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寿石不老和自强不息-——吴清源诘棋漫谈

2017年12月18日   经典棋文

本文来源:微信号——弈道秋声,作者吴国繁

资深的棋迷看了文章标题可能会心一笑,他们知道这是吴清源大师两本诘棋集的书名。

“吴清源在围棋界的地位比爱因斯坦在物理界的地位高。”这是杨振宁在2014年吴清源大师一百岁纪念活动中说的,我深以为然。记得看了这条新闻的当天晚上我做了个梦,大师让先小林光一下了一盘纪念对局,白棋轻灵飘逸、挥洒自如,中盘轻松取胜。由此可见,大师在我心中崇高的地位。有些称号是吴清源大师独有的,比如“大师”,当然有些著名棋手也能称作大师,但是单称“大师”时,一定是指吴清源,就像“主席”就是毛主席的专有名词一样。还有些名头,更是大师独有的,充分说明了大师的崇高地位,比如“昭和棋圣”、“十番棋之王”、“古今第一人”、“围棋之神”……


说到诘棋,我们知道诘棋是来自日本的围棋术语,我们习惯叫做死活题。当然,严格说来,诘棋和死活题还是有点区别的。诘棋是指棋手精心设计的饶有趣味的死活与攻杀方面的题目,里面蕴藏着很多意想不到的巧妙手法,既有欣赏价值,也有提高棋艺的功能。诘棋体现作者的独创性和巧妙构思,比一般死活题更严谨,具有初手唯一的特性,也就是说第一手只此一手,而死活题可能有多种答案。“诘”是中国汉字。诘,问也,责问、追问、查究的意思。诘棋的说法我们围棋界已然接受并使用。


还有一个字我特别想说说,就是“碁”这个字。“碁”当然是汉字,专指围棋。只要出现这个字,就是专指围棋,其他棋类不能用。在古代,围棋始称弈,又名碁。可惜,“碁”这个字我们现在很少使用了,倒是日本继承下来一直沿用至今。囲碁、诘碁、十番碁、打碁集、蛤碁石、碁盘、碁笥等等。围棋日语里写成“囲碁”,囲也是汉字,古同围。去年贤侄蒋辰中职业三段在苏州创办围棋教室,我就推荐使用了这个“碁”字,是谓“新碁点”。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棋”这个字日本也使用,比如中国棋院、日本棋院,棋士、棋力等,用的就是“棋”这个字。

现在享誉棋界的人工智能AlphaGo,翻译过来就是阿尔法围棋。为什么围棋在英文里称作Go,因为碁在日语里发音就是Go,这是日本长期在欧美宣传推广围棋的结果。这两天看到TWT腾讯围棋锦标赛的报道,英文是Tencent weiqi tournament,用的是Weiqi而不是Go,真心欣慰。我想总会有一天,围棋在世界上的称呼会恢复到本来的名称。

还有日本把装棋子的容器称作棋笥,笥也是汉字,本意是有专门用途的竹制容器。棋笥称呼起来比棋盒、棋罐要文雅。当然,棋笥在选材做工上是非常讲究的,所以很多也只能称作棋盒、棋罐,不能把装棋子的道具都叫做棋笥。日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有些地方比我们做得好,本来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字,现在却感觉是我们在跟他们学。不过人家用得好,我们再学回来也是对的。过去作为围棋强国的日本,确实对围棋的发展做了大量的贡献,我们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也学习沿用了他们的一些围棋术语,比如手筋、手割、见合、气合、急所等。


说起围棋,就有聊不完的话题,书归正传,我们来聊聊吴清源大师的诘棋。大师的诘棋作品和他名扬四海的棋局一样,精彩纷呈,这也是大师留给围棋界的宝贵财富。作为有志的棋手,大师的诘棋都应该好好看看,即使是欣赏也是令人赏心悦目,不容错过。

大师公开出版的诘棋集有12部,其中大师原创作品9部,解说古典著作3部,共计20本。以下是书目和出版时间:

