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围棋第一人柯洁遇到了什么困难?重新振作方可再高飞!

2018年03月07日 08:17 新浪看点 作者 精彩体育


柯洁九段在农心杯的对局中表情严肃



进入2018年后,柯洁九段的状态很糟糕,参加的正式比赛也很少,这一方面与他自己的安排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围棋比赛正好在春节前后进入了一个空窗期。

在农心杯与金志锡九段的对局之前,柯洁在2018年只下了四盘棋,还没有金志锡在二月下的比赛多,而且这四盘棋1胜3负,仅有的一盘胜局是对一力辽,那盘棋也是几乎要输的棋靠对手官子失误逆转的,赢得十分吃力。一力辽被井山裕太从2016年底至今杀得十三连败,他在所获的每一个挑战权都没化为头衔,近期状态不佳。他却能把柯洁逼至险境。这不是因为一力辽的状态好,而是柯洁的状态太糟糕了。


柯洁在近期的战绩表



其实这个糟糕的状态从2017年十月底的那次华山论剑决赛就开始了。周睿羊从柯洁身上拿到了两人交手以来的首胜,一扫颓势,并一周内获得两项邀请赛的冠军,独得80万奖金。一人喜,一人悲,柯洁从那之后,就一直状态低迷。

围甲主将五连败,LG杯输给井山裕太,丢掉了保持了1200余天的GoRatings等级分世界排名第一(不考虑AlphaGo插过的那一脚)。

有棋友总是喜欢钻牛角尖,强调GoRatings不是各国围棋协会公认的排名。这个问题po主也谈过多次,继续抬这个杠没有意义。这是一个用固定方法计算的等级分排名。如果实在不想承认这个排名,感情上接受不了,自也勉强不得,但至少可以学会擅用它,可以把它当做通过一个统计工具作出的数据分析报告,从这个客观存在的数据分析中能够看出一些东西来,而不是当它不存在。

柯九段在排名世界第一时,最多曾领先第二名的朴九段6、70分。现在却在同样的积分计算体系下,被反超了。这难道不说明一些问题吗?不该引起棋手本人的警醒吗?不足以让对柯洁抱有期待和支持的棋迷们有所担忧吗?为何同一个计算体系,之前领先这么多,现在落后了4、50分?难道就是因为这个排名不是棋协作的,于是就没这回事?

变化确实发生了!倒不足以立即断言在围棋的技艺上朴廷桓已经超越了柯洁一截,也不是说朴廷桓就此毫无疑义地坐稳了“世界第一人”之位,无法这么简单地下一个表面化的结论,我们GoRatings的排名不是这么解读的。而是说,柯洁的状态确实发生了明显的下滑,下滑的幅度还很大,与此同时,他的主要竞争对手朴廷桓则处在一个上升期。


柯洁现在积分比朴廷桓低了55分



围甲结束的2017年12月份,柯洁下了14盘棋,非常繁忙。这里有两个比赛,一个是智英赛,另一个是新奥杯决赛五番棋。这两个比赛让柯洁从2017年10月底到现在的那张战绩表看上去美化了不少,甚至还有一波十连胜呢。其中最大的“功臣”是智英赛的八连胜。这可以迷惑不少外行人或纯数据爱好者的眼睛,但相信经常听po主讲解的棋友们对此能够有一个比较清晰和客观的判断。智英赛的一波8连胜里,有6盘棋的对手较弱,与柯洁不是一个档次的棋手,也就是智英赛的特殊赛制才会出现这种刷胜局数的好事,例如跟江鸣久老前辈下的两盘棋。只有与朴廷桓的两盘棋是等量齐观的对手,但他们俩之间有奇特的“执白胜”规律,柯洁手气不错,两盘都是执白。智英赛之后的新奥杯决赛,柯洁下得非常惊险,五番棋下满了五盘,最后一局能赢下来,有运气的成分,如果不是2017年整年都状态平平的彭立尧在最后关头出现失误,输了一点点,恐怕就爆了大冷。

2017年的12月,在柯洁看来是收获、幸福、成功和满意的一个月。智英赛全胜,随后被隆重邀请去参加腾讯的围棋盛典,最后马不停蹄地赶赴廊坊七修酒店,夺得了奖金丰厚的世界大赛冠军,个人第五冠,创造了夺得第五冠的史上最年轻纪录。这有什么理由不志得意满呢?

