失都至关重要,即使你的目数只比别人少半目,那也是输。何况对手全都是当时第一流的高手,若非旷世奇才,怎能够有此战绩?秀策当真不愧被后人尊为“棋圣”。
“耳赤之局”棋谱
关于“秀策流”:
看过棋魂的人都熟悉佐为下棋时最常说的那句话吧。“右上角,小目!”,佐为将扇子一指,小光马上“啪”的压下棋子,两人都神色飞扬。棋魂中的第一局,就是和小亮下的第一局棋就是这样的,后面还有好多好多棋局也是这样开局的。
1844年1月,秀策在与师父本因坊迹目秀和的对局中第一次走出“一三五布局”,后来,这一布局被很多棋手争相仿效,成为了著名的“秀策流”。
黑1、3、5连占三个小目,一手黑7小尖,窥视八方。这便是秀策流的基本布局。这局棋是秀策在1847年与老师秀和的对局,五段的秀策执黑以“秀策流”开局,中盘就战胜了八段的老师。
还记得佐为和小亮的第一次对局吧,那局棋选用的就是1851年秀策对老师秀和的对局,秀策以“秀策流”又一次胜了老师。
一般而言,小目虽然可顾及实利,但对中央的势力的发展也会相对的薄弱。对此,秀策1、3、5三手小目,而黑7则在第四线上着手,来保持实利与势力之间的均衡。黑7是秀策得意的一着,被称为“秀策的尖”。他曾说过“定式在一百年或两百后后可能会进步,可能会有变化,但小目之尖不会变成坏棋吧”。秀策并不是第一个下出这种布局的人,但最早对此布局进行系统研究并在实战中大量应用的只有秀策,“秀策流”名之无愧。
“秀策流”对棋坛影响极大,这种以遵循定式先求坚实占据角地为主导思想的行棋方法支配日本棋坛近百年。从动画中也可看出,几乎只要是下棋的人都知道。小亮与佐为在网路对局时,森下老师吃惊了:“秀策的小角?”小亮排出棋局时越智也脱口而出:“他用秀策的小角。”可见大家对这种行棋方法是如何熟知了。
然而在现在,“秀策的小角”用的机会少多了。还记得白川老师的话吗?“很好的一步呀!不过现在很少有人用了。”当进藤好奇地询问原因时,白川老师回答说:“因为过去是没有贴目(让子)的。”
什么是贴目?围棋是黑棋先行,而先行的一方天生就占据了优势(这是秀策“执黑不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现代围棋为了公平起见,会在棋局终了之后,给白棋的地盘加上五目半到七目半不等,用加过之后的数字再和黑棋进行比较,以决定最终的胜负。简单来说,就是因为下棋时黑棋一方会占便宜,所以终局后要给白棋一定的补偿再来比。在过去,日本和韩国规定贴目是五目半(棋魂中用的就是这个规则),中国是六目半,国际通用五目半。现在日韩都变成六目半了,而中国用七目半。目前三国有意统一规则以促进围棋的国际推广。
贴目之后规则的改变如果用公式来描述的话——<BR>过去:黑棋 VS 白棋 <BR>现在:黑棋 VS 白棋 + 5.5/6.5/7.5
可见,黑棋的优势被抵消了,不象过去那么占便宜了。这么一来好多过去的下法便不那么好用了,“秀策流”便是这样。秀策流虽然胜率大,但一般只能赢三到五目,负担不起五目半的贴目,所以现代棋手越来越少人使用它了。秀策当初一定想不到后来竟会出现了贴目制度这种怪东西吧。
小光:“你怎么都不知道?!”
佐为:“不能怪人家啦!!!谁知道一百年以后会有贴目这种怪东西?”
小光:“你是鬼魂耶!怎么不能未卜先知?”