1、《吴清源詰碁集—初级编》197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吴清源围棋死活题精选》

2、《吴清源詰碁集—上级编》1975年(蜀蓉棋艺出版社的《吴清源围棋高级死活集》)

3、《吴清源鬼手三十题》 197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鬼手妙手魔手》)

4、《100万人的詰碁3-吴清源》(台版世界文物出版社的《吴清源詰棋集》)

5、《吴清源詰碁集—寿石不老》1995年

6、《吴清源詰碁集—自强不息》1997年

7、《吴清源詰碁道场》(上)2005年

8、《吴清源詰碁道场》(下)2005年

9、《玄妙—吴清源詰碁》2007年

10、《吴清源的碁经众妙》5册,吴清源解说,1974年

11、《官子谱》4册,吴清源解说,1977年出版

12、《玄玄棋经集》2册,吴清源解说,1980年出版


这些著作大部分没有在国内出版,令人十分遗憾,我等吴清源迷只能寻觅日文版来翻阅。好在诘棋主要看棋谱,无需太多文字,加上日语里也有很多汉字,也算能够大部分看懂。

我最喜欢的是《寿石不老》和《自强不息》这两本书,不仅内容好,编排合理,而且书名很有文化气息,封面设计高雅,印刷装帧精美,色彩艳丽,令人爱不释手。这两部书都是大师的助手牛力力整理成集的,大师分别为两部书取名为《寿石不老》、《自强不息》,分别于1995年和1997年出版。“自强不息”容易理解,这可以说是大师一生的写照。“寿石不老”从何而来呢?听我慢慢道来。


大家都知道吴清源大师1914年6月出生于福建闽侯,同年10月便随全家迁往了北平。很少人知道吴清源的祖籍是浙江桐乡石门,这里被称为“吴家石门”。吴家的老祖宗吴涵得中康熙壬戌科榜眼,后官至左都御史(正二品)。因审案公允,获康熙皇帝御赐“慎行”二字,吴涵遂以为堂名。1825年,“慎行堂”裔孙吴渶中举后赴福建任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不久晋升为“漳州府学”的教授(清代学官中最高的一级),吴渶也就成了福建族姓的始祖,此人便是吴清源的曾祖父。吴清源晚年曾嘱咐裔孙寻访石门祖根,并书“寿石不老”,以表追祖怀乡之情。这就是“寿石不老”的来源。非常遗憾的是,大师“寿石不老”的手迹没有公开发表,我们没能看到。要知道大师的墨宝也是好生了得,有很高的造诣。


《寿石不老》和《自强不息》里的诘棋难度颇高,很多题的难度具备5段以上水准,适合业余4段以上棋手研习。受到大师书名的启发,牛力力给两本书共400道题每道题都起了一个类似成语的名字,比如一石二鸟、桃花逢雨、悠过难关、乌鹭竞翔等,十分有趣。《吴清源诘棋道场》(上下)两本书,延续了大师诘棋较高的难度,适合3段以上水平棋手研习。书的编撰整理也出自牛力力之手,由此我有一个感慨,我们既需要具有高超棋艺的棋手为我们创造精彩的棋局,也需要像牛力力这样的幕后编撰者,为我们搜集整理成书籍,以飨读者。


大师最早的诘棋集是1975年出版的《吴清源诘棋集》(初级编)、(上级编),大师在(初级编)的序言里写到——

很多围棋爱好者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提高棋力?我的回答是:首先要在死活的问题上下功夫。不论布局如何高明,官子如何巧妙,如果在紧要关头一块大棋突然死掉,那么这一局棋也就到此结束了。”所以大师的结论是:“欲精技艺,诘棋为首”。

在书的第五部分,大师阐述了解答死活题的思考方法:

1、从外侧压缩(扳杀);

2、从急所着手(点杀);

3、攻击形的要点(撞紧气);