是的。都是真的。也确实有理由高兴。业内人士和柯洁的亲朋好友赞美柯洁,媒体和很多棋迷更是把柯洁夸奖得“无与伦比”,——这个形容词没用错,当时各种夸赞的口径便是如此,去翻翻那时候的报道和一些评论吧。

结果好,就代表一切都好。围棋是胜负的游戏,让结果说话吧。

上面的两句话在有些时候是正确的,反映了围棋这个智力竞技项目的本质;但它们的正确也不是绝对的——我们看到了赢棋和输棋的棋谱,看到了整个过程,看到了从2017年10月底至12月末的这段时间柯洁下出的围棋,他真的是一切都好,没出现任何问题,没呈现出任何存在问题的征兆吗?


柯洁正襟危坐



作为世界上最顶尖的围棋高手,而且是二十岁不到就达到了这一成就,他是中国棋界第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世界第一,没有人能够不认可他的聪明头脑。

可是柯洁毕竟只是二十岁的年轻人,有些事与头脑聪明与否无关,而与阅历和智慧有关,并需要他人的辅助和提醒。圣贤尚且不敢说自己二十岁时就尽善尽美,更在有了丰富人生阅历之后,仍“三省吾身”呢;唐太宗英明神武,还要纳谏呢;柯九段在自己最得意的时候,理智思考过自己的状况吗?有棋界的前辈和同僚给他建议和提醒吗?围棋媒体对他的报道是客观理性的吗?他读了那些报道,是帮他浮躁,还是助他沉着?

头脑聪明、卓有才能的年轻人,我们也是接触过不少的,当然不止局限在棋界,学界、文艺界、体育界的其他领域都是有的。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不管多么有才华,若要成长为不辜负自身天赋的大才,基本都需要师长、前辈或同行的指导和批评,才能让他们少走弯路或歪路。

全靠自省和自悟是风险极大的。自己对自己的全面和清晰认知,可不像照镜子那么简单。尤其是当出现问题时,往往最后一个意识到的就是自己。

非常自我的成长,可不可能一帆风顺地成长为大才?当然可能,但概率要比有业内师长的指导和益友的相互帮扶敦促者低得多,而多走弯路甚至歪路的概率则高得多。

吴清源先生的一句“平常心”让弟子林海峰少走了多少弯路?如果聂九段能听得进去那句“不搏二兔”并照做,岂会因职业生涯拿不到一个世界冠军而抱憾?钱宇平九段年轻有才,若当时有人帮助他疏导心理,将胜负的压力转化为勇气和动力,又岂止那样的成就?

经常听到或看到有棋迷说:柯洁都懂,他是围棋第一人,还能不懂这些吗?学了这么多年棋,下了这么多年棋,还需要你(这个“你”是泛指)来教他?

不是“我”来教他,再说“我”为什么教他呢?无意于此。而是业界真正关心和爱护他的师长法眼如炬,帮他指正成长道路上犯的错误;他身边的益友给他意见,并互相敦促,共同进步;围棋专业媒体报道和评论的时候,能够尽量如实客观,不是胡吹乱捧,盲目夸大。

不过,我们看到的是:业内与他经常有接触的前辈和同行,对他满口赞誉,只闻其优点和成绩,不闻其过失和欠缺,“柯老大厉害,又让我们学了一手”;就连最有历史、并由棋院深度参与的某专业电视直播讲解,也多现谀辞,罕见直率的评价;围棋报道写到柯九段,“夸得天上一朵花,地上只有他”,有些是真心捧赞,有些是怕得罪人被怼,若被来一句“你懂吗?”,白白落得个尴尬,还可能影响饭碗;棋迷们多喜爱柯九段,这个倒没什么问题,非常正常,就跟足球迷一样,爱一支球队、爱一个球员就认为他最棒、什么都最棒,这无需挑剔和刻薄。

哪怕是一个阅历丰富、头脑聪明、更有智慧的贤达之人,如果整天处在一个几乎所有人都捧他、夸他、赞他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也难免迷失。这是人之常情,概莫能外。更何况柯洁只是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而非见惯了人情世故、看穿世情的耄耋智叟?