佐为(爆~~~~):“……”
动画片中,白川老师虽然告诉进藤“现在不常出现这种打法了”,但他还是加上了一句:“不过这仍然是很棒的一步!”此话决非夸大。“小目之尖”的棋法在现在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秀策当年凭借 “秀策的小角”打遍天下无敌手,按秀策的说法,只要围棋盘仍旧是19路的,这个小尖就永远能够成立。(高手的气势呀!)虽然目前因为贴目的关系,黑布局已经很少应用这个小尖为主的秀策流布局,但是,在很多场合,小尖还是非常优秀的一手.它的特点是弥补了小目被挂后位置较低的不足,积攒力量而谋后动。所以现代的棋手对局之中也不时出现呢。
1933年,影响棋坛百年的“秀策流”在一代宗师吴清源先生和木古实共创围棋“新布局”后才被打破。“新布局”大胆提倡以快速和机动争取中央势力的各种新着法,成为二十世纪棋风的主流。然而吴清源老师本人就曾在到日本的前后对秀策的棋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并在他的自传中多次提及。吴在不贴目的时候常用“秀策流”开局,还对包括“耳赤之局”在内的许多秀策的棋谱提出自己的见解。
“秀策流”和“新布局”先后开创了不同的围棋时代。知道了这些,不由得想起小光那句让人感慨万千的话: “连接遥远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像秀策和吴清源老师这样的棋士才真正称得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吧。
小光:“你没觉得黑子有利吗?”
佐为:“我拿黑子时从没输过!”
好有气势的一句话!
秀策的棋被人评为“平和幽远,妙入精微” ,他的棋本就以坚实著称,常常在中盘之前便已打好了不败的根基,一旦获优势,别人便再难挽回。一来过去没有贴目,黑棋本就稍占优势,二来加上精研 “秀策流”,大家可以想见,秀策执黑时,实力绝难抵挡。于是人们称秀策为“先番必胜”或“执黑不败”。
根据资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遗留下的秀策的棋谱中,确实完全做到了“执黑不败”,另一种说法是据说根据资料,秀策被立为“迹目”(本因坊的接班人)。后执黑也曾输过两局,仅仅只有两局,一局对手是其导师秀和,一局是安井九世。
秀策以“执黑不败”名闻天下,而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他,是出于对他执黑时的战斗力 、对他“坚不可摧的小角”的由衷赞叹。棋界甚至有“秀策的黑,秀荣的白”的说法(秀荣是第十七世本因坊)。人们认为,在不贴目的时代,因为黑和白的著法不一样,研究这两位代表人物的棋就可以了。
从现今留下的秀策的著名对局来说,称他“执黑不败”绝不为过。人们普遍认为,最体现秀策实力的棋局,一是御城棋,二便是他与太田雄藏的三十番棋决斗。除此之外,秀策与关山仙太夫的二十局对奕亦是极其有名。
动画片里,小光当时因为佐为的消失而大受刺激,从春天到夏天都翘班,因为这个所以半年多后还是初段。然而跟他对局的时候,那个川崎三段被小光的实力震得几乎说不出话,称他为“最强的初段”(佐为:“当然啦,也不看看是谁教出来的!” )。不过,秀策当年可曾真的碰到了一个最强的初段,那就是传奇人物关山仙太夫。
关山仙太夫是个职业武士,小时曾拜在本因坊门下成为初段,后来因人嘲笑他不象武士,于是弃弈学武,后来到江户任职。他托人向丈和(第十二世本因坊)求升为五段。虽然他有这个实力,但连跳三级却没有先例。恐众人不服,丈和只答应让他当三段。这人性子傲(他自认有七段的实力),三段也不要了,决心当个“终生初段”。1841年,仙太夫居然在番棋中打败日本围棋四大家之一的林家的掌门人,这在日本围棋史上绝无仅有。他被人称为日本史上最强的业余棋士。
嘉永四年,秀策在御城棋赛中连胜。听说秀策大名,已任满回到信州的关山仙太夫便写信请秀策来下棋,那时他都67岁了。秀策很爽快,当即前往信州,大喜过望的仙太夫即日便与秀策对局,约定下二十局。二十番棋只用了二十天,除了进食休息便是下棋。当然,秀策最终以十三胜七负获胜。但仙太夫以高龄对付只有22岁的秀策能获七胜,也很了不起了。这二十番棋在江户棋史上极其有名。 <BR>弈后,仙太夫对秀策佩服到极点。原来这二十局中,仙太夫用的全都是自己最得意的棋法布局,而秀策每局都采用不同的布局,尤其是上局赢了之后,第二局就换了下法,是名副其实的指导棋。二十番棋下完后,仙太夫拿出二十两银子送给秀策。是当时对局费的一倍。秀策拒不肯受,仙太夫为之生气,秀策只得无奈收下,回去后告知了老师秀和。仙太夫这一豪举被一时传为佳话。
(本因坊秀策)
还记得动画中佐为回忆虎次郎时的情形吗?直到虎次郎,也就是秀策最终病倒时,他头上也还是有头发的。
这一点,动画与史实有出入。
为什么秀策应该没头发?
