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御城棋在围棋发展史上的重要性3

2016年7月27日   经典棋文


本栏目摘自濑越宪作主编《日本御城棋谱全集》,再次感谢成都时代出版社的授权让弈客得以传播如此精彩的文字~~

关于举行御城棋的日期,这在当初虽然没有确定,但后来被定在十二月进行,到了第八代吉宗将军治世的享保元年(1717),又更改为每年的十一月十七日举行,也就是说,十一月初由寺社奉行发出通知,依据宽永(年号)之先例,每年都在十一月十七日举行御城棋,各家掌门人轮番集会定出对局方案,并以口上书的形式提交寺社奉行,在无故障的场合由各位掌门人轮番设立棋席,从十一日到十六日进行对局,十七日开始在将军御前重新布棋(复盘)以供御览。

比赛当日,不论将军是否出席,都会在所定的御座上铺上茵毯,并备上火盆、刀挂等物品。在将军出席的场合,须行棋至终局为止以供御览;在将军没有出席时,会留下部分对局,待将军出席而后终局;在将军完全不可能出席的场合,由老中环侍于御座之侧,不留棋局以待列席而终局。也就是说,幕府对围棋的保护政策是相当厚重的。

御城棋事实上是棋士的登龙门,也是针对棋所职位的争霸霸地,参加比赛的各位棋士每天都以胜负为目的,持之以恒的刻苦钻研,在以实力决定胜负的场所,要想胜出就得拥有过人的技艺。因此,原有的棋技飞跃性地进步,理论也不断提高,依靠数代的名人高手,才得以完善现在的围棋原理。

在一个时代存在有超凡名手的场合,依靠实力即可以处理万事,这就是围棋技艺的通常规律;若同一时代拥有相同技艺的人相互对立,就这种场合而言,群雄竞争的御城棋,其中的抗争非常激烈,为了得到棋所的职位,两雄争棋的事件曾经屡屡发生。

也就是说,围棋在技术迅速提高的背景下,理所当然地也会对后世的围棋发展史留下一些血泪的实例,从中可以看到悲壮的踪迹。

接下来,通过御城棋和棋所,简略地回顾一下围棋发展变革的历程。

本因坊一世算砂临死时将棋所让位给中村道硕。二世本因坊算悦乃是一代名手,当时尚有另一位有名的安井家二世算知,一时成了两雄并立之势,终于,两人因棋所任命一事而产生不和,需要依靠争棋来作出决定。正保二年(1645)十月十六日的御城棋为第一次对局,直至承应二年(1653)的九年间,已进行了六次互先对局,每次都是先行棋者取胜,因此,棋所的职位一直空缺。

于是,本因坊家就传到了三世道悦,前述的安井算知和道悦一次都未对局交手,而安井算知突然得到官方任命并取得了棋所的证书。道悦针对此事提出争棋,宽文年间道悦和算知争棋二十局,前后耗费八年时间,其结果是道悦执先胜十二局,败三局和棋四局,算知执先胜一局,这样,算知只得告老引退,道悦达到了目的,将本因坊让位给四世道策。

在四世本因坊道策时代,围棋渐渐地接近现代理论,因此,可以说道策是让日本围棋进入壮年期的高手。而且,道策又德高望重,以往的惯例是提出申请后即可被任命为棋所,但道策却未依靠这个惯例,而是遵照政府之决定,于延宝五年(1677)被任命为棋所。

友情提醒:对全书内容感兴趣想购买本书的朋友可前往蜀蓉棋社淘宝店自行购买,依然是公益广告,为出版社慷慨分享书籍给各位棋友的小小福利。

邪恶小链接: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 ... &id=10388659915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