贺岁杯中的柯洁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捧杀”是很可怕的!不知不觉,害人于无形。

非常遗憾,当柯洁在职业生涯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2017年12月这个看似风光、其实已经有一些问题的征兆出现之时,他基本没有获得什么有益且及时的引导和提醒,—— 至少po主没看到有这方面的迹象。

柯九段获得了什么呢?谈及业务,在智英赛后,国家队的前辈仿佛根本不记得柯朴的“倾白”规律,甚至对柯九段说,你碾压般地连赢了朴廷桓,棋已经非常好了。功成名就后,出席各种晚会、真人秀、颁奖礼、当嘉宾、分享成功经验,众星捧月,繁花锦绣。从2017年12月底,直到2018年2月,他是耀眼的体育明星,正能量的大哥哥,成功的典范,年少有为的英才,指导小朋友的明灯。这是他扮演的角色。

唯独,很少或几乎听不到有人告诫柯九段——你是一个正在面临一定危险、业务上出现波动、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出现拐点的棋手!

可能会有人觉得,你这是不是有毛病啊?人家就非得练棋下棋呗,不能过过别的生活?人家拿了世界冠军,又赶上过年过春节,就不能快快乐乐呗?人家功成名就,就不能舒舒服服地享受围棋带来的成功光环呗?

能!不仅能,而且应该。甚至,如果不以重夺世界第一、再拿世界冠军、争取瞄准那些史上最强棋手为目标,柯洁已经可以不用练棋下棋了。

是啊,五个世界冠军,刚满20岁就一年赚一千万,登上《开学第一课》讲台,成为全国中小学生观摩的榜样人物,登上央视新年晚会和春晚的舞台,作金牌栏目《朗读者》的嘉宾,被著名主持人董卿赞赏有加;作为第二次人机大战的人类棋手代表,是一个登上过国内外诸多媒体名字的名人......这样的成就,你能比吗,我能比吗,又有多少同龄人能比?就这些,已经足够一辈子舒舒服服、光光鲜鲜的了,以后什么都不做也足够了。


柯洁参加晚会录制



冬天滑滑雪,夏天去海南度度假,平时陪陪家人,玩玩游戏,将来再照顾照顾孩子,生活多么有滋味。名字的字母缩写同为“KJ”的三冠王就是在过这样的生活,也挺好。以后如果什么时候兴致来了,跟别人侃侃自己当年的辉煌,再出来下下指导棋,去棋院看看比赛,讲讲棋什么的。把围棋当做兴致游戏,而非职业竞技,肯定更舒服,也没那么多烦恼和劳累,这个道理谁都懂。

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如果想重夺世界第一,想再拿的世界冠军,想把自己的名字列在围棋史上最强的传奇之列,想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围棋时代,那就不能懈怠,也无法在职业生涯的巅峰期放低对自己的要求。

换句话说,无所谓我们这些不相干的人对柯九段作何要求。我们无权也无意有何要求。单看柯九段自己对自己有何要求。欲立山巅,且自攀登;欲享安乐,卧榻清闲。

有一位前辈曾经说过,让一个身家千万的人专心刻苦地练棋,可比让一个筹钱学棋的孩子专心刻苦地练棋难多了。

“如果只是与别人付出同样多的时间,是不能赢棋的。”朴廷桓的这句话无需从字面上抠嚼,看其精神,无非四个字——“用功不懈”。他有他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故而有这样的自我要求。如果日后有人编辑围棋领域的名言,po主希望能把这句话列在其中。言语朴实,却有一股劲头儿在其中,放在其他领域也可作为励志之言。


柯洁与蔡康永在访谈节目中交流



参加各种活动,有利于推广围棋。推广围棋最好的手段就是让大众看到,围棋下得好的人可以风风光光,有名有利,而且是正面良好的形象,受到各种奖励和追捧,而且下棋好真的能让人(显得/变/被认为)聪明,是高智商的标志。这样,来下围棋的人就会便增多,影响力变大,赞助也不愁。欧洲、南美洲、非洲为什么有那么多踢足球的孩子,人才络绎不绝?因为足球踢得好,有名有利,过得风光。从这个角度看,柯洁的这一年多在棋盘外的诸多忙碌,实有大功劳,他也是围棋最好的代言人——下棋下得好,19岁就能自己在北京全款买房,能被央视作为年轻人的正面榜样,这比说什么大道理都顶用。

其实参加个节目录制、出席个活动,本身花不了太多时间。棋手怎么可能整天下棋,不干点别的呢?就算不出席活动,不录制真人秀、不参加晚会,也会出去跟朋友聚会吧,也会看看电视玩玩游戏吧,怎么也不可能只是下棋练棋。

确实,如果只是从时间成本分析,这些并不怎么耽误下棋。C罗出席的活动和代言也不少,球不是照样踢得好?费德勒和小威就不出席各种活动吗?