原来,御城棋这种天下最高级别的棋赛可不是四大家随便派人就可以参加的,参赛棋手的段位必须达到七段才行。日本自古以来,棋士一升七段,便要学和尚一样剃光头发,以示六根清静专心弈道,然后再参加御城棋赛,还可以从幕府领取薪俸。<BR>棋士们拼命努力想参加御城棋,就像读书人削尖脑袋想当进士一样。能参加御城棋赛的,自然个个都是光脑袋。但是却偏偏有个怪人,他明明棋艺高超,却偏偏不肯参加御城棋,连七段也不要。什么原因?答案:不愿剃光头!
那个怪人就是上文提到的太田雄藏,可说是秀策一生中最大的对手。
(秀策对弈雄藏第二十三局棋谱)
上文提及秀策与关山仙太郎的对局,而秀策与太田雄藏的三十番棋,精彩更胜一筹。这三十番棋是除御城棋外,秀策最著名的对局。
雄藏拜师于棋院四家之一的安井家,“天保四杰”之一。其他四杰中人早就进了御城棋战,只有他,打死都不肯参赛。原来,雄藏是个著名的美男子,据说他“白面朱唇,眉清目秀”,还是青楼中的常客。像这样的人,你要他剃头发,简直比杀了他还痛苦,所以情愿不参加御城棋不要升七段也不要变光头。但雄藏实在棋技超群,元老们与棋院四家协商,竟准予他带发升段,但御城棋赛当然还是没有资格参加的,所以他和秀策的对局都在御城棋外。
嘉永六年,在一场盛大棋会后的酒宴上,众多一流棋士议论谁是当代最强者。当时秀策在御城棋中如日中天、势不可当,众人于是共推秀策天下无敌,唯独雄藏一人大为不服。原来,秀策才13岁、二段的时候就开始与雄藏对局,多年来苦斗恶战。到嘉永六年时,当时宴会在座所有棋手都被秀策降级,唯独雄藏逼得他苦斗恶战,直到现在还是分先对弈。当时宴会的主人赤井趁机提议,让秀策、雄藏进行三十番大赛。秀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嘉永 6年(1853年)元月27日,第一战拉开序幕。所有三十番棋都陆续在这一年进行。两人龙争虎斗,棋局异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至第17局结束,秀策10胜 6负1和多胜四局,终于第一次将雄藏降级。一向宽厚的他都忍不住向父亲写信表达喜悦之情,信中提到白88手“为儿得意之作”。确实,此手看似平淡,但一出则黑棋再无胜望。由于白88这绝妙的一手,此局在日本棋史上被称为“形势判断的名局”。
之后的五盘秀策又以三胜一败一和的战绩将雄藏第二次逼到了降级的边缘。而下一盘,也就是第23盘却正好轮到秀策执黑。雄藏奋力一搏,妙着连发,居然下成了和棋!秀策也对这局中雄藏的表现相当推崇,赞叹不已。这局棋被视为雄藏平生杰作,从此日本棋史上又多了一个成语:“雄藏的真面目”。
秀策的黑棋委实太过厉害,因此,即使胜不了他,能将他的黑棋逼和,就被视为了不起的对局。然而,23局后,雄藏旅游时不幸染病,竟然客死他乡。三十番棋只弈到二十三局便结束了,那一局竟成绝笔。动画中桑原本因坊说:“围棋是要两个人下的!”,而秀策却失去了自参加御城棋赛以来唯一能与他相抗的好对手,因此噩耗传来时,不禁痛惜无比。
秀策一生与雄藏总计对奕了86局,秀策46胜27负6和7打挂,到了第80局(也就是三十番棋第17局),历时11年,方才将雄藏降级,由此可见雄藏的棋力之高。秀策将雄藏誉为 “天保四杰”第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除在御城棋中全胜外,秀策与仙太郎进行的20番棋以及和雄藏进行的这86局中,黑棋无一败绩,真真正正“执黑不败”。
秀策其人
佐为(含泪):“虎次郎……他非常聪明……是个大好人……”
小光(怒目):“那你的意思是说我又笨又坏了?”