4、最后是非常手段(劫)。

虽说是初级编,其实题目难度不小,适合3段以上研习。(上级编)比(初级编)略难,但差距不是很大,适合强3段以上研习。


《100万人的诘棋3-吴清源》是个系列诘棋集,出版社邀请了前田陈尔、桥本宇太郎和吴清源三大高手各出一集,于是就有了《100万人的诘棋1-前田陈尔》、《100万人的诘棋2-桥本宇太郎》和大师这一本《100万人的诘棋3-吴清源》。

桥本宇太郎是吴清源大师的师兄,都是拜濑越宪作老师为师,既是围棋天才,也是诘棋大家。

说到前田陈尔,在日本围棋界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秀哉名人的弟子,曾为老师想出那步著名的第160手的妙手,从而使名人赢得了和吴清源的那盘名局。

鉴于三位大家在棋界的显赫地位,因此,这套诘棋集系列是非常有名的。

《吴清源鬼手三十题》是编辑在《鬼手·妙手·魔手》这本书的第五章,题目难度较大,适合4段以上研习。


《玄妙—吴清源詰碁》是大师最后一本诘棋集,题目的编排按章节由易至难,标明了题目的段位水平,读者一目了然。

在中国围棋古籍中,《玄玄棋经》和《官子谱》是两大诘棋经典名著,也是中国围棋古籍中最有名的两部书。《玄玄棋经》完成于元顺帝至正九年,也就是1349年。由元代严德甫编著,晏天章手录付印。书名取自《道德经》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比喻围棋招法之精妙。


《官子谱》于康熙三十三年,也就是1694年成书,作者为明末国手过百龄,清朝陶式玉搜集整理完成,是一部高水平的围棋大典。官子的提法就出自《官子谱》,以前的著作都没有官子的说法。这里官子的含义不同于现在,内涵要广泛得多,包含死活、侵分、局部损得等。

在日本代表性的诘棋刊物中,《围棋发阳论》和《碁经众妙》最有名。

《围棋发阳论》,是当时棋界的最高领袖、著名棋家桑原道节(四世井上因硕,名人)所著,成书于1713年。这一书名,来源于古代棋家对围棋本质的认识。桑原道节在本书的跋文中写道:“类似棋的配置、结构那样的东西可以称为阴,而棋形中所隐伏的手段则可称为阳。”你看,这不就是中国传统的《易经》阴阳学理论吗!

《围棋发阳论》还有一个别名,叫做《不断樱》。樱是日本的国花,在围棋中象征着手段的精华。所谓“不断樱”,就是喻指书中妙手层出不穷之意。《围棋发阳论》是举世公认的诘棋最高经典著作,书中诘棋难度极大,是职业棋手的必修课。

《碁经众妙》为林家十一世林元美准名人所编,1811年出版。林元美在序言中说到:“就这样,我开始收集古代中国传来的名人精彩招术,以及我国棋手展示的玄妙手筋,此外加上本人对局中出现的死活棋势,分为生、死、劫、征等各类例题共计520题,编撰成这部题为《碁经众妙》(寓意集众多围棋玄妙手筋招术)的书。”1835年又出版了林元美的《碁经众妙》续集。


顺便说一下,日本古代的名人是九段,而且棋界只能有一个九段,就是名人,所以名人和九段可以划等号。准名人就是八段,七段叫做上手。

吴清源大师认为:“在这些日本的诘棋书当中,当然有一些是独创的,但追溯其起源,则非在远古研究诘棋风气盛于日本之中国寻求不可。”

中日这四部经典诘棋古籍中,除了《围棋发阳论》,吴清源大师解说了其他三部,即1974年出版的《吴清源的碁经众妙》5册、1977出版的《官子谱》4册和1980年出版的《玄玄棋经集》2册。并且大师解说的《官子谱》和《玄玄棋经集》是无省略的全本,日本平凡社邀请吴清源大师做全貌解明。经大师解说,许多错题失题得到了订正,使围棋爱好者能够更好地领略围棋的奥妙和博大精深。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注册

返回列表