但是围棋虽然现在也被归入“体育”的范围,但它与一般的体育竞技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它是一种智力竞技,而且非常复杂,既需要精确计算,又需要模糊感知,还离不开灵感和决断。不仅赛场上要绝对专注,平时还得花费大量的时间苦练和钻研,心同样要静,同样要专。另外,肢体运动项目,只要按照科学的训练计划完成练习,就能对成绩有帮助;围棋这种项目,你哪怕天天下网棋,天天做死活题,人家行之有效的训练内容你都照做,也未必有什么用,它需要棋手沉下心来思索和研究,从某些方面看,围棋与做学问更相似。

因此,要想下好围棋,须讲究一种心境,这不是玄虚的“心境”,而是指专心和静心的外部环境和内在状态。有此心境,才能投入,才能深入,才能领悟。

柯洁出席各种活动,在各种场合享受赞美,迎来送往,风光无限,名利双收,这些活动主要损失的不是那一点点时间,而是心境。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前一刻你还在聚光灯下,自己侃侃而谈,主持人大加赞誉,台下观众满眼羡慕,下一刻你回到家中,你能心如止水,抛开尘杂,将所有的心念都投入到纹枰之内,全神专注于黑白交错之中吗?

名也有,利也有,人皆称我为魁首;凡遇棋局,一言所断,罕闻疑之者也。再加上心境不复平稳,多被搅扰,邀约不绝,又怎能在围棋的探索和竞技中不遭遇挫折呢?

更何况,如今的棋界年轻的新人辈出。他们可是还没有享受过什么名利双收的优渥待遇的。不管是心甘情愿地专注于围棋,还是不得不被现实的境况逼迫地专注于围棋,又或是内心对围棋真的非常热爱、不会其他的东西,唯有下棋为乐,他们都在围棋上更加用心、专心、肯花时间,天赋又不会差,自然越来越具备竞争力,这也是他们的上升期。柯洁也曾经有几年的时间处于这一状态。


人机大战的主角之一——柯洁



另外,有了AlphaGo和一众高水平AI的指引,棋手们看到了更高的围棋境界,不像以往那般迷惘、毫无奔头,只能在混沌中摸索,可能用了好几年功,结果研究的方向全是错的,棋越走越远。现在不是了,看到了光,就有了目标,虽未可轻易到达,但方向有了,便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在AlphaGo等AI面前,即便是人类最顶尖的高手也不敢称权威,这无疑让后来者身上少了很多包袱,于是轻装前行,进步更快。

在这种大势之下,棋界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新人上位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而成名棋手也以此为契机,找到了当年学棋的感觉,重建自己的部分围棋理念,加速前进,推动自己的棋艺更进一步。

以往,棋界的整体水平可能十年也不见得上个台阶,顶多是些修修补补的套路。如今,莫说不进步或退步了,就是进步得慢了,都等于在(相对)后退。柯洁在这个时期被其他事情分心,难免有些不利的影响。

但是,柯洁能成长为中国第一个“围棋世界第一人”,二十岁拿了五个世界冠军,仅用四年便做成了绝大部分棋手一辈子都做不到事,成名前期更是基本靠自己奋斗,自然不是个没有头脑的人。柯洁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警醒。他在这几个月里,也数次提到碍于情面各种站台,颇有些不得已之处,以后也希望可以有所取舍。不过“说不”可不容易,在做了上述表态之后,他在2018年的前两个月也没明显减少各种活动,有些与围棋有关,有些与围棋关系不大。他一定是推掉了一些应酬的,但推了一部分,还剩下这么多。车如流水马游龙,金作屋,名为笼。


柯洁的才华也是大家公认的



在围棋技艺方面,尽管有各种事情牵扯精力,心境也受了些影响,不过柯洁在近四个月也还是取得了一些进展。这充分体现了他的天份和才华。

2017年取得了二十二连胜后,他的棋逐渐陷入了“捞、洗、搅”三部曲的泥淖中,大局观和均衡感出现问题,这也导致他的棋变得很僵,缺乏弹性。但从11月之后,他修正了这个问题,特别是改善了布局,再通过AlphaGo Teach的辅助,在虚判断方面有所进步,这方面其实是很难的,天份如果不够,根本不知从何着手。这还涉及到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勇气问题。所以至今我们仍看到有些很用功的世界冠军级的棋手,布局还是下得马马虎虎,不得不以“捱过去就行、别落后太多”为最高目标,仍然是老一套。