这是棋魂动画59集中的一幕。
上文曾提过,日本棋院四家之间的恩怨纠缠理之不清,可以说,比起现存任何一部武侠小说中的故事描述还要起伏迭荡,引人入胜。为了发扬门户,为了争夺棋所,每个门派都是心机用尽。在这样激烈的角逐之中,棋士纵然有心超脱,也难以争脱世俗的桎梏。对手不会放过你的一点小差错。因此,有些天纵英才的绝项棋手,身上有时也会沾染上几点名利的尘埃,比如说像第十也二世本因坊丈和。然而,秀策一生温厚端方,在性情人品上从无让人诟病之处。这可能与他并未真正执掌门户有关。
从现存的许多书信中可以看出秀策是位很孝顺的人,他不仅把对局的结果、生活情况以及在东京发生的事情向家人汇报,并在信中寄钱回家。像与关山仙太夫对局时,秀策就曾写信回家赞扬当地的民俗风貌,与雄藏对局时也向家人通报对局结果以免亲人挂念。
秀策二十岁的时候成婚,他的妻子是本因坊丈和的女儿,名叫花子。秀策去世后,花子在追述中说到: “在他死之前,我从未看见过他一次发怒的表情。”这样的人,只能用这句话来形容吧: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他为人有相当慷慨潇洒的一面。仙太夫邀请他下棋,他当天就动身前往信州,并以晚辈身份对局,且棋局之中不是拘泥于专用自己的强项,而是不断变换下法。与雄藏的番棋争夺,他爽快应允。对手有上佳表现,他赞不绝口。这份不以胜负萦怀的心胸,实在让人敬佩。
在棋盘上,还可看出秀策坚韧甚至大胆的一面。棋魂动画中,塔矢行洋的弟子们谈起秀策时,赞他“缜密的思虑无人能敌”。确实如此,秀策的棋从序盘开始步步坚实,常在中盘时就已打下不败的根基。然而他在劣势之下,其战斗力之强也让人咋舌。大家耳熟能详的耳赤之局就是这样,当所有人都认为他必败无疑时,他却在劣势之下沉静不发,而后刀锋乍动,一招破敌。
御城棋中的另一名局也有类似之处。当时秀策执黑对战松和。开局不久,秀策弈出缓着来,松和的白棋攻击不但攻击中腹黑子,又在右下方扩张势力,黑棋顿时陷入苦战之中。秀策临危不乱,先顽强作劫,然后置中央地盘于不顾,先取角地;之后再次脱先,拼抢实利。他在白棋重围中且战且走,惊涛骇浪中以三目取胜。这局棋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浑身是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秀策有一笔好书法。
还记得那个搞笑的镜头吧——
仓田:“白痴白痴白痴!你怎么能把那么丑的字和我的排在一起!”
小光:“仓田,你的字写得也不怎么样嘛!”(这就叫“半斤笑八两”。)
佐为(掩面,不忍目睹):“是写得太差了,比虎次郎的差远了。”
秀策不仅精研棋艺,他还拜书法家竹雪道人为师学习书法。秀策书法优美,常人竟难以分辨他和其师竹雪道人的笔迹。但秀策他流传下来的书法真迹并没有多少。除了他写给石谷广策的《围棋十诀》,在一张棋盘上所写的“慎始克终,视明无惑”外,剩下的就是他写给家人的信件了。动画中,小光到广岛的时候在秀策记念馆看到了橱窗里面摆放的秀策的书信。
秀策虽被称为“本因坊秀策”,然而,他去世得太早了,并未成为真正的本因坊,而仅仅是第十四世本因坊“迹目”,即下任本因坊的继承人。由于过去段位制度、等级制度的严苛,秀策的老师秀和也才八段,所以秀策也并未升上更高段位,他的段位至死还是七段。虽则如此,他的实力却绝不逊于历史上任何一位名人棋所,被视为本因坊最强之棋圣。因此他的早逝也被整个棋界看作不可弥补的损失。
文久2年(1862年),霍乱袭击东京,本因坊许多门人患病,秀策不顾人们的劝阻,率先去看望他们,由此可见秀策的端方重义,体贴入微。然而不幸的是,他被传染了,仅仅三天之后,一代棋圣年仅34岁就离开了人世。
秀策在御城棋中光芒万丈,他本人竟像是因御城棋而生,也随御城棋而去。文久元年(1861年,秀策去世的前一年),南北战争暴发,次年御城棋赛宣布延期,后一年又因千代田城之火灾,再次延期,而这次成了永远的诀别。历时近300年的御城棋以及棋所制度,在明治维新的炮火中轰然垮塌。御城棋成了昨日黄花,人们也再见不到那个在御城棋中所向披靡的身影了。
纷飞的战火之下,天地之大却容不下棋盘上一方安静的天地。围棋的黄金时代落幕了。秀策的老师秀和晚景凄凉,只在一间小屋中勉强度日,50出头就去世了。从这个角度来看,秀策的早逝未始不是一件幸事。
三江有月所著《临窗看景自选集》中有这么一首诗描写秀策:
御城十九胜而还,
史上最强安若山。
恨逝英年门未掌,
棋神念此亦潸潸。
秀策被后世尊为“棋圣”。其实在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尊为“棋圣”之名的却并不是秀策,而是他的老前辈:第四世本因坊道策。而在一百多年后,第十二世本因坊丈和棋力超群,后人将他与道策相比,称道策为“前圣”,丈和为“后圣”。直到秀策横空出世,人们对他的棋力推祟无比,于是也将他的名字冠上了“棋圣”的称号。所以在秀策的简介中,常有这么一句“秀策与道策并尊日本棋圣”。据说秀策名字中的“秀”来自他的老师秀和,而“策”便来自于道策。下面,就谈谈道策与丈和的事迹。
(一)本因坊道策
从前文“御城棋”一章,提及了名人棋所的由来。话说第二任名人棋所去世后,棋所多年虚悬。为定棋所之位,第二世本因坊算悦和棋院四家中安井家的安井算知在将军的安排下,进行了一场历时九年的六番棋赛,结果3比3不分胜败,棋所之位只得继续空缺。然而本因坊算悦不畏权势、铮铮傲骨,安井算知却八面玲珑、为人乖滑。本因坊算悦去世后十年,安井算知在官府中多方运动,名人棋所就竟被官府直接授给了他。
此事古无先例。本因坊一门为之大哗,然而还有更不公的待遇等着他们。棋所之位被定后的第三天就是御城棋赛。如果刚刚敲定的“棋所”算知在比赛中被打败,那些官府元老们的脸面往哪摆?于是,一个叫松平肥后守的当朝元老私下召见了算悦的后继者——第三世本因坊道悦,授意次日对局一定要下成“和棋”。万般无奈之下,道悦只得忍辱在占尽优势下故意放水,与安井算知下成了和棋。
道悦悲愤无比,于棋赛后闭门数日,然后找到当朝政要,跪求安排他与安井算知下二十番争棋,挑战名人棋所之位。这次挑战一旦失败,便会被流放荒岛。但道悦继承了恩师的傲骨,虽无必胜把握,仍执意一战。后人称赞他“志壮哉!有冲天之气概。”
让道悦意想不到的是,这二十棋成全了另一个人的声名,那就是他的弟子,被后人第一次冠以“棋圣”之名的第四世本因坊道策。
五年过去,争棋已下了十二局仍胜负未定,而近两局都是道悦败北,苦恼之际,他的弟子道策主动进言,评棋切中要点。道悦大喜之际,以师长之尊移枰就教。这正映证了一句话: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在弟子的帮助下,道悦连战连捷,历时八年,以13胜4和3负的战绩,终于获得了二十番棋的胜利。安井算知脸上再也挂不住了,只得辞去了棋所之位,隐退回家。
道悦却并未接任棋所之位,他见爱徒棋艺已是高于自身,于是不仅将本因坊之位传给道策,还推荐他接任了名人棋所。道策接任棋所可说是众望所归。接任棋所后,他对围棋制度和围棋理论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份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到当今。
围棋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日本棋界一直遵从中国古法,讲究“吃大龙”。现代不懂围棋的人都知道围棋要讲究布局战术,可当时的棋界几乎用的都是直接较量拼斗的方式。而道策却一反常态,大力提倡序盘布局和中盘腾挪,这是围棋史上空前的变革!他的圆熟棋理、灵动风格震撼了整个棋界,一扫积弊,被称为“道策流”。原本落后的棋法立刻销声匿迹,道策流自此奠定了现代日本围棋理论的根基。道策流的诸多定式至今还在沿用。在他的领导下,坊门人才济济,道策的众多弟子中有最出色的六人,被人称为“本因坊六天王”。