布局的重要性,在第一次人机大战后,被棋手认识到。虽然大家嘴上还说,前半盘不重要,后半盘定胜负,但毫无疑问,如果布局下好了,整盘棋的调子就顺了,后面就好下了,如果布局下得很臭,后面就有得累了。

即便是2018年的前两个月,柯洁的四盘比赛对局仅赢了一盘,成绩上比较糟糕,但前半盘还是挺不错的。那为什么成绩不佳呢?


柯洁遇到了什么问题?



柯九段的计算力和后半盘拖了后腿!

如果最近几个月不看棋的棋友,听到这句话可能有点懵。以往我们不是都说柯洁的后半盘是强项吗?他成名崛起也是靠着后半盘,尤其是世界最强的搅功纵横江湖啊。不用往远了说,即便是二十二连胜期间,距今半年多而已,他还凭后半盘的强大逆转能力,挽救了十几盘棋呢,对手可都是国内外的一流高手。后半盘往往只有柯洁折腾别人的份儿,别人要想搅他,那可不太容易见到。

至于计算力,柯洁是出了名的算得又快又准。所谓的“搅棋”,就是靠着读秒声中,他比对手算得快、算得准,才能搅翻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搅翻。人机大战期间,我们更是见识过他计算,团体赛五对一,上边“靠了小尖再退”的下法只有他与AlphaGo心有灵犀,别人都没算到居然能这么下。当年讲李世石与AlphaGo的五盘棋,所有讲解里,他的形势判断最快最准,设想的很多招法也与AlphaGo不谋而合。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做不来假。

谁能想到,柯洁的计算力也会出问题?后半盘也会拖后腿?今年才二十岁出头,正处于体力和脑力的巅峰期,计算力和精力理应没有任何问题。远不到昏招满盘飞、算不清算得慢的年纪。

计算力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精确度、速度、广度和深度。其中,计算的广度与大局观、棋感以及对棋的理解有关;计算的深度,与专注度和用时有关。而计算力的所有四个方面,均与熟练性密切相关。平时的训练质量越高,对棋越熟练,职业高手的计算力就越强大。

计算力在后半盘中显得特别关键,因为这时候棋盘上虚的判断就比较少了,大多需要进行死活或量化计算,前者是攻防、治孤或对杀的基础,后者是收官和形势判断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力越强,后半盘越好;计算力出现问题,后半盘就容易出现问题。(当然,计算力是围棋竞技的基本能力,在前半盘同样离不开计算力,一盘棋的任何时候都离不开计算力)

如果不考虑年龄、健康和状态因素,我们可以直接把计算力与训练质量挂钩,而后半盘下得如何,又是最考验计算力的环节。

柯洁在近期的计算力和后半盘出现问题,反映出他在训练质量上有所欠缺。围棋是以个人为主的竞技,平时训练也是很个人化的事,一般来说,我们无从得知棋手的训练质量如何。比如说,如果棋手只是有一两天训练质量很低,甚至根本不训练,我们是看不出来的。但如果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训练质量都不太好,那么在棋上就有反映了,成绩上也会出现波动。

单纯的状态不好,找不着感觉,当然也会使成绩出现波动;对棋的理解产生某种变化的过程中,成绩也会波动。但以上两种原因导致的成绩波动,前半盘是逃不掉的。前半盘涉及到很多虚判断和灵感因素,状态不好、对棋的理解有变化,前半盘肯定要受影响。而柯洁的前半盘,在近期是下得不错的。(接下来要讲的这盘棋也是如此)

训练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训练方法、训练时间、心境和获取有效资讯的能力。柯洁的训练方法是他成名至今形成的,一定是很适合他,帮助他成为五冠王,不可能突然就无效了;在棋院、国家队和网络平台,他能够获得最新最完善的围棋技术资讯。那么,只能是他的训练时间和心境产生了不利于他保持或加强棋力变化。至于到底是哪一种,或这两种因素都有,我们很难作出推测了。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