一百多年后,已经退隐的第十二世本因坊丈和见到了年幼的秀策,对局之后,大喜若狂:“此子实为一百五十年来之棋豪,坊门从此可以大大兴盛了!”丈和的确慧眼,秀策不负他望。丈和为何说是“一百五十年”?正因为那时正是道策的全盛时期。而拿当时年仅十一岁的秀策与前辈大宗师相比,丈和对秀策的评价之高也可想而知。
一代宗师吴清源赞道策为“迈出近代感觉第一步”的伟人。道策还改革了传统段位制度,现在的段位制度就是由道策所创立的。道策的棋力强劲无比,同时代的棋手无人能与之为敌,人们称他为拥有十段以上力量的棋圣。在历代曾获得名人棋所之位的棋士中,道策的地位可说是无人能及,他被后世称为“名人之王”。
(二)本因坊丈和
文化、文政年间,棋界名手辈出,而十二世本因坊丈和的出现,更使得棋坛进入了多事之秋。
关于丈和其人,评价毁誉不定。他棋力绝项,中盘搏杀力古今无双,被称为三百年来第一力棋,留下许多传世的名谱,更被后人拿来与道策并提,尊他为“后圣”,但他的为人品格,却被不少人质疑甚至激烈抨击,并未留下美名。
丈和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他十六岁才成为初段,在坊门众弟子中棋力平平。但二十岁后棋力却突飞猛进。但当时他的棋力也并未胜过已被立为坊门迹目的师兄知策,然而知策病死,迹目便自然落到了丈和的头上。
文政三年,丈和与名闻天下的棋界前辈安井知得进行了一场御城棋外的决斗,此局且战且顿,费时整整一个月,龙争虎斗,下得精彩绝伦。丈和最后执黑二目胜。此局构思之巧,算路之深,被日本棋界认为是“古今第一名局”,并称之为“当世极妙棋”。丈和被后世诟病的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他的名利之心很重。他成为迹目后,对名人棋所之位虎视眈眈,但是在争位上他遇到一个极大的对头,那人便是井上家的掌门人,“棋坛四哲”之一的幻庵因硕。
于是丈和私下拜访幻庵,要求他赞同自己接任名人棋所,并许诺六年之后让位给幻庵。接着他又找到林家的掌门人林元美,请交游广阔的他帮自己在官府中运作。除此之外丈和还运用种种不光彩的计谋,终于在尔虞我诈中兵不血刃地通过官家任命,于天保二年(1831)登上了名人棋所的宝座。
幻庵过后回想:棋所之位哪能私下传授?自知被丈和愚弄,决心要在棋盘上出口恶气,殊不知这个念头的兴起给他带来的是无比痛心疾首的结局。筹划数年后,幻庵终于策划了一场对局,让自己最得意的弟子赤星因彻向丈和发起挑战。赤星因彻当时年仅二十六岁,棋力名为七段实际上已有八段,是井上家不世出的少年天才。
这一战双方绞尽脑汁,惮精竭虑,历时数日。丈和本就算路精深,极善白刃格斗,在棋盘上他素以心狠手辣、毫不留情著称,再加上在较量之中,丈和竟走出了“古今无类之三大妙手”!赤星因彻极力抵挡,却还是险象环生。丈和的棋,竟如同让他陷入了地狱之中。屈辱和绝望压跨了这个青年,在投子认输的那一瞬间,他万念俱灰,没等认输的话语出口,来不及用手去掩,大口的鲜血已经喷了出来,只溅得棋盘上殷红一片。
赤星因彻再也没有站起来,一年后,妙善寺举行了他的周年忌。那局棋,被称为“因彻吐血局”,是日本围棋史上最惨烈的悲剧。
天保九年,林家家主林元美向丈和提出希望升为八段。林元美原本为本因坊弟子,后过继到林家,与丈和有同门之谊。他不但棋力超卓,琴棋书画亦是无一不通,是日本整个围棋史上最出名的才子,因此也交游广阔。当日他于官府中多方运作,对丈和当上棋所立有大功。照理说,升八段的要求毫不过份。丈和却翻脸不认人,拒绝了林元美。林元美怒气填膺,一横心,竟将当年丈和争取名人之位时的种种欺诈手段和盘托出!这件事便是日本棋史上著名的“天保的内讧”。众人为之大哗,丈和声名扫地,被迫主动退位,放弃名人身份。
丈和退隐时,立师尊之子丈策为第十三世本因坊,但他深知丈策棋力平平,恐他不是幻庵之敌,于是同时将年轻的秀和(秀策的老师)立为坊目迹目。后来幻庵果然再度发起挑战,而秀和代替丈策出战争棋,三局皆胜,使得幻庵一生苦心付之流水(这三局棋在前文《御城棋》中提过,大家还记得吗?其中第三局棋就是秀策摔杯示警的那局。)除慧眼提携秀和外,丈和晚年时第一次见到秀策,便大力称许。由此可见丈和不可不谓远见卓识。
丈和绝项棋力,可说是当世无敌,却为何耍尽心机,不堂堂正正通过争棋来夺取棋所之位呢?这实在让人百思不解。但无论他为人如何,棋力却有口皆碑。他担任棋所的短短七年之内,就写了两本极其有名的著作:《国技观光》与《收枰精思》,至今仍被现代棋士研读。丈和的棋谱被后人称为手筋教室,他的棋将围棋中“力”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被称为“古今第一力棋”。
棋魂中真实对局的选择
棋魂漫画北斗篇的花絮中提及到了贴目数目的改变。前文关于“秀策流”中提过,在棋魂漫画开始发行时,日本贴目为五目半,因此漫画中用的是同样的规则。而还在北斗杯漫画连载时,日本的贴目制度已变为六目半。也就是说,如果黑棋想要战胜白棋,必须比过去多占一目的地盘。如今中国通用贴目七目半,就我在报刊和网络评论中看到的,我国不少人认为七目半是最佳的贴目数目。可见,贴目有向多发展的趋势呢。
贴目五目半:黑棋 VS (白棋 + 5.5)
贴目六目半:黑棋 VS (白棋 + 6.5)
众所周知,棋魂中所选用的棋谱,均是现实中的真实的对局。对贴目数目有所了解之后,再重新观察了一下棋魂中所选取的对局,我不得不说,作者实在是个有心人。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我发现,棋魂中所选用的对局,无论贴目制度发生了变化没有,输赢的结果都不会发生改变。作者显然早已在漫画发表之前就注意到了贴目变化的趋势。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局之后,黑子68目,白子62目。在贴目五目半时,黑棋68目对白棋67.5目,黑子胜了半目。在贴目六目半时,黑棋68目对白棋68.5目,黑子输了半目,与贴目规则五目半时,输赢刚好相反。
而棋魂中之中所选用的对局,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最为明显的是两局棋。一局棋是棋魂中最著名的那场龙争虎斗,佐为对战塔矢行洋。那局棋佐为执白,在五目半贴目之下,佐为赢了老塔矢半目。而将这局棋放在如今日本六目半的贴目制度下来看,结果如何?看看上面的公式,放心吧,佐为还是赢,而且赢的数目由半目变成了一目半。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作者考虑得不够周全,选用的那局棋同样是佐为赢了半目,而他不是执白而是执黑,结果会怎么?显然,如果那样的话,在如今六目半的贴目下,白棋会多出一目,所以执黑的佐为就会输半目了!那时一定会有人说:“这局棋晚上一两年下的话,佐为就输了嘛!”,而这样的情形是大家绝不愿见到的吧……
可以这样说,在输赢差距很小的情况下,作者想安排主角赢的话,会让他执白,那么贴目变多了,也就等于白子的目数变多了,主角会赢得更多;反之,作者想安排主角输的话,会让他执黑,那么贴目变多后,白子目数增加,主角也会输得更多。总而言之,前后规则下,输赢是不会变的。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棋会所中,小光执白胜秀英一目半。那么即使以后贴目增到了像中国一样的七目半,再看这局棋,小光还是会赢,而且会赢三目半。而如果这局棋作者安排小光执黑的话,在七目半贴目下再看,小光就会输半目了。总之,棋魂中的棋局,在改变之后的贴目制度下看,输的会输更多,赢的会赢更多,作者绝不给你改变输赢的机会。
但需要提醒的是,上文提到的,人们常不自禁地用改变之后的规则看待从前的许多棋谱,这种作法并不正确。比如,秀策的许多棋谱,他执黑以几目之差胜了对方,于是现在有人就会说:“在现在五目半或更多贴目的情况下来看这些对局,秀策不会赢反而会输嘛。”比如棋魂的第一集,当时佐为还不知道现在已有了贴目的制度,他以两目之差赢了小亮时,有个顾客说“贴目五目半的话,是小亮胜啊(赢三目半)。”
真能这么说吗?答案肯定为“否”。为什么?因为不同的规则下,人们会选取不同的下法。佐为曾说“即使你比对手领先半目,你也是赢。”过去没有贴目,黑子保有先手的优势,秀策执黑时,只需要保持住这种优势就可以赢棋,他只需要坚实稳妥地行棋就行了,根本不需要为了争夺更多地盘而冒然进攻。而现在有了贴目,黑棋的优势被抵消掉了,必须争夺更多的地盘才能赢。秀策如果来到现代的话,他马上就会知道,过去稳妥的棋步,对需争夺更多地盘的现代围棋会显得保守。所以,他也会相应选择更加积极的战法,绝不会还像以前那样行棋。所以,棋局的输赢只应该放在相应的规则下来解读。
从棋魂的棋谱来看,在棋局的选择上,作者真是花了很大的心力。在棋魂的前半部,佐为重现人世不久,对现代围棋下法不熟悉,所以作者对棋谱的选择以古谱居多,更是选用了很多秀策的真实棋谱,特别有好多以“秀策流”开头的棋局。而后来,通过网络,佐为熟悉了现代围棋的下法,因此在棋局中选择了现代国手的棋谱,如跟塔矢行洋的网络对局。
在许多细节中,作者真是煞费苦心。还记得小光在中学围棋赛中让小亮失望透项的那局棋吗?当时,小光按捺不住自己想亲自落子的渴望,在佐为报出“十三之四”的棋步时,他硬是将棋子拍在了“八之十五”。之后的结果,小光兵败如山倒。这局棋选用的是1860年秀策对师弟秀甫的对局(秀甫后来成为第十八代本因坊),秀策执黑中盘就战胜了秀甫。在真实的对局中,正如佐为所报棋步,秀策确实是将棋子下在了“十三之四”。从佐为当时对小光自行所走棋步的“有趣”的称赞来看,“八之十五”这一步,应该是现代棋手更会选择的棋法吧,只不过以小光当时的棋力,无法发挥“八之十五”这步的妙用罢了。也就是说,动漫画中只选用了这局棋的前半局,后半局则是作者的再创作。
对日本优秀动漫创作态度的严谨,实在不能不感到佩服。
附:搜集了一些网上提到过了棋魂中的真实棋局,综合了几家说法,列举如下:
进藤光对塔矢亮 第一次对局 1851年10月22日 <BR>秀策VS 本因坊秀和,黑四目胜。
进藤光对塔矢亮 第二次对局 1853年2月2日 <BR>秀策 VS 太田雄藏,黑中盘胜
进藤光对塔矢亮 第三次对局 1860年8月18日 <BR>秀策 VS 秀甫,黑中盘胜
进藤光对和谷 1980年9月7日第5期名人战第2局 赵治勋 VS 大竹英雄, 黑中盘胜
越智康介对进藤光 1859年11月23日 严埼健造 VS 秀策,白七目胜
塔矢行洋对李临新 1987年2月25/6日第11期棋圣战七番胜负第5局 武宫正树 VS 小林光一,白三目半胜
藤原佐为对塔史行洋 1997年5月1日第22期名人战前 依田纪基 碁圣VS 林海峰九段,白半目胜,小光所看见可以逆转的在181手。
仓田厚对进藤光(一色棋) 1984年10月22日大手合 小林觉八段 VS 雏海石五段,白中盘胜
进藤光对社清春 2002年2月12日新锐战 山下敬吾 VS 高尾绅路
王世振对进藤光 2001年6月24日 第二届春兰杯决胜战第二局 刘昌赫 VS 王立诚
高永夏 VS 进藤光 2002年8月3日富士通杯决赛 李世石 VS 刘昌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